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鲜活的生命奠基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wadan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宜兴市实验小学的故事始于上个世纪初。1903年,兴教强国的圣火播撒在荆溪河畔、铜官山麓,“宜荆经史学堂”便应运而生。一百多年来,学校从寄于城中一隅,占地不足20亩的小学校,发展成为“一个本部、两所分校、两所附属幼儿园”的办学集团,抒写了一首亮丽的诗,谱就了一曲高昂的歌,积淀成一本厚重的书。学校践行“办真学、做真人、育真才、长真智”的本真教育,走素质教育的回家之路。
  
  真水无色却有泽——真管理篇
  
  学校工作千头万绪,学校管理包罗万象。目前,宜兴实小有8000多名师生,按常规来说管理是繁杂的。学校始终坚持“文化第一、制度第二、校长第三”的管理策略,用思想引领发展,用精神凝聚力量,用文化浸润校园,用智慧成就卓越,追求管理无痕的至高境界。
  
  一、让校园充满精神的唤醒
  
  “宜荆经史学堂,我的母校源远流长,多少代严师心血,浇灌出桃李芬芳;宜兴实验小学,我的母校一脉书香,多少年创新探索,培育出高材栋梁……”这首《宜兴实小校歌》,正是学校百年来创业所积淀的文化缩影,它承载着学校优良的传统,丰厚的底蕴,孜孜的追求,探索的历史,它就是文化,有着永恒的价值,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实小人继往开来,薪火相传。学校不断丰盈校园文化,让全体师生守望自己的精神家园,享用丰盛的文化大餐。
  走进校园,处处流淌着学校文化的气息。主楼命名为“真知楼”,寓指教师应传授真知,学生应追求真知,意在“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梦楼”是幼教大楼,意在从梦出发,赢在起点。“真心楼”“真行楼”“真赢楼”为三幢教学楼,寓意着“心”在真教育,真教育应该心心相印;“行”在真教学,真教学在于教学相长;“赢”在真教育,真教育培养真智慧。“真意楼”是餐厅,意在全心全意,优质服务,追求后勤“爱孩子如爱亲子,敬家长如敬亲朋”的工作状态。学校用文化的精神去感召人,用文化的氛围去熏陶人,用文化的魅力去浸润人,用文化的品位去提升人,追求“文化化人”的至高境界。
  学校努力创建一个人文与景观和谐统一的校园,把校园打造成一本立体的教科书,“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让每一株草木都含情”“让每一个角落都传神”。学校用文化丰厚人的精神底蕴,滋养人的文化气质,实现人的生命价值,不断追求师生的生命成长、终身发展和一生幸福。整个校园真正成为了师生学习的乐园、创造的学园、文化的圣园、精神的家园。
  
  二、让管理浸润创造的智慧
  
  “真管理”需要灵活应对,更要变通处置,才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真管理”需要智慧,更需要创造,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变不利为有利,不断走向精致,激活潜能。
  管理中,学校坚持层次管理,在管理时找准定位,重心下移;坚持“网状”管理,在管理时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坚持扁平管理,在管理时贴近实际,解决问题。角色定型、职能定位,做到管活不管死,放手不甩手,服务不干预,坚持“三管三不管”。“三管”就是管“宏观”,精于驾驭;管“微观”,善于解剖;管“难管”,敢于突破。“三不管”就是不管日常教育指挥,不管校内一般人事安排,不管经常性经费支出。这就意味着副校长需要独当一面,针对校区,做好管理一把手,第一责任人;需要胸怀全局,面对全校,做好校长的参谋和助手。
  学校在管理中坚持处理好六对关系:内与外的关系,对外抓协调,对内重引领,做到内外兼顾,形神皆备。上与下的关系,对上负责,吃透政策,争取机遇,做正确的事;对下负责,顺应民意,凝聚人心,将事做正确。做到上下共振,经营人心。远与近的关系,做到着眼长远,着力当前。轻与重的关系,定位于战略管理,发展管理和经营管理,做到孰重孰轻,张弛有致。刚与柔的关系,既重刚性规范,更重柔性疏导;既重依法治校,更重文化引领;既重健全机制,更重人文关怀,做到刚柔相济,恩威并举。得与失的关系,找准办学定位、管理定位、教育教学定位,做到有所不为,有所作为。
  
  真水无痕却有迹——真教学篇
  
  学校高举“自主创造教育”的旗帜,紧扣素质教育大目标,顺应改革大方向,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教育改革的总思路,启动了以“轻负担、高质量”为目标导向的“一、二、三”工程。明确一个主题:教规律,教方法,让学生主动学习;轻负担,高质量,让学生全面发展。实现二个转变:课堂教学从特殊的认识范畴转变到师生生命的范畴,从重教轻学策略转变到以学论教的策略。处理好三对关系:师与生的关系,教与学的关系,讲与练的关系。
  
