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公路路基施工工地分散,工作面狭窄,易遇特殊地质不易现象等。面对这种复杂情况,为确保工程质量,实现快速、高效、安全施工。必须重视施工技术和管理。本文主要对公路路面基层施工质量控制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 路面基层;施工质量;控制
引言:
路基在整个公路工程的施工中属于非常重要的部分,这主要是因为路基既是公路工程的基础,也是路线的主体,其施工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整个公路工程的施工效果和使用质量。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在公路工程当中对路基施工质量的控制就成为了非常关键的问题。
一、公路路基常见病因分析
1、路基沉陷
(1)填方路基由于压实不足而下沉。
(2)桥涵通道等构造物与路基衔接处由于所用材料不当或碾压时比较困难而无法充分压实,造成路基逐步下沉。
(3)软土地基未加处置或方法不妥当造成路基沉降。目前,修建高速公路,建设周期一般较短,路基没有足够的自然沉降时间,但是因赶工期在未自然沉降充分的路基上修建路面,路基的沉降也会反映到路面之上。
(4)路基施工时,土壤含水量过大,填土无法达到规范要求的压密度,从而给路基留下沉降的隐患。
2、纵向裂缝
(1)路基起始填筑宽度不够。到填至一定高度时经检查才发现填土不够宽,或中线偏位,進行填补镶边,在镶边时,又没有按规定挖台阶和由下而上的分层填筑碾压,造成工程竣工后镶边下沉,产生纵向裂缝。
(2)清淤不到位,在清除植被或软基清挖时,在左边还有1~2m宽未清到,或堆放的淤泥尚未完全运到路外,就进行填土施工致使路基边缘下沉,产生纵向裂缝。
(3)半填半挖路段的路基,在填挖交界处未按规定挖台阶进行分层填筑压实,也易产生纵向裂缝。
(4)路基压实不到位,致使产生纵向裂缝。在路基施工中,应适当加宽填土,一般每边需加宽50cm。
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主要施工技术管理
1、管理方面的措施
完善管理体系,合理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做好质量控制计划,合理分工,使材料员、资料员、机械设备人员和技术人员等各司其职,避免其权利交叉,强化管理体系。
2、原材料的控制
经验证明,级配良好的碎石基层效果最好,不仅强度高,同时水泥用量也最少,因此要严格控制碎石的级配,使其最大粒径不大于37.5mm;水泥尽量用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在3h以上和终凝时间在6h以上,并且将剂量控制在5%~10%,以减少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裂缝;含水量对基层强度的影响最大,含水量过小,不容易碾压密实,容易出现松散、裂纹等,含水量过大,碾压不容易密实,容易产生“弹簧”现象,同时水分大量蒸发,易产生干缩裂缝。最佳含水量不仅能满足水泥完全水化和水解,同时也满足后续的碾压工作。
3、混合料的拌合与运输
混合料要现拌现用,严禁存放。拌合前,通过计算或经验确定混合料的配合比和最佳含水量,并且设置试验段以确定最终的配合比和最佳含水量。拌合现场要备有足够的拌合原材料,拌合过程中,要及时且匀速地向搅拌机中加料,并配有专门人员检查拌合机的使用情况,如有卡堵现象要及时分析原因,及时解决。拌合过程中有三点要严格控制:一是保证配合比的准确性和均匀性;二是控制拌合时间的合理性;三是避免混合料的离析。混合料从搅拌机出来后及时装车运输。运输过程中要避免产生离析现象,并采取覆盖布等措施避免水分流失。
4、施工工艺控制
(1)摊铺
混合料从开始加水拌合到摊铺完成的时间不宜超过3h。施工前应设置高程控制桩。摊铺前应保证下承层清扫干净,无杂物,并且充分洒水润湿。摊铺过程中宜使用两台机械摊铺机联合摊铺,并且边摊铺边用水准仪对高程进行测量,保证基层的厚度和平整度符合设计要求,如若不符合要求应及时整改。摊铺机后面应有至少两辆运料车等待卸料,尽量不出现“停机待料”的现象。
(2)碾压
碾压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获得强度和刚度的重要环节。碾压效果的好坏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混合料是否达到了最佳含水量;二是施工工艺的选择。
