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见豹而后窥斑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q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邢台市2009年高三年级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部分引用的阅读材料是《明史•列传第一百七十一》,讲的是罗洪先的事迹。相关内容引述如下:
  “……山中有是洞,旧为虎穴,葺茅居之,命曰石莲。谢客,默坐一榻,三年不出户。
  初,告归,过仪真,同年生项乔为分司。“有富人坐死,行万金求为地,拒不听。乔 微讽之,厉声曰:“君不闻志士不忘在沟壑耶?”江涨,坏其室,巡抚马森欲为营之,固辞不 可。隆庆初卒,赠光禄少卿,谥文庄。”
  在试卷的《参考答案》中,对“有富人坐死,行万金求为地,拒不听,乔微讽之。厉声曰:“君不闻志士不忘在沟壑耶”几句作了如是翻译:“有一个富人因为刚刚去世,拿出万金来买〈罗洪先〉所居住的地方〈为下葬之处〉,罗洪先拒绝了这一要求。项乔含蓄地规劝他,罗洪先大声说:“你没有听说志士的志向在于山水吗”。尽管不知这种翻译是试卷命制者的自出机杼,还是本自哪位先达,但我以为它有悖文章的整体意向,存在严重的误译。
  其一,把“有富人坐死,行万金求为地”翻译成“有一个富人因为刚刚去世,拿出一万金来买罗洪先所居住的地方为下葬之处”,错得实在是有点不靠谱。它的正确翻译应该是“有一个富人因为犯了死罪,拿出一万金来求罗洪先替他说情。”从字面上的意思来看,“坐”字在这个句子当中不应讲成“因为”,而应该释为“因犯……罪”,“坐死”就是“因为犯了死罪”。“因犯……罪”是“坐”字在文言文当中最常见的基本用法之一。“地”也不是“下葬之地”。文章中并没有说是什么“地”,译者又焉知就是“下葬之地”呢?这只不过是由对“坐死”的错误理解产生的简单联想而已。“地”字在这里应释为“说话”“说情”“开脱”之类的意思。这个用法在《明史》当中并不偶见,如在《明史•列传十六》“是数欲害君,君乃为之地耶”(这个人多次想害你,你却要替他 说话吗)一句中就是这个用法。“求为地”是个省略句式,省略了两个“之”字, 完整的说法是“求之为之地”,第一个“之”字代罗洪先,第二个“之”字代富人自己,“求为地”就是“求罗洪先替他说情”。从情理上来说,如果把“坐”字解释为“因为”,那这个“坐”字就纯属多余。“因为谁谁死了,所以要买块墓地”,生活中谁会这么说话呢?人死了要买墓地,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二者是连带顺承的关系,中间的关联词大可不必。另外,这个句子的主体是“富人”,这个富人既然已经死了,还怎么可能去买墓地呢?这显然是说不通的。
  从文章的结构上来说,全文共有三段文字,这三段文字在内容的表达上是有着明确的分工的:第一段主要是讲罗洪先的仕宦经历,第二段介绍他的学术思想,第三段表现他的人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不受请托,一是廉洁不贪。明白了文章的这个结构框架,我们就会清楚第二段末尾的几句话并不是同第三段一起叙述一件连贯的事情,并不都是在讲有关石莲洞的问题。这一点,从文章的段落划分上也能得到有力的证明:若是讲同一件事情,文章作者何以在“默坐一榻,三年不出户”处断开分为两个段落呢?既然分段而述,那就说明转换了话题。叶圣陶先生有言:“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这是至训。读文章,理清作者的思路至关重要。我们再从史传文学的特点上来谈一谈。一篇史传作品,常常是用几百字的篇幅来表现人物的一生,所以,史传文学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简约,要求用 简约的语言传达尽可能多的信息,力争让读者通过几百言的叙述尽可能清晰地了解所记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品性特征。这就决定了史传作品不可能像 小说那样详尽地叙事,不可能用大量笔墨叙述一件没有太大意义的事情。如果把文章最后一段多的文字理解成都是在讲有关石莲洞的事,那就只能说明罗洪先对这个石洞有特殊的感情,没有其他太多的意义。这样,整个人物形象的表现就会显得苍白许多,作为一篇史传作品,内涵也会贫乏许多。这种理解,显然不符合史传文学的特点。
  其二,把“君不闻志士不忘在沟壑耶”翻译成“你没有听说志士的志向在于山水吗?”也是一种浅陋的误译。这一句误译是因为受了前边误译的影响。把“有富人坐死,行万金求为地”译成了“有一个富人因为刚刚去世,拿出一万金来买罗洪先所居住的地方为下葬之处”,这一句就只能强拉硬扯,译成“你没有听说过志士的志向在于山水吗”。译成这样上下文意才能连贯起来,意思是说罗洪先对他在山水间的石洞特别钟爱,所以对富人的请求“拒不听”。罗洪先引用的“志士不忘在沟壑”这句话出自《孟子•滕文公下》,原文是这样说的:“齐景公田,招圉人以旌,不至,将杀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孔子奚取焉?取非其招不往也。”“在沟壑”是“死”的代称,“丧其元”就是“掉脑袋”。诸侯招呼手下人要有合适的物件。齐景公以旌招圉人是不合适的(合适的应该用皮帽),也就是“非其招”,所以这个圉人“不至”。孔子称赞了这个圉人,称赞他即便是“在沟壑”或“丧其元”,对“非其招”也“不往”的精神。罗洪先在引用这个典故的时候,意思显然有了引申。“非其招”就是泛指一切不合理的请求。明白了这个典故的意思后对“君不闻志士不忘在沟壑耶”一句我们可以这样翻译:“你难道没有听说过有志之士就算是死了也不能接受非分之请吗?”引用典故是写文章常用的笔法,我们读文章在遇到用典的时候,一定要了解这个典故的出处,完整、准确的理解典故所要表达的意思,切忌望文生义。
  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和翻译是一个复杂的综合工程,方方面面的工作都要作好,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对文章先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这个工作作好了,才能万事皆有其综,对段落、句子的处理才不会“跑调”。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很强的社会有用的人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传授知识就不是唯一的目标,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必须综合运各种手段、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持之以恒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数学 思维能力 影响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知识是思维活
