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疾病高发期,做好保健护身体

来源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aaa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冬季,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的状态,不少植物会落叶,有的动物会休眠,人们总体的运动量也减少。但很多疾病不仅不会“潜藏”,还会随着天气变化而起伏。那么,冬季要关注哪些疾病?

人体健康与天气变化有关


  在这之前,我们先看看人体健康与气象的关系。很多人都知道,夏天天气炎热容易中暑,冬天天气寒冷人体容易出现冻伤,但更复杂的就不知道了。近年来,探索健康与气象关系的热度正在上升,对气象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也有了深入的认识。
  人的情绪就与天气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显示,人体中的松果腺(脑上腺)在强烈的阳光下,分泌的松果激素较少,而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浓度较高;阴雨恶劣天气时分泌的松果激素则较多,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浓度就相对降低。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有促进细胞代谢,增加氧的消耗,刺激组织生长成熟和分化的功能。因此,晴好天气,细胞活跃,使人精神振奋,而阴雨天人就无精打采,烦闷不悦。而情绪又和人的健康、长寿息息相关。医学实验表明,痛苦和愤怒时,由于外因动脉阻力加强,舒张压明显增高;恐惧时因心脏输出量增加而收缩压增高,易使心脏病发作;终日闷闷不乐、垂头丧气者,容易出现上腹不适、食欲减退、体重下降;长期情绪压抑,过度忧伤、恐惧,可能导致精神疾病。有学者还指出,在紧张状态下,激素会损伤脑腺和淋巴两大免疫系统中心,使人易患流感、溃疡乃至癌症等疾病。
  其实,我国古代医学典籍《伤寒论》《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健康与气象的描述。如《内经》中有“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治病不本四时,不知日月,不审逆从……故病未已,新病复起”,说明了人们只有按四时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调节才能保持健康。
  “气象条件是各种疾病的诱发要素,并非直接致病因子。”多年研究氣象与人体健康的北京气象学会副秘书长、高级工程师陆晨认为,人类疾病中虽然大部分并不是气象要素所引起,但一些气象因素的变化,可使某些疾病加重或复发。如心脑血管疾病极易在冷锋过境、寒潮、高温热浪等强天气状况下发生,大风天气时气管炎、哮喘、肺心病的发病率变高等。习惯上,我们称这些与天气气候变化有关的疾病为“气象病”。
  造成这些病症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人认为:一是大气压的落差引起机体组织变化;二是大风中的超低频振荡,对人体中枢神经产生不良影响,使之出现头痛、心悸、忧郁、焦急的症状;三是在大气中上层电位差增大,从而造成周围环境容易产生电场和磁场,使人体植物神经系统失去平衡,造成内分泌紊乱而引起精神紧张、情绪沮丧及心理疲劳等。
  近几十年来,许多国家都在积极探索气象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弄清了诱发许多疾病的抽象环境因素,并根据这些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防范措施,以减少因气候变化而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这种研究大气环境对人类机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条件的影响规律,为治疗疾病和卫生保健服务的学科称为“医疗气象学”。
  “了解天气、气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老百姓就能趋利避害、未病先防,以达养生健身之目的。”陆晨表示,一方面,了解到许多诱发疾病的气象环境因素,据此制定出一些防范措施,以减少气象环境条件及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另一方面,可以利用不同气候条件进行疾病治疗,即“候鸟式的养生”,例如关节炎患者可以在雨季来临时前往沙漠“沙疗”,哮喘患者可在冬末春初到气候温暖的海滨地带颐养。

