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生心理焦虑是指中学生对可能无法实现的学业、人际交往等目标所产生的焦躁
不安的情绪体验。由于受中学生年龄的增长、学业压力的加重、社会期望值的提高、以及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等因素的影响,使得部分初中学生出现学习、人际交往障碍,常常表现出心理焦虑,有时甚至出现厌学、离家出走等过激行为,进而对人生的意义产生怀疑。因此,如何发挥学校的教育优势,充分利用现有各种有利条件,帮助中学生改变或缓解心理焦虑,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让其身心健康的发展、成才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仅从中学生心理焦虑产生的原因出发进行分析,并从理论和实践角度提出对策分析。
【关键词】中学生 心理焦虑 原因 对策
整个社会文明的进步有赖于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然而个体所需要承受的心理负荷随着社会的高速前进而不断增加。心理焦虑作为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已经广泛存在于当今社会之中。焦虑是因遭受心理冲突或挫折而引起的复杂情绪反应。它是一种不愉快的情绪,通常由忧虑、紧张、失望、不安、恐惧、焦急、羞愧等感受交织在一起 。焦虑是一种综合的负性情绪,是在人们主观预期有挫折、威胁、压力等事物和情境将要来临而自己感到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时产生的一种不愉快情绪体验。由于受中学生年龄的增长、学业压力的加重、社会期望值的提高、以及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等因素的影响,使得部分初中学生出现学习、人际交往障碍,常常表现出心理焦虑,有时甚至出现厌学、离家出走等过激行为,进而对人生的意义产生怀疑。中学生心理焦虑就是指中学生对可能无法实现的学业、人际交往等目标所产生的焦躁不安情绪体验。
一、中学生心理焦虑产生的原因
心理焦虑产生的原因有很多种,但就中学生而言,其产生心理焦虑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中学生学习上的压力产生的学习焦虑和人际交往上的困惑产生的人际交往焦虑而形成的心理焦虑。这种焦虑如果处理不好就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学生的成长和身心健康。
(一)学习焦虑是中学生产生心理焦虑的直接原因
学习焦虑是指中学生对可能无法实现的学业目标所产生的焦躁不安的情绪体验。这种焦虑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处理不好影响学习的各种因素所致。首先,每个人的心情都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对现实的看法,客观事物本身不会引起我们的情绪反应,而对事物的看法则会影响人的情绪。有的学生过于自卑、自我评价过低而忽视了自己的优势和特性。或是认为自己表现不够出色,被别人“比了下去”而产生羞耻感。这种绝对化的评价方式会导致自己总是否定自己,从而产生焦虑情绪。其次,考试失败的影响。如果一个人考试总是不尽人意,就会被失败所惊吓,没心思思考失败中的教训,对自己越来越没有信心,认为自己不适合学习,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对学习也逐渐厌烦焦虑起来。再次,急于求成心理的影响。学习需要有耐性,学习成绩是通过努力逐渐提高的。有些学生急于求成,一旦不能立竿见影地取得所谓成功,就会气急败坏,从精神上“打败”自己,给自己挖了一个焦虑的陷阱。最后,来自学校、亲朋好友的压力也是中学生产生学习焦虑的原因之一。教师、学校、家长的期望值给学生以一定的心理压力。尤其是个别学校、教师片面追求升学率,以及“一考”定升学,甚至定终身的考试制度,使学生深陷在学习的考试的压力中,进而体会不到学习的享受与乐趣。有些家长或亲戚把自己对社会发展的理解,对人才要求的期望,以及满足自己的期望心理所产生的焦急忧虑的情绪通过各种形式传递给学生,由此也加剧了学生的心理负担。由此可见,无论是来自学生自己内心的学习压力,还是来自于外界各种因素影响,长期以往都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焦虑的产生,这种来自于学习上的焦虑长期积聚就是发展成为了中学生的一种心理焦虑外化的显现出来,表现为各种行为或是后果被外界感知。
(二)人际交往困惑是中学生产生心理焦虑的重要原因
中学生的人际交往困惑涉及认知、情感和人格等多方面,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针对这一问题我在论文论述过程中对一些中学生做过这样的调查,在对中学生进行关于信仰的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中学生认为拥有信仰很重要或比较重要,但是在对于自己信仰的是什么这一问题上,他们却没有清晰的认识。之所以设计这一问题,是因为问题能很好的反映出当代中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困惑和迷茫,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和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很多同学在谈到自己与别人交流的过程中不知道说些什么,也就是很多时候他们找不到与人交流的契合点,我觉得原因就在于他们不清楚自己喜欢什么,对什么感兴趣,抑或是他们不清楚自己应该关注什么、与人交流什么,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他们在与人交往过程中的迷茫和无目标性,久而久之,就使得有些学生产生了不愿与周围的同学、老师交流,而把自己蜷缩在孤独的角落抑或是选择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封闭自己的内心,恶性循环就会产生人际交往障碍,而这样的障碍是极易产生心理上的焦虑和问题的。如图一所示:
在这一问题上,很多中学生能够认识到换位思考是一个与人交往的很好的原则,可是真正到实践中很多学生却做不到这一点,更多的学生还是 “以我为主”,强调 “我”在人群中的地位,而忽视他人的感受和想法。此外,重要的一点还在于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在发生着显著变化,心理发展正处于一个半成熟半幼稚的阶段。这样的状态就使得中学生有着较强的逆反心理,喜欢独立,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同学不愿与他人共同探讨,相互学习,总以为自己是最好的,别人提的建议在他听起来视如芒刺,最终导致孤立,不受欢迎,没人愿意与之交往的局面。正是由于这些原因的存在,所以导致中学生在人际交往上产生困惑,包括情绪不稳定、焦虑、紧张、交往恐惧、孤独感、缺乏安全感、冷漠、依赖心重、信任感缺乏、傲慢等方面的特点。其中尤以焦虑、紧张、孤独感、信任感缺乏等表现为多。
二、预防和消除中学生心理焦虑的对策
虽然焦虑是人们的正常情绪反应,但无明确诱因或过度的焦虑却是有害的,因此有必要调控中学生的焦虑程度,使他们有健康的心理,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于他们的学习、生活与成长。
(一)指导中学生进行自我调适是解决中学生心理焦虑的根本对策
帮助中学生学会自我调适就是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同时这也是中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适的基础。中学生要客观地分析自己的优势、劣势和发展潜力,了解中学学习的特点和要求,调整考试的预期期望值,制定有弹性的学习目标和成绩目标,从而确立合理的升学目标,减少学习上的焦虑,学会理性决策。作为一名刚刚踏入中学校门的中学生,特别要抓好从小学到中学的这一过渡阶段,同时要克服焦虑烦躁情绪,主要是要改变小学时期学习的学习模式,改变事事靠家长、靠老师的依赖习惯,树立独立自主有规划学习的思想意识,树立同学之间良性竞争的新观念。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本应是快乐的,但是随着其年龄的增长,认识事物不断深化,使得有些学生就把最后的成绩作为了自己学习成绩好坏的唯一判定标准,一旦出现考试成绩不理想的事件,就会使其马上产生负面的消极情绪,如果这种情绪不能很好的调试,即使在日后得到了比较理想的成绩,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积极的心态来正视成绩的取得,也还会有很大可能性出现不理想的成绩。当然中学生还应克服很多困难比如在学习上急于求成,目标定位过高等都会容易使他们产生沮丧、忧虑的情绪。由此可见,中学生学会客观地分析自己,合理地设计学习目标,尽量减少挫折,增强学习的勇气,就会相应的减轻其心理焦虑的程度。
(二)运用理性情绪方法是消除中学生的心理焦虑的直接方法
运用理性情绪方法来减缓和消除中学生心理焦虑可以通过学校心理咨询室或是班主任的培训来完成,基本程序是:首先,个人找出使自己产生异常紧张情绪的诱发事件并分析自己对它的解释、评价和看法,从理性的角度去审视这些信念,并且探讨这些信念与所产生的紧张情绪之间的关系;其次,扩展自己的思维视角,与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动摇并最终放弃不合理信念,学会用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随着不合理信念的消除,紧张情绪开始减少,并产生出更为合理、积极的行为方式,进而促进合理信念的巩固,使情绪变得轻松愉快;最后,个人通过情绪与行为的成功转变,形成合理的思维方式,不再受异常紧张情绪的困扰。在具体运用时,比如当学生总是胡思乱想、坐立不安时,可以采用注意力分散法找一本有趣的书读,或从事自己喜爱的娱乐活动,或进行体育运动。此外,还可以采用向他人寻求支持与帮助,可以主动将自己所遇到的烦恼讲给同伴、同学听,这既可把心中的烦恼、郁闷发泄出来又可从朋友那里获得安慰,从而缓解焦虑心理。
(三)创设良好的环境是消除缓解中学生心理焦虑的外部氛围
