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gge、Pyt之外的丹麦铁律

来源 :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art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丹麦哥本哈根市的新港运河

  丹麦人,据说是世界上幸福感最强的一撮人。除了“惬意”(Hygge)之外,别无他想。
  为了营造出Hygge的氛围,丹麦人不遗余力地每天说几百次Hygge、造出一大堆以Hygge为词根的词,他们还年年以“让你觉得最Hygge的事”的名目,搞一些调查。
  在一份调查里,最Hygge的前五名分别是:热饮、蜡烛、壁炉、圣诞和桌游—仿佛来自童话王国的丹麦人每天都活在童话里,满脑子都是温暖的黄光灯、热气腾腾的咖啡和欢闹不断的亲友小聚。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所有“幸福事件”无一例外都在室内发生。但是,当室内场所的舒适度不及预期,丹麦人只能暂放对“Hygge”的依恋,这时候他们转用另一个充满魔力的词汇“Pyt”。

“失控”的Pyt


  在丹麦,冬季长达八个月,室外是寒冬中最后的选项。营造惬意的首选,必须是温暖明亮的室内环境。这也解释了为何北欧地区的室内设计永远引领世界潮流:人们愿意整天蜗居家中一隅,不愿花上十分钟在凛冬烈风里刺痛脸颊。
  而与Hygge相似的Pyt一词,可以理解成英文中的“never mind”(没关系)、“don’t worry”(别担心)和“forget about it”(放下吧),但任何一种解释,都不足以表达Pyt所蕴含的微妙感—在因妥协而无可奈何的情绪下,同时兼有顺其自然和欣然接受的成分。
  Pyt也可以在安慰或说服他人时使用。当你使用Pyt时,意味着情况出乎意料、失去控制,一开始你可能很恼怒、崩溃,但你不想浪费太多时间抱怨,而选择默默接受一切。
  据2018年“丹麦国民最喜爱的单词”调查显示,“Pyt”远超“Hygge”位列榜首。斯汀·安德森,这位丹麦文学协会会长认为,对Pyt的偏好恰好反映了丹麦人性格里乐观的一面,他们内心很愿意放松地接纳一切。
  这与通常丹麦人给人爱抱怨和找茬儿的刻板印象相左,但可能恰好证明了,实际情况与刻板印象一致,因为人们总是欲求自己达不到的东西,对语词的使用,也是因为行动无法直接获得或做到。
  正因为鲜少有情况会超出“被宠坏了”的丹麦人的控制,所以他们才对失控状态忍无可忍,也才会对在失控中尽快保持平静的Pyt一词如此青睐。

丹麦机密


  迈克·维金攥写的《HYGGE:丹麦人为什么幸福》一书,详述了营造舒适氛围的方法。这份指南列出了一张清单,向读者说明:看,这就是丹麦人喜欢的东西!仿佛只要你按照书中的方法,将产品悉数购买、将家装一一改造、熟记三四道菜谱、仔细筛选2~4位亲友,围坐成团,就能经由切身体验Hygge,将其内涵掌握。

  其中,富有启发的几个要点,首先是“触觉思维”。迈克解释道,重点并不在于你的家装有多好看,更强调的是对你的物品如何“感受”。

  据2018年“丹麦国民最喜爱的单词”调查显示,“Pyt”远超“Hygge”位列榜首。

  挑选一样商品的方法,不是光看品牌和外形,而应亲手触摸,体验手指划过绸缎、棉花、玻璃、瓷器和金属的感觉,再通过回想这些感觉,去判断这件物品是否值得购买—因为是触觉而非视觉,决定了日后你是否还会继续使用它。似乎和价格没什么关系,甚至和设计的关系也不大,拔掉一切附加值之后,最原初、质朴的触觉体验,才是孕育幸福感的温床。
果园采摘获得的Hygge感,成为日后品味水果酒时的二次体验
骑货运自行车cargo bike,它是“Hygge的移动城堡”

  再者,是行动而非思考,使人产生Hygge的感觉。在“关于夏天获得Hygge感的五条建议”一节中,迈克一改冬季对蜗居的偏好,鼓励读者投入身体力行的社交活动:
  第一条,果园采摘,足够让当日劳动获得的Hygge感,保存为日后品味水果酒时的二次体验;
  第二条,与家人朋友一起烧烤,Hygge随着烤肉升温;
  第三条,参加社区花园活动,坐在租屋里看田园生活视频的你,肯定也想成为社区改造、摆脱孤独、享受社交的一份子;
  第四条,海滩边的野餐,基尼线越明显,Hygge指数越高;
  第五条,骑货运自行车(cargo bike),它是“Hygge的移动城堡”。将野餐所需物品通通放入前框,骑自行车旅行的画面不必是小麦色皮肤和健硕的大腿肌肉,也可以是白发苍苍的老妪、午后悠哉的晃荡。
  从凛冬而来,到盛夏辄止。这份丹麦幸福手冊,不仅是对生活方式的讲述,更是对生活本身的感恩。小到一次手指与毛毯的碰触、一顿壁炉前浪漫的烛光晚餐、一次想走就走的骑车旅行,大到一座都市的伟岸教堂、一段艰辛苦涩的垃圾分类史、一次绿色屋顶的改造尝试……丹麦人的幸福秘方,不仅是对Hygge的小资情调的追求、对Pyt的宽心顺意的渴望,更是一种“尊重”的魔法。

4种垃圾分类算多吗?


