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的开发与设计探索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j520yx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乡村聚落承载着地理人文、农耕进化、乡愁乡思,给民宿的崛起和发展提供了优良的物质环境、文化民俗及情感基础。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中,如何进一步开发和设计具有加强主客交流、承载乡愁乡思、促进农村产业融合等优势的民宿,并在保护特色乡土聚落和地方建筑的同时,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实现振兴乡村、建设新型乡村文化的目标是本文需要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民宿开发;民宿设计;乡土聚落;空间功能
   中图分类号:F5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1)02-0073-05
   近几年为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乡村聚落中的民居都紛纷投入了自发性的改造与更新中,越来越多现代化的装饰材料、结构技术及空间划分应用其中,给聚落的原始文化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在民宿产业的崛起和发展下,其产品同质化问题日渐突出,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有所遗失;再加上传统聚落条件、设施和空间已经无法满足引入现代化资源的需求,所以如何让民宿在开发设计当中既可以实现乡土文化传承和保护,还能够振兴乡村发展,是当前必须考虑的重点问题。
   一、乡土聚落下的民宿开发
   (一)准确定位聚落
   对于乡土聚落民宿开发来说,在策划过程中应当以聚落的历史发展和资源环境为基础,通过对其产业资源的判定分析和全面考量确定适合聚落发展的民宿开发模式。一般将当地资源作为基础进行民宿开发主要包含观光度假、乡土体验、民俗体验、艺术体验、休闲养生、特殊资源等几种类型,在实际确定开发定位时可以参考这几种类型,然后依照自身地域情况、市场环境等策划出具有可操作性的项目[1]。
   其中观光度假就是把当地优美的环境和旅游资源结合在一起,带来观光度假的体验;乡土体验就是观赏传统乡村景观、体验农家生活;民俗体验则是使用鲜明特色的民俗文化,比如少数民族文化聚落吸引游客;艺术体验则是带领游客进行艺术品制作体验;休闲养生则是以自然景观和良好的气候特点为基础提供休闲放松和减压的环境等。
   (二)准确定位民宿
   民宿的定位一般受聚落定位影响较大,且都需要以聚落的资源条件为基础。最近几年民宿产业基本向着营销和产品定位方向发展,融于地方乡土环境,注重对聚落传统文化的体验。在乡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基础上,民宿开发模式主要包含民宿和特色文化体验、民宿和地方生产体验、民宿和乡土生活体验,这三种模式又可以进一步分为乡土美食体验、传统服饰体验、节日体验、特色竞技比赛体验等等。
   (三)优化开发模式
   1.单体嵌入
   乡土聚落的发展一直以来都遵循天人合一与因地制宜的思维模式,因此将这种修补思维式的单体嵌入模式应用到民宿开发中,可以直接成为介入聚落的激活点,由此从点到面、从面到片实现不断渐进式发展。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重点是对聚落中几栋或者单栋建筑进行改造或新建,整体投资少,开发规模小,周期短,给聚落的原始肌理带来的破坏程度也比较小,具有极高的可修复性,所以比较适合应用在极具历史保护价值的村落或者乡土遗产价值较高的聚落中[2]。此外这种模式更具温馨感,但由于个体力量有限,无法形成产业链,不能最大程度上促进和影响当地经济发展。
   2.群组介入
