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8月30日,在中央美术学院(以下简称“中央美院”)成立百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周令钊等8位老教授回信,向他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并提出:希望学院坚持正确办学方向,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发扬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优良传统,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努力把学院办成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
中央美院党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带领全体师生深入时代生活,在祖国大地上进行教学实践,传大美之艺,育栋梁之材。
在四川省宝庆县夹金山红军长征纪念地,中国画学院党总支书记于光华、院长陈平带领“再长征”创作组的师生们,重走长征路,用画作再现“长征万里险、最忆夹金山”的历史时刻;
在山西省右玉县,造型学院党员教授张路江带领学生们,采风当地人民70余年持续造林的生动故事,写生鸟语花香的山川美景……
“这样的思政課,动感情、求真理、说真话、创精品,是对我们生动的教育。”一名硕士研究生说。
上好“写生路上的思政课”
“艺术院校的思政课不好上,因为学生们感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强而逻辑思维弱,个性突出但集体意识不强。单纯讲授理论概念,很难打动他们。”中央美院思政部党支部书记、主任宋修见说。
为了改变艺术类院校存在的重专业轻思政教育的现状,中央美院党委创造性地提出“五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改革要求,将课堂串讲、名师讲座、经典阅读、课堂讨论和实践教学等结合在一起,将学生带入特定情境,进行思想引领。
2018年,中央美院党委开展了“写生路上的思政课”。采风和写生期间,思政课老师和各学院的党员教授育人于写生课上,引导学生聆听历史回声、触摸社会律动,描绘时代丹青。
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苗族自治州的雨补鲁村,拥有得天独厚的传统民族文化资源。近年来,和许多传统村落一样,村民们推倒吊脚楼,建起小洋楼,贴上了花瓷砖。
2018年,中央美院党委常委、副院长吕品晶带着学生们来到这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发掘村里原始、朴实的建筑要素,采用“修旧如旧”的方式进行抢救性院落空间修复和改造。
村民们开始并不理解,质问他们,这不是让我们的生活倒退回去吗?吕品晶和学生们召集村里人连夜开会,他说:“突出雨补鲁村的民族文化特色,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来这里休闲旅游,咱们才能吃上‘旅游饭’。”经过反复动员,村民们逐渐形成共识,参与到家园建设中,协力完成了宗祠及中心广场的改造。围坐在广场,听着布依族的八音坐唱,一位村民拉着吕品晶的手说:“是你们让我知道,村里的一石一树都这么宝贵。”
恢复村落原貌,更好恢复造血功能。吕品晶带领学生们把废弃吊脚楼改成锦绣坊后,联系苏州的学校,让村里8名布依族女子到苏州学习绣艺。她们学有所成后,回村成为锦绣坊的绣娘。参与这次活动的建筑学院2017级博士生廖橙说:“用艺术助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我们所经历的触动和收获的感受是书本上学不来的。”
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融入时代
“无论是战争时期还是和平时代,中央美术学院从未在时代历程中缺席,一直是主题创作的国家队,创造了许多无愧于时代的经典作品。我时常提醒我们的老师和学生,不能在当今时代缺位失语。”中央美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范迪安说。
中央美院党委引导党员教师率先垂范,突破“小美之艺”的创作风格,参与主题创作和现实题材创作。越来越多的教师对艺术定位、学术定位做了调整,涵养大爱之心、传承大美之艺,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融入时代。
