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合作探究法可以运用在高中化学实验课中,并且能提高实验课的有效性,因为合作探究法本身的特征与高中化学实验课的特征有很大的交叉性,一方面都要求进行合作学习,另一方面都有自主、探究、试错、反思、体验和总结的过程。所以,合作探究法在高中化学实验课中不仅有用,而且有效。
【关键词】合作探究法 高中化学 实验课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76-01
1.合作探究法在高中化学实验课中的操作程序
1.1课前准备。分发导学案(可作实验报告),学生尽可能完成导学案中有关内容。特别是“实验准备”的部分要重点完成。
1.2安全指导。实验开始前,老师指导学生整理实验中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一定办法,以防产生不可逆转的伤害。这一细节不能忽视。
1.3课内探究。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实验探究。在学生探究的同时,教师巡视、关注、指导,记录所见、所闻、所感。
1.4当堂反馈。当堂反馈是非常必要的。在现实教学中,恰恰容易忽视这个环节。当实验完成时,让学生回顾实验,对学生合作探究中出现的问题自查自纠,交流心得体会,可以由小组代表陈述、展示。若老师能组织学生对刚才的实验进行或细致、或简单、或操作步骤、或注意事项的回顾,对学生掌握技能和形成能力有帮助。
1.5完成报告。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并上交实验报告,小组长整理该组实验时遇到的问题和感受。从而使学生体会实验过程,加深对合作探究实验的理解。
1.6课后反刍。由于学校化学课都是不连续的,故在下节课中,重提上节课所做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很多人认为这没有必要。其实,这样做有利于合作探究的技能或方法在循序渐进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形成。也只有在这样解决问题之后,学生才会系统的掌握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
2.合作探究法在高中化学实验课中的运用案例及分析
【实验内容】粗盐提纯
【实验准备】
讨论1:粗盐的成分是什么?称量时应注意什么?
讨论2:溶解、过滤、蒸发结晶时有什么应注意的?
讨论4:若需要添加试剂一次性除去粗盐中杂质离子时怎么办?过滤操作最少可以做几次?药品的添加顺序和量有什么要求?盐酸的量怎么控制?
【实验步骤】
⑴溶解:称取5.0g粗盐,并将其转移到烧杯中,并逐渐加水至粗盐恰好完全溶解,得溶液1。观察所得溶液是否浑浊。
⑵沉淀:首先,在溶液1中,滴加BaCl2溶液,当上层清液中再加BaCl2溶液不产生沉淀时,多加2滴,得溶液2。其次,在溶液2中,滴加Na2CO3溶液,当上层清液中再滴Na2CO3溶液不产生沉淀时,多加2滴,得溶液3。再次:在溶液3中,滴加NaOH溶液,当上层清液中再滴加NaOH溶液不产生沉淀时,多加2滴,得溶液4。
⑶过滤:对溶液4进行过滤,得澄清滤液。然后往清液中滴加稀HCl,至中性,得溶液5。
下面我们来分析该案例是如何体现合作探究法的特点的。
自学。学生进行课前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的一定内容。基于安全,學生会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提前作出判断和分析,并能自发收集一定的资料或方法加以解决。
合作。学生以合作的形式参与实验探究,这是他们觉得很轻松和高兴的事情,借同学们的话说“这很好,我不知道的你可以告诉我了。”“等下怎么加药品,你要告诉我。”“你是怎么做的?”从这里看,合作探究有利于他们更好完成实验,回顾知识。再次,通过小组合作,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办法,如在实际的实验操作过程中,对于添加药品的顺序,有的小组能通过两人的合作探究和组际交流发现可以有多种方式达到除杂的目的,如:①BaCl2→Na2CO3→NaOH→HCl②NaOH→BaCl2→Na2CO3→HCl③BaCl2→NaOH→Na2CO3→HCl;甚至有的小组还提出新的更好的药品添加方案,Ba(OH)2→Na2CO3→HCl,而此方案在教材中是未涉及的;针对过滤的次数可以是每步过滤一次,也可以在加入盐酸前总过滤一次。这样在实验过程中,小组中的两人会更多交流,在两人的共同智慧下选择他们完成实验的方式。这样通过合作探究实验,形成能力。
总结。通过小组合作、当堂反馈、课后反刍等环节,学生能对其他小组指出的某些细节产生共鸣,悟到方法,提升能力。如蒸发结晶时,当酒精灯灯内没有酒精时仍在干烧是非常危险的;蒸发结晶结束的标准是当蒸发皿中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把剩余溶液中的水分蒸干,但有的同学把握不好这个标准,有的在溶液中刚出现晶膜时就停止加热,有的会把水完全蒸干,造成高温的晶体四溅,损失产量,还烫伤皮肤,引发安全问题。这样,学生也能想到自己在实验过程中是不是这样,对照解决问题。
