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理念的落实与实施,课堂改革又翻开新的一页。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一环,只有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巨大威力,才能使课堂更高效。那么,教师如何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构建高效的课堂呢?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高效课堂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改革的重要抓手之一。因为正确、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地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在这种学习模式中,学生积极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假如小组合作学习处理不当,那么课堂学习效果甚微,甚至事倍功半。
一、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误区
合作的价值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同,所以,在学校里出现了一种以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为核心的教学组织形式——合作学习。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合作学习虽然深受教师、学生、家长的欢迎,但由于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教学策略,导致广大教师在实施合作学习时存在一些误区。
(一)忽略了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指导作用
把小组合作学习看成是学生在小组内自己学习,教师不需要指导。许多教师或许都认同这一观点。于是,教师只是简单地把同学进行分组,要么组成四人小组,要么组成六人小组,然后让学生根据学习任务进行学习。在这过程中教师既不告诉学生如何开展讨论交流,也不巡视学生在小组的活动,如了解学生在讨论中遇到什么问题等。结果,学生各自为政,小组合作活动名存实亡,这样的学习效率是极其低下的。师生均对合作学习这一概念缺乏正确的认识。
(二)组员分工不明确,小组合作只是优等生的舞台
小组学习成了差学生的“避风港”,优等生的表演舞台。在许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在课堂上进行合作小组学习时,不少学生无所事事,或干着与课堂毫不相干的事;一些同学侃侃而谈,另一些则在一旁洗耳恭听。不用问,那个侃侃而谈的就是组长——优等生。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难道不是传统课堂的翻版——教师讲、学生听吗?这种教师与学生仅保持单向交往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效果很差。笔者深知其弊端,于是下课后就与学生闲聊,当问及学生是否喜欢语文课时,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喜欢,那为什么不参与课堂的讨论呢?学生只是低头不语。笔者带着疑惑,再次观察课堂,发现部分学生把小组活动当成是逃避学习的避风港,当然最喜欢不过。究其成为避风港的原因,那就是组员中的每一个人任务不明确。优等生会很自觉地参与讨论,自觉性差些的自然就躲进避风港了。
(三)小组合作学习时间成了“中场休息”
合作学习环节成了老师的“中场休息”。传统的教学课堂,教师往往要尽心尽力地完成40分钟的教学,疲惫的程度可想而知。小组合作学习无疑成了老师们宝贵的“中场休息”。对于听话的学生来说,这似乎没什么问题,但要是遇上调皮捣蛋的学生,就有可能引发问题。例如,一位老师因为事情太忙,昨天作业本还没改完,想趁这宝贵的时间去改改作业。可就在老师专心批改作业时,轰的一声,“捣蛋王”竟然拿起手中的镜子斜对太阳在课室里不停地晃来晃去。被照到的另一位调皮学生极不服气,与其吵起来。这位老师急忙停下手中的工作,上前进行调解。一节本来可以上得不錯的课,就毁在这一细节上。课没上完,老师不仅要另找时间补回来,还得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对两位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真是得不偿失。所以,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期间,老师不能忽视对课堂的监管,更不能游离于学生的合作学习之外,自己也要加入学生的合作学习行列,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
二、狠抓小组建设,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收获成功
(一)建立优势互补、凝聚力强的学习小组
我们平常上课时或多或少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宣布完小组学习任务后,同组的同学虽然围坐在一起,但相互之间却缺乏沟通,出现各自为政的局面——有的只顾埋头苦干,想方设法寻找答案,一旦完成就认为大功告成,很少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这样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荡然无存,其效果不言而喻。从上述情况来看,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缺乏的正是“合作”这一重要理念:正相互依赖。正相互依赖这一特征所代表的是小组成员之间充满正能量,彼此相互扶持、共同进步。因此,课堂要高效,必须抓好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抓好小组合作学习的首要任务就是小组建设。小组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首先学习小组组建要讲究学生学习能力水平和性别搭配。在分组时要把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合理地分为一组,划分学习小组时还要注意男女比例搭配,男女生存在着学习方式和各自擅长方面的差异,所谓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合理确定学习小组人数。根据班级实际情况,按照“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量化科学确定学习小组组织体系。每个小组让优等生当组长,其他成员按成绩确定顺序,这样便于小组间的横向比较。由组长督促本组成员认真上课和完成作业。组长一职并非固定不变,岗位要定期轮换,做到人人参与。培养学习小组的团队精神。每个学习小组要推选出本组的座右铭,确立小组的奋斗目标,形成学习合力。
