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青岛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中,经常会遇到验证性的实验,那么什么是验证性实验呢?它又有什么特点呢?
所谓验证性实验就是学生在实验猜想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出实验方案,再由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操作,验证猜想,并获得新知的实验方式。
它的特点是:在这种实验中并不能产生很多的新知识,注重的是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来验证猜想,并将实验后的结论与猜想进行对照,从而获得新知。
为了更好的上好验证性实验,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1 “预热”——实验猜想
猜想是实验的一部分,它是一个实验开始的“预热”阶段,没有猜想的实验是一个不完整的实验。对实验进行猜想是科学课的一个重要环节,他可以让学生对这个实验的过程、结果以及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进行一个大体的“预测”。
为了让猜想更具条理性、可操作性,可以将实验猜想,设置为表格的形式。例如,在上《浮与沉》一课时,可将猜想设置为以下形式: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猜想和实验应该分开,猜想的时候不能实验。许多老师没有强调好这一点,学生们在猜想的时候,同时进行实验,结果与我们的实验预期目标大相径庭。
2 实验过程
经历了实验的猜想,学生们特别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教师要抓住机会,趁热打铁,引起学生对实验的向往与热情。
2.1 实验器材的介绍。
小学科学中的有些实验器材非常简单,学生一看就明白,对于这样的实验,教师可直接放手让学生进行实验。而有些实验器材,学生头一次接触,或者实验操作中有一定的危险性,这样的话,就需要教师来讲解它们的用途,以便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正确的使用它们。
2.2 设计实验方案。
让学生根据要研究的问题,小组合作设计一个好的实验方案。有了方案,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就会有的放矢,就会知道自己要去干什么,如何去研究,知道如何去使用教师提供的实验器材等。
具体做法: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行设计,然后进行汇报,在汇报过程中,教师要加以指导,使之最合理化、科学化、规范化。
2.3 设计一个完整有效的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对于整个实验来讲,起着一个指示实验过程与记录实验结果的作用。一个好的实验报告单意味着实验成功了一半。
实验报告单不一定很长,但是一定要有。有了它,学生在实验的时候,才会有的放矢,目标明确。
2.4 实验操作。
学生是实验的主体,只有学生进行高效的实验,实验才会有效果,学生们才会学到真正的知识。
选好小组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操作,要互相合作,学生之间分工明确,有观察的、实验的、记录的等。
教师要当好“巡逻兵”,分小组对学生的实验情况及时的加以指导。
2.5 实验汇报,与猜想进行对照。
实验汇报可让学生根据实验报告单进行汇报,多个小组进行汇报,其他组进行补充完善,如果概括的不全面,教师就要适当进行引导、点拨、补充。从而使问题的结论正确呈现。
学生实验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与实验前的猜想进行对照,学生会发现有可能一样,有可能不一样,此做法,是让學生正确的猜想加以巩固,不正确的猜想得以改正。
2.6 归纳、提升。
对于重要的概念或者问题,教师要及时的引导,点拨,进行拓展与变化,要在课堂中引起讨论,引起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深层次的理解本节课的知识。
总结概念要依据本节课实验的数据,最好由学生总结出,总结不完善的地方教师要加以引导。
3 拓展延伸
科学课上,可以采用两种方法来进行拓展延伸。一是“头脑风暴”,二是“小组互助课下学习”。
“头脑风暴”就是针对某一个问题,让学生们在头脑中进行大胆的想象,充分发散自己的思维。例如,《认识太阳》一课,可以提这样的问题:假如没有太阳,我们的世界会怎么样?
在科学课上,有许多问题是一节课难以解决的,那就需要学生在课下解决。比如,种花、养小动物等。
具体做法:将离家近的同学编成一个小组,选一个优秀的学生作为小组长,定期对同学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这样的一种形式,既有利于同学们之间互相交流,也给老师们“松了绑”。
所谓验证性实验就是学生在实验猜想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出实验方案,再由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操作,验证猜想,并获得新知的实验方式。
它的特点是:在这种实验中并不能产生很多的新知识,注重的是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来验证猜想,并将实验后的结论与猜想进行对照,从而获得新知。
为了更好的上好验证性实验,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1 “预热”——实验猜想
猜想是实验的一部分,它是一个实验开始的“预热”阶段,没有猜想的实验是一个不完整的实验。对实验进行猜想是科学课的一个重要环节,他可以让学生对这个实验的过程、结果以及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进行一个大体的“预测”。
为了让猜想更具条理性、可操作性,可以将实验猜想,设置为表格的形式。例如,在上《浮与沉》一课时,可将猜想设置为以下形式: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猜想和实验应该分开,猜想的时候不能实验。许多老师没有强调好这一点,学生们在猜想的时候,同时进行实验,结果与我们的实验预期目标大相径庭。
2 实验过程
经历了实验的猜想,学生们特别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教师要抓住机会,趁热打铁,引起学生对实验的向往与热情。
2.1 实验器材的介绍。
小学科学中的有些实验器材非常简单,学生一看就明白,对于这样的实验,教师可直接放手让学生进行实验。而有些实验器材,学生头一次接触,或者实验操作中有一定的危险性,这样的话,就需要教师来讲解它们的用途,以便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正确的使用它们。
2.2 设计实验方案。
让学生根据要研究的问题,小组合作设计一个好的实验方案。有了方案,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就会有的放矢,就会知道自己要去干什么,如何去研究,知道如何去使用教师提供的实验器材等。
具体做法: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行设计,然后进行汇报,在汇报过程中,教师要加以指导,使之最合理化、科学化、规范化。
2.3 设计一个完整有效的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对于整个实验来讲,起着一个指示实验过程与记录实验结果的作用。一个好的实验报告单意味着实验成功了一半。
实验报告单不一定很长,但是一定要有。有了它,学生在实验的时候,才会有的放矢,目标明确。
2.4 实验操作。
学生是实验的主体,只有学生进行高效的实验,实验才会有效果,学生们才会学到真正的知识。
选好小组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操作,要互相合作,学生之间分工明确,有观察的、实验的、记录的等。
教师要当好“巡逻兵”,分小组对学生的实验情况及时的加以指导。
2.5 实验汇报,与猜想进行对照。
实验汇报可让学生根据实验报告单进行汇报,多个小组进行汇报,其他组进行补充完善,如果概括的不全面,教师就要适当进行引导、点拨、补充。从而使问题的结论正确呈现。
学生实验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与实验前的猜想进行对照,学生会发现有可能一样,有可能不一样,此做法,是让學生正确的猜想加以巩固,不正确的猜想得以改正。
2.6 归纳、提升。
对于重要的概念或者问题,教师要及时的引导,点拨,进行拓展与变化,要在课堂中引起讨论,引起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深层次的理解本节课的知识。
总结概念要依据本节课实验的数据,最好由学生总结出,总结不完善的地方教师要加以引导。
3 拓展延伸
科学课上,可以采用两种方法来进行拓展延伸。一是“头脑风暴”,二是“小组互助课下学习”。
“头脑风暴”就是针对某一个问题,让学生们在头脑中进行大胆的想象,充分发散自己的思维。例如,《认识太阳》一课,可以提这样的问题:假如没有太阳,我们的世界会怎么样?
在科学课上,有许多问题是一节课难以解决的,那就需要学生在课下解决。比如,种花、养小动物等。
具体做法:将离家近的同学编成一个小组,选一个优秀的学生作为小组长,定期对同学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这样的一种形式,既有利于同学们之间互相交流,也给老师们“松了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