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数学教育在现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在竞争激烈进行的今天是非常重要的,在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高校数学教育中,达成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的有机统一应是素质教育追求的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是高校数学教育的目的,根据数学教育规律和素质教育的思想,高校要实施数学素质教育,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正确把握教学导向,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数学基础。
【关键词】 高校数学 数学素质 素质教育 改革创新
在当今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时候,大学数学教育的重要性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如何通过高校的数学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这是高校数学教育工作的一个很迫切、很重要的新课题,是一个值得高校方方面面花大力气去研究、探索、实践的重要工作。
1 高校数学教育的价值
一个人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整个学习生活中数学一直扮演着主要角色,要花费如此多的时间学习数学,数学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究竟起什么样的作用?这就涉及到一个数学教育价值问题。事实上,数学教育的价值已从以往单纯着眼于数学的知识性和工具性延伸到关注数学的思维训练和文化价值、素质教育等多方面功能,数学教育的目的已不仅是使学生获得一些数学知识,而同时是使他们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思维、抽象、推理、归纳、分析能力、数学文化与素质修养逐步得到提高与熏陶。
1.1 知识性工具性。数学教育的价值之一为数学知识的传授,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可使学生数学知识实现从具体到概念、从常量到变量、从直观描述到严格证明的转变。数学推理的严谨性、数学符号的简洁性、知识应用的广泛性使数学成为一切科学的核心,科学研究应用成果中有了数学的融入,将直接提高研究的质量和水平,使之更具信服性。
1.2 思维训练与实用性。在知识传授中,观察、比较、思考、推理、抽象、归纳贯彻始终,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很好的训练。只要接受过一定数学教育的群体,无论是以数学为专业者还是以数学为辅助的其他专业者,都会不同程度地将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数学意识应用与推广。他们不仅成为数学的受益者,而且成为传播数学的最好载体,成为与其他科学联系的纽带。
1.3 科学人文精神。数学教学活动中要体现人文精神,师生共同建构的宽松愉悦的情景,可使学生身、心、智得到和谐发展。以古今中外数学家轶事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人格,鼓励学生在求真、创新、探索中发扬永不言败精神,使数学教育的价值得到升华。
2 高校数学教育改革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数学教育中,教师片面强调知识的灌输,普遍采取的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课堂上教师是主体,要求学生跟随老师思维转,而不是想方设法训练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学会探索未知世界的奥秘。其次,考试形式单一,只重视笔试,分等定级,而不是竭尽全力肯定他们努力思考的结果,保护和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第三,现用的数学教材,过分强调演绎推理,缺乏与现代社会各种科学的联系,使学生缺乏适应社会的能力。这是一种典型的应试教育。这种教学形式的优点是学生对所学内容掌握的比较扎实、逻辑推理、符号运算能力比较强。但这些能力远不能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要。
3 加强高校数学的素质教育是出路
数学应用的广泛性使高校数学教育从以往单纯的就业性教育延伸为终身教育中一种重要的基础教育,即一种大众教育,数学价值在深度与广度方向均有了传播载体。从而,数学不但承担“专业教育”的角色,作为大众教育的数学更注重其数学素质的培养,所谓数学素质是指人认识和处理数形规律、逻辑关系、及抽象模式的悟性与潜能,数学素质教育是指通过系统的数学教育来启发学习者这种悟性,挖掘这种潜能,从而达到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过程。要全面认识这种培养过程。
3.1 广泛开展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数学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当学生发现问题而解决不了的时候,老师的“启发诱导”作用自然而然就体现出来了。作为老师在给学生讲明道理的时候,应是引导而不是拉拽;应是激发而不是推压;应是开导而不是代替,这样一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在此基础上发展智力,发挥潜力,提高能力和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在讲授《离散数学》中“格与布尔代数”这一章时,采取的就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在课堂中,提出一些相关问题,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去分析、去讨论,然后归纳总结,这样可以锻炼学生学习探索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完成作业,应付考试。这种教学方法还能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很少有人打磕睡,使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在课后,或某一章节学完后,提出一些“相对公开问题”即没有明确答案的问题,也就是把现有的结果作一定的改动,结果是什么呢?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思考。教师把学生所得结果进行总结,从中可发现优秀人才,也可锻炼他们分析、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2 考试形式的改革。