其次,明确小组成员的个人责任,集体连坐。为了杜绝学生游离于小组合作学习之外,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处理问题:(1)责任包干到户。把小组的总任务合理地分成若干个小任务,每位同学负责其中一项。如在执教《唯一的听众》一文,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老教授如何鼓励我,使我重新树立自信”这一问题时,让小组内的每一成员分别负责一个小指标,让原本认为小组合作事不关己的同学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小组合作成为每一个人参与学习的舞台。(2)随机提问。让每位学生都有可能代表小组展示合作学习的成果。这样那些想利用合作学习时间耕“自留地”的同学就没有场所了。另外,如果不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活动,就难以回答被提问的问题,小组评价就难以取得高分,在集体的压力下,可以促使每个成员认真投入到合作学习中去。(3)当堂检测。在合作学习结束后,让每位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将检测结果作为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标准之一。这样成绩好的同学自然会积极督促其他成员认真完成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这对互学、群学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4)小组连坐制度,所有成员同呼吸,共命运。在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一小部分同学马虎应付自己分配到的学习任务,即使组长再三催促,效果也不大。为此笔者采用了集体连坐法,让集体的力量去监督他。一去二来,他被迫参与到学习中去。久而久之,他深知不参与是过不了关的,最终还得认真完成,因此学习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变。
最后要加强对优秀学习小组的评比和表彰。学校每学期表彰一次优秀学习小组,经常性地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优秀班级进行展示。班级任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情况制定小组评比的内容,如参与课堂率、作业完成效果等内容。班级学习小组评价分为任课教师评价和学生代表评价两部分。任课教师根据学习小组在每节课的表现和学习质量给予评价。
(二)教师指导得法,学生收获成功
因此,要想小组合作学习有所建树,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做好充足的准备。一是认同合作的价值与理念。对学生而言,从单枪匹马学习到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巨大的转变,必须有一个强大的动力作为支撑,那巨大的动力支撑就是情感因素。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当你极力游说一个人改变某个观点时,不能打动对方情感的劝说是徒劳无功的。因此,教师就不能用“合作能增强我们的信心、启迪我们的创造”等乏味、苍白无力的文字向学生说明合作的价值。二是教给学生基本的合作技能。众所周知,沟通是合作的源泉,只有借助沟通才能彼此交换意见、建议,分享感受。沟通是需要技巧的,要指导学生学会如何倾听同学的发言,如何评价别人等。当然,学生能炉火纯青地掌握某种技能是需要时间的,教师必须持之以恒地鼓励学生。三是构建合作的团体精神。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中,学生们参加的是互利共赢的活动,让他们深信个人的成功是建立在小组成功的基础之上的,他们能从小组学习中收获成功。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人天生就成为合作的高手,它需要磨练与积累经验。课堂的合作学习更是如此,只有充分利用学生的特点,正确引导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才能发挥更大的效应,才能更好地服务于课堂。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高效课堂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改革的重要抓手之一。因为正确、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地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在这种学习模式中,学生积极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假如小组合作学习处理不当,那么课堂学习效果甚微,甚至事倍功半。
一、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误区
合作的价值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同,所以,在学校里出现了一种以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为核心的教学组织形式——合作学习。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合作学习虽然深受教师、学生、家长的欢迎,但由于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教学策略,导致广大教师在实施合作学习时存在一些误区。
(一)忽略了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指导作用
把小组合作学习看成是学生在小组内自己学习,教师不需要指导。许多教师或许都认同这一观点。于是,教师只是简单地把同学进行分组,要么组成四人小组,要么组成六人小组,然后让学生根据学习任务进行学习。在这过程中教师既不告诉学生如何开展讨论交流,也不巡视学生在小组的活动,如了解学生在讨论中遇到什么问题等。结果,学生各自为政,小组合作活动名存实亡,这样的学习效率是极其低下的。师生均对合作学习这一概念缺乏正确的认识。
(二)组员分工不明确,小组合作只是优等生的舞台
小组学习成了差学生的“避风港”,优等生的表演舞台。在许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在课堂上进行合作小组学习时,不少学生无所事事,或干着与课堂毫不相干的事;一些同学侃侃而谈,另一些则在一旁洗耳恭听。不用问,那个侃侃而谈的就是组长——优等生。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难道不是传统课堂的翻版——教师讲、学生听吗?这种教师与学生仅保持单向交往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效果很差。笔者深知其弊端,于是下课后就与学生闲聊,当问及学生是否喜欢语文课时,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喜欢,那为什么不参与课堂的讨论呢?学生只是低头不语。笔者带着疑惑,再次观察课堂,发现部分学生把小组活动当成是逃避学习的避风港,当然最喜欢不过。究其成为避风港的原因,那就是组员中的每一个人任务不明确。优等生会很自觉地参与讨论,自觉性差些的自然就躲进避风港了。
(三)小组合作学习时间成了“中场休息”
