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D231 文献标识码:A
摘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世界近现代革命史上的伟大创举,其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毛泽东将这些经验上升到理论和方法,并提出了中国共产党最终取得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对党的三大法宝进行研究,对于当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民主主义;中国共产党;三大法宝
1939年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回顾了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的斗争历史,并将其中的经验总结概括为党的三个法宝。他说:“十八年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绩,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成绩。”
一、统一战线:牵动着中国革命的全局
毛泽东关于统一战线的思想在不同时期有不同内容,其含义是相当广泛的。其中对中国革命起决定作用的是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在中国现代史上,国民党和共产党是两个最有实力的政党,二者之间的关系牵动着革命的全局。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关系,从根本上说也就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关系。
毛泽东对中国资产阶级的认识是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逐步加深的。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就对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有了初步认识。他指出,中产阶级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这个阶级既有需要革命、赞成革命的一面,又有怀疑革命的一面。这一认识的正确性很快在以后的革命实践中得到证实。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严峻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任务。1935年底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所说的统一战线,其内容主要是指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他之所以要在统一战线中增加民族资产阶级,是由于民族资产阶级有反对帝国主义的一面,因而在民族危机的严重关头它有可能参加革命。1936年西安事变后,蒋介石不得不开始接受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在这种情势下,统一战线中仅仅增加民族资产阶级显然就不够了,有必要起用一个更概括、更一般、含义更广泛的概念——资产阶级。与此同时,毛泽东还在一般意义上指出了中国资产阶级的两重性,指出:“在某种历史环境能够参加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制度的中国资产阶级,由于它在经济上政治上的软弱性,在另一种历史环境就要动摇变节,这一规律,在中国历史上已经证明了。”1939年冬到1940年春蒋介石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在打退这次反共高潮的斗争中,毛泽东对资产阶级有了更具体的认识。在《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一文中毛泽东把资产阶级区分为大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大资产阶级又分为亲日派大资产阶级和欧美派大资产阶级;“中等资产阶级就是除了买办阶级即大资产阶级以外的民族资产阶级。”
正是上述对中国资产阶级逐步深入不断完善的认识,为中国共产党正确处理与资产阶级的关系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毛泽东制定了关于统一战线的正确的政治路线和一整套策略原则。也正是由于对中国资产阶级两重性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为中国共产党应对国民党后来发动的反革命内战筑就了牢固的精神防线。
二、武装斗争: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初期不懂得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其结果是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共产党不能组织有效的反抗。大革命的失败使全党懂得: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不能完成任何革命任务。从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共产党人坚定地走上武装斗争的道路。
在武装斗争的实践中,毛泽东不仅学会了开展武装斗争的艺术,而且加深了对武装斗争的认识。他总结十年土地革命斗争的经验,指出:“在中国,只要一提到武装斗争,实质上即是农民战争”。因此,在武装斗争中必须处理好党同农民的关系,必须把武装斗争这个主要的斗争形式与建立农村根据地的政治斗争,与代表农民经济利益的土地革命斗争,以及与其他许多必要的斗争形式直接或间接地配合起来。抗日战争初期,毛泽东将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在长时期内采取游击战争的形式这一经验在理论上加以概括,提出了关于武装斗争的总概念。他说:“这种武装斗争的总概念,在目前就是游击战争。游击战争是什么呢?它就是在落后的国家中,在半殖民地的大国中,在长时期内,人民武装队伍为了战胜武装的敌人、创造自己的阵地所必须依靠的因而也是最好的斗争形式。”正是基于对中国武装斗争实质的深刻认识,毛泽东形成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革命思想并开辟了一条紧紧依靠农民,组织和武装农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独特的革命道路。
三、党的建设: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
加强共产党的自身建设是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应有之义。毛泽东之所以特别重视这一点,把党的建设作为三个法宝之一,是基于他对共产党自身特点和所处环境的深刻认识。
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由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发起成立的。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这时农民成为共产党组织的主要来源。一批批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人加入共产党,他们在壮大党的力量的同时也把源于本阶级的种种错误思想和行为带进党内,涣散着党的组织,危害着党的事业。这种苗头一出现就引起毛泽东的高度警惕。1928年11月他在写给党中央的报告中说:“边界各县的党,几乎完全是农民成分的党,若不给以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其趋向是会要错误的。”从那时起,毛泽东就十分关注党的建设,特别是思想理论建设问题。共产党的建设是在复杂的环境和艰苦的斗争中进行的。在《〈共产党人〉发刊词》毛泽东指出,党的建设与党的斗争是不能分离的。共产党是在伟大的革命斗争中锻炼着自己,积累着斗争的经验,加深着对于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对于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认识。18年的历史证明,当党的政治路线正确地处理同资产阶级的关系,正确地解决武装斗争问题时,党的建设、发展和巩固就前进一步;反之则后退一步。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然而,正是在应对这种复杂局面过程中,党的建设得到了多方面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在政治上,毛泽东丰富和发展了同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的政治路线。在理论上,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在作风上,延安整风创造了解决党内矛盾,实现自我教育的最好形式。1945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大政治报告中指出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这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三大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中国共产党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主要经验。
结语
三大法宝是以毛泽东为领导核心的共产党人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经验的高度概括。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者是密切相联的,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正如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所说的: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这三件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依靠这三件,使我们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摘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世界近现代革命史上的伟大创举,其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毛泽东将这些经验上升到理论和方法,并提出了中国共产党最终取得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对党的三大法宝进行研究,对于当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民主主义;中国共产党;三大法宝
