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名医经验;曾斌芳
溃疡性结肠炎(Ularative Cotitis,UC)病变主要累及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病变范围多自远段结肠开始,可逆行向近段发展,甚至累及全结肠及末段回肠,呈连续性分布。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可并发中毒性结肠扩张、肠穿孔、大出血、息肉、癌变等。本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1]。曾斌芳教授在治疗脾胃病方面,尤其对疑难杂症,如溃疡性结肠炎有其独到的见解,在“曾斌芳名医工作室”诊治大量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疗效显著,现就其辩治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经验的思路与方法总结如下:
1.病因病机: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UC的发病是由于具有遗传易感性的人群在环境危险因素作用下,其免疫系统丧失了对肠道菌群抗原的免疫耐受,引起失控的炎症反应,造成肠道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血管、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
本病属祖国医学“休息痢”、“泄泻”、“肠风”、“ 大瘕泻”、“腹痛”、“血症”等范畴.曾师认为发病的基础在于脾胃功能失调,脾胃虚弱是发病之本,如《景岳全书》中有“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若饮食失节,起居不时,以至脾胃受伤,致合污下降而泻利作矣”,脾胃虚弱受损的原因归结有二,其一:饮食不节,尤其是肉类食品、蛋奶制品的摄入量增加,而膳食纤维类食品摄入量减少,促使UC患病率增高.饥饱失常,不知“饮食自倍,脾胃乃伤”的道理,过饥则气血耗伤,脾胃失养,过饱则脾胃升降失和,日久脾胃受损。其二:脾胃受损,土虚木乘,肝木乘机克伐脾土,肝主情志,主疏泄,调达气机,脾虚肝郁,化热下迫大肠,加之脾胃升降失和,饮食痰瘀湿等邪气壅滞,肠络受伤,肉腐血败、故腹痛,滞下脓血,或者患者平素情志郁结不畅,日久而克伐脾土,导致脾虚失运,痰湿热等邪气内生而发病,与西医的心理因素病因不谋而和,现代社会工作、竞争压力过大,正愈来愈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心理精神状态的变化能影响胃肠道黏膜的血流动力学和分泌,也能引起胃肠道运动功能的变化[2]。
总之,曾师认为本病位在大肠,病本在肝脾胃,日久及肾,脾胃虚弱为根本,湿热为发病之标,血瘀常是溃疡局部病理变化的基础,痰湿热瘀食积滞阻滞气血,肠络失和,脂膜受损,下利赤白而发病。辩证论治仍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关键,临床上应抓住脾胃功能失调的內在共性,不能只根据表象而一味清热化湿去邪而伤正。
2.治疗:目前,UC的治疗仍是一个难题,西医在治疗上主要是对症治疗对控制急性发作有一定优势,但其忽略整体调节,且其药物的毒副作用往往让患者难以坚持,因而难以根治,反复发作。中医药治疗UC研究的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未抓住主要证型,其次辨证的不准确性导致方药的繁杂性,结果疗效不确切,不稳定。
2.1中医和西医的方法各有利弊,只有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扬长避短,方可取得显著疗效.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既拓宽了治疗的思路,又增强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值得推广[3]。曾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由繁而简的将中医临床证型分为3型。
2.1.1.湿热型:腹部疼痛,里急后重,利下赤白脓血,粘稠如胶冻,腥臭,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
证机概要:湿热蕴结,熏灼肠道,气血壅滞,脂络伤损。
治法:清热化湿为主。代表方:白头翁汤加减
2.1.2.虚寒型:腹部疼痛,缠绵不已,喜按喜温,利下赤白清稀,无腥臭,或为白冻,甚则滑脱不禁,肛门坠胀,便后更甚,形寒畏冷,四肢不温,食少神疲,腰膝酸软,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而弱。
证机概要:脾肾阳虚,寒湿内生,阻滞肠腑。
治法:温补脾肾。代表方:桃花汤加减
2.1.3.寒热错杂型:腹痛或重或轻,利下赤白脓血兼有,口渴欲饮,畏食生冷,形寒畏冷,四肢不温,口干口苦,手足厥冷,舌质暗红苔白,脉弦滑
证机概要:上热下寒,寒热错杂