   这种开发模式一般都是在协会、企业或政府的指导之下,对某一聚落进行开发更新,民宿在这之中只是一个关键项目。该模式整体投资大,不论是策划还是服务和经营都更加精细和规范,可以兼顾民宿与周围环境的空间协调性,但却容易失去基本的乡土性及人情味。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当依照村落整体规划,确定聚落本身的建设用地性质、应用强度及空间规划,然后编制详细开发规划,有效完善聚落中的各项基础设施。
   3.片区增补
   这种开发模式就是在聚落重新改造中保留部分原始建筑,然后再新建开发,比较适合应用在特殊背景下的乡土聚落,比如要大范围扩展新建、遭受地震等灾害需要重建的聚落等。该模式整体是在原始聚落自然区位条件和历史文化特征的基础上,由政府部门统一组织规划,注重近期建设和未来规划的协调性,可以有效延续聚落的格局,并适当应用相应的现代设施,以此强化其抗灾防灾能力。
   如果是灾后重建的聚落,还应当充分收集当地居民的意见,再根据聚落本身的条件,将统筹重建和部分修缮结合在一起,重新对原有建筑进行估值,把抗灾作为重点,调整环境性质,集约整合聚落,提升聚落的凝聚力。
   二、乡土聚落下的民宿设计
   (一)优化空间适应性
   在对乡土聚落旧有民居实施民宿设计时,要在强化内部空间各项需求的基础上,通过水平功能空间重置和竖向功能空间重构的方式达到对旧有民居的有效保护,同时营造出独具特色的民宿功能。
   1.功能空间设计
   主客区设计。主客区域倘若不在同一建筑中,可对主人区就近安排,主客区域距离控制在50米之内,便于经营管理;主客区域倘若在同一建筑中,可使用动线和视线阻隔,确保彼此空间的独立性[3]。倘若处在顶楼尽头或一层的尽头设置主人房,还应有独立的出入口。
   客房设计。民宿与传统酒店间存在一定差异,在实际设计中一般需要依照消费群体需求、主题、景观等进行设计。在当前民宿体验游当中共有五类消费人群,即个人游、家庭游、同学或朋友游、情侣游、团体游。这五类人群的同行人数和消费需求都有所差异,所需客房类型也有所不同。在实际设计中,应基于安全、景观、隐私等因素开展,重点设置在二层或以上,并将顶层设计为跃层空间,强化竖向空间本身的多样性。另外还要注重其尺度控制,强化空间的流动性。一般情况下,需确保所有客房都有卫生间,大多数面积控制在6平方米以上。具体需遵循这几项原则:一是保证设计的多样化,除了要具有常规房型(标准间、大床房、套房),还可以通过空间尺寸控制进行不同内装设计,以此给用户带来更多选择。二是注重景观多角度重构,比如通过窗户的尺寸、位置等把自然景观引入室内;或者通过阳台、露台等加强和自然景观的联系[4]。三是注重室内的乡土性,比如把旧有屋顶改成阁楼,强化空间多样性;或通过室内装修打造乡土气氛,如使用木架构外露形式(木材、砖块、石材、竹材)进行装饰。此外还可以适当使用内置家具或相关装饰手法强化乡土气息。    公共空间设计。游客选择民宿除了有住宿需求,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希望能够体会到另一种生活方式,对此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还需要有一定空间进行交流,充分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常见的公共空间包含接待空间、餐饮空间、入口门厅空间、交流空间等。有些民宿还会在自身定位和主题等因素基础上增加一些附加性公共空间,如酒吧、茶室、手工坊等。在餐饮空间中,一是要注重灵活性,比如可以把院落、天井等加以利用。二是要注重视线的畅通性,即使用大窗户、门等设计,把室外景观引入室内餐厅空间。三是注重社交的功能性,加大和其他功能空间的联系。在附加公共空间中,可重点使用闲置房改造,或者新建,但不要给主体私人空间带来声音等干扰。
   2.功能空间转化
   水平重置。一是内置,即完全保留内部结构和外部墙体,依照原始结构体系分划原有空间,实现内部空间的重新整合,这样可以完整保留民居历史原型和建筑立面。整体上对原有建筑水平向不实施进一步扩张,只把客房和公共空间实施相应的功能转换。二是并置,即在原有结构和维护体系之上开展水平方向的加建与扩建,也就是对民族建筑本身进行改造,给设计带来更多可能性。三是融合,即可以在原有结构和维护体系之上开展水平方向的加建与扩建,或者依照实际进行适当拆除新建[5]。该方式重点是进行民宿建筑改造,使设计更具可能性。四是重构,即将原有结构和维护体系完全拆除,并在原址上使用现代化技术重新建造具有旧民居特点的建筑,比较适用于原始建筑无法满足民宿开发设计需求,或者安全性过低等建筑类型。
