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壁上的青羊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ghaiyuemeng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葛发现绝壁上的那只青羊已经好几天了,但是那只青羊一点也不知道。它每天照例在绝壁上时隐时现,在凸凸凹凹、石缝荆棘中找草吃。
  这天青羊又出现了。它如履平地在峭壁悬崖上穿行,一点也没觉出今天和每天有什么不同。当它跃上一个平台,欣喜地吃着上面的嫩草时,它忽然觉得有点不对了,它嗅到了一股味道,对,是那种比老虎豺狼更恐怖的味道。它惊恐地抬头四望,却什么也没有发现。它犹豫徘徊,猛地感到一条后腿被什么给缠住了。它低头一看,知道大事不好。套子!它被猎人下的套子套住了。青羊拼命挣扎,但越是挣扎,套子就勒得越紧。青羊只好不动,静待那最危险时刻的到来。
  不知过了多久,青羊听见绝壁上面有响动,接着,一个人拽着绳子下来了。这个人就是老葛。老葛一看套住了青羊,不由喜出望外。他喊了一声:太好了,这回我儿子有救了!
  青羊听见老葛的喊声,立刻回应了一声绝望的哀叫。它使出平生力气猛地一挣,未果;随后就把自己的身体弯成一张弓,把两只犄角变成两把利剑,杀气腾腾直对着老葛,做好准备给他以致命一击。老葛一看青羊这架势,就有点害怕。他的脚不敢踏上平台,就那么悬在壁上想办法。说起来老葛并不算是个猎人,只是小时跟他爹上过几次山罢了。后来他爹死了,也禁猎了,他除了偷偷摸摸地套过儿只野兔解馋外,根本就没打过什么大牲口,更没有打过青羊。要知道,绝壁上的青羊那可是神物,凡是能挂住雪花的地方它都能上去,你说它神也不神?可是为了给儿子治病,他不得不铤而走险了。
  老葛打量着青羊,他活到40多岁还第一次看到活的青羊。这家伙除了毛是青黑色的,其他和常见的山羊好像也没多大区别。但是据说青羊浑身都是宝,它的骨肉治跌打损伤有特效。老葛记得小时候他扭了腰,只喝了一盅滴入青羊血的酒,立马就好了。他的儿子瘫在床上好几年治不好,现在青羊给他带来了希望。可是怎样把青羊从绝壁上弄上去却是个问题。又不敢去喊人,怎么办呢。
  老葛开始跟青羊说话。他说青羊啊,你不要怪我,我真的是被逼无奈啊!你知道吧,我家原来也是村上的富户哩,可是自从我儿子摔坏了腰,我的好日子就到头了。这年头咱农民真是长不起病啊,对咱态度好坏咱都能忍,关键是那药贵得吓死人啊,万把块钱三下两下就没了。我花了十几万,把家底都折腾光了也没给他治好。现在我是一贫如洗啊!孩子说爸爸,咱别治了,就这样吧。你说我这当爹的能忍心吗。这不,我就来找你了……
  老葛说到这里眼睛有点发潮,他奇怪青羊好像是听懂了他的话,因为它那弓 着的身子逐渐放松了,头也抬了起来。它瞪着一双灰黄色的眼睛开始打量老葛。它似乎在说:你这个人啊!你儿子有病就来害我的性命,你也太不仗义了吧。你难,那我们青羊容易吗!为了躲避猛兽和你们人类的杀戮,没办法我们都躲到这绝壁上来了,可你们还是不依不饶,非要把我们赶尽杀绝,你们好狠毒啊!
  老葛看着青羊的眼睛,他很快就明白了它的意思,脸上不由一阵发烧。他又说:好我的青羊哩,我知道你恨我,那你就恨吧,不行下辈子我变青羊救你。你乖乖的,我用绳子把你捆住拉上去,你还能多活一会,不然的话,我只能在这里把你杀死,唉,我可从来没有动过刀啊,你千万别逼我啊!
  老葛说着,一只脚已经踏上了平台,现在它和青羊只有几步之遥,彼此能清楚地听见对方的呼吸甚至心跳声。老葛忽然看见青羊的眼睛里流出泪来,它随后又岔开后腿,哗哗地撒了一泡尿。青羊一撒尿,老葛看清楚了,这是一只怀了孕的母羊,后腿间的两只奶都已经鼓起来了。老葛的心就咯噔了一下。他想怎么会这么巧呢,怎么偏偏就是一只母羊呢!如果我为儿子杀了它,那就等于害了两三条性命啊。哎呀呀,那样可是造了大孽、缺了大德哟!
