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昨天去买菜,一斤肉还是16元,今天再去已经涨到了18.5元;昨天的排骨22元,今天已经成了26元;5个小孩拳头大的西红柿5元……
过去从来都没有对物价关注过的二小区王姨,眼瞅着菜价“蹭蹭”地往上涨,感到心里一阵阵发紧,她掰着手指头算账“原来二三十元钱的菜怎么也能吃一天,现在一顿饭都不够。”
相比王姨,物价上涨给刘婶带来的压力更大。她和老伴儿的收入不足2000元,其中六成花在一家四口的吃饭上。她从来不去超市买菜,每次都要走半个小时到西羊市的早市上去。“虽然早市的菜也涨了,但至少中午撤摊的时候要便宜些啊。”
物价究竟是涨还是落?
当前物价上涨较快,牵动人心。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宏观经济数据表明,6月份CPI(消费者价格指数)高达6.4%,创下35个月来新高。物价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攀升,到第四季度后呈现上涨较快的态势。
今年以来,反映价格形势变化的另一个重要经济指标PPI(生产者价格指数)也处在高位。PPI同比增长幅度一直居于6.6%以上,从1到5月分别为6.6%、7.2%、7.3%、6.8%和6.8%。
推动物价上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国际因素,也有国内因素。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张晓晶认为,流动性充裕或过剩推动、成本推动、国外输入推动是三个原因。国际上一些国家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全球流动性充裕,国内在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采取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使M2(广义货币量)基数不断增长。
成本推动物价上涨具有一定的刚性。仅从农产品看,劳动力成本、生产资料成本、运输成本的上升直接推动了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加上由于农产品供给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从价值规律考量,农产品价格缓慢上升不仅是现在也是未来的趋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必然传导到国内。据海关总署的数据,今年1到3月,我国进口的原油、大豆、煤炭、铁矿石价格同比上涨24.5%、25.6%、21%和62.6%。从已经公布的PPI和PMI(采购经理人指数)等经济指标看,高企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对国内价格市场的传导,推动了上游产品价格的上涨。
物价高企,不仅增加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居民生活的支出,影响到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而且会对国民经济健康运行产生不利影响。
物价上涨原因趋于复杂
无论是拉动经济走出低迷,还是抑制价格发烧,这些过程都充满了“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的协调和矛盾。这一“推手”的过程,在中国政府防控通胀的重任面前,显得尤为突出。
4月15日,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出炉,中国消费价格指数CPI创32个月新高,CPI非食品价格上涨超越了2008年最高水平。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3月份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承诺,中国2011年的CPI要控制在4%左右,而CPI前三个月持续上涨态势表明,中国政府要完成这一既定目标面临的难度不小。
多种混合型成因的集中爆发构成本轮物价上涨不同以往的特质,呈现复杂的趋势,并进一步拉高未来人们对于物价高涨的担忧,其中,劳动力价格的上涨成为以往历次物价上涨都不具备的一个推手。
每当亚当·斯密的“无形之手”将经济大势掀起波澜,凯恩斯的“有形之手”便会粉墨登场,力图挽救市场于水火之中。“二战”以来,西方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宏观经济运行,便是市场“无形之手”与政府“有形之手”交替运行的历史。
无论是拉动经济走出低迷,还是抑制价格发烧,这些过程都充满了“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的协调和矛盾。这一“推手”的过程,中国政府防控通胀的重任面前,显得尤为突出。
人民币升值了
物价为何却上涨
大米涨价了,食用油涨价了,肉类也涨价了,水电煤气涨价,甚至香烟也涨价了!时下,我们随处可以听到人们对物价在持续上涨的抱怨,面对涨价,甚至有市民作好了“囤积防涨”的准备。我们知道,去年11月份以来,全国各地的粮油价格持续上涨,也引发了蔬菜、肉类等生活必需食品价格的上涨。国家也在不停地向市场抛售粮食,希望通过此举达到缓解粮食价格上涨的压力。
通俗的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物价上涨就意味着人民币的贬值。而事实上,这段时间人民币却在迅速升值,美元下跌,而以美元为基准的港币,和人民币的兑换牌价也达到了1:1,这表明人民币真的升值了。
面对这样两种相对矛盾的状况,老百姓就纳闷了:既然人民币升值了,那么物价应该下降才对,可目前的局面是物价不降反升!不可否认,在此之前,很多老百姓一直有这样朴素的心理预期:一旦人民币升值,咱自己手中的钱就更值钱了。说得通俗一点,升值前1元钱可以买2个馒头,升值后1元钱就可以买3个馒头了。正因如此,也有很多人甚至希望人民币早日升值,可人民币真正升值了,却发现物价反而上涨啦!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分析起来,成因复杂,归根到底是市场调节的结果,大约有这些成因。其一,国家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到位;面粉加工企业原料存量较少而提价收购;国家拍卖托市小麦,底价和成交价格较高;去年小麦主产区干旱少雨影响产量。其二,肉类涨价,是因为之前“肉价贱卖”挫伤了农民养猪的积极性,加上受禽流感的影响,猪肉产量欠缺,从而导致价格上扬。其四,液化气等受国际市场大气候影响,导致价格攀升。