作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的核心标识,国庆70周年活动标识得到了广泛应用。标识设计期间,艺术设计研究院院长刘波带着团队反复修改设计,形成了上百套方案。“社会各界对这个标识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坚定了我们‘为中国设计’的初心和‘设计为国家服务’的使命感。”刘波说。
中央美院各级党组织通过开展多种独具特色的主题活动,激励莘莘学子把自己的青春记忆和成长足迹镌刻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历程中。2019年,思政部在全院开展了“我的祖辈与我的祖国”主题访谈活动,并设置了访谈长辈、故事分享、情景教学、纪录片拍摄等环节。在故事分享中,中国画学院学生李中诚从“爷爷的小玩意儿”说起,讲述了自家祖孙三代经历重重波折仍不改初心保护汉墓的故事。“这次活动让我再次走进祖辈们奋斗的火热岁月,感受他们的家国情怀,使自己的人生路、艺术路上多了一份指引。”李中诚说。
以美育美服务社会
精微者,艺术精研;广大者,胸怀人民。在中央美院校园里,“尽精微致广大”六字校训镌刻在雕塑上;校园外,中央美术学院师生们正以大美之艺描绘时代丹青、以美育美服务社会。
怀柔城区向北10公里,青龙峡景区下游的大水峪村曾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村里有条千余米主街道,多年来又脏又乱。如今,这条街两侧绘就了103幅壁画,成为一条纵贯南北的“艺术景观长廊”。大水峪村成了“网红”壁画村,2019年旅游收入比绘画前增长了近4倍。
这些壁画的创作者是中央美院壁画系党支部的党员教师和30名学生。“没有生活实践,就没有艺术灵感,就无法创作出生活气息浓郁的艺术作品。”壁画系党支部书记吴啸海说。他们与怀柔区旅游委、怀北镇大水峪村村委会商定,启动了“美绘乡村”主题活动,指导学生用壁画作品美化大水峪村环境。
最初,村民对抽象的壁画并不认可,有人还在家门口画上动画形象“灰太狼”阻碍学生们作画。为了融洽关系,吴啸海教授带着学生们拿着画稿登门和乡亲们沟通,并根据村民的意见对作品方案进行修改。等大爷大妈们同意后,再进行创作。如今,“万事如意”“年年有余”“满载而归”等壁画已经成为村中的“自拍打卡地”,村里的孩子们还经常搬着小板凳来临摹壁画。
在推进以美育美服务社会的同时,为发挥学院在新时代美育工作中的引领作用,中央美院今年成立了美育研究院,全面开展美育理论研究、高层次美育人才培养和社会美育服务等工作。“持大爱之心,研大美之艺,我们使命在肩、志在必成。”中央美院党委书记高洪说。
中央美院党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带领全体师生深入时代生活,在祖国大地上进行教学实践,传大美之艺,育栋梁之材。
在四川省宝庆县夹金山红军长征纪念地,中国画学院党总支书记于光华、院长陈平带领“再长征”创作组的师生们,重走长征路,用画作再现“长征万里险、最忆夹金山”的历史时刻;
在山西省右玉县,造型学院党员教授张路江带领学生们,采风当地人民70余年持续造林的生动故事,写生鸟语花香的山川美景……
“这样的思政課,动感情、求真理、说真话、创精品,是对我们生动的教育。”一名硕士研究生说。
上好“写生路上的思政课”
“艺术院校的思政课不好上,因为学生们感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强而逻辑思维弱,个性突出但集体意识不强。单纯讲授理论概念,很难打动他们。”中央美院思政部党支部书记、主任宋修见说。
为了改变艺术类院校存在的重专业轻思政教育的现状,中央美院党委创造性地提出“五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改革要求,将课堂串讲、名师讲座、经典阅读、课堂讨论和实践教学等结合在一起,将学生带入特定情境,进行思想引领。
2018年,中央美院党委开展了“写生路上的思政课”。采风和写生期间,思政课老师和各学院的党员教授育人于写生课上,引导学生聆听历史回声、触摸社会律动,描绘时代丹青。
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苗族自治州的雨补鲁村,拥有得天独厚的传统民族文化资源。近年来,和许多传统村落一样,村民们推倒吊脚楼,建起小洋楼,贴上了花瓷砖。
