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富养是先紧后松

来源 :家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jie871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家人在一起做饭很重要
  我出身在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家庭,爸爸是小学老师,妈妈是工人,他们是“慈母严父”的组合。
  我的童年是在弄堂长大的,每天下午6点是最热闹的时候:放学的孩子们在巷子里嬉戏打闹,下班的大人们在忙着准备晚餐。而我却不能去玩,因为在我们家,我和爸爸要陪着妈妈做晚饭。
  这让我感到很憋屈。有一次,我忍不住问爸爸:“为什么别的孩子都可以去玩,我们却要陪着妈妈做饭?”爸爸说:“每个家庭都是不同的,都有他们自己看重的东西。在我们家,爸爸妈妈都觉得一家人一起做饭、聊天很重要。”
  那时,我才上小学二年级,懵懵懂懂地接受了这个答案。
  到了小学四年级时,我又长大了一点,但还是特别羡慕伙伴们能够自由玩耍。于是又问了爸爸一次:“为什么在我们家,一起做饭、聊天很重要?” 爸爸说:“因为我和你妈妈都觉得,花时间给爱的人,是最重要的。这是我们家的家庭观。”
  这是第一次父母让我明白“家”的含义。但更让我受益的是,之后每次当我问爸爸“为什么他们可以,我不可以”时,他从来不会去贬低其他孩子,告诉我“他们那么调皮,不好”这类话,而总是说:“每个家庭都是不同的,这样的行为在我们家是不允许的,因为……”
  这给了我一个非常强大的认知:做一件事不要以别人的方式作为参照物,你的标准只存在于你自己的内心。我可以和别人不同,这让我有勇气去坚持做自己觉得对的事。别人也可以和我不同,这也让我一直有很大的包容心去理解他人。
  懂得“认怂”,是为人父母的智慧
  爸爸对我的管教从小就很严格:上小学时,我必须在晚上8点前入睡;我可以有选择性地买玩具,但每买一个玩具必须买两本书;吃饭时不能说话,再好吃的饭菜也不能频繁夹……



  不过,爸爸每次给我立规矩,都会告诉我为何会如此要求。小学生水平的我,自然很容易被爸爸的口才和权威震慑住。
  上了初一以后,有一天爸爸把我叫过去,对我说:“爸爸其实不是所有的事都懂,你现在上中学了,会学到很多很多爸爸也许都不懂的知识。所以接下来你遇到了问题,可以自己做决定。当然,如果你需要和我们商量,也可以,但要记住,爸爸说的只能供你参考,因为爸爸真的不是什么都懂。”
  在我的印象中,爸爸是无所不能的,第一次听到爸爸这么说时,我特别震惊。小时候,他特别有原则,给我立的规矩不多,但绝对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这是在帮我建立心里的“那杆尺”。然而,当他觉得我自己的“尺”立起来后,他又学着退出了,让我学着靠自己心里的“那杆尺”来衡量如何做事,自己要对自己负责。
  这也让我清楚地明白,在孩子的养育过程中,我需要“先立后破”。立规矩,是为人父母的本分,而懂得“认怂”,更是为人父母的智慧。
  人生无非是吃饭时安心,睡觉时舒心
  高三那年填报大学志愿时,我很紧张,害怕自己不能如愿进入想进的学校和专业。我犹豫着,是不是应该填个稍微差一点的,以求稳妥。
  那天放学回家,我征询了爸爸的意见。爸爸问:“你在害怕什么呢?”
  我说:“我害怕自己无法进入那个最好的学校,进不去我这么多年的努力就白费了。”
  “努力过就不会白费,最怕的是没有全力以赴,然后才会后悔。”
  “可是,你们真的不希望我上名牌大学吗?”
