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2002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电力体制改革方案》(业内简称五号文件),主张将国家电网(以下简称国网)拆分成独立的区域电网,区域电网公司“应该將区域内的现省级电力公司改组为分公司或子公司,负责经营当地相应的输配电业务”。而国家电网公司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各区域电网之间的电力交易和调度,处理区域电网公司日常生产中需网间协调的问题。”此方案一出,立刻就引起了学术界和实业界的各种争论,时至今日“五号文件”所主张的“拆分”方案,并未有任何实质进展。
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主旋律。其经济学的基础,来源于福利经济学家将完全竞争和垄断两种情况的比较,前者的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达到最大,后者存在福利损失三角形。然而,在反垄断这个问题上,反对什么样的垄断,如何反垄断,经济学界内部至今也没有达成一个共识。
抛开经济学的纯理论分析,且让我尽可能的列出电网垄断的危害,看看哪些是“拆分”可以解决的。
(一)电网的垄断首先是因为“自然垄断”这一特质造成,按照经济学的定义,“自然垄断”产生的基础是单一企业生产所有产品的成本小于多个企业分别生产这些产品的成本之和。然而,自然垄断附带的这种规模经济本身并不是我们要反对的,一味强调拆分电网会破坏这种规模经济,拆分多个企业后反而可能会导致平均成本增高。
(二)垄断的危害还在于为维护垄断地位而阻碍技术进步,更进一步,将垄断延伸到如发电装备、电动车充电等其他相关领域,阻碍了相邻市场的竞争和创新。对于这种行为的控制,国际上更多的是通过利益受损企业对垄断企业发起诉讼的形式,利益受损方有动机并且有预期的收益进行此种行为。诉讼的裁判,也需要结合商业和技术两方面因素来考虑。
(三)当然,还有人指出,垄断企业由于地位超然,管理运营上可能会存在效率低下,但运营效率的下降不是垄断的必然结果,企业都会因为规模扩大而效率降低,也会因为风险控制而效率降低,如何兼顾规模、风险、效率,是一个管理学的研究范畴。拆分引入竞争可能会增加效率,但会丧失规模效应,增加风险控制难度,综合权衡损益,可能只有拆完了实践很长时间才能有结论。
(四)垄断危害的核心在于:制定垄断价格,牟取垄断利润,从而造成经济学所谓的“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的福利损失”。目前我国的电价是政府主导的行政定价,拆分电网的改革方案,最大的初衷就是希望通过此种行为在发、输、配的各个环节都能实现市场竞争定价。沿袭这种思路,就需要先在发、输、配的各个环节都形成竞争主体,这就有了“拆分式”改革一说。然而,反观我国目前发电领域已经形成了独立的竞争个体,发电企业上网竞价还是难以推行,搞过的试点效果并不好。政府对电价的控制不是松了而是比以往更加严苛了,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产权问题:竞价主体的产权在经济学意义上是不明晰的。竞价电厂都属于国企,价格再低也能竞买因为即使亏损也是亏国家不亏个人;另一个是风险问题:都是国家电厂,竞争一定会有应赢有输,未竞成的电厂怎么存续?国家不可能让它们破产,否则一旦国家对电力需求量增大,有限的电量如何满足?
所以,拆分并不必然导致电力竞价,甚至可以讲,拆分进而形成法人主体只是竞价的一个表面形式,国网内部同样可以通过设置利润中心的形式实现拆分所要达到的目的,但是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市场竞争定价被经济学誉为最理想定价模式,然而市价的采用是奢侈的,因为产权的界定、风险的规避等等问题带来的社会成本或交易费用不菲。改革开放之初,把人民公社拆成家庭承包责任制,微观经济主体是有动力的,那是因为吃大锅饭来的福利损失,远远大于家庭承包后的交易费用,这是“干”和“不干”的区分,不算自明,如今的电网改革,拆分成本太大,再加上竞价后被淘汰企业的破产成本以及竞价所带来的风险等众多因素,拆分改革可能释放的红利很难推动各方微观主体去行动。
在电价短期内难以市场化这个事实影响下,对国网的改革应更加注重微调。虽然价格是行政定价,但国家电网作为垄断企业,有动机施加影响压低上网电价,提高销售电价,因此对其反垄断的控制,要使得其放弃通过调整价格增加盈利的动机。比如,国家可以按照过网电量核定国网的留存收入,做到电价调整和国网留存收益无关,当然进一步数量关系还需要进一步核算。目前国资委采用以利润为基数上缴企业留存的做法,客观上使得国网有动力去通过影响电价而多获取利润,和反垄断改革的方向是背道而驰的。
衷心感谢作者、专家、读者的投稿与支持!