伴随着人民币对外升值,人民币对内却在持续的贬值。在人民币对内贬值中,绝大多数老百姓都将从中受损。在人民币对外升值中,绝大多数老百姓是很难从中受益的,因为绝大多数老百姓不会购买国外的产品和服务;相反,在国际上有已获得实证的公认理论认为,本币升值将引发国内失业率上升。
应该说,人民币的升值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一个是人民币对外升值,这对普通老百姓并无什么好处,相反还会有一定的损害,这一点从目前的涨价局势可以得到印证。另一个是对内升值,这对本国老百姓来说才是真正的升值,或许会带来某些实惠,这时,恩格尔系数或许会降低,这就意味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真正提高。
物价虽在上涨
但总体上处于可控空间
如何看待目前的物价水平,关系到宏观调控决策的取向。
鉴于三大推动物价上涨因素同时存在,专家普遍认为,6月CPI环比将继续上扬,但随着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以及供求总量的平衡,下半年CPI将有一定程度的下挫。虽然当前物价水平较高,通胀压力较大,但物价总体上仍处于可控区间。
首先,本轮物价高企是结构性的。
目前,食品和住房等结构性物价上涨的压力很大。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的5月份经济数据表明,食品价格上涨达11.7%,影响CPI上涨3.5个百分点,占CPI同比涨幅的63.6%。5 月份,生猪同比价格上涨了40.4%,对CPI贡献将近20%。居住价格虽然降温,但上涨势头总体上仍然在持续。国家统计局6月18日发布的全国70个大中城市5月份住宅价格变动情况表明,与去年同期相比,价格下降的城市有3个,涨幅回落的有36个。5月份,同比涨幅5%以内的城市比4月份增加了7个。对此,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副会长陈厚义表示,结构性供给问题解决了,CPI就会回落。
其次,当前经济仍然保持平稳增长态势,通胀并没有对经济增长造成明显拖累。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表明,1到5月份,财政收入增长3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8%,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4.6%。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3%,表明实体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状态。而5月份PMI为52%,表明经济运行处在稳定的扩张通道。
百姓盼稳物价增收入
6月19日新华社电稿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11.1%、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43.1%、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同比分别实际增长7.5%和9.5%、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增加500多万、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势头得到明显遏制……
这份“成绩单”,显示出上半年中国经济良好的总体态势。“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老百姓对经济形势的体会如何?他们有什么新期待呢?
房价——
何时不再是“难以承受之重”
太原一所高校小区售楼部,记者遇见了骑着单车来看房的王先生。当听到开盘均价高达每平方米1万元时,这位北方汉子摇摇头,露出为难的神情。
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1.4,涨幅比5月份缩小1个百分点,环比下降了0.1。
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国强表示,5、6月份房价数据同比出现回落,环比涨幅收窄,说明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初步得到遏制,楼市新政策对市场的影响已经显现。
物价——
几涨几落几许忧
除了住房价格,作为CPI重要组成部分,6月蔬菜副食的价格也牵动着居民的日常消费。
宁夏银川市的雷霄发现今年以来,他的日常消费悄然增加,平时洗车、购买衣物、外出就餐的支出都高于去年。
就业——几多欢喜就多愁
刚参加工作的小岳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谈到找工作,她用“苦不堪言”来形容自己的求职经历。“起初的目标是月薪5000元以上,解决北京户口,但找这样的工作实在太难了。”
“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大学生就业形势一年不如一年,我只能不断降低自己的预期,但投出去的上百份简历绝大部分都石沉大海,直到6月份才找到现在这份在金融企业的工作。”小岳说,“还算是比较满意吧!有好几个同班同学离校时工作都还没‘搞定’。”
相比大学生就业难,47岁的崔师傅则显得轻松很多。在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的招聘窗口前,他看中了一家装饰公司的工作岗位。“我干过7年水电维修工,也做过房屋装修,应聘上这份工作应该不难,1500块钱的工资也比较满意。”