期刊
内容摘要:有效课堂,“效”从何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改革所追求的目标。要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就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上“活”的有度,有效,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才可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有效性 兴趣和谐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课堂教学,既要重视个性发展,又要注重面向全体,既要“活”起来,更要求真重效。即课堂教学最终的结果就是:教有效,
期刊
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按道理说,物理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科,但是,目前物理却成了公认的难学的科目造就了一批批学困生。尽管转化物理学困生是件不容易的事但是只要我们物理老师尽心尽责,从情感上必须一个一个地主动和他们交知心朋友,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真诚相待,不歧视,不训斥,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从而激励物理学困生
期刊
21世纪是创新知识的世纪,教育、特别中专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创新思维的关键。中专教学、素质教育中创新意识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由于中专生所学都是前人已发现的真理或创造出的经验,因此中专化学的创新教育不是去开拓和创造未知的知识,而是模仿科学家的研究,亲历获取新知的过程,熟悉创造发明的规律,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意识更多的是指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愿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创设
期刊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学生和教师的负担较重,教育发展不够均衡,一些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是教师希望每个学生每门学科都优秀,但事实上这种整齐划一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感兴趣的科目和优势科目,强迫他们都达到同一水平势必造成他们的厌烦心理和学习困难;二是我们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研究不够,老是认为他们“笨”、“不用功”,其实造成学习困难的因素有很多
期刊
内容摘要:巧用π来计算(1至9)π要记牢,π倍扩大或缩小,小数点左右跑,扩大10倍、100倍,小数点向右一位、两位。缩小10倍、100倍,小数点向左一位、两位。扩大或缩小千倍、万倍、……移动方向、位数找规律。分配律起主导,多位数要化小,乘加转换别忘了。  关键词:追寻 巧用 蒙着    大家都知道,π是数学王国的一位重要大臣,没有它,许多重大的问题都没法解决。C=πd,s=πr2,v=πr2h……
期刊
内容摘要:数学史知识本身就是整个数学内容的一部分,而且数学史知识的学习对于其它数学内容的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帮助教师更清楚明白地讲解数学重点和难点,还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牢固地掌握学习过的数学内容,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数学史 理解 方式    数学史知识的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认知心理学是起源于19世纪末的一门
期刊
冰心的散文以文字的典雅,思想的纯洁率真,感情的纤细幽深吸引了众多的读者,使人“咀嚼到温柔、细腻、暖和、平淡、爱”。郁达夫就曾高度评价:“冰心女士散文的清丽,文字的典雅,思想的纯洁,在中国好算是独一无二的作家了。”她善于撷取生活中的片断,编织在自己的情感之中,凭着敏锐的观察和细密的情思,将情与景融合在一起,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给人以崇高真挚的审美感受。   冰心女士的散文中的“母爱”的主题是众所周知
期刊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学好语文的重要性不言自明。但学好语文仅靠每周几节课的课堂学习是不行的,课余必须让学生有适量的作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布置什么样的语文作业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认为形式多样化的作业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一
期刊
小学语文教育应立足于促进学生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习作教学作为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掌握知识、陶冶情操、发展个性、认识世界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将作文课堂引向课外,引向社会,引向大自然。    一、教材文本,提供了习作的练兵场    1、课后续写。《狼和小羊》这个简练的寓言故事蕴涵着深刻的寓意,文章是这样结尾的:狼不想再争辩了,龇着牙,就向小羊扑去。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