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教育对策分析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tleboy88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笔者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根据多年的德育教育经验研究,试图在转型期的社会大背景下,找出正在发生的一些重大变化,以及这些变化是如何影响青少年德育教育的,进而提出了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积极探索具有时代特色,适合青年学生特点的德育工作新模式、新方法,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齐抓共管促德育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社会转型期 道德教育 教育对策
  
  1 前言
  每到社会变革的时代,观念的转换必然被提上日程。社会结构的转型相应地带动社会思想、伦理道德、文化教育的转型,从而使我国社会步入多层面、全方位的转型时期。在这一过程中,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人们在享受着现代化进程中丰裕物质之时,日益感到道德的失落和精神家园的危机。成人社会所爆发的精神危机通过种种形式影响到相对封闭的校园,进而影响到尚未成熟的青少年的心灵世界,伴随着自我意识的萌芽与生长,他们面临着多元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选择和考验。他们面临的困惑和问题,给德育教育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如何才能在社会转型期中,做好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和品德的教育,重建学生精神家园。
  1.1 全球化、价值多元化的挑战以及机遇。当前,全球化已成为势不可挡的时代潮流,并全方位地影响着我国社会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从某种程度上说,全球化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全球化,是以市场经济体制为载体的全球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发展,我国不可避免地被全面卷入全球化浪潮,入世更强化了这一进程,使国人不仅要面对国内竞争的压力,而且要面对国际“零距离”竞争的压力。求生存、求发展,成为每一个中国人内在的驱动力,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依赖性、等待性、保守性、封闭性和僵化性等思想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时俱进,开放进取成为时代潮流。另一方面,全球化浪潮的推进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形成了一个新思想文化阵地,各种思想得以迅速在网上传播,对于其中优秀文化成果的吸收有利于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建设,而其中的文化垃圾,没落的道德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的传播,使一些人自私自利的贪欲不断膨胀,对青少年的价值选择带来了新的挑战。
  1.2 经济转型的挑战与机遇。市场经济效益原则、利益驱动原则,是市场经济生命力的支撑点,促使市场主体在追求经济效益过程中,遵循“低成本、高效率”、“少投入、多产出”的法则,遵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规律。利益的原则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利益的作用激发了人们的进取意识和创造热情。在目前我国物质生活条件不够高,生产力尚不够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提高我国的经济效益,推动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具有积极的意义。市场经济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竞争机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效益观念和务实求实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进取拼搏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另一方面看,利益的驱动也使一些人私欲膨胀,增加了很多消极负面的东西。如何在利益多元化的情况下,坚持和弘扬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树立社会的共同理想,寻找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结合点,制止个人主义的膨胀,这也是德育培养工作面临的重大问题。
  1.3 现代科学技术提出的新挑战。科学技术极大地提高了人类控制自然和人自身的能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但科学技术在应用于社会时所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现代科技的发展必然出现从体能、技能到智能的转变,容易产生追逐物质利益,弱化、淡化人格精神需要的倾向。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引起新的伦理道德问题。所以说,科学技术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未必能带来人的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相反,可能是人欲横流、物欲横流,造成道德沦丧、犯罪高技术化。科技进步需要道德约束,需要塑造对于人类有更高道德责任感、集体主义观念、协作精神和自律意识的青少年一代。
  1.4 网络化挑战及机遇。当前是一个开放的、信息发达的社会,信息来源、传播渠道和内容都多样化了。互联网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的信息是开放的,信息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迷信、黄色、有害的内容。网络时代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向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人的道德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道德教育如何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提升人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发展人的道德理性能力,是网络文化对道德教育提出的新挑战。
  2 迎接挑战探寻有效的道德教育对策
  面对学生道德的困惑,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德育工作也陷入了困境。这就要求我们面对现实,进行新的选择,寻求有效的出路。
  2.1 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德育的内容体系。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诸如爱国精神、勤劳俭朴、诚实守信等,都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应当继承和发扬的。学校德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摇蓝,自然要依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在继承传统道德的基础上充实内容,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和德育内容体系。一是培养竞争、合作、创新等意识;二是引导树立时效、民主、法制等观念;三是培养独立自主、诚实守信等品质,以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要求。
  2.2 积极探索具有时代特色的德育工作新模式和方法。在改革开放的潮流中,我们应探索具有反映时代特色,适合学生特点,实行开放型的德育工作新模式,改革德育方法。传统的德育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家长式、命令式的自上而下的注入模式,新时期需要的应是双向交流。它要求变简单的灌输为启发诱导,变消极的约束、看管为积极的自我激励、自我管理。为此,要根据青年学生生理、心理、思维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科学地安排各种活动,采用形象、直接现实的新方法,进行心理渗透。此外,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运用激励论进行德育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符合实际的思想进步目标,纠正不正确的动机和行为。例如现在可利用班会、团课等宣传抗洪英雄模范事迹,让抗洪精神进校园,营造争做“文明学生”的氛围。
  2.3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齐抓共管促德育。
  2.3.1 重视家庭在学生德育教育中的基础作用。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第一任老师,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不可推卸的责任,父母的道德人格对未成年人的道德形成具有示范和引导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应从学生的父母抓起。学校教育要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才能有效地加强中学德育的影响力。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两个教育者——学校家庭不仅要一致性动,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向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再教育的目的、过程上还是教育的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总之,要努力促成学校与家庭的协调、互补,健全学校、家庭联系制度,形成育人合力,使二者成为德育环境诸要素良性互动的典范。