  在颇受上天恩宠的丹麦人眼中,周遭世界一定是温柔舒适、井井有条的。事实正是如此。
  就拿首都哥本哈根举例,作为一国首都,它与世界上其他大都市相比,摩天大楼、车流人潮算少,而“宜居指数”和“环保指数”偏偏居高不下。
  哥本哈根曾经多次蝉联“世界最宜居城市”和“世界幸福指数最高的城市”,也曾荣获“世界最佳设计城市”的殊荣。这里的慢节奏生活方式、当地人对建筑设计的偏爱,取代了世界其他都市身上平庸的“标签”,在疲惫的游人心中点亮了童话王国的温情烛火。
  作为“环保之都”的哥本哈根,“可持续发展”的特征深入当地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每一处。
  首先,哥本哈根作为首都,却有着难能可贵的“工作/生活平衡”的特点。对丹麦人来说,“家庭”是生活的核心。
  据BBC报道,丹麦夫妻享有长达一整年的带薪育儿假期,并且可以依照实际情况,在9个自然年里陆续使用这个假期;休假期间,薪资维持在一半以上、九成以下的水平,可谓是极致的人性化。除此之外,政府对学龄前的育儿补贴高达75%,这个补贴涵盖了教育、生活及医疗等方面。
  丹麦没有所谓的“加班文化”,如果你下午五时半都没离开公司,同事一定会认为你疯了。

  如果你下午五时半都没离开公司,同事一定会认为你疯了。

  其次,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哥本哈根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可持续发展的公共设施建设。哥本哈根是全世界首个投入共享单车的城市,他们的Gobike系统早在2012年就已投入使用。在这里,你无需体验在机动车车流里苟延残喘的艰辛,因为哥本哈根有着长达350公里的骑行道,且每条骑行道都有完备的交通信号灯。

