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贫穷到富裕的转身
挪威首都奥斯陆,黄昏时分,人们穿着时髦的服装,朝一座美丽的建筑走去。这座建筑像是古埃及金字塔的现代翻版,其玻璃外墙和白色大理石坡状屋顶轮廓清晰,线条明快,倒映在奥斯陆峡湾的水面上,闪着微光。这座令人炫目的歌剧院今晚的演出票早已售罄。
歌剧院只是奥斯陆和挪威其他城市建造的诸多工程之一,其余的还包括一座改建的中央车站,一家由意大利著名建筑设计师设计的艺术中心,一所国际学校,一座图书馆,一个收藏和展出画家爱德华·蒙克作品的博物馆,以及一座以8世纪~11世纪维京人为主题的博物馆。世界上许多国家遭遇的经济低迷在这里好像杳无踪迹。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落后的工业区,周边充斥着船坞、木材批发商铺和乱糟糟的集市。
“挪威是一个不解之谜。”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曾于2007年如此宣告。这个30年前还被看作是“较为贫穷”的国家如今已跻身世界最发达国家之列,它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毕竟,在外人看来,它有许多“不对劲”的地方:拥有庞大的国有企业,这在市场看来不利于竞争、创新和发展;劳动力价格偏高,而且大多数工人受强硬的工会保护;实行高税收政策,为每一位公民提供从出生到死亡的各项福利。
“难道是因为石油吗?”有分析师这样猜测。挪威只有480万人口,却是全世界第六大石油出口国,而且其已勘探到的近海石油和天然气储量稳居世界前20位。
“也许是吧,但也并非完全如此。”阿尔韦·约翰森说。这位挪威国家石油公司的创始人耸耸肩,接着说:“我想我们的成功一半是由于好运,一半是由于优秀的管理。”
北海上到处都是石油
一个世纪前,情况与今天截然不同。1905年独立时,大约100万挪威人已移居海外(相当于当时国家人口的一半)。他们大多数是农民,为了逃离只有3%可耕土地的祖国以及只能勉强维持生计的穷困日子。留下来的人继续着简朴的生活。即使遇上丰年,他们也不敢把收成全部吃光,而是留下一些,以备荒年之需。挪威人崇尚勤俭的传统保留至今。
而当荷兰在其领海南端发现巨大的天然气储藏的消息传来时,挪威人不禁想:为什么我们不去试一下呢?20世纪60年代中期,他们开始行动。然而,钻探的30口油井毫无结果。一些石油公司选择了放弃,悲观主义者则抱怨说,好运气并不属于他们。
1969年9月的一个夜晚,正在挪威近海300公里处埃科菲斯克钻井平台上工作的经理在凌晨一点半拨通了老板的电话:“您还醒着吗?告诉您个好消息,北海上到处都是石油!”
