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汉学家中国戏曲观的文学化投射——论高罗佩小说《朝云观》中的“神庙剧场”书写

来源 :中华戏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z28859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罗佩(1910-1967),荷兰著名汉学家.他一生痴爱中国文化,在从事外交官工作之余,一直坚持汉学研究,著述颇多.以西方侦探小说手法创作的系列公案小说《大唐狄公案》,是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该书主要表现了唐代名臣狄仁杰为官断案的传奇性故事,在展现中国古代社会生活风貌的过程中,也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多维度的呈现,其中也包括对中国戏曲文化的细腻描绘,这集中反映在该书《朝云观》这篇作品中的“神庙剧场”书写.
其他文献
宫调是中国戏曲音乐的重要组成因素,因宫调的音乐调性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故而称为“宫调声情”.这一说法首先由元代燕南芝庵在《唱论》中提出,其文如下.rn大凡声音,各应于律吕,分于六宫十一调,共计十七调宫:仙吕调唱清新绵邈,南吕宫唱感叹伤悲,中吕宫唱高下闪赚,黄钟宫唱富贵缠绵,正宫唱惆怅雄壮,道宫唱飘逸清幽,大石唱风流蕴藉,小石唱旖旎妩媚,高平唱条畅滉漾,般涉唱拾掇坑堑,歇指唱急并虚歇,商角唱悲伤宛转,双调唱健捷激袅,商调唱悽怆怨慕,角调唱呜咽悠扬,宫调唱典雅沉重,越调唱陶写冷笑.
期刊
河北省武安市固义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武安傩戏”主要所在村.该村的《捉黄鬼》是体现其傩戏属性的标志性剧目.这是对它驱鬼、杀鬼的内容性质而言,但从戏剧发生发展学和戏剧艺术分类上讲,它属于队戏.现在,固义村传承属于队戏类的剧目共有12出.武安市东通乐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邯郸赛戏(武安市东通乐村)”所在村,该村赛戏中属于队戏类的剧目共有14出.①其中,两村共有的队戏剧目5出,但其中四出各自名称不同.即固义村的《调掠(烈)马》(东通乐村叫《开烈马》);《点鬼兵》(《开三郎》);
期刊
晚清民国时期,报刊成为剧作家刊发作品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在前辈与时贤的不断努力下,散落在报刊文献中的传奇不断被发掘出来.这些发现不仅丰富了晚清民国传奇的剧目,也对我们进一步了解传奇的发展、消亡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此基础上,笔者翻查大量晚清民国各类报刊文献,得以获见十一种传奇剧目未见诸家书目著录.作为晚清民国传奇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剧作有其独特的学术价值.笔者对这些作家与剧目进行考述,以期深化晚清民国传奇的研究.
期刊
清初苏州尤侗(1618-1704)绝非仅以诗鸣,兼有文人、诗人、词人及曲家等多种身份于一体,经历明万历、泰昌、天启、崇祯,以及清顺治、康熙等数朝,可谓“两朝六臣”.诗人尤侗的曲家身份同样引人注目.他的戏曲创作、序跋评语、演剧观剧等种种戏曲活动成为清初戏曲发展的重要篇章.作为曲家,尤侗与大江南北诸多文人、官员乃至帝王均有社会交往,能够在文士的“雅”与戏曲家的“俗”之间转换自如,然终因士人身份、理想追求等因素中断了戏曲创作.
期刊
日本从大正到昭和时期(1912-1989)是中国戏曲研究的显学时期,这一时期,以狩野直喜、青木正儿和吉川幸次郎为代表的“京都学派”①在戏曲研究方面成绩斐然.近年,虽国内开始认识到日本汉学的价值,研究“京都学派”中国学的成果已颇丰,但是,以“\'京都学派\'的戏曲研究”为中心、对他们的元杂剧曲词评点的深入讨论却付诸阙如,更没有对这一学派元杂剧曲词研究的理念、方法及发展进行系统性探究.
期刊
鹤庆县地处云南省西北部,东与永胜县隔金沙江相望,西与剑川县接壤,南与宾川县搭界,北与丽江市毗邻.县境内峰峦起伏,《康熙鹤庆府志》言其“重关壁立,雄势诸夷,四属星罗,俯临中旬.为国家之保障,作益部之屏藩”①.鹤庆县自汉代至今均有可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鹤庆县先属滇西北人民行政专员公署,后属丽江专区.1956年,大理白族自治州成立,属大理州至今.
期刊
姚华(1876-1930),字重光,号茫父,为民国时期“旧京城的一代通人”.近代名流如梁启超、陈师曾、鲁迅、梅兰芳、郑天挺等或为友朋,或为子弟,皆与之过从甚密,倍加赞誉.姚华作品大部分经晚年手订入《弗堂类稿》,而以艺苑驰名,独标风致,“一时大师”的“文名反为所掩”①.其学术涉及小学、书画、曲学、文论、金石等方面,张舜徽在《清人文集别录》中便断为“博涉广营,根柢深厚”②,惜多不为学者所知.惟于曲学一端,渐为世所倚重,钱基博、卢前、叶德均等人便推崇之极,许其地位略次于王国维和吴梅,在研究方法上已有新学气象,属
期刊
《中国大百科全书》对“梨园”词条有如下叙述:“后世将戏曲界习称为\'梨园界\'或\'梨园行\',戏曲演员称为\'梨园子弟\'.”①在当下语境中,“梨园”等同“戏曲”已成为共识,但追溯“梨园”一词的起源,却与戏曲无关.任半塘有云:“终唐之世,串演戏剧一事,实与\'梨园\'二字无涉.”②故而他专辟“梨园考”一节,希望对这一曲解予以纠正.
期刊
元曲是元代“一代之文学”的观念已成学术定论,然而元曲包含戏曲、散曲两种体式,这就涉及一个问题:在我们现代学术体系中,已经分明地将“元曲”分为散曲、戏曲两个独立的门类,那么在古人的观念中,是以怎样的思维看待“元曲”呢?他们对“元曲”是否有戏曲、散曲的区分呢?
期刊
《知非斋剧本》系民国时期山西刊行的京剧剧本合集,刊刻上乘、校对精良,就中有关著者、评校者、京晋戏剧互动等方面,多有戏曲文献研究价值.本稿拟考辨《知非斋剧本》著者,梳理评校过程中所体现出的若干曲论思想,钩稽民国时期山西、北京京剧创作、演出互动关系如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