“前几年都在外地打工,工资虽然高一点,但离家太远,现在年龄也大了,就想找个离家近点、稳定一点的工作。”崔师傅信心满满地说,“找份这样的工作应该不难。”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增加了500多万,外出农民工就业人数增加了632万。但今年全国城镇需要安排就业的总人数超过2400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将超过630万人,而全年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仅1200多万个,供求缺口十分巨大。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表示,全国市场就业供大于求的格局并未改变,但劳动力素质与岗位不适应的矛盾,部分企业“招工难”与求职者“就业难”的状况,突显出我国就业结构性矛盾将进一步加剧,稳定和扩大就业任务仍然十分繁重。
收入——企盼更上层楼
当问及上半年收入的变化,一家企业的焊工章师傅忙着手里的活计笑而不答。几经追问,他才吐出“挺满意”三个字。
国内市场红火,汽车零部件的企业销售情况不错,再加上劳动力市场上熟练技术工越来越抢手,章师傅每月的工资也“水涨船高”,从去年年底的2千元出头,一路涨到现在每月最多能拿3千多元。
“现在不光是熟练工很吃香,厂里不需要什么技术的临时工一天也要50元,人手都还不够。”章师傅说。
我国的恩格尔系数是高还是低
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即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用来购买事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
所谓的恩格尔系数,是饮食消费占总消费的百分比,试想想,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主要把钱花在服装,通讯,教育等开支上,花在饮食上的开销肯定会越来越小,所以恩格尔系数会下降。
国际上通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它主要表述的是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趋势,揭示了居民收入和食品支出之间的相关关系,说明了经济发展、收入增加对生活消费的影响程度。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贫困,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因此,恩格尔系数成为反映居民生活水平和判断消费结构层次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恩格尔系数越小,消费结构的层次越高;反之亦反是。
我国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自1978年以来一直呈下降趋势,特别是近十年来尤为显著。
从城镇居民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吃在中国人生活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了,表现为食品消费比重大幅度下降。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由1978年的57.5%下降到2001年的38.2%,下降了19.3个百分点;再由2002年的37 7%下降到2006年的35.8%,下降了1.9个百分点。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跌破了40%的大关,食品消费不断由吃饱向吃好转变。
从农村居民看,恩格尔系数已下降到50%以下。由1978年的67.7%下降到2001年的47.7%,下降了20个百分点;由2002年的46.2%下降到2006年的43%,下降了3.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下降,成为继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农村居民总体生活消费由温饱迈入小康门槛的重要标志。
温家宝总理谈物价
“物价上涨快了影响大众的生活,甚至影响社会的温固。党和政府始终把坚持物价总程度的稳定作为经济生涯发展的一件大事。我是个每天要看物价指标的人,我熟悉粮食、油料、肉类、禽蛋、蔬菜的价钱。”
“从去年12月份开始,我们采取 了有力的措施,使物价上涨的势头得到遏制,11月份CPI还是5.1%,12月份就降低到4.6%,今年1月份,我以为物价会超过5%,因为翘尾因素大约占到2%。”
“但是超越我的预感,物价把持在4.9%。兴许这些数字是单调的,有些人甚至是不相信的。”
“我也到市场去,市场的情况也确实如同我看到的情况一样。更重要的就是我掌握宏观的情况。我们国家连续七年粮食丰收,有充足的储备,我们有雄厚的物质基础,我们有充足的外汇储备。这些都是我们应对物价上涨的有利条件。”
“应该把真实情况告诉老百姓,这次物价上涨不是中国一个国家的事情,在国际上带有普遍性。”
“我晓得物价对一个国家的影响,也深知它的极其重要性,然而请大家信任,一个天天关注物价、每天懂得行情的人,是不会容许物价上涨而得不到遏制的。”
“有一句话就是说:通胀预期比通胀自身还要恐怖。我期盼全部国民和政府配合,我们共同努力,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物价这个重大问题。”
今年7月4日至11日,温家宝总理多次召开经济座谈会,强调要把物价降下来。温总理强调,要继续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总之要把物价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
发改委主任张平详解控制物价上涨五大举措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平指出,对于今年的物价趋势,我可以比较有信心地说,我们还是有条件、有能力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但是我们同时也意识到物价上涨的压力,物价上涨还有很大的风险,所以我们决不可掉以轻心,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温家宝总理的报告里提出了“五个方面”的举措,我可以再进一步地细化一下。
第一,要大力发展生产,特别是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
