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袁枚《续诗品》中自然平淡的诗歌美学

来源 :读书文摘(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xing123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清代袁枚以诸多诗学批评实践扫清倡导性灵说时的障碍,其中《续诗品》语言凝练,总括要论,影响深远。它在小序中点出所效《二十四诗品》“祗标妙境,未写苦心”,以四言论诗的形式详论作诗之法。实际上《续诗品》不仅是创作经验淡,更蕴含着宏富的诗歌美学。袁枚提倡诗歌风格多样化,其中,他接受以淡为美的美学内涵,提倡作一类自然平淡的诗歌。
  关键词:袁枚;《续诗品》;诗法;诗歌美学]
  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五十一岁的袁枚效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之体例作《续诗品》。他在小序中开门见山指出愿补《二十四诗品》中未写之“苦心”,即结合其列为清四大诗论的性灵说主张和大半生创作经验,具体给出创作原则。叶氏认为袁枚老手颓唐,且不论这种主观评价是否正确,至少明确了《续诗品》别开生面之处。
  在《续诗品》中,袁枚继承了四言用典的传统,但语言明白晓畅,不似《二十四诗品》象喻凝练,读之往往可感小说语言的夸张与形象;他继承了风格多样化的审美取向,但创作方法上与摹神取象标妙境的《诗品》迥然不同,更注重总结实际创作中的层层环节。袁枚刻意避免与司空图内容重复,不专论风格,却也蕴藏着宏富的美学内涵,其中,他倡导了一类具有平淡自然之美的性灵诗歌。
  一
  首先,实际阅读《续诗品》各家评注本时,很容易察觉其绝大部分见解在《小仓山房尺牍》《随园诗话》中出现过繁琐的类似说法,或在《续诗品》成书后,袁枚又有进一步阐述。其次,《续诗品》以诗论诗的形式需要精炼文字,袁枚创作时态度应相当严谨。因此,《续诗品》虽和《随园诗话》二者同出一脉,但去糟粕、存精华,理论价值要高于前者,值得研究者的重视。
  作为性灵说一派的领袖,袁枚头脑通达,创作平平,诗识之高却越于众人之上。他之所以要效仿司空图来总结理论,盖因所身处的清中期诗坛有盲目尊崇单一诗风的弊端。他对此消彼长的主张各有批判,将所有理论并入一门中来,作为百花齐放中的一枝来看待。这时以论风格而留存文史的《二十四诗品》就成了袁枚需要借力的对象,他要让先贤帮自己打开突破口。
  二
  在袁枚之前,各家诗门派类在诗歌实践和思想理论中普遍都有以淡为美的表现,尤以陶诗、唐宋诗的实践与诗学理论显得突出。
  袁枚对于自然平淡之美的推崇集中体现在《矜严》一篇,“矜严”指择严选用的创作态度。“贵人举止,咳唾生风。优昙花开,半刻而终。我饮仙露,何必千钟?寸铁杀人,宁非英雄?博极而约,淡蕴於浓。”前六句以正面的单一形象比喻引出下文,试图对艺术创作中难被确切把握的审美风格做出全力描摹。众喻并非同一维度,后两句才总结出正相关的美学特征。其一,对篇幅的取舍上要淡,更强调有舍才有得。不以多文为富,以简约富含意蕴的深辞为佳。其二,肯定以淡为美这一源远流长的审美趣尚,先浓后淡,更见真味。在《随园诗话》卷五中更具体的论述,“诗宜朴不宜巧,然必须大巧之朴;诗宜淡不宜浓,然必须浓后之淡。譬如大贵人,功成宦就,散发解簪,便是名士风流。若少年纨绔,遽为此态,便当笞责。富家雕金琢玉,别有规模,然后竹几藤床,非村夫贫相。”从袁枚所举例子反应出沧桑的沉郁之气,许是源于清代文人普遍存在的忧患意识,然而袁枚并没有真正超越尘世走向虚空,而是强调洗净铅华后保有一分真性情,洋溢着对现实和艺术较为积极的审美态度。
  假若以《矜严》论袁枚对以淡为美的诗歌总评,那还需参《相题》《辨微》《灭迹》以明其具体追求的自然平淡之美,参《振采》《结响》以观其在实践上的真知。