碾压前应由专门的实验人员对混合料的含水量进行检测,如达到最佳含水量则可以进行碾压,否则要采取措施使其达到最佳含水量后才开始碾压。碾压过程应严格遵守“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先低后高”的原则。碾压工作有初压和终压两个阶段。初压阶段是指用12t轻型压路机在摊铺机后及时碾压,使基层基本成型,混合料初步稳定,并调整平整度和厚度符合设计要求;终压是指在初压之后用18t重型或振动压路机继续碾压密实。碾压过程中压路机必须保持匀速,严禁急刹车和调头,碾压时直线段从外侧向内侧碾压,曲线段从内侧向外侧碾压。压路机轮迹必须重叠,纵向宜重叠不少于0.4m,横向不宜少于2.0m。碾压遍数应符合压实度和平整度的要求,严禁出现“薄层贴补”现象。如果碾压过程中出现“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应及时铲除并重新进行拌合、摊铺和碾压密实。严禁在病害基础上继续碾压。
(3)养护
在碾压完成且检查密实度符合设计要求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养护的目的是使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规定的强度、刚度等技术指标。夏季温度较高时节养护时间不宜少于7d,秋冬季节温度较低时节养护时间不少于10d。养护期间要及时检查,及时洒水,保持基层表面湿润。养护期间要严格禁止交通,待基层材料达到设计要求强度后才能开放。
三、施工中质量控制措施
1、路基质量的控制
我们在对路基质量的控制进行分析和说明时,从四个具体的方面来逐一进行。
首先,在路基填筑之前就对自然土进行相应的试验分析,这样一种试验分析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较好的确定出自然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并相应测出土中的最佳含水量和干容量,这些试验数据都有利于路基施工的指导作用。对路基填筑成品进行检测的时候,就需要结合相关的试验结果来进行分析,一般来说,土质的实际颗粒越细则相应的回弹模数越低,这也就是说,砂性土的回弹模数往往是比较高的。我们日常中所提到的砂性土实际上是非常好的筑路材料,在实际的施工环境下,往往也会选择塑性指标比较小的土来进行路基的填筑。 其次,保证土在进行压实的过程当中始终处于最佳的含水量状态上,这是因为只有在这样一种状态下才能够真正达到最大密度,由此,在进行压实的过程当中就一定要注意含水量的控制,一般是通过晾晒这样一种方式来对实际的含水量进行控制。除此之外,還需要注意的就是压实工作的进行应保证连续作业,且在作业过程当中尽可能的避免或者是减少雨淋、暴晒等极端状况的出现。
再次,主要路基工程的压实度往往反映在路基各层的实际密度之上,而弯沉值则是表现了路基上部的实际强度,因此,在进行施工的过程当中就需要对这两项指标进行控制,路基整体强度以及稳定性都符合标准的时候才算合格。实际上,路基施工在技术方面的要求并不复杂,只要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施工就能够满足要求的。另外一方面,施工人员的态度也很重要,认真负责才能够简称高质量的道路。
2、水破坏的控制
公路路面在进行设计时一般路堤都比较高,且都有硬路肩,因此,实际工程环境下路基内的水害并不严重,需要重点防治的是路面水的下渗。在我们国家较多已经建成的公路当中存在着较多的坑槽,这样一些坑槽的出现就正是因为水破坏,尤其是在夏季高温的时候,这些状况就更加容易出现。针对于此,在进行表面施工的时候就需要按防水层处理,尽可能的防止水进入到路基结构层的内部,这样就能够有效的避免上述破坏的出现。
3、裂缝的防治
裂缝可能会对公路带来严重性后果,这是因为道床出现裂缝后,造成雨水沿裂缝渗入公路基层,侵蚀公路的结构层,降低它的使整体强度降低,从而对整体道床造成严重的损坏。公路整体道床的裂缝可分为非荷载裂缝及荷载裂缝两类。非荷载裂缝是指面层自身因温缩所产生的裂缝及基层开裂而引发的反射裂缝;荷载裂缝是指在行车载荷的反复作用下,在整体道床基层产生的应力超过了整体道床基层的抗拉强度,从而造成不规则网状裂缝的出现。因此,在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要严格控制工程质量,以避免这两类裂缝的发生。
