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众所周知,雷电是一个古老而又复杂的自然现象,单纯依靠某项保护措施难以解决绝缘配网的防雷问题,必须采取综合防雷措施才能有效的防止雷击事故发生。下文作者主要分析了国内配电线路防雷的现状,并阐述了10KV配电线路防雷的基本知识和应对措施。
关键词:线路防雷 绝缘子安全 线路避雷器 防雷线防雷措施
中图分类号:TU856文献标识码: A
1防雷现状
根据目前我国的情况,10kV配电线路系电力系统中公里数较长且与用户关联最为密切的电压等级线路。同时我国大、中城市10kV配电线路采用绝缘导线作为架空输配电线路的愈来愈多,这样就有效地解决了裸导线难以解决的走廊和安全问题,与地下电缆相比,具有投资省,建设快的优点,但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技术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绝缘导线在运行中的雷击断线。下面从3个方面对此进行简单阐述。
1.1当雷击架空绝缘线路产生巨大雷电过电压,当它超过导线绝缘层的耐压水平时(一般大于139KV)就会沿导线寻找电场最薄弱点将导线的绝缘层击穿(通常在绝缘子两端30公分范围内),形成针孔大小的击穿点,然后对绝缘子沿面放电形成闪络,最后工频电弧向绝缘子根部的金属发展后形成金属性短路通道,工频电弧固定在一点燃烧后熔断导线。
1.2我们知道,10kV配电网的防雷设施目前有很多缺陷。大多数的配电设备没有按规定安装防雷装置,还有的没有根据地区特点实行有针对性的防雷措施;有部分避雷器采用阀式避雷器;其次,有些避雷器和弱电设备与主地网(地极)共用,防雷质量严重低下。由此可见,我国的总体防雷规划严重不足,所以,我们应该根据地区特点,建设有针对性、质量上乘的防雷设施。
1.310kV配网中主要有两种接地方式,即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也属于该类型)和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系统。前者占有比重较大,这对于雷击活动频繁的多雷地区,开放型农网供电及配网自动化尚不完善的供电网选择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是合理的,而对于负荷集中且由电缆供电的市区负荷中心应采用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式。
将架空线改为电缆线路,以地电位来保护导线,这是最安全可靠的,但郊区和用户线路,由于其价格较高,难以实施,目前,城网改造中虽主张电缆入地,但都用于城区,不是以防雷为目的,而是为了净化市区空间。
从整体上看,我国的防雷资金投入还有不足,同时防雷设备的改造能力也比较落后,也没有完善相关的管理工作,10kV配电网防雷设备的管理工作都流于形式,工作人员对防雷设施的具体情况很难掌握,因此对可能出现的雷患不能做到有效预防,这些问题都是几代解决的问题。
2防雷措施的综合应用
根据调查发现,10kV配电网的防雷设施有很多缺陷,针对近年来雷电活动较为频繁,而10kV配电线路绝缘又较为薄弱这一特点,我们根据调查,对防雷薄弱的线路采用上述措施进行了防雷改造,改造中采用了下述原则。
2.1在雷雨季节前,测试线路接地电阻。在每年雷雨季节前,应对线路上变压器接地电阻进行测试,如果发现不符合规定,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同时检查防雷设施尤其是对引下线在土壤交接处的检查和所有的接头的检查,使其达到要求。为了减小侧量误差和确保人身安全,应在断开接地引下线的情况下测量接地电阻值。
2.2雷雨季節前线路绝缘子的巡视。每年雷雨季节前,应该对线路上绝缘子进行巡视。污染严重的地区,还要及时对线路上的绝缘子进行清扫。可以抽取部分绝缘子进行耐压实验,如果发现不符合规定,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避免出现问题。