首先,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家长首先不要把考试的分数作为评价孩子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而是要把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和社会能力作为核心任务。应注重孩子平日的学习,让孩子把每天的学习和听课都安排得合理得当,及时帮助孩子分析学习思路,教会孩子合理利用学习时间练好基本功。摆正孩子在家庭生活中的位置,要让孩子有一种健康的心理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同时,要承认孩子的个性和能力的差异,有些孩子在能力和智力方面的确比别人差,家长应承认他们在学习方面难以争在前面,要鼓励他们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让他们尽自己的努力学习,发挥其优势,来打造不同方面的成功。家长能够端正对子女的态度,就会在一定程度上让孩子感觉到更多的快乐,感受到更多成功,避免心理焦虑的产生。其次,学校是学生除家庭外,活动时间最长的第一个社会机构,学校既是他们学习知识的地方,也是培养能力、学会与陌生人相处的场所。因此,学校要改变以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模式,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均衡发展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专项特长。在让每个学生都找到自己发展的空间的同时,教会学生正确看待与同学之间的竞争,教会学生控制自己的情绪,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客观、全面地去评价一个学生,不以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给学生一个相对放松的空间。再次,社会也要为中学生的健康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增大和个体社会交往程度的加深,各种问题都可能发展成为社会性的问题,心理焦虑问题也不例外,特别是中学生的心理焦虑问题更要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最后,任何一个社会问题的解决都需要社会中各个子系统的齐心协力,同样解决中学生心理焦虑的问题也不例外,它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齐心协力,多管齐下”,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共同关注中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综上所述,要想切实解决当前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焦虑问题,最根本的是要做好中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让学生从自己的思想中就有主动去调控的意识,这将是一项既长远又紧迫的任务。如今,培养学生身心均衡协调与健康和谐发展已经成为教育的主要价值取向,这就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工作实践中去播撒“爱”与“德”的种子,进而让学生收获“质”与“美”的人生。
不安的情绪体验。由于受中学生年龄的增长、学业压力的加重、社会期望值的提高、以及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等因素的影响,使得部分初中学生出现学习、人际交往障碍,常常表现出心理焦虑,有时甚至出现厌学、离家出走等过激行为,进而对人生的意义产生怀疑。因此,如何发挥学校的教育优势,充分利用现有各种有利条件,帮助中学生改变或缓解心理焦虑,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让其身心健康的发展、成才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仅从中学生心理焦虑产生的原因出发进行分析,并从理论和实践角度提出对策分析。
【关键词】中学生 心理焦虑 原因 对策
整个社会文明的进步有赖于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然而个体所需要承受的心理负荷随着社会的高速前进而不断增加。心理焦虑作为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已经广泛存在于当今社会之中。焦虑是因遭受心理冲突或挫折而引起的复杂情绪反应。它是一种不愉快的情绪,通常由忧虑、紧张、失望、不安、恐惧、焦急、羞愧等感受交织在一起 。焦虑是一种综合的负性情绪,是在人们主观预期有挫折、威胁、压力等事物和情境将要来临而自己感到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时产生的一种不愉快情绪体验。由于受中学生年龄的增长、学业压力的加重、社会期望值的提高、以及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等因素的影响,使得部分初中学生出现学习、人际交往障碍,常常表现出心理焦虑,有时甚至出现厌学、离家出走等过激行为,进而对人生的意义产生怀疑。中学生心理焦虑就是指中学生对可能无法实现的学业、人际交往等目标所产生的焦躁不安情绪体验。
一、中学生心理焦虑产生的原因
心理焦虑产生的原因有很多种,但就中学生而言,其产生心理焦虑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中学生学习上的压力产生的学习焦虑和人际交往上的困惑产生的人际交往焦虑而形成的心理焦虑。这种焦虑如果处理不好就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学生的成长和身心健康。
(一)学习焦虑是中学生产生心理焦虑的直接原因