接下来的一步至关重要,挪威从其他国家犯下的错误中吸取了教训,知道如何对待这笔意外收获。挪威人坚持认为,北海石油带来的丰厚收益不应被挥霍,也不应被侵吞。
1972年,挪威议会通过表决,决定成立挪威国家石油公司,雇佣当时在挪威水电公司任职的律师和经济学家阿尔韦·约翰森为总经理。需要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多了。约翰森带领着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团队制定了一系列目标。他们派人去海外学习石油工业技术,也外聘了许多专家来指导这群年轻人。当地的特赫隆姆大学技术学院也由此进入了令人惊叹的发展时期。“刚开始我们就像坐在汽车后座的那个人,但很快就学会自己开车了。”
40年来,挪威国家石油公司一直是这个国家最大的企业,雇佣了来自30个国家的3万名员工,其深海石油和天然气技术位居世界前列。
取之于海,用之于民
当然,石油和天然气带来的财富并非一夜之间就来敲每一个挪威人的家门。“1983年我刚来这里时,奥斯陆还是个村庄。有钱甚至是件丢脸的事,他们都尽量藏起自己的财富。”奥斯陆大学文化历史教授、波兰人妮娜·维托茨克说。
20年前,挪威议会协商决定,所有来自石油和天然气的收入都不应用于政府年度财政预算,而应该作为国家财富基金,投资股票债券,以获取更多收益。由于油田数量增多,加上能源价格的上涨,整个基金的规模愈来愈大。2009年底,这笔财富已经达到3100亿欧元。经济学家预测4年内这个数字还将翻番。
大自然的慷慨馈赠大多由政府通过各种社会服务交付给了挪威人。挪威人享受着一流的教育、医疗和儿童保育,而这一切几乎都是免费的。在这个国度,几乎没有私营的教育和医疗机构。
挪威南部山区中心勒德贝格的青年工作者玛吉特·特罗恩患有类风湿性脊椎炎,这是一种令人非常痛苦的风湿病。除了在国内接受常规治疗外,她还先后5次去黑山共和国的一家健身农庄疗养。期间,特罗恩每天只需支付12欧元,而机票和所有其他费用都由国家支付。
同样,挪威人的退休金也得到了保证,甚至从来没有工作过的夫妇每年也能领取最多高达3万欧元的补助。让挪威人感到自豪的还有,曾被他们羡慕的瑞典人,现在大量涌进挪威,从事当地人不太愿意做的工作,如酒吧招待或建筑工,因为这里要比他们在本国的工作条件更好,报酬更高。
马里乌斯·约根森的工作跟视频会议有关。他的一对4岁双胞胎子女入托费是每月400欧元,而这只是实际开销的一小部分,其余的由政府埋单。“孩子们进幼儿园,我和太太就可以安心工作了。”他说。
作为电影制片人的埃尔丝-玛丽·斯多尔特-尼尔森也对此项福利赞不绝口。在挪威,孩子出生后,父母一共可以享受12个月的带薪产假。因此,当孩子还小时,她可以在家照顾他们将近一年时间。后面的事交给幼儿园就行了。她说:“我不想放弃自己的事业,如果没有幼儿园,我们就不可能生这么多孩子。”这恰恰说明了为什么在人口出生率日益下降的欧洲,挪威会是一个特例。那么,那些本来可能在照顾孙辈的祖父母们在做什么呢?“他们当然有事可做,打打高尔夫或是去西班牙马略卡岛度假。”幼儿园园长英格丽·沃尔德·奥尔森说。
要和子孙后代一起分享财富
如果你的挪威朋友跟你说,每个周末他都要驾游艇出海,你不要觉得惊讶,因为挪威人总共拥有80万只可供休闲娱乐的小艇。仅在奥斯陆峡湾的20座船坞就停满了各式船只。
在弗罗格纳斯特兰达的一座船坞停泊着一艘21米长的8座豪华汽艇,船龄两年,标价200万欧元。船主已经订购了另一艘按照客人要求所专门制造的25米长汽艇。船商伊娃·纳弗鲁德说:“几乎所有顾客都是用现金付款。”
度假屋也许是另一处常见景观。挪威共有50多万套别墅,几乎一半的挪威人都会定期去别墅度假。它们可不是简陋的木屋,而是配备各种现代化设备的豪宅。在需要放松身心时,挪威人会乘坐有轨电车前往位于群山之中的霍尔门科伦,那里可以俯瞰整个奥斯陆的美景,也能享受滑雪的乐趣。霍尔门科伦跳台滑雪场花费了整整2亿欧元进行重建,2011年北欧滑雪锦标赛就在这里举行。
