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的发展,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面临全新挑战。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学生管理和教学工作之间的重要桥梁和纽带,高职院校必须转变思维、创新机制。首先是开发平台,依托现代科技实现档案管理数据化管理;其次转变思维,提高学生档案服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接着构建内容,探索全程化的学生档案管理服务体系;最后培养人才,实现专业化的学生档案管理队伍。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学生档案的创新管理,有利于及时发现学校、学生工作、教学管理等管理服务机制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学校人才培养和服务育人工作的改革创新。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档案;模式创新
新时代,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以“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为代表的信息科学技术推动着各产业、各行业进行结构革新,传统人工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要求。信息爆炸时代产生了海量数据,大数据具备数量大、种类繁多、速度快、时效高的特征。[1]大数据以及大数据技术给人们的认知、思维、知识、价值取向等都带来深刻的变化。高职院校肩负培养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教育使命,学生管理工作和教学工作的相互配合才能促进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双提升。而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学生管理和教学工作之间的重要纽带,有着记录学生大学发展全过程、提高培养质量的重要作用,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高职院校需全面树立大数据意识和思维,创新工作机制,做好学生档案管理工作顶层设计;同时组织专业的数据分析团队,提升大数据的利用和应用价值,最终将大数据技术合理有效应用到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中,为优化学生管理和教学工作提供思维和技术支持。
一、学生档案的大数据管理特征
2008年9月1日,教育部和国家档案局制定了《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教育部令第27号),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档案,是指高等学校从事教学、招生、科研、管理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学校、学生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音频、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载体的历史记录。
运用大数据进行学生档案的管理,不仅是一种技术和思维手段,更是一种新型的管理、价值理念和资源配置机制,通过政府、学校互联网服务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档案管理的互联互通、及时共享。近年来,基于档案管理工作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等“四化”的要求,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逐渐从单一的纸质存档走向了信息化的服务。数据化的档案管理不仅仅是建立大数据档案平台,进行档案的分类、收集、保管和查询。[2] 此外,更重要的是实现一种人机结合的新型管理模式,使得学生的档案信息精准保存、方便管理、安全指数高。这种电子化、精准化、智能化程度的提高,是运用大数据模式创新管理区别于传统管理方式的最根本、最显著的特征。数据化的学生档案管理能使得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学业和职业就业能力发展动态,准确把握学生需求,分析和预测学生行为,采取有效措施。这能有效克服学生管理和教学工作的“盲区”,促进工作的实效性和时效性,提升教育育人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理念更新和模式升级带来机遇,建设以服务型为导向的高校“智慧服务中心”,将呈现以“挖掘数据价值、优化资源配置、满足共享需求、提升便捷程度,促进有效跟踪”的特点,将是一种管理思路的创新。
二、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现状分析
(一)档案管理流程松散、查询效率较低
高职院校学生数量庞大,由于大学生每年入学、毕业、退学、升学、就业等客观因素的存在,学生档案数据都会发生调整与改变。[3]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是学校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学校应当纳入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其管理应该是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但经过调查,事实上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被“边缘化”,究其原因是学校需要花大量的精力、人力、财力等促进专业转型发展,提升办学质量,提高学校知名度。而由于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很难产生较为明显的、直接的办学效益,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流程松散,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程序如图1所示:
此管理程序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纸质档案材料容易弄丢;二是学生在校期间不知道自己的档案具体内容,无法动态知道自己的情况;三是保管工作量大,人手不足情况下会让档案疏于管理。面对数量庞大、工作量大、类型多样的学生档案,人工管理速度慢、效率低、耗时长。[4]这并不能有效地对有价值的信息数据进行提取、分析和预测。因此,高校迫切地需要大数据思维和技术的引入,对学生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改革和创新,提高学生和教学管理工作时效性和有效性。