   竖向重构。一是扩展,即旧有民居无法满足民宿需求时,进行竖向空间垂直扩展,常见手法包含抬高原始屋面、增补原始结构体系,从而使增加的空间成为客房空间、公共空间或者露台空间等。比较適用于原本采光通风条件较差或窗口较小等民居[6]。二是分层,主要针对层高较大的旧有民居,应用其坡屋顶下部空间实施分层。一种是把楼板置入大空间进行分层;另一种是置入楼板和楼梯连接,从而在增加使用面积的同时,划分出阁楼空间和下层空间,以此实现上下联动,强化空间本身的趣味性。
   (二)展现建筑的地域性
   通常建筑体量、材料及外立面都会直接影响到整体风貌,同时也会给乡土聚落肌理带来影响[7]。所以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必须加强这几项因素的控制,适当延续当地整体的立面形式,使用适宜性的材料建设民宿。
   1.体量与尺度控制适当
   通常进行民宿开发设计都会基于原本建筑的尺度与形式,通过置入相关功能,更新界面,使其与聚落整体环境和谐统一起来,但又与传统居民之间有所区别。
   在改造民宿时,不论是改建还是加建都应当控制好建筑底界的进深尺度及开间,不能出现底面过大的问题;同时还要把建筑高度控制在一般水平,即一到三层。设计过程中可以充分应用原始场地条件去布局,把大体量建筑直接分散置于场地中,营造出小尺度建筑围合成的合院式布局,确保整体体量不会给聚落空间结构带来过大破坏[8]。如果是新建建筑可直接参考周围建筑的基本体量,在不影响界面的同时适当调整,从而达到强化其形象可识别性的目的。
   2.保证立面和传统的一致性
   当前大多数乡土聚落都蕴含着当地特有的民族文化和地方传统。因此在开发设计民宿的过程中,还需要特别依照民居的本土样式适当对其内部功能进行创新,加强对外力面的保护,实现聚落整体的统一性。
   一是注重屋顶形式的延续,不但要延续外表,还要修缮保留内部结构。比如传统木构架除了在内部发挥着承托屋面和划分空间的作用,在外部还通过悬挑的形式留下了特殊的空间,展现着乡土气息,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还应当对其形式与空间意向进行适当保留。
   二是注重墙面色彩控制,一般对于旧式设计改造来说直接保留旧有建筑的色彩即可,对于其他民宿则要与当地的建筑整体色彩一致,减少高饱和度颜色的应用量[9]。
   三是注重门窗优化。如果是以修缮为主的核心建筑,在改造中可适当保留门扇和窗扇,但这可能会引起室内密闭性差、环境舒适度不高等问题,所以还需采取相关工艺进行修复。其他类建筑则可以适当将窗洞开大,或者重新设计。在重新设计过程中,一方面可以直接使用现代技术和材料建设门窗,另一方面可以应用当地传统样式和符号定制门窗。
   3.注重材料的乡土性
   第一,直接利用原始建筑材料,比如土墙、木材、瓦、砖等等。其中土墙包含了泥土墙和夯土墙两类,其原始的纹理质感及土黄色调是非常典型的乡土性特征。木材则可以直接被应用在建筑隔断、门窗等方面。瓦作为传统坡屋顶的重要构件,除了可以将其作为第五立面,还可以在民宿院落当中设计成具有装饰效果的景致。比如给外墙门窗洞口应用相应的堆砌方式营造出镂空的景观效果[10]。砖则与土墙比较类似,早年乡土聚落中最常见的就是青砖砌筑的民居建筑。通过砖的科学应用,能够使墙面展现出传统建筑的肌理,但需注重对地方适应性的权衡和考虑。除了基本的围护作用,各种砌筑手法的合理应用还能营造出不同的装饰与隔断效果。第二,循环利用地方乡土材料,比如石材、稻草、竹子等等,通过不同的处理方法达到相应的装饰效果。
   (三)注重技术的适宜性
   1.传统技术应用
   在民宿设计中,为了保护一些旧有建筑,往往在进行修缮的过程中都是直接使用传统工艺技术。
   一是修复夯土墙。实际应用时可根据墙面被雨水侵蚀损坏的程度以及裂缝的程度选择适合的技术。对于墙面侵蚀,在修复时先清理并加固墙面,再使用水泥砂浆填补,如果无法有效解决问题还可以应用铁丝网进行加固,最后再全面覆盖外露铁丝网[11]。对于墙面开裂则先清理裂缝,并使用铁丝网加固,对于裂口比较大的使用钢条等进行固定,然后再用水泥砂浆填补,最后对表面覆层进行修复,一般使用土黄色面料进行饰面,以此在实现美化墙面的同时加强墙面防护。