治法:清上温下。代表方:乌梅丸加减
辨证加减施治:若利下赤多白少,为热重于湿,酌加血余炭、侧柏炭,槐花炭,藕节炭,地榆炭、蒲黄炭等,若利下白粘为主者酌加苍术,薏仁,扁豆等化湿,以大便次数过多为主者多属肝风脾虚,故酌加茯神、牡蛎、天麻等平肝熄风,及酌加健脾益气升提之品,如补中益气汤之意:黄芪、山药、党参、升麻、柴胡,兼有腹痛较甚者,偏于胀痛者酌加桔梗、枳壳,木香,炒白芍、佛手;刺痛为主者酌加乳香,没药;拘痛甚者酌加防风,白芍;伴腰痛者加肉豆蔻,补骨脂等;寒痛甚者加吴茱萸。
UC病变95%位于直肠或结肠远端,灌肠给药使药物直接作用与病变部位,避免了消化液中酸碱和酶的影响与破坏,同时局部黏膜吸收的血药浓度远高于口服吸收浓度,而且起效快,作用时间长,使药物持续有效。中药灌肠治疗基础方:肉桂,红花,生龙骨,生牡蛎,白及、乳香、没药、血余炭,阿胶、神曲。
热毒甚者加公英、败酱草等;湿热重者加薏仁、赤小豆、黄柏等,去腐生肌加白矾、三七、珍珠粉等,阳虚加炮姜、益智仁等,阴虚加葛根、芦根、玄参等,血虚加丹参、当归;气虚加生黄芪、焦白术、山药等。
缓解期以健脾扶正为主以善后调理,减少复发,促进疾病愈合。
3.讨论
UC患者急性发作期多采取上述中西医结合对症治疗,纠正营养缺乏,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平衡膳食,禁食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避风寒,勿过劳,病情严重者给予对症补液治疗,控制合并症等处理,多数患者病情可得到缓解。追本溯源,告知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制定科学而有序的工作、生活程序,保证充足的睡眠,加强体质锻炼,急性发作期和重症患者需卧床休息,轻型患者可适当运动,劳逸结合,增强抵抗力。另外,临床上多数UC患者表现有不良的人格特征:敏感、固执、情绪稳定性差。同时存在着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悲观失望、焦虑、心神不安等心理健康问题[4-5]。以相关医学知识为基础及良好的病例为样本,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UC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诊疗程序以及预后等知识,使患者对正确面对自身的病情,解除患者的焦虑、恐惧状态,树立治病信念,调整好心态,正确认识及勇敢面对疾病,增强治疗信心,及时接受合理治疗。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调节,调整自己的情绪及应对方式,学会应对不良生活事件方法和技巧,患者认识到“心”、“身”两方面的关系,从而在心理上调动心理防御机制,增强抗病能力,防止病情复发和恶化。常用中药党参、黄芪、山药可益气健脾,托疮生肌;白及、三七和血消肿生肌;败酱草、薏苡仁、土茯苓有祛热、解毒、清肠功效,葛根:升阳止泻,黄柏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的作用,相关药理作用可抗菌,抗炎,解热,曾师经上述中西医结合治疗,并使用多种方法改善患者的焦虑、恐惧状态,减少肠道敏感性刺激,临床上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尤其中医的辩证思维,值得借鉴和学习。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溃疡性结肠炎[J].新医学,2005,36(2):110.
[2] 张英剑,王萍,金建军,等.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胃运动功能与胃肠激素和心理因素的关系[J].临床内科杂志,2007,24(1):54-56.
[3]林明武 石伟松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J]·江西中医药,2010,41(8):70-72.
[4]顾华英,温盛霖,梁艳娉.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个征及心理状态研究[J].新医学,2006,37(11):7732.
[5]刘凤芹,楚更五,李子华,等.心理因素与溃疡性结[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9(4):307~308.
通讯方式:曾斌芳 男 1965 硕士 中西医脾胃病、肝胆疾病以及各科疑难杂病的诊治
作者简介:
曾斌芳(1965—),男,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医科大学教授,中医学院院长,区中医院脾胃科及肝病中心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为新疆为数不多的名中医之一,临证善用经方,善于结合现代医学而提出独到的见解,在“曾斌芳名医工作室”诊治大量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疗效显著.
