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语文课程是提升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主战场,要通过语文实训充分发挥其工具性与人文性兼容的魅力。本文通过阐述信息技术条件下高职语文实训课程的必要性,以信息化语文实训课“流行风·古典味”的教学实践为例,就信息技术条件下高职语文实训课程的实践进行探析。
关键词:语文实训 信息技术 高职语文
实训教学是一种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教学手段。如何有效完成语文课程提升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的使命,成为了高职语文教师的最大课题。旨在拓宽语文学习的外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语文实训课程,逐步成为高职语文课堂不可或缺的重要阵地。
一、信息化实训——语文实训课程的必经之路
高职语文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一门必修的通用能力课程。它集工具性、人文性、思想教育性于一体,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鉴赏能力为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主干课程。
《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明确规定五年制高职的语文课的任务是:“通过大信息量的读写听说的强化训练,增强学生驾驭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和提高文学修养,以培养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大纲把语文实训教学与阅读欣赏、表达交流列为同等重要的地位。
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他们中厌学的比率较大,因此形式大于内容的语文传统实训方式根本无法开启他们求学的心门。他们渴求用一种新的方式来改变千篇一律的语文课堂。对于教师而言,当精心准备的课堂无法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时,他们不参与的状态也会极大挫伤教师的积极性,更无法找到教师应有的价值感。所以他们更希望语文实训教学能够成为提高学生参与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剂良方。
然而传统的语文实训教学本身难操作、难评价、难考察、易流于形式。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可借鉴的资料也很少。信息技术出现,为我们开辟了高职语文实训课程新的路径。现阶段信息化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已趋于常态化,但依然在低层次上徘徊。信息化教学对学生而言也许只是一个PPT、几段视频、几篇课文的朗读音频。在少之又少的语文实训课上,信息技术的使用更是捉襟见肘。如何将信息技术与高职语文实训教学有效整合,真正使信息化语文实训教学绽放出特有魅力,笔者以信息化语文实训课“流行风-古典味”的教学实践为例,谈几点思考。
二、信息化实训——语文实训课程的秘密花园
1.打开兴趣的窗。推开实训的门
传统语文实训的开展往往借助于形式化的小组合作,学生们通过程序化的讨论、汇总、汇报,完成所谓的实训或综合活动,看似热热闹闹,实则效率低下。活动中真正受益获得锻炼的学生也总是相对固定的“积极分子”。而借助信息化技术,学生们则可以利用广阔的互联网平台,打开另一扇充满趣味與无限想象的窗,不再被动地徘徊于语文实训的门外。在高职语文第二单元“流行风-古典味”的语文信息化实训课上,学生们分组后,面对“古诗词与现代流行歌曲歌词”的相关比较研究,无需苦恼于传统调查问卷的局限性。他们可以立足于古诗词与流行歌词在内容、情感、意境等方面的比较,根据小组研究的方向,利用网页或者qq平台等网络资源,设计调查问卷,在线进行问卷调查。在这种新颖的方式下,不仅调查的对象更加随机、多元,调查的数据也更显科学、客观。利用网页自带的数据汇总功能,学生还可以很顺利地获得调查数据的分析,进而帮助他们高效率地完成数据采集的准备工作。这种互联网技术与语文研究相结合的实训方式,使班里平时不爱发言、沉迷网络的“技术宅”们也有了一席用武之地。比起拿起笔,更愿意敲击键盘的他们一改平时“事不关己,旁观则已”的态度,认真设计起问卷,互相推荐起高效的App与网络平台。信息技术的运用既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们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又促使他们在实践中理解了语文学习的实用性。
2.架起多元合作的桥梁,实现个性化反馈
