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的招标投标工作虽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影响我国招标投标工作进一步开展的因素有很多,对于招标投标机制的理论研究与探讨十分薄弱也是原因之一。本文对现阶段下的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的发展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发展趋势。
【关键字】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U723.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的形成与发展
八十年代中期,招标管理机构在全国各地陆续成立。1984年国务院颁布暂行规定,提出改变行政手段分配建设任务,实行招标投标,大力推行工程招标承包制,同时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印发了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和设计招标投标的试行办法,根据这些规定,各地也相继制定了适合本地区的招标管理办法,开始探索我国的招标投标管理和操作程序。招标方式基本以议标为主,在纳入招标管理项目当中约90%是采用议标方式发包的,工程交易活动比较分散,没有固定场所,这种招标方式很大程度上违背了招标投标的宗旨,不能充分体现竞争机制。招标投标很大程度上还流于形式,招标的公正性得不到有效监督,工程大多形成私下交易,暗箱操作,缺乏公开公平竞争。深圳特区房地产公司作为我国率先开始招标投标的试点,参照香港做法, 于1981年7月在国际商业大厦工程中试行招标投标,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中国的招标投标事业做了很好的开端。为了推行招标投标制, 从1980年起及以后的几年中, 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招标投标的法规、规章:1980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开展和保护社会主义竞赛的暂行规定》。1983年原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建筑安装工程招标投标试行办法》。1984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1985年原国家计委和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联合印发了《工程设计招标投标暂行办法》。1992年建设部发布了《工程建设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以上这些政策法规的出台, 极大地推动了全国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开展。建设工程招标投标体制基本形成。
九十年代初期到中后期,全国各地普遍加强对招标投标的管理和规范工作,也相继出台一系列法规和规章,招标方式已经从以议标为主转变到以邀请招标为主,这一阶段是我国招标投标发展史上最重要的阶段,招标投标制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全国的招标投标管理体系基本形成,为完善我国的招标投标制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96年, 全国国有建筑业企业施工面积44507万平方米,其中实行招标投标面积24261万平方米,招标面积占当年建筑面积54%。全国招标投标工作总体呈上升的趋势,覆盖面逐年提高,首次突破50%大关。
随着建设工程交易中心的有序运行和健康发展,全国各地开始推行建设工程项目的公开招标。《招标投标法》根据我国投资主体的特点已明确规定我国的招标方式不再包括议标方式,这是个重大的转变,它标志着我国的招标投标的发展进入了全新的历史阶段,招标投标制度不断完善。
二、目前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存在的问题
在长期的实践、发展中,建设工程招投标体制日趋成熟,但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一些不足,影响着招投标工作进一步的开展。
(一)建设工程招标投标依据的法规主要是《招标投标法》、《建筑法》及有关部令和地方法规。《招标投标法》等作为指导我国招投标活动的法律,给各方了主体追求效率的空间。在具体应用中,地方性法规、规章规定的条款,对当事者的道德约束多于法律约束;并且,其对法律测把握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会带有地方色彩。但作为政府投资建设工程,应有更严格的法律、规章体系,摈弃地方色彩,确保招标工作的公平性,最大限度的减少弹性空间。
(二)现阶段我国的建设体制基本上还是条、块分割,各个法人单位承担项目业主,并按行政隶属关系接受其上级主管部门监督。为了解决各项目法人单位的专业素养问题,在招投标阶段引入了招标代理制,施工阶段聘请社会监理,并强制性地接受政府监督。从实践来看,建设市场存在的问题大部分都是萌芽于招投标阶段,招标代理制引入并没有实现工程招投标过程的贯彻“三公”原则。究其原因,是体制问题。现有的建设体制,项目法人都不是本质意义上的法人,而是各级政府的委托代理人,他们有法律上提供的弹性空间,在执行公务时,仅有道德的约束,来指导他们为所服务的机构决策。
(三)一般性建筑产品虽然技术含量不高,但由于一个承包合同清单项目众多,工程实施及结算具有一定伸缩度,且工程成本控制及账务处理较具弹性,存在着“利润”空间,这个空间提供了工程项目招投标者“暗箱操作”的物质基础。从而使建筑市场形成过度竞争的局面,从国内到国外公共工程建设上都存在这种倾向。
(四)项目业主的价值取向与掌握的权力,决定着招标代理人不能纯粹从公平与效率角度进行招标运作,否则招标代理有可能失去市场。在这种体制约束下,招标代理人从某种意义上,仅是按照业主的意愿帮助业主完成符合法规程序的招投标运作,使业主倾向的中标人合法化。现在建筑市场招投标活动中各方交易主体由于体制、机制上的原因,从某种意义上都被“挂靠者”操纵着。