(二)档案管理人员专业化欠缺、保障机制不足
大数据意识是衡量学生档案管理工作者的职业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大数据技术应用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管理人员的业务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工作的正常开展及发展。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非专业背景出身、管理人员流动大、管理人员身兼多职、业务培训不系统、管理模式陈旧、计算机操作水平偏低等问题是档案管理队伍走向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最大“拦路虎”。另外,高职院校的学生档案管理部门大部分为就业指导中心或者学生工作处,场地、队伍、经费投入以及重视度等严重不足,而且相关的技术和设备也比较落后。这极大程度上限制了档案管理数据化的发展,经费、制度等保障机制的不到位也让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无法进行有效改革和创新。
(三)档案管理过程全程化不足、管理模式单一
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作为知识最密集、思想最活跃、创新力最强、网络信息技术充分应用的前沿阵地,学校的教学、教育、科研、管理和服务模式以及师生的思想意识、学习方法、职业梦想和行为方式等必受到大数据的深刻影响。实际上,大部分的高职院校仅仅是通过纸质化的人工模式对学生档案进行分类、整理、归档以及查档,学生档案的必备材料包括大学入学前学籍档案、学业成绩单、毕业生登记表、党籍团籍资料、实习鉴定表等七大内容,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奖惩材料等因数量大而当做选装材料装订,而且基本是等到学生毕业年度才着手准备和装订。缺乏全程化管理的模式使得档案管理工作者工作量较大,时间与人力成本較高。此外,这种欠缺全程化的纸质化档案存储管理模式无法让学生及时全面掌握自己的思想、学业、素养、职业能力等情况,也让学生很难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应对之策,可能会错失良机。 目前,高职院校存在招生生源类别多样(有学考、普招、五年一贯制、“3+证书”、三二分段等)、学生流动速度较快等特点。这使得高职院校学生档案工作内容繁多且复杂,管理上存在困难。利用大数据思维和技术进行学生档案的管理创新,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降低了纸质档案的存储面积和损耗度。
三、高职院校学生档案全程化管理的创新模式
习近平同志指出:“档案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经验得以总结,规律得以认识,历史得以延续,各项事业得以发展,都离不开档案。”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全过程、全方位、全员育人的系统工程,学生档案管理是其基础性的重要工作。它是记载大学生学习生涯整体过程的重要材料,也为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提供基础保障。
客观、动态和多维度大数据库,是实施“精准施测和帮扶”的基础。基于大数据、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探索构建学生档案数据化、全程化管理的模式,旨在利用大数据和信息技术,提高各部门协同配合的力度,整合资源,将纸质化档案信息转化为数据信息进行保存整理,降低纸质档案丢失的比例,以保障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及保密性。同时,利用大数据和智能推荐、匹配功能,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能力、专业素养、职业规划和就业能力培养情况,帮助学生及时全面掌握自身的实际情况。这有利于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个性化的管理服务,为学生的规划自我、研判决策和优化行动的能力提供重要依据。实现高职院校不同类别学生档案内容的差异化、全程化管理,可有效提高学生和教学工作管理质量。
(一)开发平台,依托现代科技实现档案管理数据化
构建“数据化档案管理”服务平台,将学生在校期间的相关文件、音频、图像、视频等转化为数字化信息进行收集归档,形成高校档案管理的大数据集。平台框架包括个人查阅系统、信息公开、服务指南、资料收集与上传、数字化检索系统、信息下载、常规管理、智能化推荐等功能。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建立了“智慧校园”网络服务系统,服務系统每天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收集大量信息数据。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核心方法是整合优化与学生相关的资源信息,打破各系统之间的数据壁垒,深入挖掘数据间的联系,构建统一的大数据学生管理工作体系,促进资源的互联互通共享。因此,高职院校可以扩展“智慧校园”的服务栏目,增加“数据化档案管理”服务平台。平台的开发有三种模式:一是合作开发模式,即授权给科技企业开发和维护技术平台,职能部门负责平台的运营和管理。二是协作开发模式,即由内部的信息中心或数据管理部门负责平台的开发,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平台的管理和运营。三是独立开发模式,即平台完全由院校自主独立开发,职能部门运行管理。三种模式各有优势和不足,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模式来进行技术平台的开发和运营。但无论哪种模式,都是需要足够的政策支持、经费支持和专业化的队伍管理,才能真正发挥数据化的学生档案服务育人的功能。
