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心理应激、情绪调节方式与新疆部队官兵(以下简称"驻疆官兵" )职业倦怠的关系,为驻疆官兵职业倦怠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随机整群抽取驻疆官兵757名,进行军人职业倦怠量表、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军人情绪调节方式量表测评研究。
结果(1)独生子女驻疆官兵躯体化[(6.34±4.86)分]、自我评价[(7.66±4.16)分]、消极怠工[(5.00±3.51)分]3个因子得分及职业倦怠总分[(28.60±15.82)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官兵[(5.34±4.51)分,(6.89±4.28)分,(4.25±3.22)分,(25.73±15.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04,2.384,2.950,2.446;P<0.05或0.01)。有训练伤史驻疆官兵成就感、躯体化、消极怠工3个因子得分及职业倦怠总分显著高于无训练伤史官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71,3.676,4.222,3.469;P<0.01)。高训练期望官兵职业倦怠总分及5个因子得分显著低于一般训练期望、训练期望无所谓2组官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2)心理应激、认知重视、自我安慰、训练期望、情感求助对驻疆官兵职业倦怠均具有显著预测作用(t=14.518,8.241,-4.332,2.990,-2.695;P<0.01)。(3)认知重视在心理应激与职业倦怠间具有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比为18.8%;自我安慰在心理应激与职业倦怠间具有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比为4.4%。
结论驻疆官兵职业倦怠因独生子女、训练伤史、训练期望而异,认知重视、自我安慰在心理应激与职业倦怠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