2.3架设架空避雷线。利用架空避雷线的屏蔽作用来保护输电线路,是一种传统的有效方法。该方法的效果较好,而且可以免除维护,但缺点是:①投资成本较高;②防止绕击的效果较差,易使线遭受反击。
2.4安装线路过电压保护器。过电压保护器为一种先进的保护电器,主要用于保护发电机、变压器、开关、母线、电动机等电气设备的绝缘免受过电压的损害。这种线路过电压保护器,相当于带有外间隙的氧化锌避雷器。安装时,绝缘层不需剥开,在运行中,平时是不承受运行电压的,因而使用寿命较长,也可免维护。其缺点是:它仅能防护雷电过电压。
2.5定期校试避雷器。为了起到保护变压器免遭雷击的目的,对于100kVA及以上的配电变压器,每年校试避雷器一次,且接地电阻值不得大于4欧;100kVA以下的避雷器,每两年校试一次,且接地电阻值不得大于10欧;对于不合格者应及时进行处理。
2.6旷野地区在原电杆上设避雷线,以防直击雷的侵袭。
2.7两条线路交叉跨越防雷。当两条线路交叉跨越时且上面一条线路受雷击时,可能会击穿空间造成两条线路同时跳闸。另一种情况,当10kV线路跨越110kV以上线路时,由于110kV线路易受雷击产生感应过电压,对10kV线路放电而引起其跳闸。由于交叉处存在空气间隙,其冲击绝缘强度低于各线路对地的冲击绝缘强度。
2.8在线路重要设备处安装保护型绝缘间隙横担。保护型绝缘间隙横担在线路中具有控制闪络位置、释放雷电流、保护邻近设备等诸多功能,在输配电线路防雷中具有重要作用。
2.9采用长闪络避雷器(LFA)。研究表明,对于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的配电系统,当线路的工作电压与闪络路径长度的比值(即电场强度E,E=Uph/L)减小时,由雷电闪络发展为工频续流的可能性将大为减小。利用上述的思想,俄罗斯学者提出了采用长闪络避雷器,解决输配电线路绝缘导线的雷击断线问题。
2.10多雷区的线路防雷。对于处于多雷区的架空线路,线路较长时可在线路中间位置加装氧化锌避雷器,改善杆塔接地电阻和杆塔电感,或架设耦合地线。对于个别高的杆塔建议装设避雷器保护,减小雷击对线路的危害。加强运行管理工作。
2.11全线架设避雷线。架设避雷线是送电线路最基本的防雷措施之一。避雷线在防雷方面有以下功能:防止雷电直击导线;雷击塔顶时对雷电电流有分流作用,减少流入杆塔的雷电流,使塔顶电位降低;对导线有耦合作用,降低雷击杆塔时塔头绝缘(绝缘子串和空气间隙)上的电压。
2.12加局部绝缘层的厚度。从许多绝缘导线遭雷击后断线的事故调研,发现了一个十分明显的规律:断线的部位,几乎全部都处于离开绝缘子(100-300)mm范围之内,如果在这局部范围内增加绝缘厚度,也可以防止击穿。但是,这个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不易实现。因而,该方法不为人们所采用。
2.13为了加强配网运行管理,做好基础档案、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对雷电活动情况做好记录和分析,逐步了解和撑握雷电活动规律,根据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防雷措施,减少雷害事故,搞高供电可靠性。通过防雷措施的综合应用,我公司10kV配电线路防雷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3结语
目前,10kV配电线路防雷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其线路绝缘水平低,不能有效防止雷电过电压,常常造成断线、击穿绝缘子、烧毁避雷器等事故发生。随着电力市场对供电的要求越来越高,配电的供电可靠性有待提高,对配电线路的防雷应当引起重视,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雷击故障,这就使配电线路防雷措施的选择问题提出来了。雷击断线事故,是应用绝缘导线中最突出的一个严重问题,这引起国内外防雷工作者们的广泛注意,并积极开展对等试验研究工作,并找到许多有效的防治措施。虽然10kV架空线路雷击跳闸不可避免,但只要领导重视、措施到位,绝缘导线的雷击断线问题是可以得到较好地解决的。
参考文献:
[1]欧洲华.配电变压器受雷击分析与防雷措施[期刊论文]-水利电力机械2007(9).
