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原则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 密切联系着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各个环节,对各项教学活动起着指导和制约作用。它是所有教学活动“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也是融教育教学目的、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和教学实践经验于一体的教学基本要求。之所以要确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基本原则,主要来源于两大方面,一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反映教育教学目的;二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活动具有怎样的发展规律。这两大要求概括了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共性原则,在教学实践中则表现为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结合原则、系统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结合原则等具体范畴。如何将初中思想品德新课改的要求转化为有效的教学机制,关键在于对教学基本原则的重塑与坚守。这是将教学基本原则与初中思想品德相对接的现实需要,也是探究并构造初中政治学科新课改方法论体系的内在要求。本文的研究方向由此而展开。
一、坚持平等性原则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主要任务就是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最基础的目标就是帮助学生提高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全的人格。新课标将教育的内容从道德品质养成拓展至行为教育与人格塑造等更为广阔的空间,旨在将教学内容与教学效果有机衔接,将教学目的与手段、动机与效果有机结合,将道德价值观的塑造与初中生成长成才的过程相统一。因此,坚持平等性原则不但要实现教学内容、进度、深度、难度的统一,均衡发挥教育目标在教学过程的作用,而且要确立新型师生关系,为新课改基本目标的实现提供有效条件。
初中思想品德课坚持平等性原则的核心要求就是凸显师生关系民主化。其具体要求可以从以下方面把握:一要打破理论说教的框框。教师要放弃单纯传授知识的陈旧教学模式,将主要精力和工作重点放到挖掘教材、探究方法、创新实践上,努力成为新课改的组织者和学科建设的带头人。学生要认真把握平等学习的机会和权利,充分激发积极参与意识与主动探究精神。二要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平等蕴含机会,平等促进交流,学生主体地位的获得在于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这也是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基本要求。三要促进学习环境的优化。坚持个体的思想品德课教育与学科知识和技能传授的和谐统一,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最为显著的特征。初中生追求自身独立发展的意识逐步增强,希望获得一个宽松、民主、自由的学习环境。在教学活动中坚持平等性原则,就是要促进学生自主地学习、体会、观察、研讨问题,在自主平等的氛围中蓄积学习的动力、寻找表达的机会、呈现个体的风采。
二、秉持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是思想领域和思维学科发展的基本动力。初中思想品德课融合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思想品德教育学科理论的基本观点、立场与方法,其内容架构不断开放与延伸必然对政治课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课要始终保持学科发展的张力就必须秉持开放性原则,全方位解读开放性原则的理论内涵。
新课改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思想矛盾的多元化、教学成果获得的多样性,都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秉持开放性原则面临新语境。首先,开放性是新课改的内在要求,初中思想品德课涉及的理论内容丰富,浓缩着学科理论的精华,与其追求大而全的理论灌输,不如采用点面结合、理论与实际密切联系的方式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在开放性的理论谱系中寻找契合学生与学科发展需要的重点与特色内容。其次,开放性是促进思想矛盾转化的有利条件。坚持开放性原则是对传统思想品德课教学注重知识传授过程的超越, 可以积极创造条件并鼓励学生将原有知识结构重新调整组合,强化师生情感交融与思想共鸣的过程,为教学矛盾的生成与转化提供条件, 将知识结构水平的升级与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的提高放在同一起跑线上。再次,开放性是整合教学成果的基本方式,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可以运用各类开放探究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路去思考问题,打破常规和思维定势,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使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有效地激活学生用储备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三、突出创新性原则
创新能够使中学课程教学保持生机和活力。创新性原则扎根于创造性学习、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等理论土壤中,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与开发。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倡导学生知识、能力、人格的有机融合,其本质就是在学科教学活动中注入创新活力,将创新思维及其成果的应用转化为课程改革的生动实践。