心脑血管意外:不仅仅是老人要警惕


  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期,多项研究证实,每年11月到次年3月,心脏都处于较“脆弱”的状态。关于冬季为何心脑血管疾病多发,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内科主任杨清表示,冬季天气寒冷,血管收缩,人们活动量减少,血流缓慢,容易引起心脑供血不足;其次,冬季气候干燥,容易导致血液黏稠度过高;三是北方室内外温差较大,血管壁已有的斑块容易破裂形成血栓或斑块脱落堵塞血管;另外民间有冬节进补的习惯,热量摄入过多等可导致体重增加甚至肥胖,增加心脑血管发病的危险。
  冬季尤其对老年群体来说更是考验。因为这类人群的身体素质本来就相对弱一点,抵抗力较差,对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变低,寒冷会引起血管痉挛、血压升高,造成血管舒张功能障碍;再加上身体自身的调节循环作用,早晨容易引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实际上,清晨也常被称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魔鬼时间”。而晚上睡着后一夜没有喝水,血液变得黏稠,低温就容易触发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所以在冬天中老年人就应该提前做好准备,重视日常保健,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要控制好血压、血糖,注意突然眩晕、剧烈头痛等先兆症状;还需要预防心脏病、冠心病、心梗、脑梗等疾病的发生。
  不仅是老年人,近年来,青壮年人群的心脑血管健康也受到威胁。悲伤、暴怒等极端情绪,过度压力、连续熬夜、吸烟酗酒等都在“打击”年轻人的血管,过度应激导致血管痉挛,血管壁压力的变化会使得内皮素合成,造成血管内皮损伤,导致血液滞缓,血小板功能亢进,进而形成血栓引起猝死。
  想要在冬季预防心脑血管意外,一要注意保暖,避免严寒刺激,外出活动时应注意增添衣物,尤其注重面部、手部、头部的保暖,可以佩戴口罩、手套、帽子等;二是平时要保证饮水量,最好是喝温开水,有助稀释血液,降低黏稠度,晨练和入睡前最好也喝一杯温开水;三要饮食清淡,减少食盐的摄入,荤素搭配,粗细混吃,多吃杂粮、新鲜的蔬果;四要劳逸结合,保证休息的同时要进行适量锻炼,最好是日出后再选择合适的运动进行锻炼,要注意的是晨起时应放慢动作,因为清晨人体的血管应变力最差,骤然活动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所以最好是清晨醒后养神5分钟后再起床活动;另外,还要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避免情绪的大起大落。

呼吸系统疾病:冬季尤其容易发作


  呼吸系统疾病有一定的地域差异。在冬季,我国北方由于天气寒冷,供暖使得室内干燥,室内外温差增大,进出屋子一冷一热容易诱发疾病;南方冬季室内冷,尤其是阴雨天气,而湿冷是诱发感冒等疾病的重要条件。   解放军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主任、主任医师解立新表示,气温过低会对呼吸道造成以下影响:一是直接刺激气道,引起咳嗽,甚至气管痉挛;二是使气道的温度和湿度迅速下降,尤其是在张口呼吸的情况下,会削弱气道的防御功能,增加细菌和病毒等入侵人体的机会;三是较长时间停留在寒冷天气中,没有适当的保护措施,易导致呼吸道黏膜损伤。
  再加上低温环境下,人体为保持体温在正常的范围,便产生热能,消耗体内积蓄的热量。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寒冷刺激时,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可能难以适应,如果不及时添衣保暖,就容易受凉,引起机体抵抗力下降。细菌、病毒便会趁机繁殖,侵犯身体,从而诱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或加剧。
  湿度也是影响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因素。在寒冷季节里,相对湿度越低,气温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越显著。当人体吸入干燥的空气时,会引起呼吸道黏膜变得干燥,呼吸道纤毛的运动受到抑制,从而增加人体的易感性。
  此外,空气污染也是影响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因素。冬季吸入的冷空气刺激呼吸道,有时还会携带灰尘、病菌污染物等对呼吸道产生刺激,尤其是北方冬季供暖地区,室内干燥,尘土、PM2.5等细颗粒物增加,便容易发病。加上冬季不少人喜欢关闭门窗,室内空气流通不畅,长时间处于不通风的环境下也会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
  这一切都在加剧冬季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除了要关注普通感冒、流感等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哮喘、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也进入高发期。而许多呼吸系统感染还是心血管疾病的诱因,如病毒性心肌炎常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肺原性心脏病更是由慢性气管炎、过敏性哮喘、肺气肿等长期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导致。
  想要预防呼吸系统疾病,就要注意天气变化,做好防寒保暖,避免感冒。室内勤开窗通风,外出时注意加减衣服同时佩戴口罩。保证手部卫生,勤洗手,不要用脏手触碰眼、鼻、嘴等部位,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避免吸入有毒气体,如烟雾及有害粉尘。尤其是老人、小孩和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他们抵抗力较弱,更易发生感染,因此平时一定要勤喝水,加强营养,多吃含蛋白质的食物,同时适量进行体育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建议无禁忌症者提前接种流感疫苗,预防流感。
  要提醒大家的是,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不要自行服用抗生素,以免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甚至是耐药或二重感染等问题。用药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骨关节炎:做好保暖很重要


