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微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云空间针对微课进行讨论,可以使思维在思辨中实现创新;微课的情感渲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最终实现语文学习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微课 语文学习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09-0006-01
学习力指一个人学习的能力、动力和毅力,既包括客观的知识积累,还包括主观的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语文学习力则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和运用语言文字的综合素质,表现为语文综合素养。微课短小精悍,声色俱佳,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和思考,有效提升学习效率,而且微课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可供反复观看的学习资源,有助于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文章重难点。小学语文教学巧妙穿插微课,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1.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微课犹如“动画片”,是小学生们的最爱,可以随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微课的穿插时间可以根据所学内容和学生的课堂情绪而定,课前导入时插入微课,有利于瞬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及时进入学习状态。随着上课铃声响起,学生陆续跑进教室,甚至都已经上课了,学生们还保持着课间游戏的兴奋,始终无法集中精力。此时,老师播放微课导入新课学习,可以瞬间调整学生状态,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中。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大约在20分钟左右,半节课之后学生学习情绪会渐趋低落,此时老师可以插入大约5分钟的微课,重新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这就是微课的第一大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有了兴趣和热情,必然积极主动探究问题,归纳收获,不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准备学习《昆虫备忘录》一课,文中对几种昆虫的介绍需要学生集中精力才能分清它们的形态特征。老师在微课制作时,截取了“小猪佩奇模仿虫子”的视频放在“片头”,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掌握了“蜻蜓”的复眼特点后,老师播放了一段“瓢虫”的生活视频,突出瓢虫的种类,由此引出下一篇短文《花大姐》的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直很饱满,并且通过微课视频结合文本介绍自主探究不同种类“瓢虫”的生活习性,学习效果非常好。
2.质疑互动,提升學生创造思维能力
语文的学习并不仅是对书本知识的重复识记,更重要的是通过课堂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并利用方法探究与时代发展相符的新问题,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微课虽然短小,但是包含的信息量非常大,恰当呈现还可以实现课堂翻转、先学后教,给学生留出探究创新的时间和空间。微课并非简单的教学视频,其中还贯穿着学习方法的讲解、重难点的突破、课外素材的延伸等。学生观看微课,可以轻松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领会学习方法的精妙,开阔视野,多角度理解文意。老师可以把微课发布在云平台,学生在空间内可以对微课视频进行“线上”讨论,相互质疑、解疑,思维在碰撞中不断产生创新火花,提升思维能力。比如《陶罐和铁罐》的学习,文章的重点是教给学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要正确面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铁罐坚固耐用但不易保存,陶罐容易长期保存却容易破碎。老师在微课中主要展示了“陶罐”和“铁罐”的对话,让学生体会二者的性格特点。课后,有的学生在评论区直接发表观点:铁罐态度蛮横是不对,但是人家确实有优势,有资本耍横,社会上这种现象很多。其他学生有跟帖:是的,比如有钱有势的人和贫穷落后的人就不是一个档次。老师发现这个问题后,及时参与讨论,纠正学生认知偏差:优越但不能自傲,谦虚但不能自卑。老师引导学生由文本走向生活,拓宽了学生的认知广度。
3.鼓励想象,培养学生建构审美能力
阅读文本要有与作者相通的心灵,要与文中刻画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才能领会文章传递的情感以及作品的教育意义。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想象联想能力,一边读文章一边想象此情此景以及主人公的内心活动,自己在脑海中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逻辑,并能判定出“真善美”和“假恶丑”。老师可以利用微课引领学生想象,指导学生审美。微课集“声光色”于一体,有着极强的感染力。老师在制作微课时,可以借用网络图片和音乐做背景,渲染出与文章相似的感情基调,并加入学生日常生活的剪影,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学生在微课引领中很容易形成自己的审美观点,并组织出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实现能力的提升。
巧用微课是语文教学手段之一,也是移动时代学生语文学习之必要。老师在课堂上适时穿插微课,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节课堂节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微课比较短小,适合小学生学习需要,学生可以在平台提出质疑,增加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机会。学生还可以下载后反复观看,合作探究,根据微课设计的主观性问题启迪智慧,建构知识体系,提升审美能力。总之,老师利用微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升学生学习能力,锻炼学生学习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王丽娟. 浅谈小学语文“微课”实践教学的探索[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7(21)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微课 语文学习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09-0006-01