  爸爸说:“当然希望啊,但你是怎样的人,不来自于你上一本还是二本的大学,来自于你在这个过程中的努力。每个人,无论再怎么成功最终无非都是一天吃三顿,晚上睡在一张床上。真正让我们感到开心的,一定不是吃得有多好,睡的床有多贵,一定是吃饭时安心,睡觉时舒心。”
  再后来,毕业后找工作,我被一个外企录取了。那个公司的录取率特别低,是从几十万应届毕业生里选了十几个人。我觉得自己能被录取,很幸运也很骄傲。但因为那个公司的总部在北京,如果我要去上班,就得离家去北漂。
  我犹豫了,一个是因为要离开家,另一个是因为当时手上还有另一个公司的邀请。虽然我对这个工作不如我對外企的工作那么喜欢,但我考虑了一下觉得也还不错,而且最关键的是,可以不必离开家。
  我又去问爸爸了。爸爸回答得很直接:“选你真正喜欢的。”
  “那万一我在那边发展得不好,不是白白浪费了几年时间,还背井离乡的?”
  “爸妈呢,都是工薪阶层,别的靠不上,但如果你真的哪一天混不下去了,记得回家。家里为了你特地加菜是做不到的,但多你一双筷子总是没问题的。”
  富养是给孩子很多的爱和勇气
  这两段话一直到现在都会给我很大的力量。
  每当我为是否要做某件事而犹豫时,我都会想起爸爸说的:“记得回家,家里多你一双筷子不多。”然后,我就有了放手一搏的底气。
  每当我开始权衡利弊时,我都会想起爸爸说的:“每个人无非都是一天吃三顿,睡一张床。”我就知道了比起名利,还有很多更加重要的东西,比如让自己“吃饭时安心,睡觉时舒心”。
  独立,并不是时间到了就把孩子推出家门,而是在Ta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里,让Ta感受到很多很多的爱,积攒很多很多的勇气,自己去推开走向社会的大门。这是我爸爸给予我的安全感。
  这几个小故事,就是我所理解的“富养”:和金钱、地位无关,而是心里有光,不仅能点亮自己,也能照亮孩子的童年。如今,我也是一位妈妈了,这几个小故事有了延续,我会加上自己的经历,把这份“光明”继续传递给孩子。
  “胸中装满深切的爱,生活就会灿烂千阳。内心保持沸腾,世界也为你绽放。”
其他文献
我们常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幸福了:不愁吃穿,被全家人宠溺,物质条件丰富,教育环境优越。然而,孩子们真的幸福吗?  华东师大的教授陈默说,现在的孩子更加不知道幸福的滋味了。“现在的孩子,4岁就会在那里发呆了,你不知道他小脑袋里在想什么……他既不思考吃,也不思考穿,就过早地思考了一个终极的哲学问题:我存在有什么意义?”  父母们没弄明白的是,正是因为不愁吃穿,以及父母在极力给孩子的未来创造更好的生活、
期刊
咪蒙说:“每个人生下来都是原创,活着活着就成了盗版。也许是父母逼的,教育体制害的,而我们自己,很容易懵懵懂懂就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泯然众人了。”作为singing kids2017少儿原创音乐盛典的推广大使,袁宇呈、华建然、白雨坤3个少年,却在父母的教育下被很好地保护了“原创性”。这3对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都是:帮助他们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而让3个孩子来参加少儿原创音乐盛典,父母们也是寄希望于这
期刊
几年前,去参加一个聚会,大家聊起了女人的消费。  一位男士说:“女人的钱实在太好骗了,难怪都说要赚女人的钱。上次我和她(他太太)逛街,她看上了一件小背心,居然要700多元,她还非要买。”  他太太很不爽:“那是真丝的好吗?不懂就不要乱说。”  他说:“就算是真丝的,也不值这个价,100多元还可以考虑。700多元,换你们,会买吗?”所有姑娘都说:“当然要买!喜欢就好!”他太太得意地看了他一眼,他不敢