我们要千方百计地夺取农业丰收,尤其是粮食生产争取第八个丰收年。只要我们农业能够保持一个比较好的收成,我们控制物价就有了比较好的物质基础。去年物价的上涨中,最高的是蔬菜,全年差不多上涨20%左右。第二是水果,全年大体上上涨14%左右。第三是粮食,大体上上涨10%左右。水果、蔬菜、粮食等食品上涨拉动整个物价上涨的70%。所以,今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支持、鼓励粮食生产,包括加大对农业的支持、进一步扩大投入,中央今年发的1号文件是要搞好水利建设。我们现在正在实施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的建设规划,同时保证各种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增加对粮食主产区的转移支付等等,调动农业的主产区特别是粮食主产区,重农抓粮的积极性,调动农民“种农种粮”的积极性,所以我们开始有信心争取粮食第八个丰收年,这是最基础的工作。
第二,我们要搞好储备吞吐的调控。
市场供过于求的时候,我们采取临时收储的政策,大家都知道我们这几年收储了玉米。因为小麦和稻谷,我们实行最低收购价,有多少,国家都敞开收购,玉米我们采取了临时收储的政策,大豆采取了临时收储的政策,油菜籽采取了临时收储的政策,糖料采取了临时收储的政策,保护农民的利益、保护农民的积极性,需要的时候我们就把这些储备的物资拿到市场上进行调剂。从去年以来,我们小麦、稻谷、玉米、大豆、油料、糖料,还包括猪肉,所以我们把库存拿出来,这也是能够保持价格基本稳定的一个重要的条件,我们还要继续加强市场的调控。
第三,做好流通环节的工作,尤其是对于蔬菜。
去年涨价幅度最高的是蔬菜,这也是因为现在蔬菜生产的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城市郊区以种菜为主,现在城市周边几乎都不种菜了,有的需要调度,有的需要长途跋涉,所以需要加强中间环节、流通环节的建设,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也是维持物价稳定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我们加强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搞好农超对接,特别是鲜活农副产品的绿色通道,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降低流通成本,降低蔬菜的价格,降低商品的价格。
第四,要加强市场的监管。
从根本上来说,价格是由供求关系来决定,但市场秩序如何,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现在许多商品都出现了金融化的趋势,买卖商品不是为了自己消费,而是为了利用这个商品赚钱,所以去年出现了大蒜的问题、绿豆的问题。我们要加强市场的监管,对囤积居奇、串通涨价、哄抬价格的现象,要坚决依法进行打击和治理,来维持正常的市场秩序和价格秩序。
第五,要控制好流动性。
现在市场的资金还是比较充裕,这两年贷款的规模比较大。另外,海外一些“热钱”的流人,也对国内的市场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合理地控制信贷的规模,合理地确定货币的供应量,创造稳定价格的货币条件。
政策组合拳稳物价
已见到积极信号显现
实现今年物价总水平控制在4%左右的目标,困难不少,必须迎难而上稳物价。
近期,由于物价三大推动因素不可能在短期消失,加上2010年的翘尾因素对价格的顶托,即便没有一季度以后的新涨价因素出现,把今年的CPI控制在4%左右都存在困难。而且,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期,虽然绝大部分商品价格和服务价格由市场博弈形成最终比较合理的价格,但还有许多商品价格和服务价格依然存在价值和价格不符合的扭曲现象,理顺价格机制,依然任务繁重,难度较大。
中央早在年初就把稳定物价作为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国务院从控制货币、发展生产、保障供给、搞活流通、加强监管等方面人手,对稳定物价总水平作出全面部署,要求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对价格走势的影响,及时发现价格波动的异常因素,及时采取多种措施,把物价涨幅控制在可承受的限度内,坚决防止物价过快上涨。
政策组合拳,来得猛且密。就在国家统计局6月14日发布经济数据的当天,央行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自2010年以来的第十二次提准,今年以来的第六次提准。除了数量工具外,央行还密集使用价格工具,去年12月以来,央行已经加息3次。这是意在通过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不给物价上涨提供货币条件。为了稳定物价,政策要求毫不放松地抓好农业和粮食生产,全面加强价格监管,加大价格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恶意炒作、串通涨价、哄抬涨价等不法行为,维护正常市场秩序。
近半年来,迎难而上稳物价,已经见到积极信号。尽管5月CPI高企,但环比涨幅力度正在减弱。楼市价格普涨的局面已经降温,5月与4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9个,持平的城市有11个。资本市场价格整体维持箱体震荡格局,趋于平稳。
物价形势,事关民生,事关国民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必须高度重视。要加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轻快增长、调整结构与管理好通胀的关系,保障市场供应,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稳定物价总水平。
过去从来都没有对物价关注过的二小区王姨,眼瞅着菜价“蹭蹭”地往上涨,感到心里一阵阵发紧,她掰着手指头算账“原来二三十元钱的菜怎么也能吃一天,现在一顿饭都不够。”
相比王姨,物价上涨给刘婶带来的压力更大。她和老伴儿的收入不足2000元,其中六成花在一家四口的吃饭上。她从来不去超市买菜,每次都要走半个小时到西羊市的早市上去。“虽然早市的菜也涨了,但至少中午撤摊的时候要便宜些啊。”
物价究竟是涨还是落?