溃疡性结肠炎(Ularative Cotitis,UC)病变主要累及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病变范围多自远段结肠开始,可逆行向近段发展,甚至累及全结肠及末段回肠,呈连续性分布。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可并发中毒性结肠扩张、肠穿孔、大出血、息肉、癌变等。本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1]。曾斌芳教授在治疗脾胃病方面,尤其对疑难杂症,如溃疡性结肠炎有其独到的见解,在“曾斌芳名医工作室”诊治大量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疗效显著,现就其辩治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经验的思路与方法总结如下:
1.病因病机: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UC的发病是由于具有遗传易感性的人群在环境危险因素作用下,其免疫系统丧失了对肠道菌群抗原的免疫耐受,引起失控的炎症反应,造成肠道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血管、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
本病属祖国医学“休息痢”、“泄泻”、“肠风”、“ 大瘕泻”、“腹痛”、“血症”等范畴.曾师认为发病的基础在于脾胃功能失调,脾胃虚弱是发病之本,如《景岳全书》中有“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若饮食失节,起居不时,以至脾胃受伤,致合污下降而泻利作矣”,脾胃虚弱受损的原因归结有二,其一:饮食不节,尤其是肉类食品、蛋奶制品的摄入量增加,而膳食纤维类食品摄入量减少,促使UC患病率增高.饥饱失常,不知“饮食自倍,脾胃乃伤”的道理,过饥则气血耗伤,脾胃失养,过饱则脾胃升降失和,日久脾胃受损。其二:脾胃受损,土虚木乘,肝木乘机克伐脾土,肝主情志,主疏泄,调达气机,脾虚肝郁,化热下迫大肠,加之脾胃升降失和,饮食痰瘀湿等邪气壅滞,肠络受伤,肉腐血败、故腹痛,滞下脓血,或者患者平素情志郁结不畅,日久而克伐脾土,导致脾虚失运,痰湿热等邪气内生而发病,与西医的心理因素病因不谋而和,现代社会工作、竞争压力过大,正愈来愈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心理精神状态的变化能影响胃肠道黏膜的血流动力学和分泌,也能引起胃肠道运动功能的变化[2]。
总之,曾师认为本病位在大肠,病本在肝脾胃,日久及肾,脾胃虚弱为根本,湿热为发病之标,血瘀常是溃疡局部病理变化的基础,痰湿热瘀食积滞阻滞气血,肠络失和,脂膜受损,下利赤白而发病。辩证论治仍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关键,临床上应抓住脾胃功能失调的內在共性,不能只根据表象而一味清热化湿去邪而伤正。
2.治疗:目前,UC的治疗仍是一个难题,西医在治疗上主要是对症治疗对控制急性发作有一定优势,但其忽略整体调节,且其药物的毒副作用往往让患者难以坚持,因而难以根治,反复发作。中医药治疗UC研究的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未抓住主要证型,其次辨证的不准确性导致方药的繁杂性,结果疗效不确切,不稳定。
2.1中医和西医的方法各有利弊,只有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扬长避短,方可取得显著疗效.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既拓宽了治疗的思路,又增强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值得推广[3]。曾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由繁而简的将中医临床证型分为3型。
2.1.1.湿热型:腹部疼痛,里急后重,利下赤白脓血,粘稠如胶冻,腥臭,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
证机概要:湿热蕴结,熏灼肠道,气血壅滞,脂络伤损。
治法:清热化湿为主。代表方:白头翁汤加减
2.1.2.虚寒型:腹部疼痛,缠绵不已,喜按喜温,利下赤白清稀,无腥臭,或为白冻,甚则滑脱不禁,肛门坠胀,便后更甚,形寒畏冷,四肢不温,食少神疲,腰膝酸软,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而弱。
证机概要:脾肾阳虚,寒湿内生,阻滞肠腑。
治法:温补脾肾。代表方:桃花汤加减
2.1.3.寒热错杂型:腹痛或重或轻,利下赤白脓血兼有,口渴欲饮,畏食生冷,形寒畏冷,四肢不温,口干口苦,手足厥冷,舌质暗红苔白,脉弦滑
证机概要:上热下寒,寒热错杂
治法:清上温下。代表方:乌梅丸加减