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考试不能再成为指挥棒,不能再以考学生的记忆力、死记硬背的功夫为主。考试只不过是检验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笔者认为,考试应分为笔试与口试二种。通过笔试,检查一下学生是否把所学基本内容掌握扎实;检查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检查学生动手能力;检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口试,可以检查学生是否思维敏捷;思路是否开阔;叙述问题的能力是否加强以及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进一步提高。只有笔试与口试结合起来,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是高师院校的高材生,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也就避免了“高分低能”这一类人才的出现。
3.3 在教材方面进行改革。借鉴西方发达国家高校数学教材的特点,在大学数学教材中,多一些形象思维的东西,先进行“形象、感性认识”教学,再进行严密的数学逻辑思维训练,锻炼学生的非理性思维能力。其次,在教材中多一些数学科学在其它自然或社会科学中的应用,这不仅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锻炼他们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
3.4 大力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科技活动内容丰富多采、形式生动活泼,这一活动能够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正如江泽民总书记所说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可见创新能力是多么重要!因此我们要培养21世纪的创新人才。如何带领学生搞创新呢?譬如说指导学生搞数学建模活动。数学建模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理解各种知识用途的有利条件,使他们将所学到的书本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手段,不断总结、不断探索,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所面对的实际问题,从而产生创造性的设想。这个教学过程既有理论学习,又有实践,既有教师讲解又有学生讨论和自己动手,是一个非常值得提倡的课外活动。
4 结语
面对人才的培养目标和目前数学教育的现状,迫切需要开展数学教育改革,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进行数学改革,需要良好的理论指导,也需要完善的素质教育制度和环境,更需要一批用素质教育的理论武装头脑、执著奉献、锐意进取的数学教师队伍。我们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为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数学改革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贡献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张清年等.数学教育改革与素质教育.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10.12;26(6)
2 杨浩菊.高校数学教育改革探讨.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12;3
(4)
【关键词】 高校数学 数学素质 素质教育 改革创新
在当今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时候,大学数学教育的重要性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如何通过高校的数学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这是高校数学教育工作的一个很迫切、很重要的新课题,是一个值得高校方方面面花大力气去研究、探索、实践的重要工作。
1 高校数学教育的价值
一个人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整个学习生活中数学一直扮演着主要角色,要花费如此多的时间学习数学,数学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究竟起什么样的作用?这就涉及到一个数学教育价值问题。事实上,数学教育的价值已从以往单纯着眼于数学的知识性和工具性延伸到关注数学的思维训练和文化价值、素质教育等多方面功能,数学教育的目的已不仅是使学生获得一些数学知识,而同时是使他们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思维、抽象、推理、归纳、分析能力、数学文化与素质修养逐步得到提高与熏陶。
1.1 知识性工具性。数学教育的价值之一为数学知识的传授,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可使学生数学知识实现从具体到概念、从常量到变量、从直观描述到严格证明的转变。数学推理的严谨性、数学符号的简洁性、知识应用的广泛性使数学成为一切科学的核心,科学研究应用成果中有了数学的融入,将直接提高研究的质量和水平,使之更具信服性。
1.2 思维训练与实用性。在知识传授中,观察、比较、思考、推理、抽象、归纳贯彻始终,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很好的训练。只要接受过一定数学教育的群体,无论是以数学为专业者还是以数学为辅助的其他专业者,都会不同程度地将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数学意识应用与推广。他们不仅成为数学的受益者,而且成为传播数学的最好载体,成为与其他科学联系的纽带。
1.3 科学人文精神。数学教学活动中要体现人文精神,师生共同建构的宽松愉悦的情景,可使学生身、心、智得到和谐发展。以古今中外数学家轶事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人格,鼓励学生在求真、创新、探索中发扬永不言败精神,使数学教育的价值得到升华。