学习焦虑是指中学生对可能无法实现的学业目标所产生的焦躁不安的情绪体验。这种焦虑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处理不好影响学习的各种因素所致。首先,每个人的心情都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对现实的看法,客观事物本身不会引起我们的情绪反应,而对事物的看法则会影响人的情绪。有的学生过于自卑、自我评价过低而忽视了自己的优势和特性。或是认为自己表现不够出色,被别人“比了下去”而产生羞耻感。这种绝对化的评价方式会导致自己总是否定自己,从而产生焦虑情绪。其次,考试失败的影响。如果一个人考试总是不尽人意,就会被失败所惊吓,没心思思考失败中的教训,对自己越来越没有信心,认为自己不适合学习,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对学习也逐渐厌烦焦虑起来。再次,急于求成心理的影响。学习需要有耐性,学习成绩是通过努力逐渐提高的。有些学生急于求成,一旦不能立竿见影地取得所谓成功,就会气急败坏,从精神上“打败”自己,给自己挖了一个焦虑的陷阱。最后,来自学校、亲朋好友的压力也是中学生产生学习焦虑的原因之一。教师、学校、家长的期望值给学生以一定的心理压力。尤其是个别学校、教师片面追求升学率,以及“一考”定升学,甚至定终身的考试制度,使学生深陷在学习的考试的压力中,进而体会不到学习的享受与乐趣。有些家长或亲戚把自己对社会发展的理解,对人才要求的期望,以及满足自己的期望心理所产生的焦急忧虑的情绪通过各种形式传递给学生,由此也加剧了学生的心理负担。由此可见,无论是来自学生自己内心的学习压力,还是来自于外界各种因素影响,长期以往都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焦虑的产生,这种来自于学习上的焦虑长期积聚就是发展成为了中学生的一种心理焦虑外化的显现出来,表现为各种行为或是后果被外界感知。
(二)人际交往困惑是中学生产生心理焦虑的重要原因
中学生的人际交往困惑涉及认知、情感和人格等多方面,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针对这一问题我在论文论述过程中对一些中学生做过这样的调查,在对中学生进行关于信仰的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中学生认为拥有信仰很重要或比较重要,但是在对于自己信仰的是什么这一问题上,他们却没有清晰的认识。之所以设计这一问题,是因为问题能很好的反映出当代中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困惑和迷茫,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和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很多同学在谈到自己与别人交流的过程中不知道说些什么,也就是很多时候他们找不到与人交流的契合点,我觉得原因就在于他们不清楚自己喜欢什么,对什么感兴趣,抑或是他们不清楚自己应该关注什么、与人交流什么,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他们在与人交往过程中的迷茫和无目标性,久而久之,就使得有些学生产生了不愿与周围的同学、老师交流,而把自己蜷缩在孤独的角落抑或是选择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封闭自己的内心,恶性循环就会产生人际交往障碍,而这样的障碍是极易产生心理上的焦虑和问题的。如图一所示:
在这一问题上,很多中学生能够认识到换位思考是一个与人交往的很好的原则,可是真正到实践中很多学生却做不到这一点,更多的学生还是 “以我为主”,强调 “我”在人群中的地位,而忽视他人的感受和想法。此外,重要的一点还在于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在发生着显著变化,心理发展正处于一个半成熟半幼稚的阶段。这样的状态就使得中学生有着较强的逆反心理,喜欢独立,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同学不愿与他人共同探讨,相互学习,总以为自己是最好的,别人提的建议在他听起来视如芒刺,最终导致孤立,不受欢迎,没人愿意与之交往的局面。正是由于这些原因的存在,所以导致中学生在人际交往上产生困惑,包括情绪不稳定、焦虑、紧张、交往恐惧、孤独感、缺乏安全感、冷漠、依赖心重、信任感缺乏、傲慢等方面的特点。其中尤以焦虑、紧张、孤独感、信任感缺乏等表现为多。
二、预防和消除中学生心理焦虑的对策
虽然焦虑是人们的正常情绪反应,但无明确诱因或过度的焦虑却是有害的,因此有必要调控中学生的焦虑程度,使他们有健康的心理,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于他们的学习、生活与成长。
(一)指导中学生进行自我调适是解决中学生心理焦虑的根本对策
帮助中学生学会自我调适就是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同时这也是中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适的基础。中学生要客观地分析自己的优势、劣势和发展潜力,了解中学学习的特点和要求,调整考试的预期期望值,制定有弹性的学习目标和成绩目标,从而确立合理的升学目标,减少学习上的焦虑,学会理性决策。作为一名刚刚踏入中学校门的中学生,特别要抓好从小学到中学的这一过渡阶段,同时要克服焦虑烦躁情绪,主要是要改变小学时期学习的学习模式,改变事事靠家长、靠老师的依赖习惯,树立独立自主有规划学习的思想意识,树立同学之间良性竞争的新观念。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本应是快乐的,但是随着其年龄的增长,认识事物不断深化,使得有些学生就把最后的成绩作为了自己学习成绩好坏的唯一判定标准,一旦出现考试成绩不理想的事件,就会使其马上产生负面的消极情绪,如果这种情绪不能很好的调试,即使在日后得到了比较理想的成绩,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积极的心态来正视成绩的取得,也还会有很大可能性出现不理想的成绩。当然中学生还应克服很多困难比如在学习上急于求成,目标定位过高等都会容易使他们产生沮丧、忧虑的情绪。由此可见,中学生学会客观地分析自己,合理地设计学习目标,尽量减少挫折,增强学习的勇气,就会相应的减轻其心理焦虑的程度。