【关键词】合作探究法 高中化学 实验课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76-01
1.合作探究法在高中化学实验课中的操作程序
1.1课前准备。分发导学案(可作实验报告),学生尽可能完成导学案中有关内容。特别是“实验准备”的部分要重点完成。
1.2安全指导。实验开始前,老师指导学生整理实验中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一定办法,以防产生不可逆转的伤害。这一细节不能忽视。
1.3课内探究。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实验探究。在学生探究的同时,教师巡视、关注、指导,记录所见、所闻、所感。
1.4当堂反馈。当堂反馈是非常必要的。在现实教学中,恰恰容易忽视这个环节。当实验完成时,让学生回顾实验,对学生合作探究中出现的问题自查自纠,交流心得体会,可以由小组代表陈述、展示。若老师能组织学生对刚才的实验进行或细致、或简单、或操作步骤、或注意事项的回顾,对学生掌握技能和形成能力有帮助。
1.5完成报告。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并上交实验报告,小组长整理该组实验时遇到的问题和感受。从而使学生体会实验过程,加深对合作探究实验的理解。
1.6课后反刍。由于学校化学课都是不连续的,故在下节课中,重提上节课所做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很多人认为这没有必要。其实,这样做有利于合作探究的技能或方法在循序渐进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形成。也只有在这样解决问题之后,学生才会系统的掌握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
2.合作探究法在高中化学实验课中的运用案例及分析
【实验内容】粗盐提纯
【实验准备】
讨论1:粗盐的成分是什么?称量时应注意什么?
讨论2:溶解、过滤、蒸发结晶时有什么应注意的?
讨论4:若需要添加试剂一次性除去粗盐中杂质离子时怎么办?过滤操作最少可以做几次?药品的添加顺序和量有什么要求?盐酸的量怎么控制?
【实验步骤】
⑴溶解:称取5.0g粗盐,并将其转移到烧杯中,并逐渐加水至粗盐恰好完全溶解,得溶液1。观察所得溶液是否浑浊。
⑵沉淀:首先,在溶液1中,滴加BaCl2溶液,当上层清液中再加BaCl2溶液不产生沉淀时,多加2滴,得溶液2。其次,在溶液2中,滴加Na2CO3溶液,当上层清液中再滴Na2CO3溶液不产生沉淀时,多加2滴,得溶液3。再次:在溶液3中,滴加NaOH溶液,当上层清液中再滴加NaOH溶液不产生沉淀时,多加2滴,得溶液4。
⑶过滤:对溶液4进行过滤,得澄清滤液。然后往清液中滴加稀HCl,至中性,得溶液5。
下面我们来分析该案例是如何体现合作探究法的特点的。
自学。学生进行课前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的一定内容。基于安全,學生会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提前作出判断和分析,并能自发收集一定的资料或方法加以解决。
合作。学生以合作的形式参与实验探究,这是他们觉得很轻松和高兴的事情,借同学们的话说“这很好,我不知道的你可以告诉我了。”“等下怎么加药品,你要告诉我。”“你是怎么做的?”从这里看,合作探究有利于他们更好完成实验,回顾知识。再次,通过小组合作,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办法,如在实际的实验操作过程中,对于添加药品的顺序,有的小组能通过两人的合作探究和组际交流发现可以有多种方式达到除杂的目的,如:①BaCl2→Na2CO3→NaOH→HCl②NaOH→BaCl2→Na2CO3→HCl③BaCl2→NaOH→Na2CO3→HCl;甚至有的小组还提出新的更好的药品添加方案,Ba(OH)2→Na2CO3→HCl,而此方案在教材中是未涉及的;针对过滤的次数可以是每步过滤一次,也可以在加入盐酸前总过滤一次。这样在实验过程中,小组中的两人会更多交流,在两人的共同智慧下选择他们完成实验的方式。这样通过合作探究实验,形成能力。
总结。通过小组合作、当堂反馈、课后反刍等环节,学生能对其他小组指出的某些细节产生共鸣,悟到方法,提升能力。如蒸发结晶时,当酒精灯灯内没有酒精时仍在干烧是非常危险的;蒸发结晶结束的标准是当蒸发皿中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把剩余溶液中的水分蒸干,但有的同学把握不好这个标准,有的在溶液中刚出现晶膜时就停止加热,有的会把水完全蒸干,造成高温的晶体四溅,损失产量,还烫伤皮肤,引发安全问题。这样,学生也能想到自己在实验过程中是不是这样,对照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