当前物价上涨较快,牵动人心。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宏观经济数据表明,6月份CPI(消费者价格指数)高达6.4%,创下35个月来新高。物价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攀升,到第四季度后呈现上涨较快的态势。
今年以来,反映价格形势变化的另一个重要经济指标PPI(生产者价格指数)也处在高位。PPI同比增长幅度一直居于6.6%以上,从1到5月分别为6.6%、7.2%、7.3%、6.8%和6.8%。
推动物价上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国际因素,也有国内因素。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张晓晶认为,流动性充裕或过剩推动、成本推动、国外输入推动是三个原因。国际上一些国家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全球流动性充裕,国内在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采取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使M2(广义货币量)基数不断增长。
成本推动物价上涨具有一定的刚性。仅从农产品看,劳动力成本、生产资料成本、运输成本的上升直接推动了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加上由于农产品供给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从价值规律考量,农产品价格缓慢上升不仅是现在也是未来的趋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必然传导到国内。据海关总署的数据,今年1到3月,我国进口的原油、大豆、煤炭、铁矿石价格同比上涨24.5%、25.6%、21%和62.6%。从已经公布的PPI和PMI(采购经理人指数)等经济指标看,高企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对国内价格市场的传导,推动了上游产品价格的上涨。
物价高企,不仅增加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居民生活的支出,影响到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而且会对国民经济健康运行产生不利影响。
物价上涨原因趋于复杂
无论是拉动经济走出低迷,还是抑制价格发烧,这些过程都充满了“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的协调和矛盾。这一“推手”的过程,在中国政府防控通胀的重任面前,显得尤为突出。
4月15日,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出炉,中国消费价格指数CPI创32个月新高,CPI非食品价格上涨超越了2008年最高水平。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3月份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承诺,中国2011年的CPI要控制在4%左右,而CPI前三个月持续上涨态势表明,中国政府要完成这一既定目标面临的难度不小。
多种混合型成因的集中爆发构成本轮物价上涨不同以往的特质,呈现复杂的趋势,并进一步拉高未来人们对于物价高涨的担忧,其中,劳动力价格的上涨成为以往历次物价上涨都不具备的一个推手。
每当亚当·斯密的“无形之手”将经济大势掀起波澜,凯恩斯的“有形之手”便会粉墨登场,力图挽救市场于水火之中。“二战”以来,西方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宏观经济运行,便是市场“无形之手”与政府“有形之手”交替运行的历史。
无论是拉动经济走出低迷,还是抑制价格发烧,这些过程都充满了“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的协调和矛盾。这一“推手”的过程,中国政府防控通胀的重任面前,显得尤为突出。
人民币升值了
物价为何却上涨
大米涨价了,食用油涨价了,肉类也涨价了,水电煤气涨价,甚至香烟也涨价了!时下,我们随处可以听到人们对物价在持续上涨的抱怨,面对涨价,甚至有市民作好了“囤积防涨”的准备。我们知道,去年11月份以来,全国各地的粮油价格持续上涨,也引发了蔬菜、肉类等生活必需食品价格的上涨。国家也在不停地向市场抛售粮食,希望通过此举达到缓解粮食价格上涨的压力。
通俗的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物价上涨就意味着人民币的贬值。而事实上,这段时间人民币却在迅速升值,美元下跌,而以美元为基准的港币,和人民币的兑换牌价也达到了1:1,这表明人民币真的升值了。
面对这样两种相对矛盾的状况,老百姓就纳闷了:既然人民币升值了,那么物价应该下降才对,可目前的局面是物价不降反升!不可否认,在此之前,很多老百姓一直有这样朴素的心理预期:一旦人民币升值,咱自己手中的钱就更值钱了。说得通俗一点,升值前1元钱可以买2个馒头,升值后1元钱就可以买3个馒头了。正因如此,也有很多人甚至希望人民币早日升值,可人民币真正升值了,却发现物价反而上涨啦!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分析起来,成因复杂,归根到底是市场调节的结果,大约有这些成因。其一,国家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到位;面粉加工企业原料存量较少而提价收购;国家拍卖托市小麦,底价和成交价格较高;去年小麦主产区干旱少雨影响产量。其二,肉类涨价,是因为之前“肉价贱卖”挫伤了农民养猪的积极性,加上受禽流感的影响,猪肉产量欠缺,从而导致价格上扬。其四,液化气等受国际市场大气候影响,导致价格攀升。