  《相題》在标志着直接创作的开始,“地殊景光,人各身分。天女量衣,不差尺寸。”《随园诗话》卷一阐释道:“自古文章所以流传至今者,皆即情即景,入化工肖物,著手成春,故能取不尽而用不竭……贴切此人此事,丝毫不容假借,方是题目佳境。”作诗者必体察人、地、景三者之特性,应重视触发诗兴的氛围有着对创作个体而言无可取代的特殊性,不可泛泛而谈。关于体物,早有学者指出“(宋人)喜欢枯淡瘦硬而不满唐人的‘好风花’,……忌讳写物是宋人的普遍倾向。”宋人因深受释、老影响而喜爱枯淡瘦硬之美不喜体物写物,唐人写诗大多相异与其迥异。其次,唐宋诗表达主观审美时迥异,宋人尚抽象理趣,唐人尚天然兴趣,唐诗摇曳生姿,体现出情与景偶合的天然美感,正与袁枚所提倡的性灵说相合。综上所述,袁枚喜描摹诗中景象,对于即景写情的重视态度接近唐人而远宋人。
  除上述两篇,应该结合《辨微》确定袁枚对于“淡”这个美学内涵有所区分。袁枚列有四组貌似相近而实则迥异的风格,“是新非纤,是淡非枯。是朴非拙,是健非粗。急宜判分,毫厘千里。”可以看出袁枚倾向于唐诗中的自然平淡,而非宋诗中的平庸枯槁。此外,《灭迹》中言:“白传改诗,不留一字。今读其诗,平平无异。意深词浅,思苦言甘。”袁枚借白居易的诗点出通过自然平淡与平庸枯槁的区分关键,在于诗歌中是否有精深高意。值得注意的是,袁枚在《随园诗话》卷八有提及平淡与精深是互为表里辩证关系:“求其精深是一半工夫,求其平淡,又是一半工夫。非精深不能超超独先,非平淡不能人人领解。”
  袁枚既推崇自然平淡,在用语造境的创作实践上,自然着眼于辞之內质,不能太过依赖外在藻饰。《振采》中提出:“明珠非白,精金非黄。美人当前,烂如朝阳。虽抱仙骨,亦由严妆。匪沐何洁?非熏何香?西施蓬发,终竟不藏。若非华羽,曷别凤凰。”袁枚强调先有似“仙骨”的自然之美,再有似“浓妆”的雕饰之美,虽有先后,但二者可以结合起来,以达锦上添花的效果。此外,袁枚辩证看待二美,认为可以互相转化、螺旋上升,由自然过度到雕饰,再复归自然。以袁枚自身的创作实践来说,《振采》后十句中的喻体无不活色生香,这也是他不排斥绮丽文采的直接明证。
  由此可见,袁枚提倡的平淡之美是神圆、意满、笔足,缺一不可。
  三
  从宏观的诗学发展来看,以淡为美的诗歌美学是一个概念明确、内涵饱满的重要美学范畴,袁枚在《续诗品》中提倡的自然平淡来自前人,有着儒道思想渊源。   其一,体现在文人立身处世所持的恬淡高洁的人生态度和人格修养上。袁枚两次为官,在任关心民疾,政绩斐然,却一再于诗文中流露出厌倦之意,为何?皆因袁枚为官自认有所能有所不能,“袁枚所‘能’的是为百姓办事,‘不能’的是‘为大官作奴’。”他因官场龌龊而深感痛苦,终借尽孝借口翩然而去。袁枚有着颜回身上箪食瓢饮仍不改其乐的素洁秉性,这是他之所以亲近自然平淡诗风的内在原因。
  其二,自然之美需要在特定的主观心境下产生,类似于空灵明觉的务虚体验。袁枚在《齐心》中也有论及,“心为人籁,诚中形外。”先有排除杂念,后有澄澈表述,只有内心不受外物的纷扰、至真至诚地自我审慎,才能做到以我手写我心。这无疑是一种有益于艺术创作活动的主观心境,正适合触发袁枚所强调的神悟。
  至于从性灵说的核心主张来看,袁枚会推崇自然英旨,以意深言浅的自然平淡诗风为美具有必然性。将“性”和“灵”拆开来看,前者重视真情实感,作诗要有自然本性和纯真的感情,若以艳丽辞藻过分涂抹诗面,诗歌的情感流动变得呆滞,容易显出虚伪的一面,失去了感动人心力量;后者重视灵动、妙悟的作诗状态,作好诗需要饱满的情绪,诗人在情感冲击下出口成章、落地生花,有时竟成不朽文字,无一字可改动。这种状态不常有,但可以持久的积累和通过推敲勇改来有意营造。
  四
  诗歌发展到清代,已有大量样本和积累的经验,《续诗品》的问世也是顺其自然的,它成为士子可遵循的规矩绳墨,也影响了后来文论家的创作形式。它以创作理论问题为重点,其中,体现出对自然平淡这类诗风的审美尚趣,既有继承,也始终不脱性灵说的题中之义。作为诗法,清代中期这样的品评标准有直接的现实意义,在今天,它仍以深刻的理论显示了自己的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刘衍文,刘永翔合注.袁枚续诗品详注[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3.