学习力指一个人学习的能力、动力和毅力,既包括客观的知识积累,还包括主观的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语文学习力则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和运用语言文字的综合素质,表现为语文综合素养。微课短小精悍,声色俱佳,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和思考,有效提升学习效率,而且微课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可供反复观看的学习资源,有助于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文章重难点。小学语文教学巧妙穿插微课,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1.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微课犹如“动画片”,是小学生们的最爱,可以随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微课的穿插时间可以根据所学内容和学生的课堂情绪而定,课前导入时插入微课,有利于瞬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及时进入学习状态。随着上课铃声响起,学生陆续跑进教室,甚至都已经上课了,学生们还保持着课间游戏的兴奋,始终无法集中精力。此时,老师播放微课导入新课学习,可以瞬间调整学生状态,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中。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大约在20分钟左右,半节课之后学生学习情绪会渐趋低落,此时老师可以插入大约5分钟的微课,重新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这就是微课的第一大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有了兴趣和热情,必然积极主动探究问题,归纳收获,不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准备学习《昆虫备忘录》一课,文中对几种昆虫的介绍需要学生集中精力才能分清它们的形态特征。老师在微课制作时,截取了“小猪佩奇模仿虫子”的视频放在“片头”,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掌握了“蜻蜓”的复眼特点后,老师播放了一段“瓢虫”的生活视频,突出瓢虫的种类,由此引出下一篇短文《花大姐》的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直很饱满,并且通过微课视频结合文本介绍自主探究不同种类“瓢虫”的生活习性,学习效果非常好。
2.质疑互动,提升學生创造思维能力
语文的学习并不仅是对书本知识的重复识记,更重要的是通过课堂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并利用方法探究与时代发展相符的新问题,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微课虽然短小,但是包含的信息量非常大,恰当呈现还可以实现课堂翻转、先学后教,给学生留出探究创新的时间和空间。微课并非简单的教学视频,其中还贯穿着学习方法的讲解、重难点的突破、课外素材的延伸等。学生观看微课,可以轻松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领会学习方法的精妙,开阔视野,多角度理解文意。老师可以把微课发布在云平台,学生在空间内可以对微课视频进行“线上”讨论,相互质疑、解疑,思维在碰撞中不断产生创新火花,提升思维能力。比如《陶罐和铁罐》的学习,文章的重点是教给学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要正确面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铁罐坚固耐用但不易保存,陶罐容易长期保存却容易破碎。老师在微课中主要展示了“陶罐”和“铁罐”的对话,让学生体会二者的性格特点。课后,有的学生在评论区直接发表观点:铁罐态度蛮横是不对,但是人家确实有优势,有资本耍横,社会上这种现象很多。其他学生有跟帖:是的,比如有钱有势的人和贫穷落后的人就不是一个档次。老师发现这个问题后,及时参与讨论,纠正学生认知偏差:优越但不能自傲,谦虚但不能自卑。老师引导学生由文本走向生活,拓宽了学生的认知广度。
3.鼓励想象,培养学生建构审美能力
阅读文本要有与作者相通的心灵,要与文中刻画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才能领会文章传递的情感以及作品的教育意义。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想象联想能力,一边读文章一边想象此情此景以及主人公的内心活动,自己在脑海中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逻辑,并能判定出“真善美”和“假恶丑”。老师可以利用微课引领学生想象,指导学生审美。微课集“声光色”于一体,有着极强的感染力。老师在制作微课时,可以借用网络图片和音乐做背景,渲染出与文章相似的感情基调,并加入学生日常生活的剪影,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学生在微课引领中很容易形成自己的审美观点,并组织出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实现能力的提升。
巧用微课是语文教学手段之一,也是移动时代学生语文学习之必要。老师在课堂上适时穿插微课,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节课堂节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微课比较短小,适合小学生学习需要,学生可以在平台提出质疑,增加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机会。学生还可以下载后反复观看,合作探究,根据微课设计的主观性问题启迪智慧,建构知识体系,提升审美能力。总之,老师利用微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升学生学习能力,锻炼学生学习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王丽娟. 浅谈小学语文“微课”实践教学的探索[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