一是坚持创新性原则需要思维碰撞。思想品德课教师要从初中生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等出发, 将学生思想脉搏的跃动区间有效控制在精心选择的教学素材之内,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展学生的创新空间,归纳学生的创新成果。
二是坚持创新性原则需要实践平台。理论创新来源于实践并有待实践检验,教师不但要通过参与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主体活动,把学生带到知识王国,而且要巧妙设计教学情境与实践环节,通过对身边人、身边事、课内外学习环境等实践资源的整合与开发,来保持学生创新思维的活跃与创新实践的动力,使学生乐于创新、敢于创新,从创新中获益。
三是坚持创新性原则需要方法支撑。初中思想品德课唯有不断创新,才能彻底改变教学模式僵化、教学范例陈旧、教学方法老套的弊端。创新重在方法,对于学生而言,要增强问题意识,学会存疑、生疑、质疑,延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对于教师而言,要创设有特色的教学情境,采用针对性强的教学方法,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拓展有效教学的空间。
四、确立主体性原则
无论是以学生为单一主体, 还是以师生为双主体的中学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模式,都需要承认、尊重并坚持主体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初中思想品德新课改囊括了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师生关系、教学评价等多个意义系统,只有确立主体性原则, 才能在这些教学要素与意义系统之间建立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主体性原则的理论基础来源于以人为本,这也是新课程标准设计理念的基本要求。初中思想品德课坚持以人为本,就是教学活动坚持以学生为本,教学管理坚持以教师为本。这是确立并赋予主体性原则理论内涵的基本出发点。
确立主体性原则必须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相结合,从以下方面把握其内涵与要求。第一,教学活动要坚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思想品德新教材可读性强,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这对于增强学生解惑释疑的主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阅读查找问题、归纳解决问题、积累认知经验,均需要学生主动适应并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教学管理要坚持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教师要把学生真正看成是学习的主体,设计并参与学生的讨论、活动过程,其实质也是教师发挥教学管理创造性的体现。教师从课堂教学的控制者到参与者、从教学效果的评价者到探究者,这一角色转变是思想品德课更加重视共同发挥师生作用的最为真实的写照。第三,学习协作要坚持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师生的双主体作用是新课改坚持主体性原则的内在要求。主体性学习探究有利于增强每个学生的责任感和协作精神,也为教师施展教学才智提供了广阔舞台。初中思想品德课不仅需要发挥学生的个人特长, 营造有助于体验个人与集体成功喜悦的学习环境,而且需要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积极构建富有生机的教学环境。■
一、坚持平等性原则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主要任务就是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最基础的目标就是帮助学生提高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全的人格。新课标将教育的内容从道德品质养成拓展至行为教育与人格塑造等更为广阔的空间,旨在将教学内容与教学效果有机衔接,将教学目的与手段、动机与效果有机结合,将道德价值观的塑造与初中生成长成才的过程相统一。因此,坚持平等性原则不但要实现教学内容、进度、深度、难度的统一,均衡发挥教育目标在教学过程的作用,而且要确立新型师生关系,为新课改基本目标的实现提供有效条件。
初中思想品德课坚持平等性原则的核心要求就是凸显师生关系民主化。其具体要求可以从以下方面把握:一要打破理论说教的框框。教师要放弃单纯传授知识的陈旧教学模式,将主要精力和工作重点放到挖掘教材、探究方法、创新实践上,努力成为新课改的组织者和学科建设的带头人。学生要认真把握平等学习的机会和权利,充分激发积极参与意识与主动探究精神。二要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平等蕴含机会,平等促进交流,学生主体地位的获得在于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这也是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基本要求。三要促进学习环境的优化。坚持个体的思想品德课教育与学科知识和技能传授的和谐统一,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最为显著的特征。初中生追求自身独立发展的意识逐步增强,希望获得一个宽松、民主、自由的学习环境。在教学活动中坚持平等性原则,就是要促进学生自主地学习、体会、观察、研讨问题,在自主平等的氛围中蓄积学习的动力、寻找表达的机会、呈现个体的风采。
二、秉持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是思想领域和思维学科发展的基本动力。初中思想品德课融合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思想品德教育学科理论的基本观点、立场与方法,其内容架构不断开放与延伸必然对政治课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课要始终保持学科发展的张力就必须秉持开放性原则,全方位解读开放性原则的理论内涵。