2018年,中央美院党委常委、副院长吕品晶带着学生们来到这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发掘村里原始、朴实的建筑要素,采用“修旧如旧”的方式进行抢救性院落空间修复和改造。
村民们开始并不理解,质问他们,这不是让我们的生活倒退回去吗?吕品晶和学生们召集村里人连夜开会,他说:“突出雨补鲁村的民族文化特色,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来这里休闲旅游,咱们才能吃上‘旅游饭’。”经过反复动员,村民们逐渐形成共识,参与到家园建设中,协力完成了宗祠及中心广场的改造。围坐在广场,听着布依族的八音坐唱,一位村民拉着吕品晶的手说:“是你们让我知道,村里的一石一树都这么宝贵。”
恢复村落原貌,更好恢复造血功能。吕品晶带领学生们把废弃吊脚楼改成锦绣坊后,联系苏州的学校,让村里8名布依族女子到苏州学习绣艺。她们学有所成后,回村成为锦绣坊的绣娘。参与这次活动的建筑学院2017级博士生廖橙说:“用艺术助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我们所经历的触动和收获的感受是书本上学不来的。”
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融入时代
“无论是战争时期还是和平时代,中央美术学院从未在时代历程中缺席,一直是主题创作的国家队,创造了许多无愧于时代的经典作品。我时常提醒我们的老师和学生,不能在当今时代缺位失语。”中央美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范迪安说。
中央美院党委引导党员教师率先垂范,突破“小美之艺”的创作风格,参与主题创作和现实题材创作。越来越多的教师对艺术定位、学术定位做了调整,涵养大爱之心、传承大美之艺,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融入时代。
作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的核心标识,国庆70周年活动标识得到了广泛应用。标识设计期间,艺术设计研究院院长刘波带着团队反复修改设计,形成了上百套方案。“社会各界对这个标识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坚定了我们‘为中国设计’的初心和‘设计为国家服务’的使命感。”刘波说。
中央美院各级党组织通过开展多种独具特色的主题活动,激励莘莘学子把自己的青春记忆和成长足迹镌刻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历程中。2019年,思政部在全院开展了“我的祖辈与我的祖国”主题访谈活动,并设置了访谈长辈、故事分享、情景教学、纪录片拍摄等环节。在故事分享中,中国画学院学生李中诚从“爷爷的小玩意儿”说起,讲述了自家祖孙三代经历重重波折仍不改初心保护汉墓的故事。“这次活动让我再次走进祖辈们奋斗的火热岁月,感受他们的家国情怀,使自己的人生路、艺术路上多了一份指引。”李中诚说。
以美育美服务社会
精微者,艺术精研;广大者,胸怀人民。在中央美院校园里,“尽精微致广大”六字校训镌刻在雕塑上;校园外,中央美术学院师生们正以大美之艺描绘时代丹青、以美育美服务社会。
怀柔城区向北10公里,青龙峡景区下游的大水峪村曾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村里有条千余米主街道,多年来又脏又乱。如今,这条街两侧绘就了103幅壁画,成为一条纵贯南北的“艺术景观长廊”。大水峪村成了“网红”壁画村,2019年旅游收入比绘画前增长了近4倍。
这些壁画的创作者是中央美院壁画系党支部的党员教师和30名学生。“没有生活实践,就没有艺术灵感,就无法创作出生活气息浓郁的艺术作品。”壁画系党支部书记吴啸海说。他们与怀柔区旅游委、怀北镇大水峪村村委会商定,启动了“美绘乡村”主题活动,指导学生用壁画作品美化大水峪村环境。
最初,村民对抽象的壁画并不认可,有人还在家门口画上动画形象“灰太狼”阻碍学生们作画。为了融洽关系,吴啸海教授带着学生们拿着画稿登门和乡亲们沟通,并根据村民的意见对作品方案进行修改。等大爷大妈们同意后,再进行创作。如今,“万事如意”“年年有余”“满载而归”等壁画已经成为村中的“自拍打卡地”,村里的孩子们还经常搬着小板凳来临摹壁画。
在推进以美育美服务社会的同时,为发挥学院在新时代美育工作中的引领作用,中央美院今年成立了美育研究院,全面开展美育理论研究、高层次美育人才培养和社会美育服务等工作。“持大爱之心,研大美之艺,我们使命在肩、志在必成。”中央美院党委书记高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