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校本“微课”的开发突出职业教育理念,体现职业教育特色,有利于“微课”质量的提升,规范“微课”教学模式,同时能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微课”教学,以服务于不同专业模块及不同教学领域,大力促进高职课程改革。建设具有高职特色的校本“微课”应从以下三个要点进行研究:建立高职校本“微课”管理机制;建设高职校本“微课”整体设计制作框架;建构高职校本“微课”促进课堂教学的应用模式。
关键词:高职英语校本“微课”;管理机制;设计制作;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36 文献标识码:A
“微课”是由多种资源有机构成的、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和呈现方式的、基于网络运行的、不受时空限制的、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微型网络课程资源。微课的特点在于它能高度突出主题,短小精悍却又富含多种资源类型,能体现真实的应用情境,应用范围广且使用方便,同时还具有交互性强、动态生成及半结构化等特性。当前我国信息化教学飞速发展,微课资源建设大力发展,微课教学应用方式得到广泛关注,本文从校本“微课”的角度对高职院校如何管理建设及应用具有高职特色微课的要点进行探索。
一、高职校本“微课”建设的必要性及存在问题
(一)高职校本“微课”建设的必要性
高职校本“微课”是立足高职院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适应高职学生专业、技能等多样化发展的需要。以阐述某一知识点或传授某一技能为目标,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学实效,实现教学内在价值的短小精悍的在线教学视频课程。高职校本“微课”建设符合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能突出职业教育理念,体现职业教育特色。我国高职课程主要包含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作为新型资源的校本“微课”对理论和实训课程都可以起到提高课程效率,加速课程改革的作用。
(二)高职校本“微课”建设存在问题
高职院校对微课建设力度不足,缺乏健全的管理机制,没有形成专门的管理办法,对微课的建设应用、考核奖励、交流推广都缺乏相对的保障措施。硬件上缺乏专门的网络平台有的学校甚至无法满足基本的多媒体教学和校园网络覆盖。
高职院校微课资源分散凌乱,不足以支持整体教学,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尚未形成完整的微课资源课程体系。在微课设计制作上,大部分教师缺乏制作微课的信息技术技能,不能完成微课的设计制作,或者制作的微课无论在技术还是设计上都只是处于较低的水平,没有体现高职特色,无法满足信息化教学改革的要求。在已建设的微课中,真正将微课用于教学发挥作用的也只占一小部分。对于已建设使用的微课大部分又缺乏相关配套资源,更没有形成相对的评价反馈机制。
微课教学应用模式不明确,对于想将微课运用到教学的教师,又存在不知道该如何运用微课进行教学的问题。我国的教育体制决定了学校的微课教学目前是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开展的,是不能脱离课堂教学的,这就需要教师把握好“微课”教学和课堂教学的关系,如何利用“微课”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
开发应用具有高职特色的校本“微课”,整个体系建设应从管理机制、设计制作和应用模式三个层面进行考虑。本文将对以下三个要点进行阐述:建立高职校本“微课”管理机制;建设高职校本“微课”整体设计制作框架;建构高职校本“微课”促进课堂教学的应用模式。
二、建立高职校本“微课”管理机制
(一)进行组织管理
高职院校要进行规模化的校本“微课”开发,首先要制订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管理办法应该包括:建立管理小组、研究管理细则、落实活动方案、设计评审方案、设制考核方案、制定推广与奖励细则、确定经费保障措施等。在具体实施时,可以首先选择信息化气氛浓厚、教师素质基础整体好的学科作为试点开发,学校微课管理组和学科教师共同探讨建立本学科微课建设的工作机制,包括建设的方式、途径、重点难点等。在学科试点基础上,微课管理小组总结经验,在全校范围内交流体会、表彰先进,以促进校本微课的开发推行。
(二)开展校本培训
“微课”制作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教师作为校本“微课”开的主要发参与者,必须有一定的信息化能力,掌握一定的相关技术知识。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讲,在最初制作微课时会觉得入门比较困难,譬如如何使用摄像设备、如何应用录制软件、该选择哪种形式的微课、怎样处理格式的输出和视频格式的等方面的知识都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学校层面要开展有关微课制作研究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微课”有哪些理念、未来发展方向、具体制作技巧、如何应用于课堂等等。培训的形式除了定期培训外,还可以通过讲座、作品评比、示范观摩、讨论会等一系列的活动来展开。通过培训和研讨活动的开展,逐步发现和培养一批具有信息化能力的骨干教师,建立高职校本微课的基本力量。
(三)加强硬件环境与软件平台建设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高职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支持,最近几年各高职院校信息现代化建设都得到了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应保障无线网络和高速基础网络的稳定,完善具有职业特色的基于大学城空间的数字资源库及优质资源建设,加强学校数字化终端和应用平台的稳定发展,在管理和應用上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实现校本微课的建设的硬件基础。