  一、构筑本真的课堂
  
  “真教学”倡导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多学少教,不教而教。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创新学习、合作学习、研究学习,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真正实现科学施教,做到课堂气氛活,学生思维活,教学方法活,知识生成活,让课堂流淌生成的精彩,焕发生命的活力。
  “真教学”实现了从课程规范化到课程校本化的转变,改变了以往各自为政的传统教学模式,加强了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整合,不断建构起切合学生身心发展实际的认知结构体系。学校已编制完成语文(综合活动)、数学(思维训练)、艺术、阅读等富有校本特色的教材体系。
  
  二、点燃创新的火花
  
  学校深谙教科实验的真谛,采取“教科研一体化”的策略,引导教师尊重规律,遵循规律,向规律靠拢,按规律办事。把在教育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研究课题的来源,把问题上升为课题,真正使教科实验接近实际,走进实质。“小学自主创造教育模式研究”“创设校园和谐德育环境的研究”“回归儿童学习本性的作文教学研究”“基于小学生数学素养发展的教学策略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研究”等国家、江苏省、无锡市课题,让学校走出了一条科研兴校之路、一条艰辛求索之路、一条开拓创新之路、一条传递幸福之路。“艺术教育”课题获全国教科研成果一等奖,“自主教育”课题获全国基础教育改革成果一等奖,“电教课题”获江苏省一等奖。“教规律、教方法,轻负担,高质量”实验课题给学生们“营造一方乐土”,赢来了“花绽枝头春意闹”的生动景象……
  
  三,追寻自发的价值
  
  2004年4月,当许多学校为两所民办中学的招生考试埋头苦干、暗暗较劲,毕业班教师心存忧虑之时,学校召开了毕业班教师会议,主题只有一个:“实小的教学应追求什么?”马校长说:“学校应把基础宽厚、思维灵活、特长明显、身心健康、后劲充足作为教育的自发价值取向。自觉谋求全面发展的质量,科学真实的质量,自然生成的质量,而不仅仅是考取了几个,哪个孩子考了第一名。”会后,实小调代课申请制、练习讲义审批制等规范教学行为的规章制度先后出台实施。在当年的毕业会考中,学校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当两所民办中学的招生喜报送至学校时,学校作了冷处理:不张贴、不宣传、不攀比。   现代教育不再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学校不断实施多元评价,激励学生多元发展。“特长学生”“进步学生”“优秀队干部”等的评选,真实体现学校的育人目标;“小健将”“小音乐家”“小画家”“小巧手”等的评选,鼓励学生自我发展、创新发展;“班班有歌唱,人人露一手”让校园充满了成长的气息;合唱、舞蹈、篮球、田径、科技制作等,展示着学生的个性风采……科学的评价观,让学生获得了多元发展,充分实现了全体素质发展,全面和谐发展,生动活泼发展,个性创新发展。
  
  真水无味却有香——真活动篇
  
  学校追求“真教育”背景下的“真德育”,建设富有生长气息、人文气息、时代气息的生命德育、生活德育、生态德育,真正让德育走向人本,走向心灵,走向温馨。
  
  一、有影响——继承中发扬
  
  1955年,宜兴实小的少先队员向全国小伙伴发出第一个“小五年计划”活动倡议,在中国少先队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页。从那时起,“小五年计划”精神就激励着宜兴实小一代又一代的少先队员。
  2005年,伟大的祖国进入“十一五”规划时期,学校大队部就郑重提出:作为实小新一代少先队员,应该继承和发扬前辈的光荣传统,让“小五年计划”精神代代相传。新学期一开始,大队部就广泛宣传,让全体队员了解当年的“小五年计划”活动,并利用媒体,在当地报纸、电视台刊登启事,寻找老照片人物,以及当年的组织者、参与者、知情者,拉开了“三代人共话小五年计划”的帷幕。11月,是全校火热讨论“十一五小五年计划”月,大队部召开“为十一五作贡献”大会,各年级代表根据中队意见分组商议,拟定了“十一五小五年计划”倡议书,并讨论、通过了给时任省委书记李源潮的一封信。倡议书形成后,大队部汇集“小五年计划”的所有文字、图片、摄影等老资料,制作了“昨天,轰轰烈烈开展‘小五年计划’;今天,热热闹闹纪念‘小五年计划”’的展板,组织全校少先队员参观、学习。
  2006年的阳春三月,“寻访往日足迹,踏实而今步伐”大队主题队会在雄壮激昂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声中开始了。队员们宣读了《我为“十一五”规划作贡献》的倡议书,再次向全国的小伙伴们发出倡议:一起来做“学习小主人、创新小博士、节约小能手、环保小卫士、爱心小天使”。省少先队总辅导员华耀国老师在队会上热情鼓励队员们,用智慧和双手,努力实现自己的“小十一五”规划,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出一份力。
  