[2]邱雪花.线路避雷器在输电线路中的应用与研究2007.
[3]周荣斌.线路型避雷器的应用[期刊论文]-广东电力2005(12).
关键词:线路防雷 绝缘子安全 线路避雷器 防雷线防雷措施
中图分类号:TU856文献标识码: A
1防雷现状
根据目前我国的情况,10kV配电线路系电力系统中公里数较长且与用户关联最为密切的电压等级线路。同时我国大、中城市10kV配电线路采用绝缘导线作为架空输配电线路的愈来愈多,这样就有效地解决了裸导线难以解决的走廊和安全问题,与地下电缆相比,具有投资省,建设快的优点,但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技术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绝缘导线在运行中的雷击断线。下面从3个方面对此进行简单阐述。
1.1当雷击架空绝缘线路产生巨大雷电过电压,当它超过导线绝缘层的耐压水平时(一般大于139KV)就会沿导线寻找电场最薄弱点将导线的绝缘层击穿(通常在绝缘子两端30公分范围内),形成针孔大小的击穿点,然后对绝缘子沿面放电形成闪络,最后工频电弧向绝缘子根部的金属发展后形成金属性短路通道,工频电弧固定在一点燃烧后熔断导线。
1.2我们知道,10kV配电网的防雷设施目前有很多缺陷。大多数的配电设备没有按规定安装防雷装置,还有的没有根据地区特点实行有针对性的防雷措施;有部分避雷器采用阀式避雷器;其次,有些避雷器和弱电设备与主地网(地极)共用,防雷质量严重低下。由此可见,我国的总体防雷规划严重不足,所以,我们应该根据地区特点,建设有针对性、质量上乘的防雷设施。
1.310kV配网中主要有两种接地方式,即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也属于该类型)和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系统。前者占有比重较大,这对于雷击活动频繁的多雷地区,开放型农网供电及配网自动化尚不完善的供电网选择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是合理的,而对于负荷集中且由电缆供电的市区负荷中心应采用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式。
将架空线改为电缆线路,以地电位来保护导线,这是最安全可靠的,但郊区和用户线路,由于其价格较高,难以实施,目前,城网改造中虽主张电缆入地,但都用于城区,不是以防雷为目的,而是为了净化市区空间。
从整体上看,我国的防雷资金投入还有不足,同时防雷设备的改造能力也比较落后,也没有完善相关的管理工作,10kV配电网防雷设备的管理工作都流于形式,工作人员对防雷设施的具体情况很难掌握,因此对可能出现的雷患不能做到有效预防,这些问题都是几代解决的问题。
2防雷措施的综合应用
根据调查发现,10kV配电网的防雷设施有很多缺陷,针对近年来雷电活动较为频繁,而10kV配电线路绝缘又较为薄弱这一特点,我们根据调查,对防雷薄弱的线路采用上述措施进行了防雷改造,改造中采用了下述原则。
2.1在雷雨季节前,测试线路接地电阻。在每年雷雨季节前,应对线路上变压器接地电阻进行测试,如果发现不符合规定,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同时检查防雷设施尤其是对引下线在土壤交接处的检查和所有的接头的检查,使其达到要求。为了减小侧量误差和确保人身安全,应在断开接地引下线的情况下测量接地电阻值。
2.2雷雨季節前线路绝缘子的巡视。每年雷雨季节前,应该对线路上绝缘子进行巡视。污染严重的地区,还要及时对线路上的绝缘子进行清扫。可以抽取部分绝缘子进行耐压实验,如果发现不符合规定,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避免出现问题。
2.3架设架空避雷线。利用架空避雷线的屏蔽作用来保护输电线路,是一种传统的有效方法。该方法的效果较好,而且可以免除维护,但缺点是:①投资成本较高;②防止绕击的效果较差,易使线遭受反击。
