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化作文充满生命的灵性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3147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在《作文连接健康的生命》一文中指出:“作文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表达与沟通。”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品味名家的优美散文,我们会沉醉于作品的意境;拜读高手的著名小说,我们会和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喜怒哀乐。这种艺术魅力从何而来?来自于作家对生活的观察感悟,来自于作家对生命的沟通表达。也就是说,让生活化作文充满生命的灵性。
  
  一、观察生活,展示生命风采
  
  生活是生命之源。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爱弥儿》中写道:“我很留心地在从前相同的地方作第二次观察,如能巧妙地指导,儿童中必然有人惊呼:多么奇怪啊!太阳不是从同一个地方升起。”由此可见,学生的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来自于观察。作文是学生发表见解、宣泄生活感受的一片自由空间,教师应引导学生用心灵去观察生活,让客观事物与自己的思想发生激烈的碰撞,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展示生命的风采。可现实情况是许多同学写作文千人一面,枯燥乏味,写老师总是脸色苍白、深夜备课、上课晕倒,写同学离不开发生误会、搬家追悔,遇跑步就摔跤,一劳动总受伤,逢写好人好事,不是捡皮夹,就是斗歹徒……究其原因,还是学生因长期生活在家庭和校园的狭小空间内,视野狭窄,阅历有限,生活积累不够。另一个原因是对生活熟视无睹,没有深入体验生活,不善于观察生活,不懂得生命表达,一到写作时无话可说,只能闭门造车,无病呻吟,为“作文”而作文,结果可想而知。所以,要解决“无米之炊”这一根本问题,就必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观察生活,使生活成为作文永不干涸的一泓清泉。
  今年暑假,我校组织文学社成员到千岛湖进行夏令营活动,学生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登上各个岛屿,领略自然界的美景,此时,指导老师不失时机在旁暗示美点、感情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领悟其美,体验其理,催发文思。同学们的创作热情空前高涨,作文也就水到渠成了。
  翻开《语文课程标准》,一些作文教学的新理念深深地激动着我们的思绪:“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一个学生如果对生活观察到位,当他意识到写出自己深刻感受的东西是自己的一种“需要”,而且也不是一件难事时,那么这个学生怎么还会怕作文?一个学生如果对生活感悟很深,情感在激荡,思想在驰骋,那么在写作时,他更多考虑的是如何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生命感悟,什么写法,什么技巧,又如何能束缚他那自由奔放的思想?一个学生如果对生活足够了解,思维新颖,思想深刻,真正做到了自我表达生命的无拘无束,语言又怎么会平淡呆板呢?可以说生命处处有风
  采,源头活水是生活。
  
  二、尊重生活,释放生命活力
  
  对于中学生来说,生活包含了太多的内容,既有博大精深的内涵,也有纷繁复杂的表象,还包含着许多眩目的甚至让人茫然无措的色彩。学生作为一个认识主体,本身存在着差异,他们在探究生活时遇到的困难挑战和得到的感受启示不同,形成的观念和受到生活影响程度不同,对生活的认识和评价也各不相同。从某种意义上说,作文就是思想的引导,生命的沟通,只有尊重生活,书写真“我”,真正实现《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才能释放出生命的全部活力。
  上海的《语文学习》曾展开过一场“作文指导正误谈”大讨论。一学生写了一篇习作《大乌龟哪里去了》,记叙了一次恶作剧的经过:几个调皮的男孩深夜在别人家门上画了一只大乌龟,结果又被其中一个孩子偷偷擦掉,于是“好戏看不成了”。习作虽草草收兵,但记叙恶作剧的始末有声有色,真实地反映了儿童的思想生活。然而其语文老师认为作文主题不甚明,表达不够巧,要求小作者改了两次,一次让他想起列宁、雷锋后自觉不好,又让他做了个梦,梦见邻居们因乌龟而打架,自己被父亲抓了回去。然后,这位老师将修改过程连同小作者原文和修改稿一并组成《主题明,表达巧----一篇好作文是怎样改出来的》一文,发表于《语文学习》。文章一刊出,即掀起了一场大讨论,于漪、徐振维、钱梦龙等纷纷发表看法,认为老师指导作文应鼓励学生尊重生活,写自己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发展个性,应根治编造、作假的顽症,走出写作误区。
  我们语文老师在学生日常写作指导时,也必须尊重学生实际,从生活入笔,释放生命活力。写老师,可以写老师的喜怒哀乐,与领导的关系,与其他老师的不同之处,教育子女的成败,家庭矛盾的处理等,老师犯的错误也可以写,师道尊严不等于不犯错误;写同学,可以从课间十分钟嬉笑打闹入笔,写出同学间的友谊;写自己不一定都要“改恶从善”,可以写自己饲养小动物的经过,对某一生活现象的看法等。总之一句话,只有在表达真情实感的生活原貌基础上,巧妙构思,精心刻画,讲求新意,才能真正实现自我生命的表达。
  