伴随着人民币对外升值,人民币对内却在持续的贬值。在人民币对内贬值中,绝大多数老百姓都将从中受损。在人民币对外升值中,绝大多数老百姓是很难从中受益的,因为绝大多数老百姓不会购买国外的产品和服务;相反,在国际上有已获得实证的公认理论认为,本币升值将引发国内失业率上升。
应该说,人民币的升值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一个是人民币对外升值,这对普通老百姓并无什么好处,相反还会有一定的损害,这一点从目前的涨价局势可以得到印证。另一个是对内升值,这对本国老百姓来说才是真正的升值,或许会带来某些实惠,这时,恩格尔系数或许会降低,这就意味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真正提高。
物价虽在上涨
但总体上处于可控空间
如何看待目前的物价水平,关系到宏观调控决策的取向。
鉴于三大推动物价上涨因素同时存在,专家普遍认为,6月CPI环比将继续上扬,但随着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以及供求总量的平衡,下半年CPI将有一定程度的下挫。虽然当前物价水平较高,通胀压力较大,但物价总体上仍处于可控区间。
首先,本轮物价高企是结构性的。
目前,食品和住房等结构性物价上涨的压力很大。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的5月份经济数据表明,食品价格上涨达11.7%,影响CPI上涨3.5个百分点,占CPI同比涨幅的63.6%。5 月份,生猪同比价格上涨了40.4%,对CPI贡献将近20%。居住价格虽然降温,但上涨势头总体上仍然在持续。国家统计局6月18日发布的全国70个大中城市5月份住宅价格变动情况表明,与去年同期相比,价格下降的城市有3个,涨幅回落的有36个。5月份,同比涨幅5%以内的城市比4月份增加了7个。对此,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副会长陈厚义表示,结构性供给问题解决了,CPI就会回落。
其次,当前经济仍然保持平稳增长态势,通胀并没有对经济增长造成明显拖累。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表明,1到5月份,财政收入增长3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8%,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4.6%。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3%,表明实体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状态。而5月份PMI为52%,表明经济运行处在稳定的扩张通道。
百姓盼稳物价增收入
6月19日新华社电稿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11.1%、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43.1%、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同比分别实际增长7.5%和9.5%、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增加500多万、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势头得到明显遏制……
这份“成绩单”,显示出上半年中国经济良好的总体态势。“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老百姓对经济形势的体会如何?他们有什么新期待呢?
房价——
何时不再是“难以承受之重”
太原一所高校小区售楼部,记者遇见了骑着单车来看房的王先生。当听到开盘均价高达每平方米1万元时,这位北方汉子摇摇头,露出为难的神情。
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1.4,涨幅比5月份缩小1个百分点,环比下降了0.1。
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国强表示,5、6月份房价数据同比出现回落,环比涨幅收窄,说明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初步得到遏制,楼市新政策对市场的影响已经显现。
物价——
几涨几落几许忧
除了住房价格,作为CPI重要组成部分,6月蔬菜副食的价格也牵动着居民的日常消费。
宁夏银川市的雷霄发现今年以来,他的日常消费悄然增加,平时洗车、购买衣物、外出就餐的支出都高于去年。
就业——几多欢喜就多愁
刚参加工作的小岳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谈到找工作,她用“苦不堪言”来形容自己的求职经历。“起初的目标是月薪5000元以上,解决北京户口,但找这样的工作实在太难了。”
“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大学生就业形势一年不如一年,我只能不断降低自己的预期,但投出去的上百份简历绝大部分都石沉大海,直到6月份才找到现在这份在金融企业的工作。”小岳说,“还算是比较满意吧!有好几个同班同学离校时工作都还没‘搞定’。”
相比大学生就业难,47岁的崔师傅则显得轻松很多。在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的招聘窗口前,他看中了一家装饰公司的工作岗位。“我干过7年水电维修工,也做过房屋装修,应聘上这份工作应该不难,1500块钱的工资也比较满意。”
“前几年都在外地打工,工资虽然高一点,但离家太远,现在年龄也大了,就想找个离家近点、稳定一点的工作。”崔师傅信心满满地说,“找份这样的工作应该不难。”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增加了500多万,外出农民工就业人数增加了632万。但今年全国城镇需要安排就业的总人数超过2400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将超过630万人,而全年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仅1200多万个,供求缺口十分巨大。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表示,全国市场就业供大于求的格局并未改变,但劳动力素质与岗位不适应的矛盾,部分企业“招工难”与求职者“就业难”的状况,突显出我国就业结构性矛盾将进一步加剧,稳定和扩大就业任务仍然十分繁重。