1939年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回顾了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的斗争历史,并将其中的经验总结概括为党的三个法宝。他说:“十八年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绩,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成绩。”
一、统一战线:牵动着中国革命的全局
毛泽东关于统一战线的思想在不同时期有不同内容,其含义是相当广泛的。其中对中国革命起决定作用的是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在中国现代史上,国民党和共产党是两个最有实力的政党,二者之间的关系牵动着革命的全局。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关系,从根本上说也就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关系。
毛泽东对中国资产阶级的认识是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逐步加深的。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就对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有了初步认识。他指出,中产阶级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这个阶级既有需要革命、赞成革命的一面,又有怀疑革命的一面。这一认识的正确性很快在以后的革命实践中得到证实。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严峻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任务。1935年底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所说的统一战线,其内容主要是指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他之所以要在统一战线中增加民族资产阶级,是由于民族资产阶级有反对帝国主义的一面,因而在民族危机的严重关头它有可能参加革命。1936年西安事变后,蒋介石不得不开始接受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在这种情势下,统一战线中仅仅增加民族资产阶级显然就不够了,有必要起用一个更概括、更一般、含义更广泛的概念——资产阶级。与此同时,毛泽东还在一般意义上指出了中国资产阶级的两重性,指出:“在某种历史环境能够参加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制度的中国资产阶级,由于它在经济上政治上的软弱性,在另一种历史环境就要动摇变节,这一规律,在中国历史上已经证明了。”1939年冬到1940年春蒋介石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在打退这次反共高潮的斗争中,毛泽东对资产阶级有了更具体的认识。在《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一文中毛泽东把资产阶级区分为大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大资产阶级又分为亲日派大资产阶级和欧美派大资产阶级;“中等资产阶级就是除了买办阶级即大资产阶级以外的民族资产阶级。”
正是上述对中国资产阶级逐步深入不断完善的认识,为中国共产党正确处理与资产阶级的关系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毛泽东制定了关于统一战线的正确的政治路线和一整套策略原则。也正是由于对中国资产阶级两重性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为中国共产党应对国民党后来发动的反革命内战筑就了牢固的精神防线。
二、武装斗争: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初期不懂得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其结果是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共产党不能组织有效的反抗。大革命的失败使全党懂得: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不能完成任何革命任务。从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共产党人坚定地走上武装斗争的道路。
在武装斗争的实践中,毛泽东不仅学会了开展武装斗争的艺术,而且加深了对武装斗争的认识。他总结十年土地革命斗争的经验,指出:“在中国,只要一提到武装斗争,实质上即是农民战争”。因此,在武装斗争中必须处理好党同农民的关系,必须把武装斗争这个主要的斗争形式与建立农村根据地的政治斗争,与代表农民经济利益的土地革命斗争,以及与其他许多必要的斗争形式直接或间接地配合起来。抗日战争初期,毛泽东将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在长时期内采取游击战争的形式这一经验在理论上加以概括,提出了关于武装斗争的总概念。他说:“这种武装斗争的总概念,在目前就是游击战争。游击战争是什么呢?它就是在落后的国家中,在半殖民地的大国中,在长时期内,人民武装队伍为了战胜武装的敌人、创造自己的阵地所必须依靠的因而也是最好的斗争形式。”正是基于对中国武装斗争实质的深刻认识,毛泽东形成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革命思想并开辟了一条紧紧依靠农民,组织和武装农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独特的革命道路。
三、党的建设: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
加强共产党的自身建设是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应有之义。毛泽东之所以特别重视这一点,把党的建设作为三个法宝之一,是基于他对共产党自身特点和所处环境的深刻认识。
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由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发起成立的。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这时农民成为共产党组织的主要来源。一批批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人加入共产党,他们在壮大党的力量的同时也把源于本阶级的种种错误思想和行为带进党内,涣散着党的组织,危害着党的事业。这种苗头一出现就引起毛泽东的高度警惕。1928年11月他在写给党中央的报告中说:“边界各县的党,几乎完全是农民成分的党,若不给以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其趋向是会要错误的。”从那时起,毛泽东就十分关注党的建设,特别是思想理论建设问题。共产党的建设是在复杂的环境和艰苦的斗争中进行的。在《〈共产党人〉发刊词》毛泽东指出,党的建设与党的斗争是不能分离的。共产党是在伟大的革命斗争中锻炼着自己,积累着斗争的经验,加深着对于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对于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认识。18年的历史证明,当党的政治路线正确地处理同资产阶级的关系,正确地解决武装斗争问题时,党的建设、发展和巩固就前进一步;反之则后退一步。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然而,正是在应对这种复杂局面过程中,党的建设得到了多方面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在政治上,毛泽东丰富和发展了同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的政治路线。在理论上,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在作风上,延安整风创造了解决党内矛盾,实现自我教育的最好形式。1945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大政治报告中指出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这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三大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中国共产党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主要经验。
结语
三大法宝是以毛泽东为领导核心的共产党人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经验的高度概括。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者是密切相联的,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正如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所说的: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这三件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依靠这三件,使我们取得了基本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