2 高校数学教育改革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数学教育中,教师片面强调知识的灌输,普遍采取的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课堂上教师是主体,要求学生跟随老师思维转,而不是想方设法训练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学会探索未知世界的奥秘。其次,考试形式单一,只重视笔试,分等定级,而不是竭尽全力肯定他们努力思考的结果,保护和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第三,现用的数学教材,过分强调演绎推理,缺乏与现代社会各种科学的联系,使学生缺乏适应社会的能力。这是一种典型的应试教育。这种教学形式的优点是学生对所学内容掌握的比较扎实、逻辑推理、符号运算能力比较强。但这些能力远不能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要。
3 加强高校数学的素质教育是出路
数学应用的广泛性使高校数学教育从以往单纯的就业性教育延伸为终身教育中一种重要的基础教育,即一种大众教育,数学价值在深度与广度方向均有了传播载体。从而,数学不但承担“专业教育”的角色,作为大众教育的数学更注重其数学素质的培养,所谓数学素质是指人认识和处理数形规律、逻辑关系、及抽象模式的悟性与潜能,数学素质教育是指通过系统的数学教育来启发学习者这种悟性,挖掘这种潜能,从而达到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过程。要全面认识这种培养过程。
3.1 广泛开展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数学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当学生发现问题而解决不了的时候,老师的“启发诱导”作用自然而然就体现出来了。作为老师在给学生讲明道理的时候,应是引导而不是拉拽;应是激发而不是推压;应是开导而不是代替,这样一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在此基础上发展智力,发挥潜力,提高能力和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在讲授《离散数学》中“格与布尔代数”这一章时,采取的就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在课堂中,提出一些相关问题,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去分析、去讨论,然后归纳总结,这样可以锻炼学生学习探索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完成作业,应付考试。这种教学方法还能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很少有人打磕睡,使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在课后,或某一章节学完后,提出一些“相对公开问题”即没有明确答案的问题,也就是把现有的结果作一定的改动,结果是什么呢?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思考。教师把学生所得结果进行总结,从中可发现优秀人才,也可锻炼他们分析、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2 考试形式的改革。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考试不能再成为指挥棒,不能再以考学生的记忆力、死记硬背的功夫为主。考试只不过是检验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笔者认为,考试应分为笔试与口试二种。通过笔试,检查一下学生是否把所学基本内容掌握扎实;检查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检查学生动手能力;检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口试,可以检查学生是否思维敏捷;思路是否开阔;叙述问题的能力是否加强以及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进一步提高。只有笔试与口试结合起来,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是高师院校的高材生,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也就避免了“高分低能”这一类人才的出现。
3.3 在教材方面进行改革。借鉴西方发达国家高校数学教材的特点,在大学数学教材中,多一些形象思维的东西,先进行“形象、感性认识”教学,再进行严密的数学逻辑思维训练,锻炼学生的非理性思维能力。其次,在教材中多一些数学科学在其它自然或社会科学中的应用,这不仅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锻炼他们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
3.4 大力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科技活动内容丰富多采、形式生动活泼,这一活动能够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正如江泽民总书记所说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可见创新能力是多么重要!因此我们要培养21世纪的创新人才。如何带领学生搞创新呢?譬如说指导学生搞数学建模活动。数学建模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理解各种知识用途的有利条件,使他们将所学到的书本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手段,不断总结、不断探索,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所面对的实际问题,从而产生创造性的设想。这个教学过程既有理论学习,又有实践,既有教师讲解又有学生讨论和自己动手,是一个非常值得提倡的课外活动。
4 结语
面对人才的培养目标和目前数学教育的现状,迫切需要开展数学教育改革,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进行数学改革,需要良好的理论指导,也需要完善的素质教育制度和环境,更需要一批用素质教育的理论武装头脑、执著奉献、锐意进取的数学教师队伍。我们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为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数学改革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贡献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张清年等.数学教育改革与素质教育.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10.12;26(6)
2 杨浩菊.高校数学教育改革探讨.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12;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