新课改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思想矛盾的多元化、教学成果获得的多样性,都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秉持开放性原则面临新语境。首先,开放性是新课改的内在要求,初中思想品德课涉及的理论内容丰富,浓缩着学科理论的精华,与其追求大而全的理论灌输,不如采用点面结合、理论与实际密切联系的方式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在开放性的理论谱系中寻找契合学生与学科发展需要的重点与特色内容。其次,开放性是促进思想矛盾转化的有利条件。坚持开放性原则是对传统思想品德课教学注重知识传授过程的超越, 可以积极创造条件并鼓励学生将原有知识结构重新调整组合,强化师生情感交融与思想共鸣的过程,为教学矛盾的生成与转化提供条件, 将知识结构水平的升级与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的提高放在同一起跑线上。再次,开放性是整合教学成果的基本方式,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可以运用各类开放探究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路去思考问题,打破常规和思维定势,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使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有效地激活学生用储备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三、突出创新性原则
创新能够使中学课程教学保持生机和活力。创新性原则扎根于创造性学习、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等理论土壤中,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与开发。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倡导学生知识、能力、人格的有机融合,其本质就是在学科教学活动中注入创新活力,将创新思维及其成果的应用转化为课程改革的生动实践。
一是坚持创新性原则需要思维碰撞。思想品德课教师要从初中生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等出发, 将学生思想脉搏的跃动区间有效控制在精心选择的教学素材之内,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展学生的创新空间,归纳学生的创新成果。
二是坚持创新性原则需要实践平台。理论创新来源于实践并有待实践检验,教师不但要通过参与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主体活动,把学生带到知识王国,而且要巧妙设计教学情境与实践环节,通过对身边人、身边事、课内外学习环境等实践资源的整合与开发,来保持学生创新思维的活跃与创新实践的动力,使学生乐于创新、敢于创新,从创新中获益。
三是坚持创新性原则需要方法支撑。初中思想品德课唯有不断创新,才能彻底改变教学模式僵化、教学范例陈旧、教学方法老套的弊端。创新重在方法,对于学生而言,要增强问题意识,学会存疑、生疑、质疑,延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对于教师而言,要创设有特色的教学情境,采用针对性强的教学方法,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拓展有效教学的空间。
四、确立主体性原则
无论是以学生为单一主体, 还是以师生为双主体的中学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模式,都需要承认、尊重并坚持主体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初中思想品德新课改囊括了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师生关系、教学评价等多个意义系统,只有确立主体性原则, 才能在这些教学要素与意义系统之间建立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主体性原则的理论基础来源于以人为本,这也是新课程标准设计理念的基本要求。初中思想品德课坚持以人为本,就是教学活动坚持以学生为本,教学管理坚持以教师为本。这是确立并赋予主体性原则理论内涵的基本出发点。
确立主体性原则必须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相结合,从以下方面把握其内涵与要求。第一,教学活动要坚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思想品德新教材可读性强,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这对于增强学生解惑释疑的主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阅读查找问题、归纳解决问题、积累认知经验,均需要学生主动适应并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教学管理要坚持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教师要把学生真正看成是学习的主体,设计并参与学生的讨论、活动过程,其实质也是教师发挥教学管理创造性的体现。教师从课堂教学的控制者到参与者、从教学效果的评价者到探究者,这一角色转变是思想品德课更加重视共同发挥师生作用的最为真实的写照。第三,学习协作要坚持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师生的双主体作用是新课改坚持主体性原则的内在要求。主体性学习探究有利于增强每个学生的责任感和协作精神,也为教师施展教学才智提供了广阔舞台。初中思想品德课不仅需要发挥学生的个人特长, 营造有助于体验个人与集体成功喜悦的学习环境,而且需要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积极构建富有生机的教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