(二)转变思维,提高学生档案服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大数据作为信息社会认知世界的新方法,意识到大数据思维和技术对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必须从顶层设计入手,创新工作机制,建立统一的学生档案管理体系。利用大数据和信息网络技术使纸质档案转向档案数据化的管理,广泛、快捷地提供档案信息,满足各单位、企业、学生的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转变工作思维和服务观念,变被动应付为主动应对,变被动干预为主动引导,变碎化管理为系统服务,大大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平台以“智慧校园”网络为依托,对教师和学生开放。这样既确保了学生档案的安全性,又增强了档案工作的开放性。运用大数据思维进行管理,根本在于客观、动态和全方面把握和预测高职院校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可登录档案检索系统定期上传和不定期查看档案,结合智能化的推荐平台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提升;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并做出分析预判;档案管理平台的数据分析可为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提供数据性的意见支持。通过网络档案管理平台明晰问题性和差异化,高校可为学生提供动态化和个性化的精准管理服务,从而提升其管理和服务育人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实效性。
(三)构建内容,探索全程化的学生档案管理服务体系
运用管理服务大数据的本质在于客观、全面和动态把握高职院校学生成长成才存在的问题,建立客观、动态、全程化和多维度的学生档案管理服务指标体系,是学生档案实现“精准施策”育人管理的基础。[5]在内容构建上,学生档案管理服务体系可以从以下八项一级指标来评价,分别是:思想素质、专业能力、科研竞赛、职业规划、荣誉表彰、校园文体、社会实践和教育提升。以学期或者年级为时间阶段,根据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充分利用大数据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挖掘,对八项一级指标建立不同的算法、函数关系或者数据评价模型。通过大数据的互联互通、精细化的管理和智能化的匹配与推荐,高职院校需要努力地把大数据嵌入学生档案管理服务育人环节,构建基于学生德育、知识、能力、人格和职业发展“五位一体”的大数据“学生自我成长管理与服务”系统。此外,运用大数据技术,能够及时发现学校、学生工作和教学管理等服务机制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学校人才培养和服务育人工作的改革创新。
在全程化管理上,从新生入学到毕业,高职院校可建立“一生一档案”、“一生一跟踪”的管理模式。每个阶段的函数或者模型紧扣学生成长与发展需求,同时紧密结合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秉承“为了一切学生和学生发展的一切”的宗旨,将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融入学生档案管理的全过程,为每位学生提供个性化、人性化和专业化的管理服务。大一阶段突出“适应与启蒙”、大二阶段强调“学业与提升”、大三阶段深化“就业与实践”。通过对每一阶段的学生档案的数据化管理和提取,班主任、辅导员、任课老师等能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学习、实践和职业就业需求等动态,进而采取有效的帮扶措施,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可避免因为困惑而发生意外等潜在的问题。另外,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档案内容可进行差异化的设计与管理,以反映学生最真实的大学状态。 (四)培养人才,建设专业化的学生档案管理队伍
“数据化档案管理”服务平台本身并不会产生“价值”,“价值”的真正产生是人类将研究成果赋予服务体系所呈现出的理论或实践成果,依托大数据技术和智能化服务把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从繁重、繁琐的业务中解放出来,从而为学习型、创新型团队的打造提供时间和空间。学生档案数据来源广泛且类型多样,有文字、文本、音频、视频等,如何开发利用这些类型繁多、形态各异的大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和提取分析共性、差异性,是当前大数据时代的技术难题。此外,构建学生档案的大数据平台,汇聚学生学业能力、科研竞赛、职业测评、思想教育、校园文体、社会实践等各个层面的综合大数据,需要构建各种数据模型、函数关系、指标体系等,快速筛选和过滤无效信息,探寻数据信息与学生个体的匹配等,这些技术难题不是任何一個非专业的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团队能够胜任的。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思维和技术做好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使其能有效发挥其服务管理和育人的功能,必须培养和打造一支懂技术、善开发、能运营与维护的专业技术团队。专业的管理团队能够熟练使用各种软硬件,能够执行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模式和制度,满足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数据化校园建设的需求。管理队伍专业水平的提升离不开系统和专业的培训,高职院校要定期组织档案部门管理和工作人员参与信息技术培训、专题讲座、交流会议等,为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提升提供渠道。
利用大数据思维和技术创新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的新模式,高职院校不能简单对现有的学生档案管理模式进行全盘否定或者一刀切,而应该是转变工作的思维和观念,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和学生需求特点,将现有的工作经验与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结合起来,创新学生档案管理模式,以促进学生更好更高质量的成长成才,实现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育人管理质量的双提升。
参考文献:
[1]孟新娟.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的优化策略分析[J].传媒论坛,2019,2(21):147-148.
[2]邓婷.基于大数据的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模式研究[J].兰台内外,2019(10):26-27+21.
[3]王伟.基于信息化时代下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研究[J].电子世界,2019(23):101-102.