(四)建设推广校本特色“微课”
高职院校普遍缺乏“名师”“名课”,但是高职院校职业特色鲜明,专业突出,有其特色核心课程,高职院校的建设就是要突出彰显其职业特色和专业价值。高职院校应重点建设适应高职学生专业、技能等多样化发展的、突出高职特色学科特点的校本特色“微课”。并且通过网络等信息化手段实现资源共享,提升校本特色“微课”的影课程响力和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三、建设高职校本“微课”整体设计制作框架
(一)需求分析
高职校本“微课”开发设计首先要突出高职教育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应能体现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适应本校学生特点。由于高职院校职业性的特征,高职校本“微课”必须要体现高职特色,服务高职教育。要体现职业性,能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面向就业,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微课内容选取时注重专业性和实用性,难易程度要适合于高职学生的认知能力,要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开发还应有利于教师相互合作达到最优效率,以节省时间和资源。微课设计要灵活体现创新精神,要符合教师、学生和实际课堂教学三方面的情况需求,能够根据情况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作出调整。 (二)内容选择
高职校本“微课”课程设置必须充分考虑课程的职业特色和微课表现形式的特点优势,课程内容设置应以实际的工作内容为依据,强调实用性。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制作成微课,必需认真选取适宜的微课主题,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微课教学内容具体选取时,应首先参考教学目标,仔细分析重点难点,把某一个具体的知识点确定为选题,针对其中的典型问题进行教学设计,从而有效解决教与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表现类型根据微课主题,可以是讲授知识、操作示范或者答疑解惑,要充分体现“微课”短小精悍、独立而完整的特点。微课从形式上说,也是媒体的一种,所以其内容设计要采用适合多媒体表现的方式,能够通过丰富多彩的图像、动画、视频等来展现。微课内容选择的范围可以立足于教材,但应不局限于教材,由于微课短小完整的特点,其内容选择上也应该是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生成性和可拓展性,这些特性才可以使校本“微课”更具有发展性和实用性。
(三)设计制作
在高职校本“微课”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要保证在短时间内,要完整地以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将知识点做出清晰的阐述;二是要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三是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让学生实现可持续地主动学习。作为自成体系的高职校本“微课”,在结构设计上要求主题鲜明及讲述线索清晰,引入课题要求话题简洁明了,课中内容讲解要求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收尾要总结关键概念,要求简短有力。高职校本“微课”作为一个完整的系列,在设计时还要衔接好前后内容,注意风格的统一。讲解人要充分准备,语言上力求准确、流畅、简明,精确的语言表达加上新颖的课堂设计,才能有助于产生高质量的特色微课。
(四)反馈评价
微课的反馈评价是目前微课教学中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高职校本微课开发与应用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微课的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评价的目的在于对微课进行诊断修正,以确认微课开设的价值并根据其发展预测对教学的需求。在对微课实际教学效果的评价可以从教学目标、教学策略以及学习效果三个方面来进行,推动微型校本课程开发深入持久的进行以持续改进与不断完善校本微课的开发应用。
(五)配套资源构建
仅仅只有微课教学视频并不能被称为完整的微课,在应用过程中,缺少配套资源的微课将会遭遇各种困境。要建设高质量的高职校本“微课”,必须意识到微课资源完整性的重要性。除了微课视频这一核心资源外,微课的资源构成应该还包括教学的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相配套的教学设计(微教案)、素材课件(微课件)、练习测试(微练习)、师生评论(微点评)、学习反馈(微反馈)、教学反思(微反思)及相关知识点背景信息扩展阅读等辅助性资源。
四、建構高职校本“微课”促进课堂教学应用模式
(一)课堂集中教学与“微课”自主学习相结合
有机结合传统课堂集中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可以使各自的优势得到发挥,传统课堂教学可以发挥其互动性和人性化的特点,而“微课”自主学习则可以充分体现其集成性、个性化和材料的多样性的优势,从而使两者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同时,这两节又是互相兼容的,可以在传统课堂教学中采用微课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自主学习,让学生的自主学习可以得到更好的监管。
(二)传统大班教学与小组讨论相结合
