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数学知识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更是广泛。尤其是计算在生活中更是随处可见,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在小学阶段,计算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新课标》中也提出了关于计算的教学要求,因此,加强计算教学,有效的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孩子们总会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在计算中出现错误,因此,教师必须从各方面入手,培养和提高孩子们的计算能力。
找原因提高 计算能力 措施
一、错误原因分析
1、不看清楚题目下笔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对事物的感知比较笼统,不具体,往往只注意到一些感觉上的、孤立的现象,不去仔细观察事物之间的特征和联系。所以在计算的时候,没有完全看清楚就开始计算。比如:把“3”看成了 “8”;把“26”看成“62”;把“+”看做“×”等。这样孩子们计算出来的结果当然就不会准确。
2、丢三落四
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做事情的时候经常会出现遗忘的情况。比如:学习进位加法的时候,经常出现忘记加上进位的“1”的情形;计算退位减法的时候,又忘记点上“退位点”,或者明明点上了“退位点”结果还是用原数进行计算;还有的孩子列竖式算出了正确的得数,但是又忘记在等式的后面写上结果。
3、心不在焉
孩子们计算中的错误,很多时候是由于不用心造成的。比如:列竖式计算出来的得数是正确的,但抄在等式后面就错了;连加连减或者加减混合的题目有时只算了第一步的结果就不再计算剩下的了。
4、学习目的不明确
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除了上面的因素外,还有一些非智力因素。比如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兴趣不高,对计算学习中出现的错误不重视以及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
二、培养和提高计算能力的必要性
1、数的运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直接影响着孩子们学习的质量。因此,计算教学不容忽视。
2、计算作为一种工具性技能,是人们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所不可或缺的,同时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或其他学科所必须的。
3、计算也是一种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协调、外部操作和内部思维同步、形象感知和抽象思维统一的心理活动过程。
因此,我们必须在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方面引起高度的重视。
三、提高计算能力的措施
1、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数学学习其实是枯燥乏味的,而低年级的孩子又是活泼好动的,很多孩子根本就不愿意听。因此,要培养孩子们的计算能力就必须激发孩子们的计算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求知欲。由于计算题是由数和计算符号构成的,比较抽象,又没有生动的情节,因此,必须设计形式多样,灵活多变,既有针对性、知识性,又有趣味性的练习,利用低年级孩子 “好动”、“好胜”的心理,设计一些数学游戏的计算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进行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等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
2、加强口算训练
在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直接影响到笔算的速度和准确率。口算能力强的学生,筆算的准确率高而且速度快;口算能力差的学生,往往笔算速度慢而且错误率高。口算能力加强了,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就会提高。因此,要想培养孩子们的计算能力,首先得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
(1)基础性训练
低年级主要是100以内的一、二位数的加减法。包括一位数和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以及一位数的乘法。
每天坚持利用10分钟的时间为孩子们安排一组(包含各种类型的加、减法)20道计算题的口算练习。
(2)针对性训练
小学低年级的计算中,容易出错的主要是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针对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专门的训练。并通过比较两种计算掌握计算方法,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3)巩固性的训练
这方面的训练主要是注重掌握口算的方法。如:运用数的组成来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用凑十法来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破十法”来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等。
(4)综合性训练
主要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乘加、乘减的题目的训练。
(5)多样化训练
包括训练形式的多样化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这两个方面。
口算的训练贵在长期坚持,如果长期的采用同一种形式进行训练,孩子们难免会失去兴趣,计算能力就不会得到提高。为了能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可采用多种形式交换训练。如:采用视算、听算、抢答、接力、游戏等方式。
孩子们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导致他们的接受和认知水平都不相同,在计算时经常会出现不同的计算方法。教师就应该因材施教,根据孩子们的个性特点鼓励他们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并且掌握自己喜欢的算法。
3、强化习惯培养
孩子们的计算错误,大多是由于“粗心”造成的,而“粗心”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
(1)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不少孩子在做题时根本不读题目,往往一做就错。在教学中,就要对他们严格要求,要求他们计算时要认真而仔细。当遇到题目时,要一看,看清楚数字和运算符号;二想,想清楚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三算,认真仔细的进行计算;四验,对计算的过程和计算结果进行检查。
(2)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现有的孩子连书不规范,常常将“3”写成“5”,“0”写成“6”等,有时连他自己都看不懂了。像这样的孩子就要让他们进行书写的训练,慢慢的从经常出错到少错、不错。
(3)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
在计算的过程中,能口算的尽量用口算,但是还有很多不能口算的,就要求孩子们进行竖式计算了。但是,不管采用哪种方法进行计算,算出得数后,都应该要求孩子们进行检验,以防止计算出错。从而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4)养成估算、验算的习惯
估算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运算”,可以帮助学生检查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在计算时,首先通过估算的方法确定大致的结果,然后再口算或笔算出得数,最后利用加、减法互为逆运算进行验算。这样通过计算前的估算和计算后的验算,就可以避免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错误。
4、持之以恒,重在坚持
常言道,“三天不练手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重在坚持。每天抽出几分钟的时间坚持练一练,通过反复的练习以求达到熟练的程度。自然而然,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都会得到提升。
