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着眼学生的个性与长远发展。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成功和喜悦,老师的价值才能体现。老师要想在学生心目中有神圣的地位,就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老师的教学也是一个不断让学生有所发展,有所收获,逐步成长的过程,以学生的发展成长为目的教学,才能在课堂上树立起学生的中心地位。
关键词:课堂教学 合作 互动
为了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推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能,我校建构了初中语文“1461”课堂教学模式。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建立新型化的师生关系,创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对于教育质量的提升会有很大的意义。初中语文“1461”课堂教学模式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互动性
新型的师生关系,首先要突出师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互动性。,并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互动,以便找到学生找出原因,在学习过程中思考学生的障碍,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同时,教师在互动中要通过引导、评价等方式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学习中对优秀作品从情感上内化为由衷的赞叹,于是产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望,对教师的尊敬、钦佩。这种互动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如果老师只是说,学生只是被动听讲,没有师生沟通,势必导致教学与学习严重脱节,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的互动还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以及学生学习的愉悦。这样的互动所达到的师生面对学习内容的默契程度,就是新型师生关系的最佳境界。
2.自主性
自主性学习是学生非常重要的学习形式,是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基础,在我们学校自主学习时以学案为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如圈点、勾画、查阅资料等完成预习案,对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标记,带着问题相互交流,在小组中解决发现的问题。
进入初中阶段,教材的难度较小学加强,学习内容也较为驳杂。尽管有导学案的引导,但是,学生未必能够通过自学解决一些重点、难点。或者,尽管学生在课前进行了预习,但是学生不一定就完全吃透了所学内容。所以,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通过巡回的方式,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大多数学生或个别学生仍处于“未知”、"模糊”状态的方面,教师就可以在小组交流或班级交流中设置一个个循序渐进的"台阶”,通过引导、点拨或补充等方式让学生解决这些“潜在”的问题。
3.合作性
首先,通过老师和学生之间或小组学生之间的学习,用以解决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要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交流,各小组之间交流,并对照学案开展相互协作交流,实现“学生教学生,学生练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转变教学方式,根据学生学情,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如何,调整教学方法,以学定教。根据学情改变思维模式。这样,根据各个小组的学习情况,教师就能做到心中有底,不仅能发现没有预设到的问题,而且会使课堂具有弹性,更有效率;这样,教师站在了促进学生发展的高度,学生才会充分展示自学成果,在合作学习中把新授课变为讨论课,以实现“以学定教,先学后导,以学为主”的和谐有效课堂。当然,教师在这一阶段了解学情,需要讲究方法。直接参与到小组的合作学习之中,是一种方法;根据小组的学习气氛判断对问题的解决情况,也是一种方法;听取小组代表的发言,还是一种方法……这会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反应来具体对待,有选择。
4.探究性
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先进行组内交流,确保所有学生参与小组内部交流学习成果。然后利用黑板,白板,电脑等媒体资源,展示出小组交流中出现的问题,树立参与最大化意识,通过交流让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展示交流,让团队代表在课堂上讲解,学生开阔思路,问题明确,能力提高。
在探究学习时,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在理解教材、驾驭教材的前提下,细心观察,了解学情,对教材的空白处或知识的发展点要了如指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理解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或困难。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目标。
注:本文系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初中语文“1461”课堂教学模式应用探究》(课题批准号:GS[2017]GHB1660)成果。
(作者单位: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桃林中学)
关键词:课堂教学 合作 互动
为了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推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能,我校建构了初中语文“1461”课堂教学模式。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建立新型化的师生关系,创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对于教育质量的提升会有很大的意义。初中语文“1461”课堂教学模式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互动性
新型的师生关系,首先要突出师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互动性。,并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互动,以便找到学生找出原因,在学习过程中思考学生的障碍,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同时,教师在互动中要通过引导、评价等方式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学习中对优秀作品从情感上内化为由衷的赞叹,于是产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望,对教师的尊敬、钦佩。这种互动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如果老师只是说,学生只是被动听讲,没有师生沟通,势必导致教学与学习严重脱节,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的互动还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以及学生学习的愉悦。这样的互动所达到的师生面对学习内容的默契程度,就是新型师生关系的最佳境界。
2.自主性
自主性学习是学生非常重要的学习形式,是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基础,在我们学校自主学习时以学案为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如圈点、勾画、查阅资料等完成预习案,对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标记,带着问题相互交流,在小组中解决发现的问题。
进入初中阶段,教材的难度较小学加强,学习内容也较为驳杂。尽管有导学案的引导,但是,学生未必能够通过自学解决一些重点、难点。或者,尽管学生在课前进行了预习,但是学生不一定就完全吃透了所学内容。所以,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通过巡回的方式,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大多数学生或个别学生仍处于“未知”、"模糊”状态的方面,教师就可以在小组交流或班级交流中设置一个个循序渐进的"台阶”,通过引导、点拨或补充等方式让学生解决这些“潜在”的问题。
3.合作性
首先,通过老师和学生之间或小组学生之间的学习,用以解决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要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交流,各小组之间交流,并对照学案开展相互协作交流,实现“学生教学生,学生练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转变教学方式,根据学生学情,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如何,调整教学方法,以学定教。根据学情改变思维模式。这样,根据各个小组的学习情况,教师就能做到心中有底,不仅能发现没有预设到的问题,而且会使课堂具有弹性,更有效率;这样,教师站在了促进学生发展的高度,学生才会充分展示自学成果,在合作学习中把新授课变为讨论课,以实现“以学定教,先学后导,以学为主”的和谐有效课堂。当然,教师在这一阶段了解学情,需要讲究方法。直接参与到小组的合作学习之中,是一种方法;根据小组的学习气氛判断对问题的解决情况,也是一种方法;听取小组代表的发言,还是一种方法……这会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反应来具体对待,有选择。
4.探究性
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先进行组内交流,确保所有学生参与小组内部交流学习成果。然后利用黑板,白板,电脑等媒体资源,展示出小组交流中出现的问题,树立参与最大化意识,通过交流让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展示交流,让团队代表在课堂上讲解,学生开阔思路,问题明确,能力提高。
在探究学习时,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在理解教材、驾驭教材的前提下,细心观察,了解学情,对教材的空白处或知识的发展点要了如指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理解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或困难。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目标。
注:本文系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初中语文“1461”课堂教学模式应用探究》(课题批准号:GS[2017]GHB1660)成果。
(作者单位: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桃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