在大班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虽有其优势,但也有很多传统问题,例如教师不能照顾到每一位学生,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以教师为中心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在传统大班课堂教学中引入“微课”自主学习可以在弥补其不足之处,同时引入讨论小组方式对在网络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大有帮助。两者的结合真正做到了扬长避短,最大化的体现了各自优势。
(三)课堂教学资源与“微课”教学资源相结合
在利用高职校本“微课”资源时,要注重与课堂教学资源的结合。“微课”教学资源和课堂教学资源作为资源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微课”资源在多媒体媒介中以视频的方式表现,课堂教学资源在课堂上以多种实体方式呈现,虽然表现方式不同,这两种资源在本质上都是利用不同方式来促进教学。在传统课堂教学中要使用到很多例如图片、实物、磁带、PPT等教学材料,在开发了校本“微课”之后,这些材料都可以以不同形式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上,在课堂教学课前、课中、课后利用这些微课资源,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还可以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典型案列、优秀作品等制作成微课,以供在网络教学平台中参考。所以,应注重两种资源的共同应用以最终促进教学改革。
课堂集中教学与“微课”自主学习相结合、传统大班教学与小组讨论相结合、课堂教学资源与“微课”教学资源相结合,这三种“微课”教学促进课堂教学的模式是在具体应用中行之有效的。当然,对于还在发展阶段的微课教学,还需要一线教师和研究者们不断地探索,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总结归纳,以寻求更多微课教学和课堂教学有效结合方式。
五、结语
在高职教学领域信息化改革的巨大发展下,高职微课教学正由理论逐渐走向实践,从小范围试用走向大规模应用。随着微课和网络数字化平台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数字化学习大环境下,微课的管理模式、组织方式、形态、结构、具体应用方式等也会相应产生必然的改变。通过建立高职校本“微课”管理机制、建设高职校本“微课”整体设计制作框架、建构高职校本“微课”促进课堂教学的应用模式完成高职校本“微课”开发后,就能有效解决微课开发的效率、成本及缺乏标准衡量等一些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高职校本“微课”开发应用将会是微课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2]赵国辉.校本微课的价值取向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4(7).
[3]李海东.基于微课的校本教研实践探索[J].教育信息技术,2013(7).
[4]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2013(4).
[5]胡杰辉,伍忠杰.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4(11).
关键词:高职英语校本“微课”;管理机制;设计制作;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36 文献标识码:A
“微课”是由多种资源有机构成的、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和呈现方式的、基于网络运行的、不受时空限制的、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微型网络课程资源。微课的特点在于它能高度突出主题,短小精悍却又富含多种资源类型,能体现真实的应用情境,应用范围广且使用方便,同时还具有交互性强、动态生成及半结构化等特性。当前我国信息化教学飞速发展,微课资源建设大力发展,微课教学应用方式得到广泛关注,本文从校本“微课”的角度对高职院校如何管理建设及应用具有高职特色微课的要点进行探索。
一、高职校本“微课”建设的必要性及存在问题
(一)高职校本“微课”建设的必要性
高职校本“微课”是立足高职院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适应高职学生专业、技能等多样化发展的需要。以阐述某一知识点或传授某一技能为目标,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学实效,实现教学内在价值的短小精悍的在线教学视频课程。高职校本“微课”建设符合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能突出职业教育理念,体现职业教育特色。我国高职课程主要包含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作为新型资源的校本“微课”对理论和实训课程都可以起到提高课程效率,加速课程改革的作用。
(二)高职校本“微课”建设存在问题
高职院校对微课建设力度不足,缺乏健全的管理机制,没有形成专门的管理办法,对微课的建设应用、考核奖励、交流推广都缺乏相对的保障措施。硬件上缺乏专门的网络平台有的学校甚至无法满足基本的多媒体教学和校园网络覆盖。
高职院校微课资源分散凌乱,不足以支持整体教学,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尚未形成完整的微课资源课程体系。在微课设计制作上,大部分教师缺乏制作微课的信息技术技能,不能完成微课的设计制作,或者制作的微课无论在技术还是设计上都只是处于较低的水平,没有体现高职特色,无法满足信息化教学改革的要求。在已建设的微课中,真正将微课用于教学发挥作用的也只占一小部分。对于已建设使用的微课大部分又缺乏相关配套资源,更没有形成相对的评价反馈机制。