总之,计算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事情,要想达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就必须加强计算教学和计算练习。同时还要做好个别辅导,针对孩子们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并解决。当然,最重要的是要持之以恒。通过师生们的共同努力,达到提高孩子们计算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2]《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 杨庆余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新课标》中也提出了关于计算的教学要求,因此,加强计算教学,有效的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孩子们总会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在计算中出现错误,因此,教师必须从各方面入手,培养和提高孩子们的计算能力。
找原因提高 计算能力 措施
一、错误原因分析
1、不看清楚题目下笔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对事物的感知比较笼统,不具体,往往只注意到一些感觉上的、孤立的现象,不去仔细观察事物之间的特征和联系。所以在计算的时候,没有完全看清楚就开始计算。比如:把“3”看成了 “8”;把“26”看成“62”;把“+”看做“×”等。这样孩子们计算出来的结果当然就不会准确。
2、丢三落四
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做事情的时候经常会出现遗忘的情况。比如:学习进位加法的时候,经常出现忘记加上进位的“1”的情形;计算退位减法的时候,又忘记点上“退位点”,或者明明点上了“退位点”结果还是用原数进行计算;还有的孩子列竖式算出了正确的得数,但是又忘记在等式的后面写上结果。
3、心不在焉
孩子们计算中的错误,很多时候是由于不用心造成的。比如:列竖式计算出来的得数是正确的,但抄在等式后面就错了;连加连减或者加减混合的题目有时只算了第一步的结果就不再计算剩下的了。
4、学习目的不明确
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除了上面的因素外,还有一些非智力因素。比如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兴趣不高,对计算学习中出现的错误不重视以及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
二、培养和提高计算能力的必要性
1、数的运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直接影响着孩子们学习的质量。因此,计算教学不容忽视。
2、计算作为一种工具性技能,是人们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所不可或缺的,同时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或其他学科所必须的。
3、计算也是一种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协调、外部操作和内部思维同步、形象感知和抽象思维统一的心理活动过程。
因此,我们必须在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方面引起高度的重视。
三、提高计算能力的措施
1、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数学学习其实是枯燥乏味的,而低年级的孩子又是活泼好动的,很多孩子根本就不愿意听。因此,要培养孩子们的计算能力就必须激发孩子们的计算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求知欲。由于计算题是由数和计算符号构成的,比较抽象,又没有生动的情节,因此,必须设计形式多样,灵活多变,既有针对性、知识性,又有趣味性的练习,利用低年级孩子 “好动”、“好胜”的心理,设计一些数学游戏的计算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进行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等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
2、加强口算训练
在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直接影响到笔算的速度和准确率。口算能力强的学生,筆算的准确率高而且速度快;口算能力差的学生,往往笔算速度慢而且错误率高。口算能力加强了,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就会提高。因此,要想培养孩子们的计算能力,首先得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
(1)基础性训练
低年级主要是100以内的一、二位数的加减法。包括一位数和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以及一位数的乘法。
每天坚持利用10分钟的时间为孩子们安排一组(包含各种类型的加、减法)20道计算题的口算练习。
(2)针对性训练
小学低年级的计算中,容易出错的主要是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针对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专门的训练。并通过比较两种计算掌握计算方法,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3)巩固性的训练
这方面的训练主要是注重掌握口算的方法。如:运用数的组成来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用凑十法来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破十法”来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等。
(4)综合性训练
主要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乘加、乘减的题目的训练。
(5)多样化训练
包括训练形式的多样化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这两个方面。
口算的训练贵在长期坚持,如果长期的采用同一种形式进行训练,孩子们难免会失去兴趣,计算能力就不会得到提高。为了能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可采用多种形式交换训练。如:采用视算、听算、抢答、接力、游戏等方式。
孩子们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导致他们的接受和认知水平都不相同,在计算时经常会出现不同的计算方法。教师就应该因材施教,根据孩子们的个性特点鼓励他们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并且掌握自己喜欢的算法。
3、强化习惯培养
孩子们的计算错误,大多是由于“粗心”造成的,而“粗心”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
(1)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不少孩子在做题时根本不读题目,往往一做就错。在教学中,就要对他们严格要求,要求他们计算时要认真而仔细。当遇到题目时,要一看,看清楚数字和运算符号;二想,想清楚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三算,认真仔细的进行计算;四验,对计算的过程和计算结果进行检查。
(2)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现有的孩子连书不规范,常常将“3”写成“5”,“0”写成“6”等,有时连他自己都看不懂了。像这样的孩子就要让他们进行书写的训练,慢慢的从经常出错到少错、不错。
(3)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
在计算的过程中,能口算的尽量用口算,但是还有很多不能口算的,就要求孩子们进行竖式计算了。但是,不管采用哪种方法进行计算,算出得数后,都应该要求孩子们进行检验,以防止计算出错。从而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4)养成估算、验算的习惯
估算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运算”,可以帮助学生检查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在计算时,首先通过估算的方法确定大致的结果,然后再口算或笔算出得数,最后利用加、减法互为逆运算进行验算。这样通过计算前的估算和计算后的验算,就可以避免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错误。
4、持之以恒,重在坚持
常言道,“三天不练手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重在坚持。每天抽出几分钟的时间坚持练一练,通过反复的练习以求达到熟练的程度。自然而然,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都会得到提升。
总之,计算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事情,要想达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就必须加强计算教学和计算练习。同时还要做好个别辅导,针对孩子们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并解决。当然,最重要的是要持之以恒。通过师生们的共同努力,达到提高孩子们计算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2]《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 杨庆余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