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教学与传统教学有很大不同,新课程下的政治教学理念及教学过程主要体现学生的成长认知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是一位合作者与引导者,而不能是导演或灌输者。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教学过程 师生关系
在新的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们沿用了多年的教学大纲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国家课程标准被推到前台。课程标准作为国家对学生接受一定阶段教育后的结果所作的具体描述,是国家教育质量在特定教育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那么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理念,成为当前一线中学政治教师思考的重点。
一、中学政治教学过程的本质
新课程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强调教学就是单纯传授知识的老观念,把教学过程的实质变为如何体现人的生命价值,把课堂教学的活动拓展为讨论、合作,体现了个人与集体及社会的不可分割性。超越了传统的教学过程就是传授知识的认识。
首先,新的教学过程观认为,教学过程是掌握政治学科文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是理解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的过程。不仅是强化认知的过程,更是实现生命意义的过程,是展现人生命价值的过程,是体验对生命内涵的过程。其次,教学过程的表现形式是师生沟通互动,合作完成教学任务。也就是学生和教师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合作、集思广益共同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学生及时有效的沟通交流、互助合作的目的就是让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生的人格精神在教学过程中非常好的相遇,以达成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有机统一。最后,这种互助合作式的教學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表现为平等的师生对话。平等的对话,不单是教学的活动方式,也是师生关系是否和谐融洽的表现形式。对学生来说,互助合作就意味着心灵的敞开,个性的张扬;对教师来说,互助合作就意味着上课不仅仅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更是一种精神的对生命的理解和对待,不单单是关注事物现象,更是要关注现象的实质,关注社会,关注人类,关注人类与社会与世界能否和谐共同发展。
二、新课程教学过程的操作
1、发挥教学在课程建设中的能动作用,变“教课本”为“用课本教”。
首先要对课本内容进行必要的增删。任何一种课本,特别是国家同意审定的课本,其一般性、普遍性是否有利于我们的学生发展,往往需要我们根据具体的学情、教情,进行本土化、校本化的改造,该舍的舍去,该加的加上,不能照本宣科。其次要据本地的资源和环境,对教学内容加以改造。尽管目前的政治教材在编写中尽可能地选用了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可能有的材料,但对于有些地区来说,仍然存在不适应的问题,或者有更好的替代材料。
2、建立教学相长、交往互动的师生关系,变“传话”为“对话”
教学过程实现的主要形式是师生交往互动,这种交往互动的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就是平等对话。要实现真正的对话,教师要做到:首先,要确立师生双方的主体地位。新的课程观认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不是知识传递的关系,而是有着共同话题的对话关系,在对话中师生进行着知识为智慧的交流、精神为意义的沟通,师生双方都是完整的人,以整体的人格相互影响。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师生不是单纯的教与学的关系,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共同提高的过程,实现人格交融的过程。其次,师生相互尊重和理解是对话的基础。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在这种关系中,师生互相尊重、互相信赖、互相激励,尤其是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的个性给予理解和肯定,对不同的学生要做到一分为二的看待,教师对学生不要单纯空洞的说教,要倾听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真实的意愿,要做学生的倾听者。教师要为学生展现个人独特的个性提供一个空间,让学生有一个能够展示自我的平台,让不同生命的价值都能够得以实现。最后,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思想引导和价值示范。在师生平等沟通互助合作的过程中,教师的思想引导是至关重要的。没有这种引导,学生就有可能会偏离主题,甚至产生负效应。教师的示范作用、合作品质等对学生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3、加强书本知识同生活与实践经验的联系,从“书中学”到“做中学”
教育的长远利益要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不能单看成绩。学生学习的态度与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靠死记硬背和题海训练得到的高分与学生自主探究掌握学习方法与技能取得的高分决不是一个层次上的,含金量也绝不是一样的。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会独立思考和自己动手,要求学生亲身经历,亲自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真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4、注重学生素质的深层建构和整体提高,变“教书”为“铸魂”
新课程要求我们围绕“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核心理念,以人为本,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所以,首先我们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都有自己的尊严,都有自己的理想。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应该有最起码的尊重。其次,关注每位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传统教育只注重学习结果,不重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过程。欢乐愉快的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其乐融融、非常有积极性的。枯燥乏味的教学课堂上的学生则是一种冷漠呆滞、愁眉苦脸、非常消极的态度。这是我们必须要关注的。同时还要求我们必须因人施教、用心施教。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 [M] .北师大出版社.2004
[2]张礼荣. 如何让学生爱上思想政治课[J]. 文理导航(上旬). 2010(07)
[3]廖光丽. 摭谈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的组合[J]. 科学大众. 2008(05)
[4]陈国勇. 浅析新课改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新理念和新方法[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24)