微课教学应用模式不明确,对于想将微课运用到教学的教师,又存在不知道该如何运用微课进行教学的问题。我国的教育体制决定了学校的微课教学目前是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开展的,是不能脱离课堂教学的,这就需要教师把握好“微课”教学和课堂教学的关系,如何利用“微课”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
开发应用具有高职特色的校本“微课”,整个体系建设应从管理机制、设计制作和应用模式三个层面进行考虑。本文将对以下三个要点进行阐述:建立高职校本“微课”管理机制;建设高职校本“微课”整体设计制作框架;建构高职校本“微课”促进课堂教学的应用模式。
二、建立高职校本“微课”管理机制
(一)进行组织管理
高职院校要进行规模化的校本“微课”开发,首先要制订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管理办法应该包括:建立管理小组、研究管理细则、落实活动方案、设计评审方案、设制考核方案、制定推广与奖励细则、确定经费保障措施等。在具体实施时,可以首先选择信息化气氛浓厚、教师素质基础整体好的学科作为试点开发,学校微课管理组和学科教师共同探讨建立本学科微课建设的工作机制,包括建设的方式、途径、重点难点等。在学科试点基础上,微课管理小组总结经验,在全校范围内交流体会、表彰先进,以促进校本微课的开发推行。
(二)开展校本培训
“微课”制作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教师作为校本“微课”开的主要发参与者,必须有一定的信息化能力,掌握一定的相关技术知识。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讲,在最初制作微课时会觉得入门比较困难,譬如如何使用摄像设备、如何应用录制软件、该选择哪种形式的微课、怎样处理格式的输出和视频格式的等方面的知识都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学校层面要开展有关微课制作研究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微课”有哪些理念、未来发展方向、具体制作技巧、如何应用于课堂等等。培训的形式除了定期培训外,还可以通过讲座、作品评比、示范观摩、讨论会等一系列的活动来展开。通过培训和研讨活动的开展,逐步发现和培养一批具有信息化能力的骨干教师,建立高职校本微课的基本力量。
(三)加强硬件环境与软件平台建设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高职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支持,最近几年各高职院校信息现代化建设都得到了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应保障无线网络和高速基础网络的稳定,完善具有职业特色的基于大学城空间的数字资源库及优质资源建设,加强学校数字化终端和应用平台的稳定发展,在管理和應用上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实现校本微课的建设的硬件基础。
(四)建设推广校本特色“微课”
高职院校普遍缺乏“名师”“名课”,但是高职院校职业特色鲜明,专业突出,有其特色核心课程,高职院校的建设就是要突出彰显其职业特色和专业价值。高职院校应重点建设适应高职学生专业、技能等多样化发展的、突出高职特色学科特点的校本特色“微课”。并且通过网络等信息化手段实现资源共享,提升校本特色“微课”的影课程响力和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三、建设高职校本“微课”整体设计制作框架
(一)需求分析
高职校本“微课”开发设计首先要突出高职教育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应能体现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适应本校学生特点。由于高职院校职业性的特征,高职校本“微课”必须要体现高职特色,服务高职教育。要体现职业性,能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面向就业,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微课内容选取时注重专业性和实用性,难易程度要适合于高职学生的认知能力,要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开发还应有利于教师相互合作达到最优效率,以节省时间和资源。微课设计要灵活体现创新精神,要符合教师、学生和实际课堂教学三方面的情况需求,能够根据情况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作出调整。 (二)内容选择
高职校本“微课”课程设置必须充分考虑课程的职业特色和微课表现形式的特点优势,课程内容设置应以实际的工作内容为依据,强调实用性。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制作成微课,必需认真选取适宜的微课主题,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微课教学内容具体选取时,应首先参考教学目标,仔细分析重点难点,把某一个具体的知识点确定为选题,针对其中的典型问题进行教学设计,从而有效解决教与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表现类型根据微课主题,可以是讲授知识、操作示范或者答疑解惑,要充分体现“微课”短小精悍、独立而完整的特点。微课从形式上说,也是媒体的一种,所以其内容设计要采用适合多媒体表现的方式,能够通过丰富多彩的图像、动画、视频等来展现。微课内容选择的范围可以立足于教材,但应不局限于教材,由于微课短小完整的特点,其内容选择上也应该是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生成性和可拓展性,这些特性才可以使校本“微课”更具有发展性和实用性。
(三)设计制作