挪威人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在夜晚用灯光照亮整个滑雪场,让人们远在奥斯陆都能看见,使其成为挪威的象征,就如同艾菲尔铁塔之于法国一样。
尽管现状令人满意,但挪威人并没有就此认为一切理所当然。“无论何时,如果你轻松赚到一笔钱,那么你花钱时一定要谨慎,要尽量和子孙后代一起分享这笔财富。”挪威国家石油公司的阿尔韦·约翰森说,“要以最佳方式利用资源,考虑大家的利益,考虑长远利益。”(摘自《普知》)
挪威首都奥斯陆,黄昏时分,人们穿着时髦的服装,朝一座美丽的建筑走去。这座建筑像是古埃及金字塔的现代翻版,其玻璃外墙和白色大理石坡状屋顶轮廓清晰,线条明快,倒映在奥斯陆峡湾的水面上,闪着微光。这座令人炫目的歌剧院今晚的演出票早已售罄。
歌剧院只是奥斯陆和挪威其他城市建造的诸多工程之一,其余的还包括一座改建的中央车站,一家由意大利著名建筑设计师设计的艺术中心,一所国际学校,一座图书馆,一个收藏和展出画家爱德华·蒙克作品的博物馆,以及一座以8世纪~11世纪维京人为主题的博物馆。世界上许多国家遭遇的经济低迷在这里好像杳无踪迹。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落后的工业区,周边充斥着船坞、木材批发商铺和乱糟糟的集市。
“挪威是一个不解之谜。”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曾于2007年如此宣告。这个30年前还被看作是“较为贫穷”的国家如今已跻身世界最发达国家之列,它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毕竟,在外人看来,它有许多“不对劲”的地方:拥有庞大的国有企业,这在市场看来不利于竞争、创新和发展;劳动力价格偏高,而且大多数工人受强硬的工会保护;实行高税收政策,为每一位公民提供从出生到死亡的各项福利。
“难道是因为石油吗?”有分析师这样猜测。挪威只有480万人口,却是全世界第六大石油出口国,而且其已勘探到的近海石油和天然气储量稳居世界前20位。
“也许是吧,但也并非完全如此。”阿尔韦·约翰森说。这位挪威国家石油公司的创始人耸耸肩,接着说:“我想我们的成功一半是由于好运,一半是由于优秀的管理。”
北海上到处都是石油
一个世纪前,情况与今天截然不同。1905年独立时,大约100万挪威人已移居海外(相当于当时国家人口的一半)。他们大多数是农民,为了逃离只有3%可耕土地的祖国以及只能勉强维持生计的穷困日子。留下来的人继续着简朴的生活。即使遇上丰年,他们也不敢把收成全部吃光,而是留下一些,以备荒年之需。挪威人崇尚勤俭的传统保留至今。
而当荷兰在其领海南端发现巨大的天然气储藏的消息传来时,挪威人不禁想:为什么我们不去试一下呢?20世纪60年代中期,他们开始行动。然而,钻探的30口油井毫无结果。一些石油公司选择了放弃,悲观主义者则抱怨说,好运气并不属于他们。
1969年9月的一个夜晚,正在挪威近海300公里处埃科菲斯克钻井平台上工作的经理在凌晨一点半拨通了老板的电话:“您还醒着吗?告诉您个好消息,北海上到处都是石油!”
接下来的一步至关重要,挪威从其他国家犯下的错误中吸取了教训,知道如何对待这笔意外收获。挪威人坚持认为,北海石油带来的丰厚收益不应被挥霍,也不应被侵吞。
1972年,挪威议会通过表决,决定成立挪威国家石油公司,雇佣当时在挪威水电公司任职的律师和经济学家阿尔韦·约翰森为总经理。需要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多了。约翰森带领着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团队制定了一系列目标。他们派人去海外学习石油工业技术,也外聘了许多专家来指导这群年轻人。当地的特赫隆姆大学技术学院也由此进入了令人惊叹的发展时期。“刚开始我们就像坐在汽车后座的那个人,但很快就学会自己开车了。”