(1)整体道床基层裂缝的控制在水泥的选择上应选用收缩性小的水泥,并且采用稳定型的结构形式做基层。水泥类稳定材料产生收缩的原因主要分为温缩及干缩两种,两者均与材料的塑性及含水量指标有关,材料的塑性指标达到技术要求时方可选用,可见材料塑性指标的试验对材料的选用至关重要。对于含水量指标的控制可采用缓凝碱水剂,以保证水泥类稳定材料的最佳含水量,这样可以有效减少裂缝的出现。
(2)整体道床面层裂缝的防治整体道床的非荷载裂缝包括低温裂缝及疲劳裂缝,这与路面沥青的温度敏感性有着密切关系,而沥青的粘度(针入度指标)对其温度敏感性有着直接关系。诸多试验研究证明,而沥青的粘度越高,其温度敏感性就越小,即高粘度沥青的品质更优。因此,在选择沥青材料时,可采用其针入度指标进行判断,尽量选用高粘度的沥青材料。
4、封闭交通
在养生期间对于外界车辆加以控制,禁止在养生路段内行驶,以确保结构强度的增长,在养生的后期,而应注意控制重型车辆,不要在路段上堆置重物。尤其应注意,在施工完毕后,应禁止任何车辆立即上路行驶。因为此时结构强度低,不能随车轮的荷载作用,造成内部结构破坏,后期强度难以产生。使得后道工序受到影响。
四、结束语
基层在道路结构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必须给以足够的重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有着显著的优点,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其质量影响因素众多,因此要求在管理方面、材料的选择和拌合、施工工艺的选择以及验收阶段均应对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层层把关,保证基层质量优良,延长道路使用年限,降低造价,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陈湘青.市政道路施工存在的质量问题及对策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07).
[2]王星宇,单琳琅.高等级公路柔性路面施工质量控制[J].林业科技情报,2011,(02).
[3]尹德和.浅析加强公路工程中的施工质量管理[J].丹东海工,2010,(10).
[4]许英萍.浅析公路施工中路面基层的处理方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3).
【关键词】 路面基层;施工质量;控制
引言:
路基在整个公路工程的施工中属于非常重要的部分,这主要是因为路基既是公路工程的基础,也是路线的主体,其施工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整个公路工程的施工效果和使用质量。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在公路工程当中对路基施工质量的控制就成为了非常关键的问题。
一、公路路基常见病因分析
1、路基沉陷
(1)填方路基由于压实不足而下沉。
(2)桥涵通道等构造物与路基衔接处由于所用材料不当或碾压时比较困难而无法充分压实,造成路基逐步下沉。
(3)软土地基未加处置或方法不妥当造成路基沉降。目前,修建高速公路,建设周期一般较短,路基没有足够的自然沉降时间,但是因赶工期在未自然沉降充分的路基上修建路面,路基的沉降也会反映到路面之上。
(4)路基施工时,土壤含水量过大,填土无法达到规范要求的压密度,从而给路基留下沉降的隐患。
2、纵向裂缝
(1)路基起始填筑宽度不够。到填至一定高度时经检查才发现填土不够宽,或中线偏位,進行填补镶边,在镶边时,又没有按规定挖台阶和由下而上的分层填筑碾压,造成工程竣工后镶边下沉,产生纵向裂缝。
(2)清淤不到位,在清除植被或软基清挖时,在左边还有1~2m宽未清到,或堆放的淤泥尚未完全运到路外,就进行填土施工致使路基边缘下沉,产生纵向裂缝。
(3)半填半挖路段的路基,在填挖交界处未按规定挖台阶进行分层填筑压实,也易产生纵向裂缝。
(4)路基压实不到位,致使产生纵向裂缝。在路基施工中,应适当加宽填土,一般每边需加宽50cm。
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主要施工技术管理
1、管理方面的措施
完善管理体系,合理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做好质量控制计划,合理分工,使材料员、资料员、机械设备人员和技术人员等各司其职,避免其权利交叉,强化管理体系。