在高职校本“微课”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要保证在短时间内,要完整地以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将知识点做出清晰的阐述;二是要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三是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让学生实现可持续地主动学习。作为自成体系的高职校本“微课”,在结构设计上要求主题鲜明及讲述线索清晰,引入课题要求话题简洁明了,课中内容讲解要求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收尾要总结关键概念,要求简短有力。高职校本“微课”作为一个完整的系列,在设计时还要衔接好前后内容,注意风格的统一。讲解人要充分准备,语言上力求准确、流畅、简明,精确的语言表达加上新颖的课堂设计,才能有助于产生高质量的特色微课。
(四)反馈评价
微课的反馈评价是目前微课教学中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高职校本微课开发与应用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微课的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评价的目的在于对微课进行诊断修正,以确认微课开设的价值并根据其发展预测对教学的需求。在对微课实际教学效果的评价可以从教学目标、教学策略以及学习效果三个方面来进行,推动微型校本课程开发深入持久的进行以持续改进与不断完善校本微课的开发应用。
(五)配套资源构建
仅仅只有微课教学视频并不能被称为完整的微课,在应用过程中,缺少配套资源的微课将会遭遇各种困境。要建设高质量的高职校本“微课”,必须意识到微课资源完整性的重要性。除了微课视频这一核心资源外,微课的资源构成应该还包括教学的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相配套的教学设计(微教案)、素材课件(微课件)、练习测试(微练习)、师生评论(微点评)、学习反馈(微反馈)、教学反思(微反思)及相关知识点背景信息扩展阅读等辅助性资源。
四、建構高职校本“微课”促进课堂教学应用模式
(一)课堂集中教学与“微课”自主学习相结合
有机结合传统课堂集中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可以使各自的优势得到发挥,传统课堂教学可以发挥其互动性和人性化的特点,而“微课”自主学习则可以充分体现其集成性、个性化和材料的多样性的优势,从而使两者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同时,这两节又是互相兼容的,可以在传统课堂教学中采用微课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自主学习,让学生的自主学习可以得到更好的监管。
(二)传统大班教学与小组讨论相结合
在大班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虽有其优势,但也有很多传统问题,例如教师不能照顾到每一位学生,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以教师为中心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在传统大班课堂教学中引入“微课”自主学习可以在弥补其不足之处,同时引入讨论小组方式对在网络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大有帮助。两者的结合真正做到了扬长避短,最大化的体现了各自优势。
(三)课堂教学资源与“微课”教学资源相结合
在利用高职校本“微课”资源时,要注重与课堂教学资源的结合。“微课”教学资源和课堂教学资源作为资源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微课”资源在多媒体媒介中以视频的方式表现,课堂教学资源在课堂上以多种实体方式呈现,虽然表现方式不同,这两种资源在本质上都是利用不同方式来促进教学。在传统课堂教学中要使用到很多例如图片、实物、磁带、PPT等教学材料,在开发了校本“微课”之后,这些材料都可以以不同形式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上,在课堂教学课前、课中、课后利用这些微课资源,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还可以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典型案列、优秀作品等制作成微课,以供在网络教学平台中参考。所以,应注重两种资源的共同应用以最终促进教学改革。
课堂集中教学与“微课”自主学习相结合、传统大班教学与小组讨论相结合、课堂教学资源与“微课”教学资源相结合,这三种“微课”教学促进课堂教学的模式是在具体应用中行之有效的。当然,对于还在发展阶段的微课教学,还需要一线教师和研究者们不断地探索,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总结归纳,以寻求更多微课教学和课堂教学有效结合方式。
五、结语
在高职教学领域信息化改革的巨大发展下,高职微课教学正由理论逐渐走向实践,从小范围试用走向大规模应用。随着微课和网络数字化平台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数字化学习大环境下,微课的管理模式、组织方式、形态、结构、具体应用方式等也会相应产生必然的改变。通过建立高职校本“微课”管理机制、建设高职校本“微课”整体设计制作框架、建构高职校本“微课”促进课堂教学的应用模式完成高职校本“微课”开发后,就能有效解决微课开发的效率、成本及缺乏标准衡量等一些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高职校本“微课”开发应用将会是微课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2]赵国辉.校本微课的价值取向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4(7).
[3]李海东.基于微课的校本教研实践探索[J].教育信息技术,2013(7).
[4]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2013(4).
[5]胡杰辉,伍忠杰.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