  在丹麦,比起开车,人们更喜欢骑车或搭乘公共交通出游。当然,这与丹麦高昂的燃油费息息相关,汽油税竟高达4丹麦克朗/升(约合人民币4.2元/升)。
  “可持续发展”在丹麦人擅长的建筑设计行业,也是一条铁律。新落成的建筑物,必须配有种满植物和蔬菜的屋顶;而老式建筑也须为了达到这个标准而不断翻新。“绿屋顶”可以有效地循环利用自然雨水,起到调节和改善建筑内的气候环境(气温、湿度)的作用,同时也能节省相应费用、吸收更多温室气体。截至2015年,九成居民能在15分钟脚程内去到绿色空间,愉悦身心、净化心情。
  与此同时,哥本哈根从萨姆索岛的经验里学习,大力投入风能产业,希望在2025年时达到“碳平衡”的目标。
  作为世界上首个为垃圾立法的国家,丹麦在1986年就已制定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的法令,并在此后的垃圾处理实践中不断细化。截至目前,一个普通的丹麦家庭,需要在家把垃圾细分为25~45个种类。这是不是给刚收到“4种垃圾分类指南”的你,带来了一丝安慰?
  在行动紧锣密鼓推进的同时,丹麦政府还立下了壮志:预计在2022年实现半数垃圾的可回收利用,努力成为“没有垃圾的国度”;预计在2050年,彻底摆脱使用化石燃料。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句俗语对应在哥本哈根居民身上,却是一种认同和赞誉:他们与生俱来地拥有“在享受生活的同时爱护环境”的天赋。
  哥本哈根居民的有机食材消费量,远高出欧洲其他地區,与此同时,当地却有着全欧洲密度最高的啤酒厂—因为连啤酒厂的啤酒原料都是有机的!并且,他们还享有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地区最多的米其林星级餐厅(14家),诺玛餐厅曾连续3年蝉联“世界最佳餐厅”。
其他文献
“谢幕”注定要成为2016国际政坛的关键词之一。在这一年里,不少曾经在政坛叱咤风云的“大佬”纷纷以并不怎么优雅的姿势离去:两场难以预料的全民公投让英国前首相卡梅伦和意大利前总理伦齐先后认栽,而不断发酵的丑闻则让朴槿惠和希拉里这两位“铁娘子”黯然退场——这些人物各自背后的权力斗争故事估计足以让《纸牌屋》的编剧们俯首称臣。    在地球的另一侧,新西兰的总理约翰·基也赶上了这一波“集体说再见”的戏码。
《致命女人》(Why Women Kill)  首播:2019.8.15(美国)  集数:10  单集片长:45分钟  豆瓣评分:9.3  “为什么一个女人要杀人?她会杀谁?负心汉?小三?背叛自己的朋友?要知道答案,你必须倾听这女人的故事,发现她的秘密,只有那时才能明白她的选择。”  最近有一部美剧很火,几乎所有与“美剧”搭边的朋友都会提到它。它就是CBS推出的《致命女人》。该剧在北美反响一般,但
见微知著是恒久不变的道理之一。比如,对德国汽车制造产业来说,其背后的江湖从一个极小的细节中可以看出:敞篷跑车一键自动开合的专利技术。  戴勒姆、宝马、奥迪、保时捷和大众,这些共同撑起德系品牌的几大巨头几十年如一日地为了造出更好的汽车而展开激烈的竞争——至少这是汽车公司总裁、经济学家和政客们乐此不疲地告诉公众的一种认知:对一个经济体来说,开放的市场竞争能够带来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然而这一认知却是错误
众所周知,地球的磁场会以一种有些令人不安的规律翻转方向:磁北极向南极切换,反之亦然。人们对推动这种变化的过程知之甚少。科学家们已经知道的是,最后一次逆转发生在大约77.3万年前,但在星球的核心究竟发生了什么,依然不为人所知。  然而,一项新研究可能有助于我们了解其根本原因。这项新研究表明,磁场逆转所需的时间比我们想象的要长得多。这些发现将指出下一次翻转对人类的可能影响。漫长过程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
巴西里约,一名女子坐在Cantagalo贫民窟内一家旅馆的阳台上  3月21日,巴西前总统米歇尔·特梅尔(Michel Temer)因涉嫌贪腐,在位于圣保罗的家中被捕,随后被押往里约热内卢执行预防性监禁。此时距其结束总统任期,尚不足4个月。再联想尚在狱中服刑的前总统卢拉及被弹劾的前总统罗塞夫,不免让人猜测:巴西的前总统们,是否会陷入“韩式陷阱”?何为“韩式陷阱”  所谓“韩式陷阱”,是指自1987
T.N.斯里纳特最近正式迈入印度中产阶级,因为他买下了一辆新的本田Activa 4G摩托车。厌倦了孟买糟糕的通勤火车,这个28岁的保险业务员成为家里第一个拥有自己摩托车的人。他贷了6.4万卢比(约合1000美元),从孟买市中心的一个经销商手里买到了这辆摩托车,这笔贷款的偿还期是两年。不过这笔开销占到了他月薪的十分之一,这可比坐火车贵多了,说这话时他满脸的骄傲。印度的中产春风?  无论是孟买,还是明
“一回到工作岗位上,他们就塞给我一大堆文件。”税务专家理查德·卡希尔说道,这就是他在第二个宝宝出生后重返国际大公司工作的经历。英国在职奶爸压力山大  说起他的前雇主,理查德表示:“他们其实就是想说,他们很不爽我。”  2015年之后,英国政府出台政策允许父母共享育儿假。在这项政策的鼓励下,理查德决定请假在家照顾刚出生的宝宝。但根据英国下议院发表的最新研究报告,理查德接下来的遭遇其实非常典型,很多希
随着飞机落地,我们抵达了德国的首都柏林。出了机场,搭上出租车,去往酒店的路上,我们看到外面的景色,从什么都没有,到渐渐地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现代化建筑。  那时大约是下午五六点钟,太阳已经开始慢慢落下。落日的余晖闪耀在大量使用玻璃幕墙的现代化建筑上,使得建筑上一个个都倒映着这个城市的一部分。  到达酒店之后,去到房间,把我们那些笨重的行李放了下来,然后我们便出发去吃晚饭了。说到德国的菜,想到的肯定是像
去年10月16日,史蒂芬·斯皮尔伯格执导的影片《间谍之桥》在北美上映。影片改编自一位名叫詹姆斯·多诺万的美国律师的真人真事。1960年,美军U-2侦察机在苏联上空被击落,执行秘密任务的飞行员弗朗西斯·加里·鲍尔斯被俘。“间谍之桥”是指冷战时期位于东德的格利尼克大桥,1962年,美国在那里换回了鲍尔斯。然而,鲍尔斯在回国后却饱受质疑。加里·鲍尔斯与U-2侦察机飞越苏联上空遇到麻烦  1960年5月1
“庞蒂尼亚公国”  “右手第二条路,一直向前,直到天明。这就是彼得告诉温迪到‘永无乡’去的路。”这是《彼得潘》里的段落,但“永无乡”真的存在吗?哪一张地图可以找到它?  孩童大概率会嘲笑这样的问题,但如果请教一位历经世事变迁的老人,或许他会铺开世界地图,拾起放大镜告诉你:“唔……据说,很久以前,在这里有过一个小国家……”  更确切地说,是“微型主权”。它们大多位于岛屿和沙漠,利用地理上的独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