2、原材料的控制
经验证明,级配良好的碎石基层效果最好,不仅强度高,同时水泥用量也最少,因此要严格控制碎石的级配,使其最大粒径不大于37.5mm;水泥尽量用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在3h以上和终凝时间在6h以上,并且将剂量控制在5%~10%,以减少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裂缝;含水量对基层强度的影响最大,含水量过小,不容易碾压密实,容易出现松散、裂纹等,含水量过大,碾压不容易密实,容易产生“弹簧”现象,同时水分大量蒸发,易产生干缩裂缝。最佳含水量不仅能满足水泥完全水化和水解,同时也满足后续的碾压工作。
3、混合料的拌合与运输
混合料要现拌现用,严禁存放。拌合前,通过计算或经验确定混合料的配合比和最佳含水量,并且设置试验段以确定最终的配合比和最佳含水量。拌合现场要备有足够的拌合原材料,拌合过程中,要及时且匀速地向搅拌机中加料,并配有专门人员检查拌合机的使用情况,如有卡堵现象要及时分析原因,及时解决。拌合过程中有三点要严格控制:一是保证配合比的准确性和均匀性;二是控制拌合时间的合理性;三是避免混合料的离析。混合料从搅拌机出来后及时装车运输。运输过程中要避免产生离析现象,并采取覆盖布等措施避免水分流失。
4、施工工艺控制
(1)摊铺
混合料从开始加水拌合到摊铺完成的时间不宜超过3h。施工前应设置高程控制桩。摊铺前应保证下承层清扫干净,无杂物,并且充分洒水润湿。摊铺过程中宜使用两台机械摊铺机联合摊铺,并且边摊铺边用水准仪对高程进行测量,保证基层的厚度和平整度符合设计要求,如若不符合要求应及时整改。摊铺机后面应有至少两辆运料车等待卸料,尽量不出现“停机待料”的现象。
(2)碾压
碾压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获得强度和刚度的重要环节。碾压效果的好坏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混合料是否达到了最佳含水量;二是施工工艺的选择。
碾压前应由专门的实验人员对混合料的含水量进行检测,如达到最佳含水量则可以进行碾压,否则要采取措施使其达到最佳含水量后才开始碾压。碾压过程应严格遵守“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先低后高”的原则。碾压工作有初压和终压两个阶段。初压阶段是指用12t轻型压路机在摊铺机后及时碾压,使基层基本成型,混合料初步稳定,并调整平整度和厚度符合设计要求;终压是指在初压之后用18t重型或振动压路机继续碾压密实。碾压过程中压路机必须保持匀速,严禁急刹车和调头,碾压时直线段从外侧向内侧碾压,曲线段从内侧向外侧碾压。压路机轮迹必须重叠,纵向宜重叠不少于0.4m,横向不宜少于2.0m。碾压遍数应符合压实度和平整度的要求,严禁出现“薄层贴补”现象。如果碾压过程中出现“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应及时铲除并重新进行拌合、摊铺和碾压密实。严禁在病害基础上继续碾压。
(3)养护
在碾压完成且检查密实度符合设计要求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养护的目的是使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规定的强度、刚度等技术指标。夏季温度较高时节养护时间不宜少于7d,秋冬季节温度较低时节养护时间不少于10d。养护期间要及时检查,及时洒水,保持基层表面湿润。养护期间要严格禁止交通,待基层材料达到设计要求强度后才能开放。
三、施工中质量控制措施
1、路基质量的控制
我们在对路基质量的控制进行分析和说明时,从四个具体的方面来逐一进行。
首先,在路基填筑之前就对自然土进行相应的试验分析,这样一种试验分析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较好的确定出自然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并相应测出土中的最佳含水量和干容量,这些试验数据都有利于路基施工的指导作用。对路基填筑成品进行检测的时候,就需要结合相关的试验结果来进行分析,一般来说,土质的实际颗粒越细则相应的回弹模数越低,这也就是说,砂性土的回弹模数往往是比较高的。我们日常中所提到的砂性土实际上是非常好的筑路材料,在实际的施工环境下,往往也会选择塑性指标比较小的土来进行路基的填筑。 其次,保证土在进行压实的过程当中始终处于最佳的含水量状态上,这是因为只有在这样一种状态下才能够真正达到最大密度,由此,在进行压实的过程当中就一定要注意含水量的控制,一般是通过晾晒这样一种方式来对实际的含水量进行控制。除此之外,還需要注意的就是压实工作的进行应保证连续作业,且在作业过程当中尽可能的避免或者是减少雨淋、暴晒等极端状况的出现。
