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路径

来源 :下一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zhch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习惯是小学生在人生轨道运行的外作用力,并反射出他们的道德意识。教师应在养成教育上做好质量把关,处理好各个教学要素的关系。即保证养成教育内容的序列化、做到养成教育过程的兼容化、突显养成教育环境的人文化、实现养成教育管理的一体化,以此为手段,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面向小学生开展的德育教育、文明行为训练等,是帮助教育对象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与前提。小学生思想行为素质的科学培养,需依托在优质、健康的教学环境,并受教学行为与教学思想的影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小学生建立健全人格的关键,更是关乎学生整个人生发展路径。而关于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教育工作者必须切实关注学生个体身心成长规律,且认识到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以此加强养成教育建设,逐渐形成科学的教学策略。
  一、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要素
  (一)教学行为要素
  教师的行为举止,会对小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产生直接影响。教师应不断规自身行为,最大程度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与价值,为小学生树立正面、积极、健康的示范榜样。从某种角度来说,教学行为要素是整个养成教育的关键。即无论是教师自身的言行举止,还是所制定与实施的教学手段,都关联到最终的教学结果。
  (二)教学环境要素
  教学环境要素,会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潜移默化熏陶的作用。小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班级度过的,基于知识的讲解与探讨活动,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形成微妙的关系。教师若不能创建优质、健康的教学环境,将无法有序、和谐的开展教学活动。甚至,班级乃至校园中的人文景观、标语等,都会在无形之中影响着小学生的道德意识与行为。
  二、小学生良好行為习惯养成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
  面向小学生开展养成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严格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收集与分析小学学习与成长的所有信息,并探析其产生错误行为背后的影响要素与根本原因。教师应以学生实际的问题为导向,制定养成教学内容与模式。不应过度体现教师的主观意识,将既定俗成的内容与要求,“填鸭式”的传授给学生。这样,既不利于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无法保证教师按照预期实现教育目标。
  (二)适应性原则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受个体成长背景、性格特征的影响。教师应遵循适应性原则,制定适合每一为学生的指导方案与养成教育模式。教师应掌握学生个体间在思想与行为方面的差异性,并构建层次分明的教学措施。切忌过于强调养成教育的统一性,使用同一方式与方法开展养成教育。
  (三)长期性原则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教育。教师不可操之过急,应循序渐进的进展引导与指导。以小学生为主体开展养成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做好长期打断。即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贯穿到低、中、高三个不同的教育阶段中,并根据他们外显的异常行为,给予正确的引导与反馈。
  三、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有效策略
  (一)保证养成教育内容的序列化
  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认知能力、道德认识形成的关键阶段。教师必须注重教学行为的正确性,并能制定序列化的养成教育内容。教师需了解小学生道德认知、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一定的直接性与外在性。小学生易受到外作用力的诱导,并对他们认知世界、探索未知的意识形态带来直接性的影响。因此,教师需不断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而后,教师需以小学生身心成长特点、学习诉求、引发异常行为的关键要素为依据,融入具有可调节性、指导性、规范性的教学内容。即教师需引导小学生认识到个人与集体、教师、家庭、社会的关系,并明确的告知他们怎样做是对,何种言行是错。生成标准化、序列化的教学内容,使小学生清晰的了解自己该如何做。此外,教师需将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当做长期的教育工作来做,并认识到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可实现的。教师需常态化的开展养成教育,并及时改正小学生的不良行为,督促他们按照正确的方式去做。教师需保证小学生的知与行的一致性,并根据他们的具体行为特征与表现,有针对性的将行为准则与标准贯穿到低、中、高不同阶段的序列中,以此,避免教育成人化、形式化的问题,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做到养成教育过程的兼容化
  养成教育的兼容化,更强调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兼容、教学结果与教学过程的兼容、教学手段与教学目标的兼容。教师需明确每一位学生的具体问题,并以此为导向,精准定位教育目标。且基于明确的方向,制定具体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教师需根据外显的具体行为,分析他们的道德意识。生成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帮助小学生改掉错误的行为习惯。尤其,教师需保证教育过程与教育结果的一致性。即在具体开展养成教育的过程中,需真正发挥不同教学手段的作用与功能,达到预期的养成结果与效果。切忌粗暴禁止与呵斥,导致小学生日益疏远教师,甚至为了迎合教师的愿望与诉求,在校内在行为上进行伪装。教师需将外在的行为规范深埋于小学生的道德意识中,在教师的正确、科学的引导下,形成稳定的良好品质。不管在任何地方,是否有人检查与监管,都能展现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在养成教育过程中,必须做到各项教育要素的兼容性、协调性与一致性,为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提供有利条件。
  (三)突显养成教育环境的人文化