  骨关节炎是60岁以上人群中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可继发于感染、创伤、关节不稳、代谢性疾病、先天性关节畸形等。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不良生活习惯和肥胖的流行,骨关节炎的发病率正在上升,甚至向年轻人和体力活动人群蔓延。因此,骨关节炎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应该引起重视。
  當天气变化、受凉时,骨关节炎患者常会出现关节酸胀不适或疼痛加剧,有人因此自嘲“自带天气预报”。但这并不是说关节炎就是“冻”出来的。阴冷天气本身并不容易引起或加重骨关节炎,只是会使症状加重,可能是低温环境下,导致疼痛的前列腺素在关节内积累使得疼痛更明显了。所以,骨关节炎患者想要这个冬天好过一点,就要做好身体尤其是局部关节的保暖。
  当关节受到外伤或活动量大、劳累时,骨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疼痛和活动障碍症状也会加重,有的患者因此不愿运动,加上天气一冷,更是能不走动就不走动。对此,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主任林剑浩介绍,多项研究表明,运动治疗可减轻膝骨关节炎及退变性半月板撕裂患者的疼痛,改善躯体功能及生活质量,提高老年人行走速度、时间和总距离,并改善平衡能力、降低跌倒风险。运动类型分为有氧锻炼、肌力锻炼、关节活动度锻炼和神经肌肉训练等。以有氧运动为例,患者可酌情选择游泳、快走等方式,但不宜进行登山、爬楼梯等过度负重的运动。建议最好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评估患者情况后,再开展运动治疗。
  骨关节炎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进行止痛、消肿,还有水疗、热疗等物理疗法可供选择,必要时可进行手术。总之,这是一种逐渐进展的慢性疾病,而规范的治疗可减轻患者症状,缓解病情发展,保持良好的关节功能,所以患者一定要遵医嘱治疗。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健康饮食,增加含钙食物的摄入,预防骨质疏松。超重会增加关节负担,因此肥胖者注意减肥,保持标准体重。避免过度或不恰当的运动,以免造成关节损伤,平时可佩戴护膝、弹性套等保护关节。
  此外,很多人以为夏天是皮肤病的高发期,但其中冬天也有不少皮肤问题。最常见的就是皮肤瘙痒,尤其是中老年人,皮肤分泌油脂减少,皮肤就会出现干燥、裂纹、瘙痒等问题,湿疹、银屑病、荨麻疹、鱼鳞病等也容易在冬季发生。所以冬季一定要做好皮肤保湿工作,注意涂抹保湿润肤用品,减少碱性沐浴液、肥皂的使用频率。发痒时避免抓挠,严重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对症选择药物进行治疗。
其他文献
长期孤独,睡得少吃得多  从前,人类为适应自然而选择群居。如今,人们不用因生存而成群结队,但仍需要朋友和家人的陪伴。近日,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发表在《自然》杂志的最新研究发现,长期孤独状态会引发和导致不健康的睡眠和饮食习惯。  研究团队用同样是群居的黑腹果蝇作为研究社交隔离的样本。研究人员将果蝇分为3组:第一组在正常群体中生活;第二组为短期(1~3天)与群体隔离;第三组为长期(5~7天)与群体隔离。随
期刊
钱信忠(1911—2009年),1911年出生于江苏宝山县(今上海市宝山区),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少將军衔。历任中国卫生部部长、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红十字会会长等职。是中共十二大代表,中顾委委员,第三、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2009年12月3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钱信忠不仅懂医学,而且在养生方面也身体力行。谈及他的养生秘诀
期刊
