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施行,对高校内部控制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拟从四个方面分析目前高等院校内部控制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对高等院校内部控制建设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内部控制;高等院校;风险
近年来,随着财政对高等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如何防范高校财务风险,加强高校内部控制,已成为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强调了内部控制制度对于高等院校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并作出了指导性的规范。这对提高高校内部管理水平,完善内部控制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加强高校内部控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既是高校自身改革的需求,也是应对外界风险与挑战的需要。而事实上,高校内部控制建设一直以来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无法充分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其本身还存在很多不足,这将不利于高校的改革与可持续发展。
一、高等院校内部控制建设现状
(一)高等院校内部控制环境不佳,全员参与动力不足
内部控制环境薄弱,是众多高等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人们普遍认为内部控制是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的事,与其他部门无关或关系不大。高等院校领导对内部控制系统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高校尤其是公办高校,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实现其培养人才,发展学科建设,发展科研能力,贡献地方经济建设等。尤其公办高校作为行政事业性单位,人员工资是财政拨款,高校不涉及利益的再分配,对人员的物质激励作用不足,全员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有些高校虽然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的规范,但是缺乏可操作性和连贯性,使得内部控制流于形式。
(二)高等院校内部控制监督力度小,作用受限
就目前现状而言,高等院校内部的组织结构,以严格的条块状结构为主,审计部门对于其他部门来说,是一种平行的结构,审计人员的收入与其他部门一样,由财政统一拨款,学校统一发放,审计人员的审计活动是在院校领导的控制下进行的内部审计活动,审计部门与审计人员独立性相对较差,监督面小,无法对上级或其他平行部门的经济活动进行有力的监督,这种审计模式无法使内部审计职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三)高等院校内部控制的方法有限,不适应现实需要
目前,高校内部控制主要是以财务收支控制为主,通过审批程序的建设,保障经济事项与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内部控制活动的方式与方法是否完善,决定了内控控制建设的有效性。将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的建设局限在财务控制环节,远远无法适应高校快速发展,业务种类日益扩大的需要。
(四)高校经济活动风险评估体系不完善
风险评估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由于高等院校风险评估体系建设时间相对较晚,并且没有结合高等院校自身作为事业单位的性质来设定,因此,风险评估体系内容不完善,预先设定的各种风险种类不全,无法真正发挥风险评估与风险预测的实质作用。
二、高等院校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改善高等院校内部控制环境
加大宣传与培训高等院校内部控制建设,全员培训学习,转变观念,加强高等院校各个部门和人员,尤其是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以保证内部控制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并逐步完善内部控制的各项规章制度。参考企业内部控制的做法,建立内部控制手册,把内部的管理制度细化成具体内容,减少和消除人为操纵因素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二)建立和完善高等院校内部控制与监督机制
教育行政机构如财政部门,审计部门或者教育主管部门,应对高校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定期审核和检查,加强对高校院校经济活动的审计和监管。而高校自身,应将审计、纪检监察、财务、国资等关键部门纳入内部监察监督小组中来,由校领导亲自领导,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将监督检查纳入常规工作中,使之形成规范。同时,考虑到第三方审计具有独立客观的优点,引入外部会计事务所,从专业审计的角度,通过系统规范的方法,评价高校内部控制活动的优缺,而内部评价和外部审计相结合,可以更客观公正,防范评价偏颇问题。
(三)完善高等院校内部控制信息化系统建设
信息与沟通是高校及时、准确收集与传递与高校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的途径,确保信息在高校内部各部门之间、各环节之间、内部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條件。因此建议完善信息化系统,从系统上完善信息沟通的各个环节,从面到点建立起纵横交错的信息畅通的渠道,有效管理信息传递,保证信息的真实、可靠、及时。
(四)建立高等院校经济活动风险定期评估机制
每年应开展一次到两次经济活动风险评估,当外部环境经济活动或管理要求等发生重大变化时,学校应针对单位层面内部控制的重要方面,和业务层面内部控制的重要方面,重新评估或者设计风险指标。必要时,还可以外聘有关领域的专家一同参与评估,形成书面评估报告,及时提交单位领导进行决策。