三、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的发展趋势
(一)随着公开招标和《招标投标法》的深入实施,建设市场必将形成政府依法监督,招投标活动当事人在建设工程交易中心依据法定程序进行交易活动,各中介组织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市场运行新格局,我国的招标投标制度也必将走向成熟,它是招标投标发展的必然趋势。1.建设市场规则将趋于规范和完善。市场规则是有关机构制定的或沿袭下来的由法律、法规、制度所规定的市场行为准则,其内容包括:市场准入机制;市场竞争机制;市场交易机制。
(二)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将办成 “程序规范,功能齐全,手段多样,质量一流”的服务型的有形招标投标市场。除提供各种信息咨询服务外,其主要职责是能保证招标全过程的公开、公平和公正,确保进场交易各方主体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特别是要保障法律规定的必须进行招标项目的程序规范合法。
(三)各省市都依据《招标投标法》规定设立评委专家库,而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则应制定专业齐全、管理统一的评委专家名册,同时应充分發挥评委专家名册的作用,改变目前专家评委只进行评标的现状,充分利用这一有效资源为招标投标管理服务。
(四)招标管理机构是法律赋予的对招标投标活动实施监督的部门,其应成为独立的行政管理和监督机构,应将目前其具体的实物性监督管理转为程序性监督,变事前、事中监督为事后监督。应负责有关工程建设招标法规的制定和检查,负责招标纠纷的协调和仲裁,负责招标代理机构的认定等。
(五)《招标投标法》明确规定招标代理机构是从事招标代理业务并提供相关服务的社会中介组织,从国际上看,招标代理机构是建筑市场和招标投标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随着我国建设市场的健康发展和招标投标制度的完善,招标代理机构必将在数量和质量上得到大力的发展,同时也将推动我国的招标投标制度尽快同国际惯例接轨。
(六)根据国际工程管理的通行做法,我国的工程保证担保制度将得到大力推行和发展,特别是投标保证、履约保证和支付保证在我国工程管理领域将得到广泛运用,它将是充分保障工程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同时必将推动我国的招标投标制度逐步走向成熟。
结束语
随着招标投标制度在我国的建设领域不断完善,招标投标管理全面纳入建设市场管理体系,其管理的手段和水平得到全面提高,已成为活跃在建筑市场上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 刘尔烈,朱建元.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标与投标[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
[2] 梁槛.国际工程施工索赔[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3] 杨清云.加强招标投标监管工作的几点思考 [J].建筑,2003年11期
[4] 葛萌. 对建设工程项目招标投标特性与意义的探讨 [J].中国建设信息, 2005年06期
【关键字】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U723.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的形成与发展
八十年代中期,招标管理机构在全国各地陆续成立。1984年国务院颁布暂行规定,提出改变行政手段分配建设任务,实行招标投标,大力推行工程招标承包制,同时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印发了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和设计招标投标的试行办法,根据这些规定,各地也相继制定了适合本地区的招标管理办法,开始探索我国的招标投标管理和操作程序。招标方式基本以议标为主,在纳入招标管理项目当中约90%是采用议标方式发包的,工程交易活动比较分散,没有固定场所,这种招标方式很大程度上违背了招标投标的宗旨,不能充分体现竞争机制。招标投标很大程度上还流于形式,招标的公正性得不到有效监督,工程大多形成私下交易,暗箱操作,缺乏公开公平竞争。深圳特区房地产公司作为我国率先开始招标投标的试点,参照香港做法, 于1981年7月在国际商业大厦工程中试行招标投标,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中国的招标投标事业做了很好的开端。为了推行招标投标制, 从1980年起及以后的几年中, 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招标投标的法规、规章:1980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开展和保护社会主义竞赛的暂行规定》。1983年原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建筑安装工程招标投标试行办法》。1984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1985年原国家计委和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联合印发了《工程设计招标投标暂行办法》。1992年建设部发布了《工程建设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以上这些政策法规的出台, 极大地推动了全国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开展。建设工程招标投标体制基本形成。