   二是木架构更新。如果是夯土木架构,要先对损坏严重的梁柱进行补缺或替换,同时加固,使其整体能够得到有效修缮;如果窗洞口太小,影响采光,这时则可以适当抬升屋顶,常见操作为使用传统榫卯技术对局部柱子进行加长,让屋面抬高大约60厘米[12]。如果是砖砌木构架,也要先进行修整加固,再使用木材进行填充和包麻,然后刷漆,在保证外表光洁度的同时防止木材被进一步污染。    2.新旧技术综合应用
   民宿开发利用当中,大多数都是采取新旧并存的形式,也就是在保留原先建筑的同时,适当进行加建或改建。在技术选择上一般都是使用新旧建造技术相互联合的形式,即先修复保留的结构或者围护部分,再依照需要开展现代化的钢结构及砖混结构建设。
   一是内置加固。常见的有砖混结构内置加固和轻钢结构内置加固,前者是直接部分拆除或重新划分内部空间,给夯土墙内部添加楼板和砖混结构墙体,整体工艺较为简单且空间划分极为自由。后者则是把轻钢结构当作原有建筑的加固结构,作业速度快,抗震性能优良,且具有生态可持续性[13]。
   二是并置加建。对于部分民宿需要增加其使用空间,就可以在保留原有结构的同时,使用轻钢结构,增加民宿使用空间。或者还可以成为景观小品、局部顶棚即内部楼梯等。
   3.现代技术应用
   对于乡土聚落而言,那些极少使用完全新建设计的形式,一般也都不会重新复制传统建筑的建筑形式,但为了避免文化传承和历史价值缺失,达到新建如旧的效果,还需要直接使用现代化建造技术联合地方材料的形式进行改造建设。
   (四)营造室外环境特征性
   与普通旅馆相比,民宿的场地布局往往多变且复杂,并不像普通旅馆那般平铺直叙。整体场地上,它包含了院落和建筑两类空间类别,在视觉空间上完全是虚实渗透和整合的形式。
   1.因地制宜布局场地
   在场地划分当中应以地貌特征为核心竖向布局,或者在场地原型水平布局。
   一方面,以地貌特征为基础竖向布局。具体可以依照不同的坡度和地勢,适当控制建筑高度,使其在不影响视野和采光的基础上,有效扩展和延续自然形成的聚落天际线。在处理周围地势中,可以直接把院落作为虚空间,有效连接山地和建筑,起到良好的过渡效果。
   另一方面,以场地原型为基础水平布局。一是对等型形式,即院落处在建筑之前成为前景空间,优化场所的空间层次,院落和建筑之间的布局关系比较单一。这种布局比较适合应用在单体民宿的设计上,不会给聚落整体肌理格局带来过大影响。二是合院形式,即建筑布置较为集中,院落的作用在于隔离建筑和外部空间,同时联系着各个单栋建筑,能够有效减少建筑体量,使其和周围景观协调起来,也不会给聚落环境带来大影响。三是散置形式,即建筑直接散置在聚落中。这种形式基本都是从单栋民宿发展而来,可能因为产权或者选址的问题,导致后期开发的单栋民宿无法实现集中布置,进而散置在聚落当中。这种形式能够有效连接聚落道路与景观,充分融入聚落中,可以有效保护聚落风貌[14]。
   2.注重室外环境的特征性
   入口空间,应该充分展现出引导性、标志性和过渡性。比如增加指向标牌、设计民宿独特的标志要素等。院落设计时应该遵循空间叙事、整体构建以及场所体验等原则。其中空间叙事可以直接将主人的经历、生活方式、爱好等应用进去,以此强化院落的感染力;整体构建则要适度提取地方特征要素,使用地方建造手法或材料进行营造;场所体验则要注重对人行为的设计,或者使用本土材料和技艺强化游客的乡土体验[15]。整体设计应该注重自身的完整性,同时与周围环境、建筑保持统一。
   三、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民宿开发中地缘因素、聚落价值等影响因素,得出了单体嵌入、群组介入和片区增补三种基本开发模式。在设计上以聚落保护为基础,通过水平和竖向两种形式实现功能空间转换;有效控制建筑体量、延续立面和积极运用乡土材料营造建筑风貌;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使用传统技术、现代技术和新旧技术结合的方式进行修缮或建造以完成设计目标。
  参考文献:
  〔1〕游上,史策.发展民宿旅游助力乡村振兴[J].人民论坛,2018(13):98-99.