课堂实训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动起来、学起来、用起来,然而传统实训课堂上,学生的合作方式单一、汇报形式单一、反馈方法单一,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实训热情。现代信息技术则一改之前单一枯燥的形式,为学生架起了多元合作的桥梁。以“流行风-古典味”的课前准备为例,为了采集对于研究课题的数据,除了在线问卷调查的方式,小组还可以使用视频或音频采访的方式获得数据资料。学生们利用手机等移动设备,随机采访了任课老师、家长、朋友、同学,甚至路人;借助不同的视频剪辑软件,各小组实现了趣味横生的个性化后期制作。于是在汇报时,笔者看到了学生们形式多样的采访视频剪辑,看到了各种图表精致、数据真实的调查汇总,看到了小组成员集体献声的中国风歌曲自制MV……在班级里阵阵笑声与惊叹声中,笔者看到的是学生们眼中满足而自豪的星光。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学生常态化学习成果的反馈方式,满足了职校学生既渴望发现、研究、探索未知领域的求知欲,又满足了他们期待获得他人肯定的内心需求。
3.广开评价言路,倾听不同的声音
信息技术的运用还可以突破传统单向的师生交流评价方式。通过信息化手段,广开言路,实现多元化评价,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突破时空困囿。借助信息手段,他们可以随时随地互相交流,真正将课堂延伸至课外,实现自由自主自发的合作性学习形态。以“流行风-古典味”实训课堂为例,各小组课堂汇报后,学生们通过qq平台投票的方式给各小组投票评分,结合学生的投票结果,教师通过量化的评分标准,最终推选出“最佳小组汇报”“最佳调查报告”“最具个性小组”等奖项。通过小小的奖项对学生们的创新、创意与努力做出肯定。除此之外,学生们还把各小组的汇报成果都上传至班级的微博平台,教师与学生课后都可以进入平台浏览成果,并进行转发、点赞、评价。这打破了以往评价范围局限于班级内部的限制,实现了结果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的转变。在校内、校外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甚至是与陌生人的互动中,学生们相互学习探讨,彼此总结反思。
语文实训是实现高职学生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平台,信息技术将这个平台装点一新。学生推开语文实训的大门,在一场场探索中培养自己互助合作的能力;在一次次实践中内化学科知识,优化学习方式,深化知识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信息化不可代替文本教学,却可以丰润文本之外的形式,信息化实训使语文课堂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关键词:语文实训 信息技术 高职语文
实训教学是一种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教学手段。如何有效完成语文课程提升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的使命,成为了高职语文教师的最大课题。旨在拓宽语文学习的外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语文实训课程,逐步成为高职语文课堂不可或缺的重要阵地。
一、信息化实训——语文实训课程的必经之路
高职语文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一门必修的通用能力课程。它集工具性、人文性、思想教育性于一体,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鉴赏能力为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主干课程。
《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明确规定五年制高职的语文课的任务是:“通过大信息量的读写听说的强化训练,增强学生驾驭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和提高文学修养,以培养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大纲把语文实训教学与阅读欣赏、表达交流列为同等重要的地位。
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他们中厌学的比率较大,因此形式大于内容的语文传统实训方式根本无法开启他们求学的心门。他们渴求用一种新的方式来改变千篇一律的语文课堂。对于教师而言,当精心准备的课堂无法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时,他们不参与的状态也会极大挫伤教师的积极性,更无法找到教师应有的价值感。所以他们更希望语文实训教学能够成为提高学生参与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剂良方。