著名军旅作家高玉宝,1927年4月出生于辽宁省瓦房店市,2019年12月病逝于大连,享年92岁。高玉宝从小给地主家放猪,9岁当童工,15岁当劳工,1947年为了摆脱残酷的压迫,几经周折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41军一名战士。入伍后高玉宝作战勇敢,受到首长和战士们的一致好评,后来因在作战间隙边识字、边写作,写出《高玉宝》一书而闻名全国。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主席得知高玉宝的事迹后要接见他,当他来到
期刊
四消丸是一个专门治疗便秘的中成药,其功效为消水、消痰、消食、消气,故名“四消”。该药由大黄、猪牙皂、牵牛子、香附、槟榔、五灵脂组成,可“用于一切气食痰水、停积不化、胸脘饱闷、腹胀疼痛、大便秘结”。  从功效上看,它药力峻猛。四消中,包含了水、痰、食、气。“消”就是消除、消化、清除的意思,像打扫垃圾一样,把导致胸闷腹胀、腹痛便秘等症状的水积、痰积、食积、气积统统消掉。  从成分上看,都是一些攻邪药,
期刊
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新增胃癌病例103万例,中国每年新增胃癌病例41万例。目前,手术仍是胃癌综合治疗的重要一环,不断提高胃癌手术的安全性、改进围手术期的治疗措施以促进术后康复,使患者获得最优的治疗效果,是手术治疗的目标。而营养治疗是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或纠正营养不良,使机体能够承受手术、放化疗等抗肿瘤治疗的基础。胃癌患者容易发生营养不良  据临床统计,进展期胃癌的营养不良发生率可达24
期刊
油在日常饮食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生活中做饭少不了油,很多人认为,“油大”的饭菜才好吃。但为了健康,我们倡导饮食要减油,建议健康成年人每天烹调油摄入量不超过25克。  那么,油会对我们产生什么影响?为什么要减油?减油很难吗?具体该怎么做呢?  油是重要的营养物质。油,也就是脂肪,主要是人们日常食用的动植物油。脂肪属于脂类的一部分,它既是我们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膳食中重要的营养素。  脂肪组织
期刊
又到了吃栗子的季节,街边刚出炉的糖炒栗子甜香直钻鼻腔。板栗可以说是“秋日限定款”,是秋天的果实,也是自然界恩赐给我们的美食。那么,板栗在营养成分上到底有什么特色呢?  板栗属于坚果类,但成分上跟粮食比较接近。它不像其他坚果那样富含油脂,熟板栗的脂肪含量约为1.5%,而其碳水化合物含量较多,占比达到了46%,比蒸米饭(碳水化合物占25.9%)还高。从热量上来说,100克去壳熟板栗(10个左右)的热量
期刊
鹽(主要原料氯化钠)是烹饪中必不可少的调料。作为一种电解质,氯化钠是维持体内稳态的关键,使许多身体功能稳定运行,可如果摄入太多,会使身体失去平衡,引发不适。近日,美国MSN网站健康栏目总结了吃盐太多身体可能发生的变化。  1.水肿。吃了过咸的食物后,你可能会感觉腹部肿胀,主要是因为肾脏会减少水的排出,以保持身体中钠与水的特定比例。除了腹部,手、脚等其他部位也可能发生水肿。  2.异常口渴。当你吃了
期刊
秋冬季节,餐桌上常可见到黄澄澄、金灿灿的菜品。黄色蔬果有哪些营养特点,如何科学烹饪,食用有哪些技巧呢?  我国人民,尤其是中原地区的人民,饮食的主体色彩是黄色,农作物如小麦、玉米、小米、土豆、红薯、南瓜、黄豆等,肉类如黄鸡、黄鱼等。同样,对人体有明显补益作用的药物也多是黄色,如人参、党参、桂圆、山药、蜂蜜、甘草等。  现代营养学证实,玉米、小米、红薯、南瓜之类入脾经的黄色食物,具有益气健脾作用,以
期刊
想“越吃越瘦”并不难,日常吃饭时多摄入一些饱腹感较强的食物,就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其他食物的摄入,从而“越吃越瘦”。  首先,膳食纤维含量高的食物能带给人们较强的饱腹感。专家指出,膳食纤维是一种很难被人体消化的营养素,能吸水膨胀,迅速扩大体积,增强饱腹感,还可以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和增加排便次数。但人们对膳食纤维的认识存在误区。误区一:口感粗糙的食物膳食纤维才高  专家解释:很多吃起来口感粗糙的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