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主旋律。其经济学的基础,来源于福利经济学家将完全竞争和垄断两种情况的比较,前者的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达到最大,后者存在福利损失三角形。然而,在反垄断这个问题上,反对什么样的垄断,如何反垄断,经济学界内部至今也没有达成一个共识。
抛开经济学的纯理论分析,且让我尽可能的列出电网垄断的危害,看看哪些是“拆分”可以解决的。
(一)电网的垄断首先是因为“自然垄断”这一特质造成,按照经济学的定义,“自然垄断”产生的基础是单一企业生产所有产品的成本小于多个企业分别生产这些产品的成本之和。然而,自然垄断附带的这种规模经济本身并不是我们要反对的,一味强调拆分电网会破坏这种规模经济,拆分多个企业后反而可能会导致平均成本增高。
(二)垄断的危害还在于为维护垄断地位而阻碍技术进步,更进一步,将垄断延伸到如发电装备、电动车充电等其他相关领域,阻碍了相邻市场的竞争和创新。对于这种行为的控制,国际上更多的是通过利益受损企业对垄断企业发起诉讼的形式,利益受损方有动机并且有预期的收益进行此种行为。诉讼的裁判,也需要结合商业和技术两方面因素来考虑。
(三)当然,还有人指出,垄断企业由于地位超然,管理运营上可能会存在效率低下,但运营效率的下降不是垄断的必然结果,企业都会因为规模扩大而效率降低,也会因为风险控制而效率降低,如何兼顾规模、风险、效率,是一个管理学的研究范畴。拆分引入竞争可能会增加效率,但会丧失规模效应,增加风险控制难度,综合权衡损益,可能只有拆完了实践很长时间才能有结论。
(四)垄断危害的核心在于:制定垄断价格,牟取垄断利润,从而造成经济学所谓的“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的福利损失”。目前我国的电价是政府主导的行政定价,拆分电网的改革方案,最大的初衷就是希望通过此种行为在发、输、配的各个环节都能实现市场竞争定价。沿袭这种思路,就需要先在发、输、配的各个环节都形成竞争主体,这就有了“拆分式”改革一说。然而,反观我国目前发电领域已经形成了独立的竞争个体,发电企业上网竞价还是难以推行,搞过的试点效果并不好。政府对电价的控制不是松了而是比以往更加严苛了,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产权问题:竞价主体的产权在经济学意义上是不明晰的。竞价电厂都属于国企,价格再低也能竞买因为即使亏损也是亏国家不亏个人;另一个是风险问题:都是国家电厂,竞争一定会有应赢有输,未竞成的电厂怎么存续?国家不可能让它们破产,否则一旦国家对电力需求量增大,有限的电量如何满足?
所以,拆分并不必然导致电力竞价,甚至可以讲,拆分进而形成法人主体只是竞价的一个表面形式,国网内部同样可以通过设置利润中心的形式实现拆分所要达到的目的,但是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市场竞争定价被经济学誉为最理想定价模式,然而市价的采用是奢侈的,因为产权的界定、风险的规避等等问题带来的社会成本或交易费用不菲。改革开放之初,把人民公社拆成家庭承包责任制,微观经济主体是有动力的,那是因为吃大锅饭来的福利损失,远远大于家庭承包后的交易费用,这是“干”和“不干”的区分,不算自明,如今的电网改革,拆分成本太大,再加上竞价后被淘汰企业的破产成本以及竞价所带来的风险等众多因素,拆分改革可能释放的红利很难推动各方微观主体去行动。
在电价短期内难以市场化这个事实影响下,对国网的改革应更加注重微调。虽然价格是行政定价,但国家电网作为垄断企业,有动机施加影响压低上网电价,提高销售电价,因此对其反垄断的控制,要使得其放弃通过调整价格增加盈利的动机。比如,国家可以按照过网电量核定国网的留存收入,做到电价调整和国网留存收益无关,当然进一步数量关系还需要进一步核算。目前国资委采用以利润为基数上缴企业留存的做法,客观上使得国网有动力去通过影响电价而多获取利润,和反垄断改革的方向是背道而驰的。
衷心感谢作者、专家、读者的投稿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