  老葛软软地坐下来,他忽然想哭,但是嘿嘿了几声却哭不出眼泪来。他说我怎么这么倒霉啊,冒着摔死和坐牢的危险捉到了一只青羊,却偏偏是个母的,老天爷这不是成心跟我过不去吗!老葛猛地跳了起来,喊了一声还他娘的管那么多!就从怀里掏出了一把刀子,他龇牙咧嘴一步步走向青羊,又喊了一声你活该、活该!刀子就闪着寒光刺了出去……
  待老葛再次睁开眼睛,他发现平台上早已不见了青羊,只剩下被挑断的套子躺在那里。老葛点了点头,对自己伸出了一个大拇指。他吐了口痰,抓住绳子开始往绝壁上爬。才爬了几步,他就觉得自己浑身一点力气也没有了。他把绳子在腰间缠了几道,就那么挂在绝壁上大口大口地喘气。蒙胧中,他似乎听见耳畔有青羊的叫声,随后青羊的叫声又幻化成了村长的声音,他在喊:老葛你个狗日的,你的胆子也忒大了,你还敢来绝壁上捉青羊,你这是犯罪、找死你懂不懂!你家的事你不要急嘛,现在又开始搞合作医疗了,还有村里乡里也一定会帮你想办法的……老葛往上看,却没有看到人,也不知那声音是真是假。
  老葛就继续挂在绝壁上。他穿着青色的衣服,远远看去,活脱脱是一只青羊。
其他文献
教一篇课文,大家都说要“依纲据本”,但具体到某一课、某一篇课文或某一部分教学时,却不知如何“依纲据本”。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这些问题常常解决不好。五年级下册《秦兵马俑》第二段的教学,同样要处理好这三个问题。  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两个半足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8000个。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
期刊
让儿童体会古诗词中鲜明、独特而感人的艺术形象,可以丰富儿童的情感,发展儿童的联想、想象等形象思维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古诗,教学《山行》时我主要尝试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由图入文——激情    对于小学生来说,知识积累较少,阅历层次较低,对一首新的古诗往往很难感知它的大意。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插图导入古诗,不仅有助于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也交给了学生一把进入诗境的钥匙。教学《
期刊
笔者在教学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前,曾在宁波效实中学东钱湖分校等几所学校的高二年级做过学生问卷调查,依据反馈情况,学生对“小说后蕴藏的创作、文化背景及思维方式”较为陌生。然而,如果教师引导得法,教学有度,学生并非不能感受外国小说中蕴含的人类普遍情感。因此,在进行“情感”话题教学时,笔者有意识地使用比较方法,以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解读。  下文以加西亚·马尔克斯《礼拜二午睡时刻》这篇小说为例,重在比
期刊
《日》    文章开头就从飞蛾写起,飞蛾的行动是扑向灯火,它的目的是“为着追求光和热”,最终实现了目标,但是代价却是惨痛的——牺牲:“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对飞蛾的这一行为,作者是赞美和敬重的。  与飞蛾一样,为了追求光和热而最终牺牲的还有夸父。还有很多很多为了理想而牺牲的人们,因为他们选择的是生命的价值:宁可“轰轰烈烈”地死,也不愿“寒冷”“寂寞”地生。他们所追求的不只是为自己,更是为了整个
期刊
全阅读教育是以“阅读是生命存在的重要方式”为理念,以“良好阅读行为习惯的养成”为重点,通过强化学生自主阅读以实现身心发生预期变化的全科全员全程式的学校教育方式。其总体目标是:在正确认识和评价阅读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的基础上,构建学校全阅读教育体系,形成以全阅读为标志的学校文化,转变和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促进专业成长,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行为习惯,有较高的阅读兴趣和较强的阅读能力。  
期刊
英国诗人济慈说:“忧郁总是同美丽的事物同在——那种注定要消逝的美丽之中。”姜夔与朱自清一方面感叹沧海桑田,世事无常的空幻,一方面又把品味之余的苦涩转化成美丽的诗文。他们生活的时代不同,但性格操守相近,思想情感相似,使他们内心矛盾以及外化形态都不可能激烈与极端,总是有“平和”的特点,姜夔的《念奴娇》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两篇写荷的作品“闲愁”风情万种,魅力无限。  姜夔生活的时代是一个令人心灰意冷的
期刊
在一节《秋天的树叶》的作文课上,教师问道:“树叶是什么颜色的?”“是绿色的。”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教师又问道:“树叶是什么形状的?”不少同学答道:“是椭圆形的。”  教师并不急于对学生的回答作结论,而是把他们带出课堂,到校园里采集各种树叶。采集回来,把树叶放在课桌上,老师让学生重新回答那两个问题。这回学生知道了,原来树叶不仅有绿色的,还有红色的、黄色的、紫色的……树叶的形状更是千奇百怪,锯齿形的
期刊
宜兴市实验小学的故事始于上个世纪初。1903年,兴教强国的圣火播撒在荆溪河畔、铜官山麓,“宜荆经史学堂”便应运而生。一百多年来,学校从寄于城中一隅,占地不足20亩的小学校,发展成为“一个本部、两所分校、两所附属幼儿园”的办学集团,抒写了一首亮丽的诗,谱就了一曲高昂的歌,积淀成一本厚重的书。学校践行“办真学、做真人、育真才、长真智”的本真教育,走素质教育的回家之路。    真水无色却有泽——真管理篇
期刊
熊芳芳这个名字,最早我是从钟德赣先生主持的反刍式单元教学有关活动报道中看到的,后来在语文报刊上也常常看到她活跃的身影,感到这是一位很有追求,又很有灵气的青年教师,又亲炙于钟德赣、余映潮等语文名师。2009年3月,熊芳芳给我寄来她的专著《生命语文》,才使我有机会进一步了解她的生命语文。  如她书中夹着的一张自制书签所云:“活在泥土里,向我的天空致敬。”在百花齐放的语文界,她的生命语文是朴实清新的一枝
期刊
今天早自习辅导时,有个学生不在教室,她同位告诉我她回家去办身份证了。我随口一问,怎么现在办啊?两个学生争论起来,一个说出生就该办,一个说16岁办。看着她们那认真的样子,我笑了。“你们现在多大了?”其实,我并非不知学生的年龄段,随口的一句话本是要打断这无谓的争论。然而,当学生扬起朝气蓬勃的脸庞,清亮的眸子看着我,不假思索地回答“17”时,我蓦地受到一丝震撼!  17岁,多么年轻多么美好的年华啊!看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