40年来,挪威国家石油公司一直是这个国家最大的企业,雇佣了来自30个国家的3万名员工,其深海石油和天然气技术位居世界前列。
取之于海,用之于民
当然,石油和天然气带来的财富并非一夜之间就来敲每一个挪威人的家门。“1983年我刚来这里时,奥斯陆还是个村庄。有钱甚至是件丢脸的事,他们都尽量藏起自己的财富。”奥斯陆大学文化历史教授、波兰人妮娜·维托茨克说。
20年前,挪威议会协商决定,所有来自石油和天然气的收入都不应用于政府年度财政预算,而应该作为国家财富基金,投资股票债券,以获取更多收益。由于油田数量增多,加上能源价格的上涨,整个基金的规模愈来愈大。2009年底,这笔财富已经达到3100亿欧元。经济学家预测4年内这个数字还将翻番。
大自然的慷慨馈赠大多由政府通过各种社会服务交付给了挪威人。挪威人享受着一流的教育、医疗和儿童保育,而这一切几乎都是免费的。在这个国度,几乎没有私营的教育和医疗机构。
挪威南部山区中心勒德贝格的青年工作者玛吉特·特罗恩患有类风湿性脊椎炎,这是一种令人非常痛苦的风湿病。除了在国内接受常规治疗外,她还先后5次去黑山共和国的一家健身农庄疗养。期间,特罗恩每天只需支付12欧元,而机票和所有其他费用都由国家支付。
同样,挪威人的退休金也得到了保证,甚至从来没有工作过的夫妇每年也能领取最多高达3万欧元的补助。让挪威人感到自豪的还有,曾被他们羡慕的瑞典人,现在大量涌进挪威,从事当地人不太愿意做的工作,如酒吧招待或建筑工,因为这里要比他们在本国的工作条件更好,报酬更高。
马里乌斯·约根森的工作跟视频会议有关。他的一对4岁双胞胎子女入托费是每月400欧元,而这只是实际开销的一小部分,其余的由政府埋单。“孩子们进幼儿园,我和太太就可以安心工作了。”他说。
作为电影制片人的埃尔丝-玛丽·斯多尔特-尼尔森也对此项福利赞不绝口。在挪威,孩子出生后,父母一共可以享受12个月的带薪产假。因此,当孩子还小时,她可以在家照顾他们将近一年时间。后面的事交给幼儿园就行了。她说:“我不想放弃自己的事业,如果没有幼儿园,我们就不可能生这么多孩子。”这恰恰说明了为什么在人口出生率日益下降的欧洲,挪威会是一个特例。那么,那些本来可能在照顾孙辈的祖父母们在做什么呢?“他们当然有事可做,打打高尔夫或是去西班牙马略卡岛度假。”幼儿园园长英格丽·沃尔德·奥尔森说。
要和子孙后代一起分享财富
如果你的挪威朋友跟你说,每个周末他都要驾游艇出海,你不要觉得惊讶,因为挪威人总共拥有80万只可供休闲娱乐的小艇。仅在奥斯陆峡湾的20座船坞就停满了各式船只。
在弗罗格纳斯特兰达的一座船坞停泊着一艘21米长的8座豪华汽艇,船龄两年,标价200万欧元。船主已经订购了另一艘按照客人要求所专门制造的25米长汽艇。船商伊娃·纳弗鲁德说:“几乎所有顾客都是用现金付款。”
度假屋也许是另一处常见景观。挪威共有50多万套别墅,几乎一半的挪威人都会定期去别墅度假。它们可不是简陋的木屋,而是配备各种现代化设备的豪宅。在需要放松身心时,挪威人会乘坐有轨电车前往位于群山之中的霍尔门科伦,那里可以俯瞰整个奥斯陆的美景,也能享受滑雪的乐趣。霍尔门科伦跳台滑雪场花费了整整2亿欧元进行重建,2011年北欧滑雪锦标赛就在这里举行。
挪威人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在夜晚用灯光照亮整个滑雪场,让人们远在奥斯陆都能看见,使其成为挪威的象征,就如同艾菲尔铁塔之于法国一样。
尽管现状令人满意,但挪威人并没有就此认为一切理所当然。“无论何时,如果你轻松赚到一笔钱,那么你花钱时一定要谨慎,要尽量和子孙后代一起分享这笔财富。”挪威国家石油公司的阿尔韦·约翰森说,“要以最佳方式利用资源,考虑大家的利益,考虑长远利益。”(摘自《普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