  [2]王英志.随园诗话[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0.
  [3]萧华荣.中国诗学思想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4]王英志.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5]陈国雄.《续诗品》新论[J].中国韵文学刊,2008(3):62-66.
  [6]李家骤.袁枚的《续诗品》[J].湘潭大学学报(中国古典文学论集),1986(12):103-109.
  作者簡介
  蒋雅卓(1994—),女,汉,湖南湘潭人,古代文学硕士在读,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其他文献
<正> 近年来,一种称为“数码功放”的器件悄悄来到了Hi-Fi领域。有人称它为音频放大器的革命,希望给几成死水一潭的音响业带来生机。所谓“数码功放”,应该是让音频信号以纯
[摘 要:融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主持人必须对融媒体的传播特性有清晰的了解,并按照这些转变完成相应的自我调整和升华,以充分适应融媒体时代发展要求,在变革中涅槃新生。本文从融媒体时代主持人的角色设定、职业素养、品牌化运营等方面进行了综合阐述,对融媒体时代的主持人业务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融媒体平台;主持人;业务技能;新尝试]  近年来,随着媒体融合的快速发展和媒体创新的大力推进,各地广电传媒集团
【摘要】学生思维能力关系到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也是影响数学知识体系构建的重要因素.高中阶段的学生,其思维正处于一个逐步完善且非常活跃的阶段,是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时期.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传授数学知识和技能,更要重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将针对数学思维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培养进行分析,并结合笔者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思维能力;教学;培养对策  引言:学生思
【摘要】认知是一个过程,无论对象存在何种特点,在对其进行观察和了解的过程中,都需要掌握合理的方式方法.基于此,本文以基于APOS理论的认知过程为切入点,简述该理论下从形象到抽象、从实践到理论的认知特点,再以此为基础,论述APOS理论与锐角三角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最后给出基于心理学的APOS理论应用分析,以期通过分析,明晰理论,为后续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APOS理论;锐角三角函数;循序渐
【正】 [例1]故障现象 一台NV-M1000摄像机,插入电池,接通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不亮,按出盒键带仓弹不出。 分析与检修 接通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不亮,用交流适配器与摄像机连
【摘要】素质教育理念对中职数学教学提出全新的要求.教师需改变教学观念,逐渐改变创新教学模式.在中职教学中使用“学案导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能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本文主要研究了中职数学教学中“学案导学”模式应用分析,希望能提升中职数学的教学质量,为同仁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学;“学案导学”方式;运用  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对中职数学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以往的教学方式
【摘要】本文针对高职高等数学现状,以数学建模思想为基础,通过案例启动、理论驱动、实验带动、学生行动、信息化推动形成高职高等数学“五动”教学模式.通过实施该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从“算数学”到“用数学”的转变,促进数学教学的良性循环.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达到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数学建模思想;高等
[摘 要:美术课程在初中学习阶段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培养学生艺术审美方面具有关键作用,同时也是实现传统艺术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对艺术的精神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和多元化,这就要求初中美术教学的课堂中传统元素和流行元素相互结合,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这个问题,理解两种元素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联系学生的生活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  关键词:初中美术;传统元素;流行元素;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