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生产田间管理技术主要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苗期管理,措施包括查田补苗、间苗定苗、蹲苗促壮、中耕除草、适量追肥、酌情灌水及防治虫害;第二阶段是穗期管理,主要管理措施包括:追肥浇水、中耕培土、去蘖除弱和防治病虫害;第三阶段是花粒期管理,主攻目标是:防止茎叶早衰、促进灌浆、增加粒种。主要的管理措施包括:灌水、排涝、追施攻粒肥、去雄授粉、除杂保叶、防治害虫、适时收获等。
一、苗期管理
玉米苗期是指从出苗到拔节开始。此期主要是生根、长叶、分化茎节的营养生长阶段,保证一播全苗,达到苗早、苗足、苗齐、苗状的要求,促进根系发育,培育壮苗是该期田间管理的中心工作。
1.查田补苗
查苗,即玉米出苗后及时检查出苗情况,是否全苗是否缺苗断垄,补苗即发现缺苗断垄时,及时补种或补栽,三叶前用浸种催芽种,三叶后有移栽法补栽问苗即长到3~4叶时,按计划株距,密度留苗,余苗全部拔除。
2.蹲苗促壮
在地力肥底墒足,较密植的情况下,控制苗期浇水,采取多次中耕,促进地下部分,控制地上部分。蹲苗一般从出苗开始到拨切前如束,弱苗田不可蹲苗。
3.治虫
苗期地下害虫危害严重,尤其是蝼蛄、金针虫、和地老虎,应及时撒毒土或毒谷,并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保证全苗。
4.中耕除草
它包括铲地和趟地,铲地一般进行3~4次,大约10~15天一遍地,第一遍地幼苗4~5片叶进行,最后一遍在封垄前结束,趟地在铲地这后进行,一般也是3~4遍。
5.适量追肥
根据苗情,有针对性地补肥追肥。底肥不足的应及时追肥以满足玉米苗期生长的需要,为后期高产打下基础。如果苗期出现“花白苗”,可用0.2%的硫酸锌叶面喷洒。也可在根部追施硫酸锌,每株用0.5克,每公顷施15~22.5千克。如果苗期叶片发黄,生长缓慢,矮瘦,淡黄绿色,是缺氮的症状,可用0.2%~0.3%尿素进行叶面喷施。
6.酌情灌水
苗期一般不灌或少灌,土壤水分保持田间持水量的60%左右为宜,以利于蹲苗。但对麦田套种玉米,由于苗弱,若遇旱必须及时灌水。
二、穗期管理
玉米穗期是指从拔节到开花期间,穗期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是玉米一生中生育最快,生长量最大,需肥水最多的时期,促叶壮秆,穗多,穗大是这一阶段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
1.酌施穗肥
穗期迫肥通常1~2次,即攻秆肥和攻穗肥,攻秆肥在拔节前后施用,攻穗肥在大喇叭口期施肥。基肥不足长势较弱及示追提苗肥的田块,采用“前重后经”方式,即拨切后将总追肥量的70%做攻杆肥,30%~40%做攻穗肥,否则采用“前轻后重”方式,丰产田应注意补充磷、钾肥。
2.早灌与涝排
穗期玉米是耗水需水最多的时期,尤其是大喇叭口期,前后处于玉米需水临界期,此期浇水可兼顾保壮和促长两方面。
3.中耕培土
穗期中耕不仅可灭草、保墒、散墒还可以松土、促根、壮秆,控制地上旺长,提高植株的抗倒能力,一般进行2~3次,分别在拔节初,小喇叭口期进行,要逐次加深,此外,结合第一二次中耕,及早除去分蘖。
4.防治病虫
穗期玉米田易发黑粉病,大小斑病及玉米螟、粘虫等病虫害,应加强预测预报,抓住有利时机及时防治。
三、花粒期管理
花粒期是指从开花到成熟,此期营养生长基本停止,主要是以开花、受精籽发育的生殖生长为主,保证正常的开花,授粉受精,最大限度地保持叶面积,争取粒多,粒大,粒饱是该阶段田间管理地中心任务。
1.根据虚要浇水玉米花粒期植株需水量较大,缺水则受精不良,叶片早衰,光合作用和养分运输能力下降,败育粒增加,粒重下降,尤以开花后20天内影响最大。故玉米在花粒期遇旱,应在开花后10天左右及时浇水,使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0%~80%;乳熟至蜡熟期保持在70%~75%
2.及时撂涝玉米生育期间如果雨水过大,会造成田间积水,土壤水分过多,氧气不足,根系作用受到抑制,植株易倒,影响光合作用和籽粒灌浆,因此玉米生长后期也应注意排涝,以免根系窒息,植株涝死。
3.巧施粒肥
一般在开花后10日左右,结合浇水,追施硝铵30~50公斤/公顷,不可多施,以防贪青晚熟,如果生长正常也可不追粒肥,另外可在开花前后喷施800~1000倍的磷酸二氢钾溶液。
4.去雄
在刚抽出雄未散粉时,隔行或隔株去雄可促进籽粒发育成熟,在掌握边行不去,山地小导体地不去,阴雨、大风天不去,去弱、去劣不带顶叶。