合作学习环节成了老师的“中场休息”。传统的教学课堂,教师往往要尽心尽力地完成40分钟的教学,疲惫的程度可想而知。小组合作学习无疑成了老师们宝贵的“中场休息”。对于听话的学生来说,这似乎没什么问题,但要是遇上调皮捣蛋的学生,就有可能引发问题。例如,一位老师因为事情太忙,昨天作业本还没改完,想趁这宝贵的时间去改改作业。可就在老师专心批改作业时,轰的一声,“捣蛋王”竟然拿起手中的镜子斜对太阳在课室里不停地晃来晃去。被照到的另一位调皮学生极不服气,与其吵起来。这位老师急忙停下手中的工作,上前进行调解。一节本来可以上得不錯的课,就毁在这一细节上。课没上完,老师不仅要另找时间补回来,还得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对两位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真是得不偿失。所以,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期间,老师不能忽视对课堂的监管,更不能游离于学生的合作学习之外,自己也要加入学生的合作学习行列,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
二、狠抓小组建设,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收获成功
(一)建立优势互补、凝聚力强的学习小组
我们平常上课时或多或少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宣布完小组学习任务后,同组的同学虽然围坐在一起,但相互之间却缺乏沟通,出现各自为政的局面——有的只顾埋头苦干,想方设法寻找答案,一旦完成就认为大功告成,很少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这样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荡然无存,其效果不言而喻。从上述情况来看,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缺乏的正是“合作”这一重要理念:正相互依赖。正相互依赖这一特征所代表的是小组成员之间充满正能量,彼此相互扶持、共同进步。因此,课堂要高效,必须抓好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抓好小组合作学习的首要任务就是小组建设。小组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首先学习小组组建要讲究学生学习能力水平和性别搭配。在分组时要把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合理地分为一组,划分学习小组时还要注意男女比例搭配,男女生存在着学习方式和各自擅长方面的差异,所谓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合理确定学习小组人数。根据班级实际情况,按照“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量化科学确定学习小组组织体系。每个小组让优等生当组长,其他成员按成绩确定顺序,这样便于小组间的横向比较。由组长督促本组成员认真上课和完成作业。组长一职并非固定不变,岗位要定期轮换,做到人人参与。培养学习小组的团队精神。每个学习小组要推选出本组的座右铭,确立小组的奋斗目标,形成学习合力。
其次,明确小组成员的个人责任,集体连坐。为了杜绝学生游离于小组合作学习之外,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处理问题:(1)责任包干到户。把小组的总任务合理地分成若干个小任务,每位同学负责其中一项。如在执教《唯一的听众》一文,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老教授如何鼓励我,使我重新树立自信”这一问题时,让小组内的每一成员分别负责一个小指标,让原本认为小组合作事不关己的同学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小组合作成为每一个人参与学习的舞台。(2)随机提问。让每位学生都有可能代表小组展示合作学习的成果。这样那些想利用合作学习时间耕“自留地”的同学就没有场所了。另外,如果不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活动,就难以回答被提问的问题,小组评价就难以取得高分,在集体的压力下,可以促使每个成员认真投入到合作学习中去。(3)当堂检测。在合作学习结束后,让每位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将检测结果作为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标准之一。这样成绩好的同学自然会积极督促其他成员认真完成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这对互学、群学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4)小组连坐制度,所有成员同呼吸,共命运。在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一小部分同学马虎应付自己分配到的学习任务,即使组长再三催促,效果也不大。为此笔者采用了集体连坐法,让集体的力量去监督他。一去二来,他被迫参与到学习中去。久而久之,他深知不参与是过不了关的,最终还得认真完成,因此学习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变。
最后要加强对优秀学习小组的评比和表彰。学校每学期表彰一次优秀学习小组,经常性地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优秀班级进行展示。班级任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情况制定小组评比的内容,如参与课堂率、作业完成效果等内容。班级学习小组评价分为任课教师评价和学生代表评价两部分。任课教师根据学习小组在每节课的表现和学习质量给予评价。
(二)教师指导得法,学生收获成功
因此,要想小组合作学习有所建树,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做好充足的准备。一是认同合作的价值与理念。对学生而言,从单枪匹马学习到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巨大的转变,必须有一个强大的动力作为支撑,那巨大的动力支撑就是情感因素。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当你极力游说一个人改变某个观点时,不能打动对方情感的劝说是徒劳无功的。因此,教师就不能用“合作能增强我们的信心、启迪我们的创造”等乏味、苍白无力的文字向学生说明合作的价值。二是教给学生基本的合作技能。众所周知,沟通是合作的源泉,只有借助沟通才能彼此交换意见、建议,分享感受。沟通是需要技巧的,要指导学生学会如何倾听同学的发言,如何评价别人等。当然,学生能炉火纯青地掌握某种技能是需要时间的,教师必须持之以恒地鼓励学生。三是构建合作的团体精神。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中,学生们参加的是互利共赢的活动,让他们深信个人的成功是建立在小组成功的基础之上的,他们能从小组学习中收获成功。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人天生就成为合作的高手,它需要磨练与积累经验。课堂的合作学习更是如此,只有充分利用学生的特点,正确引导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才能发挥更大的效应,才能更好地服务于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