期刊
两年前,一位台湾网红爷爷老夏爆红网络,他与爱人的日常拌嘴被孙女发在了网上,没想到暖哭了亿万网友,96岁的老夏也因此获得了“爱妻狂魔”的称号。  2017年6月16日,耿直可爱的夏爷爷去世了,他的孙女在网络上上传了夏爷爷生前最后的视频:爷爷静静地躺着,奶奶在一旁扶着他的后脑勺道别,“乖乖的,你就放心好好地走,不用担心,我会照顾好自己……”  网友们纷纷泪奔,在评论区刷着留言“这大概就是爱情最好的样子
期刊
家里每次宴请亲朋好友,我都很担心。因为女儿变得越来越霸道,而相反的是,我姐姐的女儿变得越来越谦让。  我不喜欢女儿“为小不尊”的腔调:仗着年纪小,拼命去索取,因为在她的概念里,小就有资格要求别人无底线地对她谦让。而我的外甥女呢,在大人们一次次劝导要大度后,开始表现出一种“过于谦让”的精神。  有一次,女儿为了一颗鱼圆,对外甥女大喊大叫。我奶奶说了一句:“姐姐让着妹妹,把你碗中的那一顆给你妹妹吃。”
期刊
从前,我跟大多数父母一样,认为孩子的快乐和悲伤要由家长全权负责。看到他们受挫折、闹情绪,我就觉得自己必须要做点什么,好让孩子开心起来。  一天,我带豆豆去商场吃饭,路过冷柜时,看到琳琅满目的各色冰淇淋,他走不动了。离饭店就三步之遥,先吃了冰淇淋怎么还吃得下晚饭呢?我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孩子于是使出了杀手锏:赖着不动,眼里噙满了泪花。  这可怜的样子一下子戳中了我:孩子又不开心了,我该做些什么?于是
期刊
白衬衣、蓝色马甲,黑色休闲裤,长相帅气的白雨坤,在镜头前像一名儒雅的小绅士。镜头外,他有些腼腆,与人说话轻而柔和。  白雨坤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在观察:他的特长是什么,今后适合干什么?应该怎样培养他?可末了,妈妈什么也没做,而是任白雨坤自然生长。  直到白雨坤12岁时,他明确了自己今后想成为艺人,妈妈才开始有方向地对他进行培养。  有音乐天赋,也需要努力  白雨坤被发现有音乐天赋,是在12岁开始参加
期刊
身形修长,眉目疏朗,浑身充斥着稳重和锋芒,11岁的华建然有着00后身上难以看到的老成。特别是接受采访时,他举手投足间的恭敬有礼,交流时的凝神倾听,说话时的有板有眼,让记者难以想象这是在与一个孩子对话。  而了解了妈妈对他与众不同的教育以后,便不难发现这个少年如此独特的奥秘。  长大了要做环保型音乐  谈及华建然与音乐的缘分,妈妈说:“都是偶然。”  之前,爸爸认为,男孩子一定要喜欢运动,便每周末都
期刊
空心的婚姻  罗雯相亲时就没看上老曲。他个子不到一米七,有点胖,不是那种很油腻的胖,而是看上去整个人很宽,往那儿一站,笨拙得像一堵厚墙。吃饭的时候他还很紧张,罗雯说话他经常接不上茬儿。他知道长相和聊天是自己的短板,只好显摆自己的专业,但罗雯听着听着就走了神。  相亲完,媒婆的电话一个接一个打来,把老曲说成个绝世好男人。她爸妈听了情况也觉得好,主要是老曲工作好、收入高。那段时间罗雯听到的最多的劝告就
期刊
手反勾落地麦,嘴角上扬,笑容邪魅,眼神霸气,10岁的袁宇呈在镜头前显得相当老成。仅仅用了15分钟,他便顺利完成拍摄,而一般的孩子要用半个多小时。  最令人钦佩的是,从化妆、拍摄到采访,全程都是袁宇呈自己搞定,父母甚至都沒陪他过来。10岁的他在摄影棚进进出出,熟人陌生人他都不怯。不管谁跟他聊天,他都一副放松的姿态。让人不禁疑惑:这是一个10岁的孩子吗?也太独立了吧?  10岁就出了原创单曲  作词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