2.4安装线路过电压保护器。过电压保护器为一种先进的保护电器,主要用于保护发电机、变压器、开关、母线、电动机等电气设备的绝缘免受过电压的损害。这种线路过电压保护器,相当于带有外间隙的氧化锌避雷器。安装时,绝缘层不需剥开,在运行中,平时是不承受运行电压的,因而使用寿命较长,也可免维护。其缺点是:它仅能防护雷电过电压。
2.5定期校试避雷器。为了起到保护变压器免遭雷击的目的,对于100kVA及以上的配电变压器,每年校试避雷器一次,且接地电阻值不得大于4欧;100kVA以下的避雷器,每两年校试一次,且接地电阻值不得大于10欧;对于不合格者应及时进行处理。
2.6旷野地区在原电杆上设避雷线,以防直击雷的侵袭。
2.7两条线路交叉跨越防雷。当两条线路交叉跨越时且上面一条线路受雷击时,可能会击穿空间造成两条线路同时跳闸。另一种情况,当10kV线路跨越110kV以上线路时,由于110kV线路易受雷击产生感应过电压,对10kV线路放电而引起其跳闸。由于交叉处存在空气间隙,其冲击绝缘强度低于各线路对地的冲击绝缘强度。
2.8在线路重要设备处安装保护型绝缘间隙横担。保护型绝缘间隙横担在线路中具有控制闪络位置、释放雷电流、保护邻近设备等诸多功能,在输配电线路防雷中具有重要作用。
2.9采用长闪络避雷器(LFA)。研究表明,对于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的配电系统,当线路的工作电压与闪络路径长度的比值(即电场强度E,E=Uph/L)减小时,由雷电闪络发展为工频续流的可能性将大为减小。利用上述的思想,俄罗斯学者提出了采用长闪络避雷器,解决输配电线路绝缘导线的雷击断线问题。
2.10多雷区的线路防雷。对于处于多雷区的架空线路,线路较长时可在线路中间位置加装氧化锌避雷器,改善杆塔接地电阻和杆塔电感,或架设耦合地线。对于个别高的杆塔建议装设避雷器保护,减小雷击对线路的危害。加强运行管理工作。
2.11全线架设避雷线。架设避雷线是送电线路最基本的防雷措施之一。避雷线在防雷方面有以下功能:防止雷电直击导线;雷击塔顶时对雷电电流有分流作用,减少流入杆塔的雷电流,使塔顶电位降低;对导线有耦合作用,降低雷击杆塔时塔头绝缘(绝缘子串和空气间隙)上的电压。
2.12加局部绝缘层的厚度。从许多绝缘导线遭雷击后断线的事故调研,发现了一个十分明显的规律:断线的部位,几乎全部都处于离开绝缘子(100-300)mm范围之内,如果在这局部范围内增加绝缘厚度,也可以防止击穿。但是,这个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不易实现。因而,该方法不为人们所采用。
2.13为了加强配网运行管理,做好基础档案、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对雷电活动情况做好记录和分析,逐步了解和撑握雷电活动规律,根据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防雷措施,减少雷害事故,搞高供电可靠性。通过防雷措施的综合应用,我公司10kV配电线路防雷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3结语
目前,10kV配电线路防雷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其线路绝缘水平低,不能有效防止雷电过电压,常常造成断线、击穿绝缘子、烧毁避雷器等事故发生。随着电力市场对供电的要求越来越高,配电的供电可靠性有待提高,对配电线路的防雷应当引起重视,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雷击故障,这就使配电线路防雷措施的选择问题提出来了。雷击断线事故,是应用绝缘导线中最突出的一个严重问题,这引起国内外防雷工作者们的广泛注意,并积极开展对等试验研究工作,并找到许多有效的防治措施。虽然10kV架空线路雷击跳闸不可避免,但只要领导重视、措施到位,绝缘导线的雷击断线问题是可以得到较好地解决的。
参考文献:
[1]欧洲华.配电变压器受雷击分析与防雷措施[期刊论文]-水利电力机械2007(9).
[2]邱雪花.线路避雷器在输电线路中的应用与研究2007.
[3]周荣斌.线路型避雷器的应用[期刊论文]-广东电力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