[4]李文颖.关于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可行性分析[J].才智,2019(36):216.
[5]申小蓉.运用大数据 助力学生管理服务精准化[N].光明日报,2016-12-26(011).
责任编辑 韩谦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档案;模式创新
新时代,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以“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为代表的信息科学技术推动着各产业、各行业进行结构革新,传统人工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要求。信息爆炸时代产生了海量数据,大数据具备数量大、种类繁多、速度快、时效高的特征。[1]大数据以及大数据技术给人们的认知、思维、知识、价值取向等都带来深刻的变化。高职院校肩负培养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教育使命,学生管理工作和教学工作的相互配合才能促进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双提升。而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学生管理和教学工作之间的重要纽带,有着记录学生大学发展全过程、提高培养质量的重要作用,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高职院校需全面树立大数据意识和思维,创新工作机制,做好学生档案管理工作顶层设计;同时组织专业的数据分析团队,提升大数据的利用和应用价值,最终将大数据技术合理有效应用到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中,为优化学生管理和教学工作提供思维和技术支持。
一、学生档案的大数据管理特征
2008年9月1日,教育部和国家档案局制定了《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教育部令第27号),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档案,是指高等学校从事教学、招生、科研、管理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学校、学生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音频、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载体的历史记录。
运用大数据进行学生档案的管理,不仅是一种技术和思维手段,更是一种新型的管理、价值理念和资源配置机制,通过政府、学校互联网服务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档案管理的互联互通、及时共享。近年来,基于档案管理工作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等“四化”的要求,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逐渐从单一的纸质存档走向了信息化的服务。数据化的档案管理不仅仅是建立大数据档案平台,进行档案的分类、收集、保管和查询。[2] 此外,更重要的是实现一种人机结合的新型管理模式,使得学生的档案信息精准保存、方便管理、安全指数高。这种电子化、精准化、智能化程度的提高,是运用大数据模式创新管理区别于传统管理方式的最根本、最显著的特征。数据化的学生档案管理能使得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学业和职业就业能力发展动态,准确把握学生需求,分析和预测学生行为,采取有效措施。这能有效克服学生管理和教学工作的“盲区”,促进工作的实效性和时效性,提升教育育人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理念更新和模式升级带来机遇,建设以服务型为导向的高校“智慧服务中心”,将呈现以“挖掘数据价值、优化资源配置、满足共享需求、提升便捷程度,促进有效跟踪”的特点,将是一种管理思路的创新。
二、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现状分析
(一)档案管理流程松散、查询效率较低
高职院校学生数量庞大,由于大学生每年入学、毕业、退学、升学、就业等客观因素的存在,学生档案数据都会发生调整与改变。[3]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是学校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学校应当纳入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其管理应该是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但经过调查,事实上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被“边缘化”,究其原因是学校需要花大量的精力、人力、财力等促进专业转型发展,提升办学质量,提高学校知名度。而由于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很难产生较为明显的、直接的办学效益,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流程松散,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程序如图1所示:
此管理程序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纸质档案材料容易弄丢;二是学生在校期间不知道自己的档案具体内容,无法动态知道自己的情况;三是保管工作量大,人手不足情况下会让档案疏于管理。面对数量庞大、工作量大、类型多样的学生档案,人工管理速度慢、效率低、耗时长。[4]这并不能有效地对有价值的信息数据进行提取、分析和预测。因此,高校迫切地需要大数据思维和技术的引入,对学生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改革和创新,提高学生和教学管理工作时效性和有效性。
(二)档案管理人员专业化欠缺、保障机制不足