收入——企盼更上层楼
当问及上半年收入的变化,一家企业的焊工章师傅忙着手里的活计笑而不答。几经追问,他才吐出“挺满意”三个字。
国内市场红火,汽车零部件的企业销售情况不错,再加上劳动力市场上熟练技术工越来越抢手,章师傅每月的工资也“水涨船高”,从去年年底的2千元出头,一路涨到现在每月最多能拿3千多元。
“现在不光是熟练工很吃香,厂里不需要什么技术的临时工一天也要50元,人手都还不够。”章师傅说。
我国的恩格尔系数是高还是低
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即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用来购买事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
所谓的恩格尔系数,是饮食消费占总消费的百分比,试想想,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主要把钱花在服装,通讯,教育等开支上,花在饮食上的开销肯定会越来越小,所以恩格尔系数会下降。
国际上通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它主要表述的是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趋势,揭示了居民收入和食品支出之间的相关关系,说明了经济发展、收入增加对生活消费的影响程度。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贫困,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因此,恩格尔系数成为反映居民生活水平和判断消费结构层次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恩格尔系数越小,消费结构的层次越高;反之亦反是。
我国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自1978年以来一直呈下降趋势,特别是近十年来尤为显著。
从城镇居民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吃在中国人生活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了,表现为食品消费比重大幅度下降。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由1978年的57.5%下降到2001年的38.2%,下降了19.3个百分点;再由2002年的37 7%下降到2006年的35.8%,下降了1.9个百分点。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跌破了40%的大关,食品消费不断由吃饱向吃好转变。
从农村居民看,恩格尔系数已下降到50%以下。由1978年的67.7%下降到2001年的47.7%,下降了20个百分点;由2002年的46.2%下降到2006年的43%,下降了3.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下降,成为继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农村居民总体生活消费由温饱迈入小康门槛的重要标志。
温家宝总理谈物价
“物价上涨快了影响大众的生活,甚至影响社会的温固。党和政府始终把坚持物价总程度的稳定作为经济生涯发展的一件大事。我是个每天要看物价指标的人,我熟悉粮食、油料、肉类、禽蛋、蔬菜的价钱。”
“从去年12月份开始,我们采取 了有力的措施,使物价上涨的势头得到遏制,11月份CPI还是5.1%,12月份就降低到4.6%,今年1月份,我以为物价会超过5%,因为翘尾因素大约占到2%。”
“但是超越我的预感,物价把持在4.9%。兴许这些数字是单调的,有些人甚至是不相信的。”
“我也到市场去,市场的情况也确实如同我看到的情况一样。更重要的就是我掌握宏观的情况。我们国家连续七年粮食丰收,有充足的储备,我们有雄厚的物质基础,我们有充足的外汇储备。这些都是我们应对物价上涨的有利条件。”
“应该把真实情况告诉老百姓,这次物价上涨不是中国一个国家的事情,在国际上带有普遍性。”
“我晓得物价对一个国家的影响,也深知它的极其重要性,然而请大家信任,一个天天关注物价、每天懂得行情的人,是不会容许物价上涨而得不到遏制的。”
“有一句话就是说:通胀预期比通胀自身还要恐怖。我期盼全部国民和政府配合,我们共同努力,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物价这个重大问题。”
今年7月4日至11日,温家宝总理多次召开经济座谈会,强调要把物价降下来。温总理强调,要继续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总之要把物价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
发改委主任张平详解控制物价上涨五大举措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平指出,对于今年的物价趋势,我可以比较有信心地说,我们还是有条件、有能力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但是我们同时也意识到物价上涨的压力,物价上涨还有很大的风险,所以我们决不可掉以轻心,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温家宝总理的报告里提出了“五个方面”的举措,我可以再进一步地细化一下。
第一,要大力发展生产,特别是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