辨证加减施治:若利下赤多白少,为热重于湿,酌加血余炭、侧柏炭,槐花炭,藕节炭,地榆炭、蒲黄炭等,若利下白粘为主者酌加苍术,薏仁,扁豆等化湿,以大便次数过多为主者多属肝风脾虚,故酌加茯神、牡蛎、天麻等平肝熄风,及酌加健脾益气升提之品,如补中益气汤之意:黄芪、山药、党参、升麻、柴胡,兼有腹痛较甚者,偏于胀痛者酌加桔梗、枳壳,木香,炒白芍、佛手;刺痛为主者酌加乳香,没药;拘痛甚者酌加防风,白芍;伴腰痛者加肉豆蔻,补骨脂等;寒痛甚者加吴茱萸。
UC病变95%位于直肠或结肠远端,灌肠给药使药物直接作用与病变部位,避免了消化液中酸碱和酶的影响与破坏,同时局部黏膜吸收的血药浓度远高于口服吸收浓度,而且起效快,作用时间长,使药物持续有效。中药灌肠治疗基础方:肉桂,红花,生龙骨,生牡蛎,白及、乳香、没药、血余炭,阿胶、神曲。
热毒甚者加公英、败酱草等;湿热重者加薏仁、赤小豆、黄柏等,去腐生肌加白矾、三七、珍珠粉等,阳虚加炮姜、益智仁等,阴虚加葛根、芦根、玄参等,血虚加丹参、当归;气虚加生黄芪、焦白术、山药等。
缓解期以健脾扶正为主以善后调理,减少复发,促进疾病愈合。
3.讨论
UC患者急性发作期多采取上述中西医结合对症治疗,纠正营养缺乏,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平衡膳食,禁食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避风寒,勿过劳,病情严重者给予对症补液治疗,控制合并症等处理,多数患者病情可得到缓解。追本溯源,告知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制定科学而有序的工作、生活程序,保证充足的睡眠,加强体质锻炼,急性发作期和重症患者需卧床休息,轻型患者可适当运动,劳逸结合,增强抵抗力。另外,临床上多数UC患者表现有不良的人格特征:敏感、固执、情绪稳定性差。同时存在着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悲观失望、焦虑、心神不安等心理健康问题[4-5]。以相关医学知识为基础及良好的病例为样本,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UC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诊疗程序以及预后等知识,使患者对正确面对自身的病情,解除患者的焦虑、恐惧状态,树立治病信念,调整好心态,正确认识及勇敢面对疾病,增强治疗信心,及时接受合理治疗。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调节,调整自己的情绪及应对方式,学会应对不良生活事件方法和技巧,患者认识到“心”、“身”两方面的关系,从而在心理上调动心理防御机制,增强抗病能力,防止病情复发和恶化。常用中药党参、黄芪、山药可益气健脾,托疮生肌;白及、三七和血消肿生肌;败酱草、薏苡仁、土茯苓有祛热、解毒、清肠功效,葛根:升阳止泻,黄柏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的作用,相关药理作用可抗菌,抗炎,解热,曾师经上述中西医结合治疗,并使用多种方法改善患者的焦虑、恐惧状态,减少肠道敏感性刺激,临床上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尤其中医的辩证思维,值得借鉴和学习。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溃疡性结肠炎[J].新医学,2005,36(2):110.
[2] 张英剑,王萍,金建军,等.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胃运动功能与胃肠激素和心理因素的关系[J].临床内科杂志,2007,24(1):54-56.
[3]林明武 石伟松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J]·江西中医药,2010,41(8):70-72.
[4]顾华英,温盛霖,梁艳娉.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个征及心理状态研究[J].新医学,2006,37(11):7732.
[5]刘凤芹,楚更五,李子华,等.心理因素与溃疡性结[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9(4):307~308.
通讯方式:曾斌芳 男 1965 硕士 中西医脾胃病、肝胆疾病以及各科疑难杂病的诊治
作者简介:
曾斌芳(1965—),男,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医科大学教授,中医学院院长,区中医院脾胃科及肝病中心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为新疆为数不多的名中医之一,临证善用经方,善于结合现代医学而提出独到的见解,在“曾斌芳名医工作室”诊治大量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