大数据意识是衡量学生档案管理工作者的职业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大数据技术应用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管理人员的业务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工作的正常开展及发展。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非专业背景出身、管理人员流动大、管理人员身兼多职、业务培训不系统、管理模式陈旧、计算机操作水平偏低等问题是档案管理队伍走向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最大“拦路虎”。另外,高职院校的学生档案管理部门大部分为就业指导中心或者学生工作处,场地、队伍、经费投入以及重视度等严重不足,而且相关的技术和设备也比较落后。这极大程度上限制了档案管理数据化的发展,经费、制度等保障机制的不到位也让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无法进行有效改革和创新。
(三)档案管理过程全程化不足、管理模式单一
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作为知识最密集、思想最活跃、创新力最强、网络信息技术充分应用的前沿阵地,学校的教学、教育、科研、管理和服务模式以及师生的思想意识、学习方法、职业梦想和行为方式等必受到大数据的深刻影响。实际上,大部分的高职院校仅仅是通过纸质化的人工模式对学生档案进行分类、整理、归档以及查档,学生档案的必备材料包括大学入学前学籍档案、学业成绩单、毕业生登记表、党籍团籍资料、实习鉴定表等七大内容,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奖惩材料等因数量大而当做选装材料装订,而且基本是等到学生毕业年度才着手准备和装订。缺乏全程化管理的模式使得档案管理工作者工作量较大,时间与人力成本較高。此外,这种欠缺全程化的纸质化档案存储管理模式无法让学生及时全面掌握自己的思想、学业、素养、职业能力等情况,也让学生很难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应对之策,可能会错失良机。 目前,高职院校存在招生生源类别多样(有学考、普招、五年一贯制、“3+证书”、三二分段等)、学生流动速度较快等特点。这使得高职院校学生档案工作内容繁多且复杂,管理上存在困难。利用大数据思维和技术进行学生档案的管理创新,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降低了纸质档案的存储面积和损耗度。
三、高职院校学生档案全程化管理的创新模式
习近平同志指出:“档案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经验得以总结,规律得以认识,历史得以延续,各项事业得以发展,都离不开档案。”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全过程、全方位、全员育人的系统工程,学生档案管理是其基础性的重要工作。它是记载大学生学习生涯整体过程的重要材料,也为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提供基础保障。
客观、动态和多维度大数据库,是实施“精准施测和帮扶”的基础。基于大数据、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探索构建学生档案数据化、全程化管理的模式,旨在利用大数据和信息技术,提高各部门协同配合的力度,整合资源,将纸质化档案信息转化为数据信息进行保存整理,降低纸质档案丢失的比例,以保障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及保密性。同时,利用大数据和智能推荐、匹配功能,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能力、专业素养、职业规划和就业能力培养情况,帮助学生及时全面掌握自身的实际情况。这有利于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个性化的管理服务,为学生的规划自我、研判决策和优化行动的能力提供重要依据。实现高职院校不同类别学生档案内容的差异化、全程化管理,可有效提高学生和教学工作管理质量。
(一)开发平台,依托现代科技实现档案管理数据化
构建“数据化档案管理”服务平台,将学生在校期间的相关文件、音频、图像、视频等转化为数字化信息进行收集归档,形成高校档案管理的大数据集。平台框架包括个人查阅系统、信息公开、服务指南、资料收集与上传、数字化检索系统、信息下载、常规管理、智能化推荐等功能。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建立了“智慧校园”网络服务系统,服務系统每天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收集大量信息数据。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核心方法是整合优化与学生相关的资源信息,打破各系统之间的数据壁垒,深入挖掘数据间的联系,构建统一的大数据学生管理工作体系,促进资源的互联互通共享。因此,高职院校可以扩展“智慧校园”的服务栏目,增加“数据化档案管理”服务平台。平台的开发有三种模式:一是合作开发模式,即授权给科技企业开发和维护技术平台,职能部门负责平台的运营和管理。二是协作开发模式,即由内部的信息中心或数据管理部门负责平台的开发,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平台的管理和运营。三是独立开发模式,即平台完全由院校自主独立开发,职能部门运行管理。三种模式各有优势和不足,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模式来进行技术平台的开发和运营。但无论哪种模式,都是需要足够的政策支持、经费支持和专业化的队伍管理,才能真正发挥数据化的学生档案服务育人的功能。
(二)转变思维,提高学生档案服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大数据作为信息社会认知世界的新方法,意识到大数据思维和技术对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必须从顶层设计入手,创新工作机制,建立统一的学生档案管理体系。利用大数据和信息网络技术使纸质档案转向档案数据化的管理,广泛、快捷地提供档案信息,满足各单位、企业、学生的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转变工作思维和服务观念,变被动应付为主动应对,变被动干预为主动引导,变碎化管理为系统服务,大大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平台以“智慧校园”网络为依托,对教师和学生开放。这样既确保了学生档案的安全性,又增强了档案工作的开放性。运用大数据思维进行管理,根本在于客观、动态和全方面把握和预测高职院校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可登录档案检索系统定期上传和不定期查看档案,结合智能化的推荐平台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提升;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并做出分析预判;档案管理平台的数据分析可为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提供数据性的意见支持。通过网络档案管理平台明晰问题性和差异化,高校可为学生提供动态化和个性化的精准管理服务,从而提升其管理和服务育人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实效性。