[5]王保林.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探究[J]. 经营管理者. 2010(01)
[6]靳玉乐、于泽元.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教学过程 师生关系
在新的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们沿用了多年的教学大纲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国家课程标准被推到前台。课程标准作为国家对学生接受一定阶段教育后的结果所作的具体描述,是国家教育质量在特定教育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那么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理念,成为当前一线中学政治教师思考的重点。
一、中学政治教学过程的本质
新课程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强调教学就是单纯传授知识的老观念,把教学过程的实质变为如何体现人的生命价值,把课堂教学的活动拓展为讨论、合作,体现了个人与集体及社会的不可分割性。超越了传统的教学过程就是传授知识的认识。
首先,新的教学过程观认为,教学过程是掌握政治学科文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是理解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的过程。不仅是强化认知的过程,更是实现生命意义的过程,是展现人生命价值的过程,是体验对生命内涵的过程。其次,教学过程的表现形式是师生沟通互动,合作完成教学任务。也就是学生和教师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合作、集思广益共同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学生及时有效的沟通交流、互助合作的目的就是让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生的人格精神在教学过程中非常好的相遇,以达成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有机统一。最后,这种互助合作式的教學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表现为平等的师生对话。平等的对话,不单是教学的活动方式,也是师生关系是否和谐融洽的表现形式。对学生来说,互助合作就意味着心灵的敞开,个性的张扬;对教师来说,互助合作就意味着上课不仅仅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更是一种精神的对生命的理解和对待,不单单是关注事物现象,更是要关注现象的实质,关注社会,关注人类,关注人类与社会与世界能否和谐共同发展。
二、新课程教学过程的操作
1、发挥教学在课程建设中的能动作用,变“教课本”为“用课本教”。
首先要对课本内容进行必要的增删。任何一种课本,特别是国家同意审定的课本,其一般性、普遍性是否有利于我们的学生发展,往往需要我们根据具体的学情、教情,进行本土化、校本化的改造,该舍的舍去,该加的加上,不能照本宣科。其次要据本地的资源和环境,对教学内容加以改造。尽管目前的政治教材在编写中尽可能地选用了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可能有的材料,但对于有些地区来说,仍然存在不适应的问题,或者有更好的替代材料。
2、建立教学相长、交往互动的师生关系,变“传话”为“对话”
教学过程实现的主要形式是师生交往互动,这种交往互动的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就是平等对话。要实现真正的对话,教师要做到:首先,要确立师生双方的主体地位。新的课程观认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不是知识传递的关系,而是有着共同话题的对话关系,在对话中师生进行着知识为智慧的交流、精神为意义的沟通,师生双方都是完整的人,以整体的人格相互影响。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师生不是单纯的教与学的关系,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共同提高的过程,实现人格交融的过程。其次,师生相互尊重和理解是对话的基础。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在这种关系中,师生互相尊重、互相信赖、互相激励,尤其是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的个性给予理解和肯定,对不同的学生要做到一分为二的看待,教师对学生不要单纯空洞的说教,要倾听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真实的意愿,要做学生的倾听者。教师要为学生展现个人独特的个性提供一个空间,让学生有一个能够展示自我的平台,让不同生命的价值都能够得以实现。最后,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思想引导和价值示范。在师生平等沟通互助合作的过程中,教师的思想引导是至关重要的。没有这种引导,学生就有可能会偏离主题,甚至产生负效应。教师的示范作用、合作品质等对学生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3、加强书本知识同生活与实践经验的联系,从“书中学”到“做中学”
教育的长远利益要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不能单看成绩。学生学习的态度与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靠死记硬背和题海训练得到的高分与学生自主探究掌握学习方法与技能取得的高分决不是一个层次上的,含金量也绝不是一样的。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会独立思考和自己动手,要求学生亲身经历,亲自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真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4、注重学生素质的深层建构和整体提高,变“教书”为“铸魂”
新课程要求我们围绕“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核心理念,以人为本,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所以,首先我们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都有自己的尊严,都有自己的理想。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应该有最起码的尊重。其次,关注每位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传统教育只注重学习结果,不重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过程。欢乐愉快的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其乐融融、非常有积极性的。枯燥乏味的教学课堂上的学生则是一种冷漠呆滞、愁眉苦脸、非常消极的态度。这是我们必须要关注的。同时还要求我们必须因人施教、用心施教。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 [M] .北师大出版社.2004
[2]张礼荣. 如何让学生爱上思想政治课[J]. 文理导航(上旬). 2010(07)
[3]廖光丽. 摭谈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的组合[J]. 科学大众. 2008(05)
[4]陈国勇. 浅析新课改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新理念和新方法[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24)
[5]王保林.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探究[J]. 经营管理者. 2010(01)
[6]靳玉乐、于泽元.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