再次,主要路基工程的压实度往往反映在路基各层的实际密度之上,而弯沉值则是表现了路基上部的实际强度,因此,在进行施工的过程当中就需要对这两项指标进行控制,路基整体强度以及稳定性都符合标准的时候才算合格。实际上,路基施工在技术方面的要求并不复杂,只要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施工就能够满足要求的。另外一方面,施工人员的态度也很重要,认真负责才能够简称高质量的道路。
2、水破坏的控制
公路路面在进行设计时一般路堤都比较高,且都有硬路肩,因此,实际工程环境下路基内的水害并不严重,需要重点防治的是路面水的下渗。在我们国家较多已经建成的公路当中存在着较多的坑槽,这样一些坑槽的出现就正是因为水破坏,尤其是在夏季高温的时候,这些状况就更加容易出现。针对于此,在进行表面施工的时候就需要按防水层处理,尽可能的防止水进入到路基结构层的内部,这样就能够有效的避免上述破坏的出现。
3、裂缝的防治
裂缝可能会对公路带来严重性后果,这是因为道床出现裂缝后,造成雨水沿裂缝渗入公路基层,侵蚀公路的结构层,降低它的使整体强度降低,从而对整体道床造成严重的损坏。公路整体道床的裂缝可分为非荷载裂缝及荷载裂缝两类。非荷载裂缝是指面层自身因温缩所产生的裂缝及基层开裂而引发的反射裂缝;荷载裂缝是指在行车载荷的反复作用下,在整体道床基层产生的应力超过了整体道床基层的抗拉强度,从而造成不规则网状裂缝的出现。因此,在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要严格控制工程质量,以避免这两类裂缝的发生。
(1)整体道床基层裂缝的控制在水泥的选择上应选用收缩性小的水泥,并且采用稳定型的结构形式做基层。水泥类稳定材料产生收缩的原因主要分为温缩及干缩两种,两者均与材料的塑性及含水量指标有关,材料的塑性指标达到技术要求时方可选用,可见材料塑性指标的试验对材料的选用至关重要。对于含水量指标的控制可采用缓凝碱水剂,以保证水泥类稳定材料的最佳含水量,这样可以有效减少裂缝的出现。
(2)整体道床面层裂缝的防治整体道床的非荷载裂缝包括低温裂缝及疲劳裂缝,这与路面沥青的温度敏感性有着密切关系,而沥青的粘度(针入度指标)对其温度敏感性有着直接关系。诸多试验研究证明,而沥青的粘度越高,其温度敏感性就越小,即高粘度沥青的品质更优。因此,在选择沥青材料时,可采用其针入度指标进行判断,尽量选用高粘度的沥青材料。
4、封闭交通
在养生期间对于外界车辆加以控制,禁止在养生路段内行驶,以确保结构强度的增长,在养生的后期,而应注意控制重型车辆,不要在路段上堆置重物。尤其应注意,在施工完毕后,应禁止任何车辆立即上路行驶。因为此时结构强度低,不能随车轮的荷载作用,造成内部结构破坏,后期强度难以产生。使得后道工序受到影响。
四、结束语
基层在道路结构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必须给以足够的重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有着显著的优点,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其质量影响因素众多,因此要求在管理方面、材料的选择和拌合、施工工艺的选择以及验收阶段均应对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层层把关,保证基层质量优良,延长道路使用年限,降低造价,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陈湘青.市政道路施工存在的质量问题及对策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07).
[2]王星宇,单琳琅.高等级公路柔性路面施工质量控制[J].林业科技情报,2011,(02).
[3]尹德和.浅析加强公路工程中的施工质量管理[J].丹东海工,2010,(10).
[4]许英萍.浅析公路施工中路面基层的处理方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