(二)运用理性情绪方法是消除中学生的心理焦虑的直接方法
运用理性情绪方法来减缓和消除中学生心理焦虑可以通过学校心理咨询室或是班主任的培训来完成,基本程序是:首先,个人找出使自己产生异常紧张情绪的诱发事件并分析自己对它的解释、评价和看法,从理性的角度去审视这些信念,并且探讨这些信念与所产生的紧张情绪之间的关系;其次,扩展自己的思维视角,与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动摇并最终放弃不合理信念,学会用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随着不合理信念的消除,紧张情绪开始减少,并产生出更为合理、积极的行为方式,进而促进合理信念的巩固,使情绪变得轻松愉快;最后,个人通过情绪与行为的成功转变,形成合理的思维方式,不再受异常紧张情绪的困扰。在具体运用时,比如当学生总是胡思乱想、坐立不安时,可以采用注意力分散法找一本有趣的书读,或从事自己喜爱的娱乐活动,或进行体育运动。此外,还可以采用向他人寻求支持与帮助,可以主动将自己所遇到的烦恼讲给同伴、同学听,这既可把心中的烦恼、郁闷发泄出来又可从朋友那里获得安慰,从而缓解焦虑心理。
(三)创设良好的环境是消除缓解中学生心理焦虑的外部氛围
首先,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家长首先不要把考试的分数作为评价孩子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而是要把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和社会能力作为核心任务。应注重孩子平日的学习,让孩子把每天的学习和听课都安排得合理得当,及时帮助孩子分析学习思路,教会孩子合理利用学习时间练好基本功。摆正孩子在家庭生活中的位置,要让孩子有一种健康的心理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同时,要承认孩子的个性和能力的差异,有些孩子在能力和智力方面的确比别人差,家长应承认他们在学习方面难以争在前面,要鼓励他们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让他们尽自己的努力学习,发挥其优势,来打造不同方面的成功。家长能够端正对子女的态度,就会在一定程度上让孩子感觉到更多的快乐,感受到更多成功,避免心理焦虑的产生。其次,学校是学生除家庭外,活动时间最长的第一个社会机构,学校既是他们学习知识的地方,也是培养能力、学会与陌生人相处的场所。因此,学校要改变以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模式,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均衡发展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专项特长。在让每个学生都找到自己发展的空间的同时,教会学生正确看待与同学之间的竞争,教会学生控制自己的情绪,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客观、全面地去评价一个学生,不以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给学生一个相对放松的空间。再次,社会也要为中学生的健康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增大和个体社会交往程度的加深,各种问题都可能发展成为社会性的问题,心理焦虑问题也不例外,特别是中学生的心理焦虑问题更要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最后,任何一个社会问题的解决都需要社会中各个子系统的齐心协力,同样解决中学生心理焦虑的问题也不例外,它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齐心协力,多管齐下”,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共同关注中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综上所述,要想切实解决当前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焦虑问题,最根本的是要做好中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让学生从自己的思想中就有主动去调控的意识,这将是一项既长远又紧迫的任务。如今,培养学生身心均衡协调与健康和谐发展已经成为教育的主要价值取向,这就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工作实践中去播撒“爱”与“德”的种子,进而让学生收获“质”与“美”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