  2.3.2 发挥学校在学生德育教育中的主导作用。首先切实落实素质教育,引导中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关键举措,是要大力加强教育体制改革的力度,切实矫正“指挥棒”的指向,升学考试既要考核成绩又要考核思想品德养成,从根本上扭转学校教育中的重智轻德的局面。同时发挥学校主渠道作用,坚持教书育人,要落到实处。学校对社会因素的影响是难以控制的,但可以通过社会各种有关的教育机构间接实现其教育意图,整合社会德育资源,建好德育基地。德育基地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理想场所,它们为德育工作提供了具体可感的实物,是比较理想的育人环境,学校可采取组织学生调查、参观、讲座、报告、劳动锻炼等各种形式,充分利用这些基地开展活动,构建德育与社会衔接的新格局。
  2.3.3 发挥社会环境在中学生道德教育中的感染作用。学校德育工作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大背景,良好的社会环境对中学生道德素质形成有良好的感染作用。要发挥社会环境在中学生道德教育中的感染作用要做好三点:第一要净化社会环境,要优化社会环境要美化社会环境。目前,社会环境还存在很多不利于中学生品德发展的消极因素,我们要净化文化市场,大众传媒要发挥导向作用,为中学生提供正确的舆论导向。第二要通过褒扬先进,针砭时弊,激发中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引导他们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同时,要对黄、赌、毒等危害中学生身心健康的丑恶现象加大打击力度,切实加强对网吧、电子游戏厅的治理整顿。通过净化社会环境,强化道德他律的作用,引导中学生的道德他律向道德自律转化。第三要努力发挥社区的德育优势,调动社区内居委会、派出所及其它单位共同关心学生健康成长的积极性,要努力调动、充分发挥全社会方方面面参与青少年教育的积极性。
  3 结语
  要把学生的德育工作纳入整个社会的大系统、大环境之中,空间上向社会发展,时间上向课外延伸,从而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实行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教育,取得综合整体效应。全社会都应认识到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以学校为龙头,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为平台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立体德育网络,可使德育工作避免“学校教育几年不如走上社会几天”的被动局面,使德育工作更具科学性和系统性。
其他文献
【摘 要】 数学教育在现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在竞争激烈进行的今天是非常重要的,在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高校数学教育中,达成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的有机统一应是素质教育追求的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是高校数学教育的目的,根据数学教育规律和素质教育的思想,高校要实施数学素质教育,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正确把握教学导向,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数学基础。  【关键词】 高校数学 数学素质 素
期刊
【摘 要】 刑法立法解释是我国刑法解释体制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与刑法司法解释、学理解释一起,起着弥补刑事立法不足、指导刑事司法实践的作用。加强刑法立法解释的理论研究,发现这一制度存在的不足,提出解决对策,对于完善刑法解释体制、指导刑事司法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刑法立法解释 必要性 原则 制约机制     我国的刑法立法解释发展至今,基本上可分为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以来至1979年刑法
期刊
《电子技术基础》是我校电工电子专业中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是学习电工电子专业知识必要的基础课程。其特点是笼统、抽象,专业性强,学习时需要借助想象力来完成理解和认知。而技工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薄弱,而且普遍学习动力不足,对自身缺乏正确的自我管理和约束,所以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面对难以了解的知识,会产生厌学心理,在这种情况之下,教学很难继续进行,也就很难让学生在一定的
期刊
【摘 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摆在我们学校教育面前的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本文就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市场经济 学校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使学生能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建设人才。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
期刊
【摘 要】 色彩明度与单色训练:①色彩明度;②水粉画学习的几个重要阶段;③水粉单色练习是色彩画学习的必要过程。教学中的单色训练:①单色训练的作画步骤;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绘画艺术是造型艺术的一个主要门类,而色彩表现又是绘画艺术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和感染力,学习色彩画能够提高对色彩的感受能力和色彩的艺术表现力,从而运用色彩塑造物体的形体、结构、空间、光感、质感等。
期刊
【摘 要】 从翻译技巧方面划分,有马建忠的“善意”,傅雷的“神似”,钱钟书的“化境”,贺麟的“译意”与“译味”等。从翻译的性质,翻译可分为“直译”与“意译”,按材料分有“文学翻译”和“信息翻译”,按照翻译的方式分有“口译”和“笔译”。而华中师范大学翻译研究中心副教授黄忠廉先生则提出了他的新观点,即“全译”与“变译”。经过仔细分析与研究,觉得黄忠廉先生对“全译”的范畴阐述不是很周全,或者从某一角度来
期刊
【摘 要】 大学体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体育不能狭义的理解为仅仅是体育教学的问题,它是一项系统工程,渗透到了高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须将其放在高校教育的大系统中去,和学校各项工作融为一体方能更好地体现其优势,发挥其作用,并获得健康发展。  【关键词】 大学 体育 教学 改革     目前我国高校在校学生整体身体素质令人堪忧,体质健康方面普遍存在着耐力差、心理素质低下、抗挫折能力弱等问题。究其
期刊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学生学到什么、得到什么是任何教学都必须要追问和考虑的。教学就是要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从而指导实践。体育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教学活动。教师不仅要掌握如何向学生进行体育基础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主要的是能否使学生快而准确地学会并掌握你所传授的知识与技能,这就是体育教学效果的一种具体表现。由于体育教
期刊
【摘 要】 写作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历年来一直受到教育界广大学者的关注,很多的专家、学者一直致力于语文写作教学的理论及实践研究。但是,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效率及学生的写作水平仍不容乐观,“教师难教,学生难写”的困境依然困惑着一线教师,如何切实有效地提高高中语文写作水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教育系统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多个角度解读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所面临的各种因素的影响
期刊
中等职业教育旨在为社会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技术人才,很多学校认为把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好了,学生比较容易就业,就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人才培养日渐受到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影响,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面对来自各方面的诱惑,具有较高思想道德修养和政治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突现其独特优势,因此,如何加强和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中职生思想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