总之,高等院校必须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建设,一方面有利于规范高校的经济行为,降低高校财务风险,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另一方面适应高等院校财政体制改革的需求,实现高等院校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内部控制;高等院校;风险
近年来,随着财政对高等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如何防范高校财务风险,加强高校内部控制,已成为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强调了内部控制制度对于高等院校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并作出了指导性的规范。这对提高高校内部管理水平,完善内部控制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加强高校内部控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既是高校自身改革的需求,也是应对外界风险与挑战的需要。而事实上,高校内部控制建设一直以来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无法充分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其本身还存在很多不足,这将不利于高校的改革与可持续发展。
一、高等院校内部控制建设现状
(一)高等院校内部控制环境不佳,全员参与动力不足
内部控制环境薄弱,是众多高等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人们普遍认为内部控制是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的事,与其他部门无关或关系不大。高等院校领导对内部控制系统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高校尤其是公办高校,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实现其培养人才,发展学科建设,发展科研能力,贡献地方经济建设等。尤其公办高校作为行政事业性单位,人员工资是财政拨款,高校不涉及利益的再分配,对人员的物质激励作用不足,全员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有些高校虽然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的规范,但是缺乏可操作性和连贯性,使得内部控制流于形式。
(二)高等院校内部控制监督力度小,作用受限
就目前现状而言,高等院校内部的组织结构,以严格的条块状结构为主,审计部门对于其他部门来说,是一种平行的结构,审计人员的收入与其他部门一样,由财政统一拨款,学校统一发放,审计人员的审计活动是在院校领导的控制下进行的内部审计活动,审计部门与审计人员独立性相对较差,监督面小,无法对上级或其他平行部门的经济活动进行有力的监督,这种审计模式无法使内部审计职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三)高等院校内部控制的方法有限,不适应现实需要
目前,高校内部控制主要是以财务收支控制为主,通过审批程序的建设,保障经济事项与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内部控制活动的方式与方法是否完善,决定了内控控制建设的有效性。将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的建设局限在财务控制环节,远远无法适应高校快速发展,业务种类日益扩大的需要。
(四)高校经济活动风险评估体系不完善
风险评估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由于高等院校风险评估体系建设时间相对较晚,并且没有结合高等院校自身作为事业单位的性质来设定,因此,风险评估体系内容不完善,预先设定的各种风险种类不全,无法真正发挥风险评估与风险预测的实质作用。
二、高等院校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改善高等院校内部控制环境
加大宣传与培训高等院校内部控制建设,全员培训学习,转变观念,加强高等院校各个部门和人员,尤其是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以保证内部控制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并逐步完善内部控制的各项规章制度。参考企业内部控制的做法,建立内部控制手册,把内部的管理制度细化成具体内容,减少和消除人为操纵因素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二)建立和完善高等院校内部控制与监督机制
教育行政机构如财政部门,审计部门或者教育主管部门,应对高校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定期审核和检查,加强对高校院校经济活动的审计和监管。而高校自身,应将审计、纪检监察、财务、国资等关键部门纳入内部监察监督小组中来,由校领导亲自领导,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将监督检查纳入常规工作中,使之形成规范。同时,考虑到第三方审计具有独立客观的优点,引入外部会计事务所,从专业审计的角度,通过系统规范的方法,评价高校内部控制活动的优缺,而内部评价和外部审计相结合,可以更客观公正,防范评价偏颇问题。
(三)完善高等院校内部控制信息化系统建设
信息与沟通是高校及时、准确收集与传递与高校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的途径,确保信息在高校内部各部门之间、各环节之间、内部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條件。因此建议完善信息化系统,从系统上完善信息沟通的各个环节,从面到点建立起纵横交错的信息畅通的渠道,有效管理信息传递,保证信息的真实、可靠、及时。
(四)建立高等院校经济活动风险定期评估机制
每年应开展一次到两次经济活动风险评估,当外部环境经济活动或管理要求等发生重大变化时,学校应针对单位层面内部控制的重要方面,和业务层面内部控制的重要方面,重新评估或者设计风险指标。必要时,还可以外聘有关领域的专家一同参与评估,形成书面评估报告,及时提交单位领导进行决策。
总之,高等院校必须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建设,一方面有利于规范高校的经济行为,降低高校财务风险,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另一方面适应高等院校财政体制改革的需求,实现高等院校持续、快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