5.人工辅助授粉
人工辅助授粉,能保证正常受精,提高结实率,减少秃顶,促进籽粒饱满,一般在上午9~11点边采粉,边授粉,连续2日3次,要隔行或隔株采粉,异株受粉,同时及时拨空株,还要注意防治病虫危害。
一、苗期管理
玉米苗期是指从出苗到拔节开始。此期主要是生根、长叶、分化茎节的营养生长阶段,保证一播全苗,达到苗早、苗足、苗齐、苗状的要求,促进根系发育,培育壮苗是该期田间管理的中心工作。
1.查田补苗
查苗,即玉米出苗后及时检查出苗情况,是否全苗是否缺苗断垄,补苗即发现缺苗断垄时,及时补种或补栽,三叶前用浸种催芽种,三叶后有移栽法补栽问苗即长到3~4叶时,按计划株距,密度留苗,余苗全部拔除。
2.蹲苗促壮
在地力肥底墒足,较密植的情况下,控制苗期浇水,采取多次中耕,促进地下部分,控制地上部分。蹲苗一般从出苗开始到拨切前如束,弱苗田不可蹲苗。
3.治虫
苗期地下害虫危害严重,尤其是蝼蛄、金针虫、和地老虎,应及时撒毒土或毒谷,并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保证全苗。
4.中耕除草
它包括铲地和趟地,铲地一般进行3~4次,大约10~15天一遍地,第一遍地幼苗4~5片叶进行,最后一遍在封垄前结束,趟地在铲地这后进行,一般也是3~4遍。
5.适量追肥
根据苗情,有针对性地补肥追肥。底肥不足的应及时追肥以满足玉米苗期生长的需要,为后期高产打下基础。如果苗期出现“花白苗”,可用0.2%的硫酸锌叶面喷洒。也可在根部追施硫酸锌,每株用0.5克,每公顷施15~22.5千克。如果苗期叶片发黄,生长缓慢,矮瘦,淡黄绿色,是缺氮的症状,可用0.2%~0.3%尿素进行叶面喷施。
6.酌情灌水
苗期一般不灌或少灌,土壤水分保持田间持水量的60%左右为宜,以利于蹲苗。但对麦田套种玉米,由于苗弱,若遇旱必须及时灌水。
二、穗期管理
玉米穗期是指从拔节到开花期间,穗期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是玉米一生中生育最快,生长量最大,需肥水最多的时期,促叶壮秆,穗多,穗大是这一阶段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
1.酌施穗肥
穗期迫肥通常1~2次,即攻秆肥和攻穗肥,攻秆肥在拔节前后施用,攻穗肥在大喇叭口期施肥。基肥不足长势较弱及示追提苗肥的田块,采用“前重后经”方式,即拨切后将总追肥量的70%做攻杆肥,30%~40%做攻穗肥,否则采用“前轻后重”方式,丰产田应注意补充磷、钾肥。
2.早灌与涝排
穗期玉米是耗水需水最多的时期,尤其是大喇叭口期,前后处于玉米需水临界期,此期浇水可兼顾保壮和促长两方面。
3.中耕培土
穗期中耕不仅可灭草、保墒、散墒还可以松土、促根、壮秆,控制地上旺长,提高植株的抗倒能力,一般进行2~3次,分别在拔节初,小喇叭口期进行,要逐次加深,此外,结合第一二次中耕,及早除去分蘖。
4.防治病虫
穗期玉米田易发黑粉病,大小斑病及玉米螟、粘虫等病虫害,应加强预测预报,抓住有利时机及时防治。
三、花粒期管理
花粒期是指从开花到成熟,此期营养生长基本停止,主要是以开花、受精籽发育的生殖生长为主,保证正常的开花,授粉受精,最大限度地保持叶面积,争取粒多,粒大,粒饱是该阶段田间管理地中心任务。
1.根据虚要浇水玉米花粒期植株需水量较大,缺水则受精不良,叶片早衰,光合作用和养分运输能力下降,败育粒增加,粒重下降,尤以开花后20天内影响最大。故玉米在花粒期遇旱,应在开花后10天左右及时浇水,使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0%~80%;乳熟至蜡熟期保持在70%~75%
2.及时撂涝玉米生育期间如果雨水过大,会造成田间积水,土壤水分过多,氧气不足,根系作用受到抑制,植株易倒,影响光合作用和籽粒灌浆,因此玉米生长后期也应注意排涝,以免根系窒息,植株涝死。
3.巧施粒肥
一般在开花后10日左右,结合浇水,追施硝铵30~50公斤/公顷,不可多施,以防贪青晚熟,如果生长正常也可不追粒肥,另外可在开花前后喷施800~1000倍的磷酸二氢钾溶液。
4.去雄
在刚抽出雄未散粉时,隔行或隔株去雄可促进籽粒发育成熟,在掌握边行不去,山地小导体地不去,阴雨、大风天不去,去弱、去劣不带顶叶。
5.人工辅助授粉
人工辅助授粉,能保证正常受精,提高结实率,减少秃顶,促进籽粒饱满,一般在上午9~11点边采粉,边授粉,连续2日3次,要隔行或隔株采粉,异株受粉,同时及时拨空株,还要注意防治病虫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