九十年代初期到中后期,全国各地普遍加强对招标投标的管理和规范工作,也相继出台一系列法规和规章,招标方式已经从以议标为主转变到以邀请招标为主,这一阶段是我国招标投标发展史上最重要的阶段,招标投标制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全国的招标投标管理体系基本形成,为完善我国的招标投标制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96年, 全国国有建筑业企业施工面积44507万平方米,其中实行招标投标面积24261万平方米,招标面积占当年建筑面积54%。全国招标投标工作总体呈上升的趋势,覆盖面逐年提高,首次突破50%大关。
随着建设工程交易中心的有序运行和健康发展,全国各地开始推行建设工程项目的公开招标。《招标投标法》根据我国投资主体的特点已明确规定我国的招标方式不再包括议标方式,这是个重大的转变,它标志着我国的招标投标的发展进入了全新的历史阶段,招标投标制度不断完善。
二、目前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存在的问题
在长期的实践、发展中,建设工程招投标体制日趋成熟,但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一些不足,影响着招投标工作进一步的开展。
(一)建设工程招标投标依据的法规主要是《招标投标法》、《建筑法》及有关部令和地方法规。《招标投标法》等作为指导我国招投标活动的法律,给各方了主体追求效率的空间。在具体应用中,地方性法规、规章规定的条款,对当事者的道德约束多于法律约束;并且,其对法律测把握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会带有地方色彩。但作为政府投资建设工程,应有更严格的法律、规章体系,摈弃地方色彩,确保招标工作的公平性,最大限度的减少弹性空间。
(二)现阶段我国的建设体制基本上还是条、块分割,各个法人单位承担项目业主,并按行政隶属关系接受其上级主管部门监督。为了解决各项目法人单位的专业素养问题,在招投标阶段引入了招标代理制,施工阶段聘请社会监理,并强制性地接受政府监督。从实践来看,建设市场存在的问题大部分都是萌芽于招投标阶段,招标代理制引入并没有实现工程招投标过程的贯彻“三公”原则。究其原因,是体制问题。现有的建设体制,项目法人都不是本质意义上的法人,而是各级政府的委托代理人,他们有法律上提供的弹性空间,在执行公务时,仅有道德的约束,来指导他们为所服务的机构决策。
(三)一般性建筑产品虽然技术含量不高,但由于一个承包合同清单项目众多,工程实施及结算具有一定伸缩度,且工程成本控制及账务处理较具弹性,存在着“利润”空间,这个空间提供了工程项目招投标者“暗箱操作”的物质基础。从而使建筑市场形成过度竞争的局面,从国内到国外公共工程建设上都存在这种倾向。
(四)项目业主的价值取向与掌握的权力,决定着招标代理人不能纯粹从公平与效率角度进行招标运作,否则招标代理有可能失去市场。在这种体制约束下,招标代理人从某种意义上,仅是按照业主的意愿帮助业主完成符合法规程序的招投标运作,使业主倾向的中标人合法化。现在建筑市场招投标活动中各方交易主体由于体制、机制上的原因,从某种意义上都被“挂靠者”操纵着。
三、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的发展趋势
(一)随着公开招标和《招标投标法》的深入实施,建设市场必将形成政府依法监督,招投标活动当事人在建设工程交易中心依据法定程序进行交易活动,各中介组织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市场运行新格局,我国的招标投标制度也必将走向成熟,它是招标投标发展的必然趋势。1.建设市场规则将趋于规范和完善。市场规则是有关机构制定的或沿袭下来的由法律、法规、制度所规定的市场行为准则,其内容包括:市场准入机制;市场竞争机制;市场交易机制。
(二)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将办成 “程序规范,功能齐全,手段多样,质量一流”的服务型的有形招标投标市场。除提供各种信息咨询服务外,其主要职责是能保证招标全过程的公开、公平和公正,确保进场交易各方主体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特别是要保障法律规定的必须进行招标项目的程序规范合法。
(三)各省市都依据《招标投标法》规定设立评委专家库,而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则应制定专业齐全、管理统一的评委专家名册,同时应充分發挥评委专家名册的作用,改变目前专家评委只进行评标的现状,充分利用这一有效资源为招标投标管理服务。
(四)招标管理机构是法律赋予的对招标投标活动实施监督的部门,其应成为独立的行政管理和监督机构,应将目前其具体的实物性监督管理转为程序性监督,变事前、事中监督为事后监督。应负责有关工程建设招标法规的制定和检查,负责招标纠纷的协调和仲裁,负责招标代理机构的认定等。
(五)《招标投标法》明确规定招标代理机构是从事招标代理业务并提供相关服务的社会中介组织,从国际上看,招标代理机构是建筑市场和招标投标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随着我国建设市场的健康发展和招标投标制度的完善,招标代理机构必将在数量和质量上得到大力的发展,同时也将推动我国的招标投标制度尽快同国际惯例接轨。
(六)根据国际工程管理的通行做法,我国的工程保证担保制度将得到大力推行和发展,特别是投标保证、履约保证和支付保证在我国工程管理领域将得到广泛运用,它将是充分保障工程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同时必将推动我国的招标投标制度逐步走向成熟。
结束语
随着招标投标制度在我国的建设领域不断完善,招标投标管理全面纳入建设市场管理体系,其管理的手段和水平得到全面提高,已成为活跃在建筑市场上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 刘尔烈,朱建元.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标与投标[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
[2] 梁槛.国际工程施工索赔[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3] 杨清云.加强招标投标监管工作的几点思考 [J].建筑,2003年11期
[4] 葛萌. 对建设工程项目招标投标特性与意义的探讨 [J].中国建设信息, 2005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