(三)构建内容,探索全程化的学生档案管理服务体系
运用管理服务大数据的本质在于客观、全面和动态把握高职院校学生成长成才存在的问题,建立客观、动态、全程化和多维度的学生档案管理服务指标体系,是学生档案实现“精准施策”育人管理的基础。[5]在内容构建上,学生档案管理服务体系可以从以下八项一级指标来评价,分别是:思想素质、专业能力、科研竞赛、职业规划、荣誉表彰、校园文体、社会实践和教育提升。以学期或者年级为时间阶段,根据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充分利用大数据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挖掘,对八项一级指标建立不同的算法、函数关系或者数据评价模型。通过大数据的互联互通、精细化的管理和智能化的匹配与推荐,高职院校需要努力地把大数据嵌入学生档案管理服务育人环节,构建基于学生德育、知识、能力、人格和职业发展“五位一体”的大数据“学生自我成长管理与服务”系统。此外,运用大数据技术,能够及时发现学校、学生工作和教学管理等服务机制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学校人才培养和服务育人工作的改革创新。
在全程化管理上,从新生入学到毕业,高职院校可建立“一生一档案”、“一生一跟踪”的管理模式。每个阶段的函数或者模型紧扣学生成长与发展需求,同时紧密结合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秉承“为了一切学生和学生发展的一切”的宗旨,将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融入学生档案管理的全过程,为每位学生提供个性化、人性化和专业化的管理服务。大一阶段突出“适应与启蒙”、大二阶段强调“学业与提升”、大三阶段深化“就业与实践”。通过对每一阶段的学生档案的数据化管理和提取,班主任、辅导员、任课老师等能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学习、实践和职业就业需求等动态,进而采取有效的帮扶措施,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可避免因为困惑而发生意外等潜在的问题。另外,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档案内容可进行差异化的设计与管理,以反映学生最真实的大学状态。 (四)培养人才,建设专业化的学生档案管理队伍
“数据化档案管理”服务平台本身并不会产生“价值”,“价值”的真正产生是人类将研究成果赋予服务体系所呈现出的理论或实践成果,依托大数据技术和智能化服务把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从繁重、繁琐的业务中解放出来,从而为学习型、创新型团队的打造提供时间和空间。学生档案数据来源广泛且类型多样,有文字、文本、音频、视频等,如何开发利用这些类型繁多、形态各异的大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和提取分析共性、差异性,是当前大数据时代的技术难题。此外,构建学生档案的大数据平台,汇聚学生学业能力、科研竞赛、职业测评、思想教育、校园文体、社会实践等各个层面的综合大数据,需要构建各种数据模型、函数关系、指标体系等,快速筛选和过滤无效信息,探寻数据信息与学生个体的匹配等,这些技术难题不是任何一個非专业的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团队能够胜任的。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思维和技术做好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使其能有效发挥其服务管理和育人的功能,必须培养和打造一支懂技术、善开发、能运营与维护的专业技术团队。专业的管理团队能够熟练使用各种软硬件,能够执行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模式和制度,满足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数据化校园建设的需求。管理队伍专业水平的提升离不开系统和专业的培训,高职院校要定期组织档案部门管理和工作人员参与信息技术培训、专题讲座、交流会议等,为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提升提供渠道。
利用大数据思维和技术创新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的新模式,高职院校不能简单对现有的学生档案管理模式进行全盘否定或者一刀切,而应该是转变工作的思维和观念,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和学生需求特点,将现有的工作经验与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结合起来,创新学生档案管理模式,以促进学生更好更高质量的成长成才,实现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育人管理质量的双提升。
参考文献:
[1]孟新娟.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的优化策略分析[J].传媒论坛,2019,2(21):147-148.
[2]邓婷.基于大数据的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模式研究[J].兰台内外,2019(10):26-27+21.
[3]王伟.基于信息化时代下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研究[J].电子世界,2019(23):101-102.
[4]李文颖.关于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可行性分析[J].才智,2019(36):216.
[5]申小蓉.运用大数据 助力学生管理服务精准化[N].光明日报,2016-12-26(011).
责任编辑 韩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