我们要千方百计地夺取农业丰收,尤其是粮食生产争取第八个丰收年。只要我们农业能够保持一个比较好的收成,我们控制物价就有了比较好的物质基础。去年物价的上涨中,最高的是蔬菜,全年差不多上涨20%左右。第二是水果,全年大体上上涨14%左右。第三是粮食,大体上上涨10%左右。水果、蔬菜、粮食等食品上涨拉动整个物价上涨的70%。所以,今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支持、鼓励粮食生产,包括加大对农业的支持、进一步扩大投入,中央今年发的1号文件是要搞好水利建设。我们现在正在实施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的建设规划,同时保证各种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增加对粮食主产区的转移支付等等,调动农业的主产区特别是粮食主产区,重农抓粮的积极性,调动农民“种农种粮”的积极性,所以我们开始有信心争取粮食第八个丰收年,这是最基础的工作。
第二,我们要搞好储备吞吐的调控。
市场供过于求的时候,我们采取临时收储的政策,大家都知道我们这几年收储了玉米。因为小麦和稻谷,我们实行最低收购价,有多少,国家都敞开收购,玉米我们采取了临时收储的政策,大豆采取了临时收储的政策,油菜籽采取了临时收储的政策,糖料采取了临时收储的政策,保护农民的利益、保护农民的积极性,需要的时候我们就把这些储备的物资拿到市场上进行调剂。从去年以来,我们小麦、稻谷、玉米、大豆、油料、糖料,还包括猪肉,所以我们把库存拿出来,这也是能够保持价格基本稳定的一个重要的条件,我们还要继续加强市场的调控。
第三,做好流通环节的工作,尤其是对于蔬菜。
去年涨价幅度最高的是蔬菜,这也是因为现在蔬菜生产的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城市郊区以种菜为主,现在城市周边几乎都不种菜了,有的需要调度,有的需要长途跋涉,所以需要加强中间环节、流通环节的建设,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也是维持物价稳定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我们加强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搞好农超对接,特别是鲜活农副产品的绿色通道,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降低流通成本,降低蔬菜的价格,降低商品的价格。
第四,要加强市场的监管。
从根本上来说,价格是由供求关系来决定,但市场秩序如何,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现在许多商品都出现了金融化的趋势,买卖商品不是为了自己消费,而是为了利用这个商品赚钱,所以去年出现了大蒜的问题、绿豆的问题。我们要加强市场的监管,对囤积居奇、串通涨价、哄抬价格的现象,要坚决依法进行打击和治理,来维持正常的市场秩序和价格秩序。
第五,要控制好流动性。
现在市场的资金还是比较充裕,这两年贷款的规模比较大。另外,海外一些“热钱”的流人,也对国内的市场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合理地控制信贷的规模,合理地确定货币的供应量,创造稳定价格的货币条件。
政策组合拳稳物价
已见到积极信号显现
实现今年物价总水平控制在4%左右的目标,困难不少,必须迎难而上稳物价。
近期,由于物价三大推动因素不可能在短期消失,加上2010年的翘尾因素对价格的顶托,即便没有一季度以后的新涨价因素出现,把今年的CPI控制在4%左右都存在困难。而且,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期,虽然绝大部分商品价格和服务价格由市场博弈形成最终比较合理的价格,但还有许多商品价格和服务价格依然存在价值和价格不符合的扭曲现象,理顺价格机制,依然任务繁重,难度较大。
中央早在年初就把稳定物价作为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国务院从控制货币、发展生产、保障供给、搞活流通、加强监管等方面人手,对稳定物价总水平作出全面部署,要求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对价格走势的影响,及时发现价格波动的异常因素,及时采取多种措施,把物价涨幅控制在可承受的限度内,坚决防止物价过快上涨。
政策组合拳,来得猛且密。就在国家统计局6月14日发布经济数据的当天,央行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自2010年以来的第十二次提准,今年以来的第六次提准。除了数量工具外,央行还密集使用价格工具,去年12月以来,央行已经加息3次。这是意在通过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不给物价上涨提供货币条件。为了稳定物价,政策要求毫不放松地抓好农业和粮食生产,全面加强价格监管,加大价格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恶意炒作、串通涨价、哄抬涨价等不法行为,维护正常市场秩序。
近半年来,迎难而上稳物价,已经见到积极信号。尽管5月CPI高企,但环比涨幅力度正在减弱。楼市价格普涨的局面已经降温,5月与4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9个,持平的城市有11个。资本市场价格整体维持箱体震荡格局,趋于平稳。
物价形势,事关民生,事关国民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必须高度重视。要加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轻快增长、调整结构与管理好通胀的关系,保障市场供应,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稳定物价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