  环境对学生个体身心健康发展、良好行为的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需注重突显养成教育环境的人文化特征,保证小学生愿意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教师需充分发挥环境这一重要教育要素的作用与价值,使小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获得良好的熏陶与影响。即教师可将三字经制作成生动、形象的图文,并将其粘贴到教师的墙壁上。这样, 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与课间休息中,都可无意识的阅读到其中具有良好行为引导性的句子。同时,教师需利用好小学生善于模仿的特点,在校园与班级的明面位置设置“LED”,定期上传具有正确引导性的视频宣传片等。小学生在长期观看与模仿的过程中,可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教师将正确的言谈举止、写字与阅读的规范化标准、见长辈到招呼的形式等,制作成具有一定趣味性的视频动画,使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能在思想深处形成深刻的影响。以良好的道德意识为导向,使小学生在既定的情境中展现出符合标准的行为习惯。此外,教师需加强校容校貌的规范建设,为养成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更多的促进因子。且教师需对班级、校园环境进行科学的优化,确保其展现出有趣、轻松、美好、干净、严肃的特征。基于这样的养成教育环境,既要使小学生意识到教育的严肃性、权威性,还需确保他们积极、自主配合与实践教师的要求。
其他文献
摘 要:疫情突如其来,为保障孩子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去年,因防控疫情需要,开学时间延迟。面对非常时期,我们格外需要冷静思考,认真分析,科学指导,以良好心态进行防疫工作。这样才能在孩子心目中树立守护生命、慰藉心灵的形象,进而引导幼儿做“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小卫士,让这段经历成为师幼共同成长的特殊而宝贵的人生经历。  关键词:疫情下;幼儿园;互动  引言  2020年,假期在延长,教师在行动,“疫
期刊
摘 要:新世纪以来,在农村范围内的初中生的辍学比例有所下降,这可喜成绩的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努力和支持,包括农村经济的稳步增长。但辍学比例的降低并不代表辍学现象的消失,在一定范围内,农村的部分孩子还依旧面临着新形势下的輟学风险和现实。农村初中生辍学这一现象不仅仅会对孩子自身和所在的家庭产生深远的不良影响,更深层面上,是对实行多年的九年义务教育这一重大教育国策的不贯彻和不执行。本文将继续致力于分析新阶段
期刊
摘 要:幼儿生活中,从不缺少生活化的美术题材。而幼儿园主题课程本身就来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生活化题材的美术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美术兴趣,能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因此,本文就借助主题课程,对中班主题背景下的美术欣赏活动进行研究,让艺术回归生活,培养中班幼儿的爱美之心。  关键词:主题背景;美术欣赏  对于孩子来说,生活中从不缺少“美”。生活化题材的美术活动能最大程度地使幼儿发现和感知生活之“美”。而主
期刊
摘 要:新时代为乡村教育注入新的内涵与新的思考方式,常德市教育部门探索和实践了各种形式的乡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支持机制,这些形式有:“送教下乡”、“网络研修”、“访名校交流”、“国培省培市培项目”、“教师工作坊”、“校本研修”等。优化常德地区乡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机制,依赖于:社会行动——关爱乡村小学教师群体,实现乡村小学教师积极、有效的专业成长;教育行动——追求整体多维、与时俱进的乡村小学教
期刊
摘 要:习惯对于学习品质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学生学习阶段,教师在习惯养成方面的点滴引导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平常的教学常规中,教师在细节处应格外重视。  关键词:常规;习惯;养成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潜在模仿性很强,他们纯真的眼睛里容纳教师的时间是比较长(在校,课堂时间)也是比较集中(40分钟的集中上课)的,因此教师自身的言行对于朝夕相处的学生来说,影响是非常大的,甚至可以
期刊
摘 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在很多领域中都被广泛运用。“互联网+”也对教育行业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它使得很多高校教师的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变化,也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本篇主要分析和讨论高校教师在如今互联网行业的影响下,职业道德修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职业道德修养;问题与对策  一、“互联网+”时代的特点以及对教育事业的影响  
期刊
摘 要: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常常容易出现按部就班、照本宣科的现象,抑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自主;学法;大声表达  有些教师在上课时,常常是按部就班、没有变通,要求学生只能按教师预先制定的计划去做,学生只能被动地等待老师讲解。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意识日渐淡薄,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不能满足
期刊
摘 要:在每个班级都或多或少有几个后进生,他们在大多数的教师头脑中留下的印象是“差生”,这一点我们无可否认。但我认为:这些学生在某些方面是暂时落后,因为青少年学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并非无教育的可能,造成他们落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们应该给予认真的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后进生;差生;可塑性  现代的家庭对孩子过分的溺爱,是造成后进生出现的主要原因,有的家长在对待子女的问题上要求不够严格,他们以超标
期刊
一.物理学史课程的发展现况  物理学史,是研究物理学辩证发展规律及其科学方法论一门学科,是物理学和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交叉渗透的综合学科。集中体现了人类探索和逐步认识物质世界的现象、特性、规律和本质的历程。概括和探求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和基本规律,不仅与探索物理世界运动变化规律的物理学相联系,而且还与人类社会的生产、经济、思想文化等发展的社会|科学相联系。通过让学生学习,能使学生掌握
期刊
摘 要:人的生命历程,从受孕开始,人的身心发展,也由此开始,理解孩子的发展规律,可以更好地理解我们的孩子。教育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不了解孩子的智力发展、思维、兴趣、爱好、能力、禀赋、习气,就没有教育。青少年儿童一般会经历以下几个阶段:婴幼儿期(0-3岁),学前期(3-6岁),儿童中期(6-12岁),青春期(12岁-20岁),每个阶段,都有孩子的心理规律。了解青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的身心发展规律,同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