  〔2〕石洪凡.我国乡村旅游中民宿的产生背景、特色定位及其发展策略[J].农业经济,2017(12):56-57.
  〔3〕吕光,张丹.民宿设计研究实践——以“界湖”空巢村为例[J].美术观察,2020(05):156-157.
  〔4〕李浩.古韵·重生——岭南民宿设计[J].上海纺织科技,2020(01):80.
  〔5〕赵旎娜.浙江民宿的浸入式设计应用[J].美术观察,2019(005):154-155.
  〔6〕唐英,张圆忆.紫阳古茶园民宿设计[J].上海纺织科技,2019(08):85.
  〔7〕田丽琼,姜毅.美刚乡村建设背景下的民宿设计力——以安徽省卢村隐卢民宿设计为例[J].上海纺织科技,2020(08):60-62.
  〔8〕宁自军,隗斌贤.乡村振兴战略下民宿产业演进特征与发展路径[J].科技通报,2020(02):116-124.
  〔9〕杨娟,骆云中,谢德体,等.重庆乡村地区民宿资源开发经营效率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05):49-56.
  〔10〕唐霖.阆苑民宿标志设计[J].包装工程,2019(22):305-305.
  〔11〕李云琦,吴劭鹏.当代艺术策展的叙事性表达在民宿设计中的转译[J].装饰,2018(10):108-111.
  〔12〕庞鲜,张怡莉.舍·予——民宿室内设计[J].上海纺织科技,2019(08):84.
  〔13〕张晗,王冬.当代乡村民宿的表义设计——以大理乡村民宿为例[J].南方建筑,2018(06):28-33.
  〔14〕闵忠荣,洪亮.民宿开发:婺源县西冲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规划策略[J].规划师,2017(004):82-88.
  〔15〕游上,陈晖莉,江景峰.少数民族民宿聚落智力资本与组织绩效研究——以拉祜族民宿聚落为例[J].商业经济研究,2018(06):42-45.