然而传统的语文实训教学本身难操作、难评价、难考察、易流于形式。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可借鉴的资料也很少。信息技术出现,为我们开辟了高职语文实训课程新的路径。现阶段信息化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已趋于常态化,但依然在低层次上徘徊。信息化教学对学生而言也许只是一个PPT、几段视频、几篇课文的朗读音频。在少之又少的语文实训课上,信息技术的使用更是捉襟见肘。如何将信息技术与高职语文实训教学有效整合,真正使信息化语文实训教学绽放出特有魅力,笔者以信息化语文实训课“流行风-古典味”的教学实践为例,谈几点思考。
二、信息化实训——语文实训课程的秘密花园
1.打开兴趣的窗。推开实训的门
传统语文实训的开展往往借助于形式化的小组合作,学生们通过程序化的讨论、汇总、汇报,完成所谓的实训或综合活动,看似热热闹闹,实则效率低下。活动中真正受益获得锻炼的学生也总是相对固定的“积极分子”。而借助信息化技术,学生们则可以利用广阔的互联网平台,打开另一扇充满趣味與无限想象的窗,不再被动地徘徊于语文实训的门外。在高职语文第二单元“流行风-古典味”的语文信息化实训课上,学生们分组后,面对“古诗词与现代流行歌曲歌词”的相关比较研究,无需苦恼于传统调查问卷的局限性。他们可以立足于古诗词与流行歌词在内容、情感、意境等方面的比较,根据小组研究的方向,利用网页或者qq平台等网络资源,设计调查问卷,在线进行问卷调查。在这种新颖的方式下,不仅调查的对象更加随机、多元,调查的数据也更显科学、客观。利用网页自带的数据汇总功能,学生还可以很顺利地获得调查数据的分析,进而帮助他们高效率地完成数据采集的准备工作。这种互联网技术与语文研究相结合的实训方式,使班里平时不爱发言、沉迷网络的“技术宅”们也有了一席用武之地。比起拿起笔,更愿意敲击键盘的他们一改平时“事不关己,旁观则已”的态度,认真设计起问卷,互相推荐起高效的App与网络平台。信息技术的运用既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们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又促使他们在实践中理解了语文学习的实用性。
2.架起多元合作的桥梁,实现个性化反馈
课堂实训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动起来、学起来、用起来,然而传统实训课堂上,学生的合作方式单一、汇报形式单一、反馈方法单一,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实训热情。现代信息技术则一改之前单一枯燥的形式,为学生架起了多元合作的桥梁。以“流行风-古典味”的课前准备为例,为了采集对于研究课题的数据,除了在线问卷调查的方式,小组还可以使用视频或音频采访的方式获得数据资料。学生们利用手机等移动设备,随机采访了任课老师、家长、朋友、同学,甚至路人;借助不同的视频剪辑软件,各小组实现了趣味横生的个性化后期制作。于是在汇报时,笔者看到了学生们形式多样的采访视频剪辑,看到了各种图表精致、数据真实的调查汇总,看到了小组成员集体献声的中国风歌曲自制MV……在班级里阵阵笑声与惊叹声中,笔者看到的是学生们眼中满足而自豪的星光。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学生常态化学习成果的反馈方式,满足了职校学生既渴望发现、研究、探索未知领域的求知欲,又满足了他们期待获得他人肯定的内心需求。
3.广开评价言路,倾听不同的声音
信息技术的运用还可以突破传统单向的师生交流评价方式。通过信息化手段,广开言路,实现多元化评价,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突破时空困囿。借助信息手段,他们可以随时随地互相交流,真正将课堂延伸至课外,实现自由自主自发的合作性学习形态。以“流行风-古典味”实训课堂为例,各小组课堂汇报后,学生们通过qq平台投票的方式给各小组投票评分,结合学生的投票结果,教师通过量化的评分标准,最终推选出“最佳小组汇报”“最佳调查报告”“最具个性小组”等奖项。通过小小的奖项对学生们的创新、创意与努力做出肯定。除此之外,学生们还把各小组的汇报成果都上传至班级的微博平台,教师与学生课后都可以进入平台浏览成果,并进行转发、点赞、评价。这打破了以往评价范围局限于班级内部的限制,实现了结果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的转变。在校内、校外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甚至是与陌生人的互动中,学生们相互学习探讨,彼此总结反思。
语文实训是实现高职学生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平台,信息技术将这个平台装点一新。学生推开语文实训的大门,在一场场探索中培养自己互助合作的能力;在一次次实践中内化学科知识,优化学习方式,深化知识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信息化不可代替文本教学,却可以丰润文本之外的形式,信息化实训使语文课堂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