  二、有印象——磨砺中闪耀
  
  在宜兴实小,一年一度的大队委员竞选是队员们期盼的“校园活动大餐”。大队部在调查了队员喜欢参评的形式后,专门设计了“大队委员竞选月”。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每一个想参加大队委员竞选的候选人都可以参加“竞选月”活动。
  学校始终坚持全员参与、公平竞争的原则,给每一名队员营造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努力就会有精彩,积小流以成大海,大队部的每一个小干部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磨砺自己,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为学校的管理工作奉献出了自己的力量,闪现出了自己的光彩。每一次活动的汗水与激情,都会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深深的印象。也许,孩子们长大之后,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一个个难忘的活动。
  真水无色、无痕亦无味,“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宜兴市实验小学正走在返璞归真的回家之路上,“上善若水”,以人为本,着眼于教师的长远发展,着眼于学生的一生幸福,在这片“真水”的世界里,成就“最真”的自我。
其他文献
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能力,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两翼。但在现实教学中,严重存在着重能力培养,轻人文素养与审美能力的现象,致使语文变成瘸腿,学生语文营养不良,语文的“人文性”得不到充分的体现与实现。那么,如何切实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呢?对话,是重要路径——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生活对话,与自己对话,让学生在对话中领悟文章内涵,认识生活,了解世间百态,感悟人生,提升自我。我以《送
期刊
2010年9月14日17时40分,著名出版家范用先生因病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87岁。许多年,许多次了,晚年的他反复地跟前去看望他的“小朋友”们念叨:“我的朋友部走了,我现在的生活还有什么意思?”这种感受在范用先生的爱人丁仙宝10年前突发脑溢血去世后变得愈发强烈。爱人去世对他打击很大,他经常坐在床上,连饭也不想吃。1989年,范用先生体检时疑患胰腺癌,自拟了一份讣闻,还留下话:“匆匆过客,终成归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目标之一是“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这里的“有关词语”不仅包括指向实在意思的实词,也应该包括指明语法关系的关联词语。本文就关联词语的教学提几点看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关联词语使用误区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存在很多误区。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  1.关联词语搭配不当。批改
期刊
教一篇课文,大家都说要“依纲据本”,但具体到某一课、某一篇课文或某一部分教学时,却不知如何“依纲据本”。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这些问题常常解决不好。五年级下册《秦兵马俑》第二段的教学,同样要处理好这三个问题。  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两个半足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8000个。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
期刊
让儿童体会古诗词中鲜明、独特而感人的艺术形象,可以丰富儿童的情感,发展儿童的联想、想象等形象思维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古诗,教学《山行》时我主要尝试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由图入文——激情    对于小学生来说,知识积累较少,阅历层次较低,对一首新的古诗往往很难感知它的大意。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插图导入古诗,不仅有助于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也交给了学生一把进入诗境的钥匙。教学《
期刊
笔者在教学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前,曾在宁波效实中学东钱湖分校等几所学校的高二年级做过学生问卷调查,依据反馈情况,学生对“小说后蕴藏的创作、文化背景及思维方式”较为陌生。然而,如果教师引导得法,教学有度,学生并非不能感受外国小说中蕴含的人类普遍情感。因此,在进行“情感”话题教学时,笔者有意识地使用比较方法,以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解读。  下文以加西亚·马尔克斯《礼拜二午睡时刻》这篇小说为例,重在比
期刊
《日》    文章开头就从飞蛾写起,飞蛾的行动是扑向灯火,它的目的是“为着追求光和热”,最终实现了目标,但是代价却是惨痛的——牺牲:“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对飞蛾的这一行为,作者是赞美和敬重的。  与飞蛾一样,为了追求光和热而最终牺牲的还有夸父。还有很多很多为了理想而牺牲的人们,因为他们选择的是生命的价值:宁可“轰轰烈烈”地死,也不愿“寒冷”“寂寞”地生。他们所追求的不只是为自己,更是为了整个
期刊
全阅读教育是以“阅读是生命存在的重要方式”为理念,以“良好阅读行为习惯的养成”为重点,通过强化学生自主阅读以实现身心发生预期变化的全科全员全程式的学校教育方式。其总体目标是:在正确认识和评价阅读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的基础上,构建学校全阅读教育体系,形成以全阅读为标志的学校文化,转变和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促进专业成长,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行为习惯,有较高的阅读兴趣和较强的阅读能力。  
期刊
英国诗人济慈说:“忧郁总是同美丽的事物同在——那种注定要消逝的美丽之中。”姜夔与朱自清一方面感叹沧海桑田,世事无常的空幻,一方面又把品味之余的苦涩转化成美丽的诗文。他们生活的时代不同,但性格操守相近,思想情感相似,使他们内心矛盾以及外化形态都不可能激烈与极端,总是有“平和”的特点,姜夔的《念奴娇》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两篇写荷的作品“闲愁”风情万种,魅力无限。  姜夔生活的时代是一个令人心灰意冷的
期刊
在一节《秋天的树叶》的作文课上,教师问道:“树叶是什么颜色的?”“是绿色的。”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教师又问道:“树叶是什么形状的?”不少同学答道:“是椭圆形的。”  教师并不急于对学生的回答作结论,而是把他们带出课堂,到校园里采集各种树叶。采集回来,把树叶放在课桌上,老师让学生重新回答那两个问题。这回学生知道了,原来树叶不仅有绿色的,还有红色的、黄色的、紫色的……树叶的形状更是千奇百怪,锯齿形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