   (责任编辑 曹彩霞)
其他文献
隧道内接触网槽道的运用浅谈  张海  贵阳建筑勘察设计有限公司贵州贵阳550001  摘要:高速电气化铁路对隧道接触网的设计、施工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新的要求提出槽道方式接触悬挂设计安装方案。该方案通过荷载结构建模计算,为隧道衬砌强度要求提供了依据。并针对4种槽道类型,明确了Ⅱ、Ⅲ级围岩素混凝土地段槽道基础钢筋网片和长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强措施,并进一步提出了槽道施工要点。  关键词:高速电气化铁路;
期刊
摘 要:开封市黄河滩区作为黄河流域的主要滞洪区,为黄河安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历史和人为等因素的影响,开封市黄河滩区生态补偿机制仍然存在制度体系不健全、補偿方式和标准不合理、运行机制不协调、保障机制和监督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使生态补偿制度难以实现应有的环境效益。针对上述问题应该在综合考虑黄河流域整体利益的基础上,根据开封市现有的实践情况和理论基础进行分析,从完善制度体系、制定合理的补偿方式和标
期刊
摘 要:在众多的小说评论中,“铁西三剑客”似乎成为班宇的标签之一。但从《冬泳》到《逍遥游》,班宇对现实的叙事已经渐出东北,走向更广阔的中华大地,小说的视野亦从上一辈的命运走进当代人的生活,描写当代人应对困境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从而表达出班宇对当代青年人生活境遇的思考。同时,两部作品集都延续了班宇小说独特的“水”意象,但不同的意境与内涵表现了班宇在艺术上的不断追求。   关键词:班宇;现实叙事;意
期刊
摘 要:街道作为城市空间必不可少的元素,在电影中获得了多方面、立体化的呈现,本文从街道景观的政治编码角度考查电影中的街道景观及其象征性内涵,分析游荡于都市街道中漫游者的角色政治和想象性身份的建构。作为电影中的意指符号和表现手段,城市空间不仅具有地理和文化意义,更隐藏着“看却看不见的”政治性内涵。   关键词:街道;漫游者;都市想象;空间政治   中图分类号:TU984.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主持人语:辽史研究向称史料匮乏,但也不是所有的研究领域都已经将史料开发到了极致。至少在四个领域,学界目前的研究并没有穷尽史料所允许的范围。其一,辽与王氏高丽的关系,对以《高丽史》《高丽史节要》为代表的朝鲜文献的开发,及其与中国史料的對勘,做得还很不到位,直接影响了这个领域的研究深度。其二,辽朝部族与辽朝军制研究,仅就《辽史》的记载而言,仍旧存在研究的空间。其三,辽朝佛教,传统说法甚至认为“辽以释灭
期刊
主持人语:本期推出两篇秦汉时期北方民族关系的学术论文,第一篇来自内蒙古昭君博物院的包苏那嘎、何丽娟撰写的《从考古资料探索汉匈关系——以和亲与文化交流为例》,第二篇来自东北师范大学徐桐撰写的《内蒙古东南部东汉长城建置考》,两篇文章分别以交流往来和对抗对峙为主题,反映了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关系的历史進程中的重要特征。在两汉与匈奴等北方民族的关系中,既有和亲、文化交流、贸易往来,也有战争和冲突,因此产生了昭
期刊
摘 要:随着扬琴演奏形式多样化发展,扬琴重奏艺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扬琴重奏作品也越来越丰富多样。陈芸芸创作的扬琴二重奏《雪花与回忆》近年来被广泛认可,是具有时代性的重奏作品之一。本文以该作品为例,阐述了重奏中的二度创作及合作,希望能给演奏者在实践中提供帮助。   关键词:扬琴重奏;二度创作;合作   中图分类号:J63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1)06-006
期刊
韩长寿,笔名:亚·查干木林,男,蒙古族,1972年4月生,文学博士,副教授,硕导,内蒙古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1994年毕业于昭乌达蒙古族师范专科学校蒙文系,毕业后分配到通辽市科左中旗任教,2005年考入内蒙古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2008年毕业后到内蒙古文联《花的原野》杂志社工作。2009年至2012年在内蒙古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到赤峰学院蒙古学学院任教。   现任赤峰学院蒙古学学院副院长、
期刊
摘 要:纵观汉朝与匈奴的关系,和亲与文化交流在汉匈关系史上有着突出地位。近年来,随着匈奴考古学的深入展开,在匈奴人活动的中心地域(即今蒙古国),发现了大量的墓葬、城址、聚落遗址等文化遗存。这些发现使我们对汉匈和亲政策及诸多方面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和认识,提供了丰富而详实的实物资料。本文拟就蒙古国匈奴贵族墓葬出土的汉代中原地区的物质文化遗存为主要考察对象,并结合文献史料,将汉匈和亲关系及北方草原游牧文
期刊
摘 要:对儿童进行艺术教育,能培养孩子的艺术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促进儿童的智力和才能的发展,提高儿童的动手实践能力。在教学中,要鼓励儿童大胆想象,海阔天空,而不要有固定的模式和既定的审美原则,要启发、鼓励、支持和肯定儿童的想象与创造,可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   关键词:儿童画;价值;意义和作用;教学与指导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1)03-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