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焦虑敏感个体注意偏向特点及机制。
方法使用大学生焦虑敏感量表筛选出高分组23人,低分组20人。采用2(被试间变量:高、低焦虑敏感组)×2(被试内变量:正性、负性图片)混合实验设计,实验一和实验二情绪面孔持续时间分别为100 ms、1 250 ms。两个实验均采用点探测任务范式,并计量反应时和正确率。
结果实验一,混合实验设计发现存在图片类型主效应[F(1,41)=4.40,P<0.05]。并且高、低焦虑敏感组在正性图片水平上表现出投入效应[(12.22±30.24)ms vs (10.07±21.55)ms];在负性图片水平上,高焦虑敏感组表现出投入效应[(4.81±17.88)ms],而低焦虑敏感组在负性图片水平上倾向于回避负性图片[(-6.84±21.33)ms]。实验二,在正性图片水平上,两组被试注意偏向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1)=0.29,P>0.05],都表现出注意投入的趋势;在负性图片水平上,两组消极偏向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1)=6.41,P<0.05],即高焦虑敏感组回避负性图片,低焦虑敏感组对负性图片表现出投入效应。
结论焦虑敏感个体在注意早期对负性图片的警觉以及后期对其的回避可能是导致焦虑敏感个体心理异常产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