  三、感悟生活,张扬生命意识
  
  文章是作者思想的载体,是思维的产物,只有独到的见解,深邃的思想才能征服读者。但是,我们学生的作文中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选材低龄化,语言幼稚,思辨能力较差,往往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不能由事及理。这些都说明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认知能力有待提高。生活中有深刻的内涵,学生除了观察生活,尊重生活,还应感悟生活,写作文正是学生感悟生活的一种生命表达,是主体生命以大千世界为关照对象,经个体心灵的体验和感悟,作创造性反映的过程。在作文教学中,无论是文本,还是学生、老师,都是最富生命意义的,因此最能也最应该张扬学生的生命意识,从而使生本教学得以最大程度地实现与完善。一篇真正的作文应当让学生用生活来解释生命,用生活来碰撞生命,用生活来伴养生命,应处处张扬生命的意识。
  《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就是说,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该千方百计去创设民主化、建设性的思维场和语言场,尽可能多地给学生营造表达自我生命的环境,让学生的笔管汩汩流淌出生命化了的思想和语言。
  教师在作文训练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张扬生命意识。如作文的立意训练,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开阔的视野,宽容异见的博大胸襟,提高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如写作《雪》一文,大多数同学赞美白雪的洁白无暇,纯洁可爱,可也有少数学生求异思维逆向立意,从雪联想到任凭狂风张牙舞爪,以其洁白的外衣掩盖了世间的污秽,雪又是虚伪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在赞美春蚕无私的奉献精神时,再启发学生反其意而思之,联想到春蚕“作茧自缚”,是保守、封闭的行为,与改革开放的形势不相适应,是不足取的。通过多维立意训练,学生大胆质疑,打破常规,思维活跃,提高了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培养了他们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的探索精神,以后写出来的作文越来越新颖而又富于创造,真是耐人寻味,可以说达到了生命意识的自由驰骋
  宋代大诗人陆游诗云:“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生活中处处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只要能让生活化作文充满生命的灵性,相信士别三日,定能令人刮目相看!
  (作者联通:215200江苏吴江黎里中学)
其他文献
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诸多因素中,课前预热活动的设计至关重要。在一节英语课的开端设计活动,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从上课开始思维就处于一种亢奋状态,无疑是创造一种最佳的课堂氛围。  课前预热活动的设计有哪些要求?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预热活动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一、活动方式的趣味性    兴趣是认识事物过程中产生的良好情绪,这
期刊
古语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课堂上将相关的知识讲透彻,学生听得明明白白,学生掌握的也仅是死的知识,不能融会贯通。若是教师在课堂上善于引导、点拨,学生努力探索,逐渐自求而得,以至达到对所学知识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可以说这是教学的最理想境界,也是教学的最大成功。其实,“学贵有得”的教学原则,自古有之,是学生成长的“点金术”,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师当须教,而尤须导。导者,多方
期刊
初中教师面对的是12~16岁的青少年。历史课堂上,他们愿意听、乐于记形象性强的人物事迹和故事。教师授课时就应紧紧抓住这一特点,因势利导。讲历史事件,要力求渲染气氛,要讲得有声有色,要把简单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具体的场面;讲历史人物,则应突出人物鲜明而富有特色的个性,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鲜明突出。如讲《火烧圆明园》一节,可这样叙述:“侵略者焚烧圆明园的大火,延续了三天。黑色的云团长达 50多公里,久久
期刊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中考后半段考分的考生。学习上的差生、品德上的差生和行为上的差生成为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构成的主要成份。不少职校生对进入职业学校学习自信心不足,学习态度不够认真,抱着混日子的心态,得过且过。对于英语学科来说,学生整体英语水平较低,多数学生难以适应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甚至产生惧怕学习英语的心理。因此,如何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就成了每个教师关注的重要问
期刊
游戏活动是一种以幼儿个别化活动为主的活动形式,其目的在于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而幼儿在活动中是否得到大家的了解、认可,是否与他们有效的互动,则需要通过讲评来展现。讲评活动不仅是促进幼儿个体与集体共同发展的良好途径,而且在讲评活动中,师生共同参与,汇集活动信息,交流活动经验,同时还能一起解决困惑,共同分享彼此的快乐。因此,在讲评活动中,“谁来讲?怎样讲?什么时候讲?”都成了讲评活动中举足轻重的环节
期刊
“万世师表”“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民主之魂,教育之光”“两千年前的孔仲尼,两千年后的陶行知”,以上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现代教育建设和改革的先行者陶行知与世长辞之后,宋庆龄、毛泽东、沈钧儒、郭沫若等人对他的高度评价。  其实,只要你学习了《陶行知名篇精选》后,你不能不受到震撼,同时必定会发觉以上一番评价用在陶行知身上是恰如其分的。因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等理论不
期刊
中学地理知识涉及面广,对初学者来说,大量的地理概念、规律、特征等常常不易分辨和掌握。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比较法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复习巩固旧知识,前后形成一个统一的知识体系。下面举例说明比较法的几种形式:   1、对比法:把分别独立的几个地理事物或现象,并列到一起进行对照。了解它们之间的个性和共性。让学生既能掌握全部知识,又能了解各自特性。例如:在讲“五种基本地形”时,一要充分运用各种地形图
期刊
近年来,世界各国在教学方法改革的过程中都比较重视通过学具操作等活动促使学生学好数学。本文试就学具操作在小学生数学学习中的作用,学具操作的理论依据,运用学具操作应注意的问题等作一简要论述。    一、使用学具,可促进数学概念的形成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操作学具符合这一规律,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
期刊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师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这不仅是对传统阅读教学的超越,而且也反映了当代阅读教学发展的趋势。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亲近学生,平等介入    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在进行情感和思维上的对话,这对话的发生和存在都依赖于情感合作的持续发展。只有在民主、平等、理解、宽容的前提下,对话才能实质性地开展,师生才可能向对方
期刊
历年来,我校数学中考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特别是去年和今年我校数学科又取得了好的成绩;均分和及格率均居全县首位。通过几年来的毕业班教学实践,我有如下体会,认为有必要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平时教学始终贯彻“实、活、准、精”的原则    “实”即实事求是,从本校、本班、本学科的实际出发,分层作业,在解题过程中,要求他们尽量走捷径、出奇招、有创意,注重逻辑关系,力求解题的完整、完美。在这方面开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