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是能准确地运用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而作文是语文知识和思维能力的综合训练。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通过作文能准确地反映出来。因此,作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写好作文,是广大师生梦寐以求的。但作文难,历来是困扰中学生和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许多教师在作文指导中,花费了相当大的精力和心血,而效果却不佳。学生面对作文题目,束手无策,不知从何下手。教师面对学生作文,举笔无措,摇头叹息。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师指导的策略和措施不当。笔者根据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二十六年的实践,认为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应采取以下策略和措施:
1 尊重学生,和学生建立信任感情
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具有亲和力,与学生交流思想,沟通感情,成为学生的朋友。向学生讲述自己中学生时代写作的经历,特别是其间的酸甜苦辣,要毫无保留的向学生“坦白交代”,使学生明白写作要经历磨练方能成功的道理。要发扬民主,尊重学生,倾听学生对作文的看法,正确引导他们对作文的认识,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心理,帮助他们走出对作文有偏见的误区,树立起“我一定能写好作文”的坚定信念。在每次作文前,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师作文备课中来。首先向学生交代此次作文的目的、意义,再与学生一起讨论本次作文写什么文体最好,取什么题目合适,提出哪些写作要求合理、实用等具体措施,让学生不但明白老师的要求,而且有一种主人翁感。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而且增强了他们写好作文的自信力,更增强了他们写好作文的责任感。
2 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好任何一门知识的前提条件,是打开知识宝库大门的钥匙,是成功的起点。只有感到了作文的兴趣,才能乐于作文,才能进入作文的神秘殿堂。古今中外,大凡在写作上有所成就者,往往埋头写作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这就是写作兴趣到了痴迷的境界。现代中学生好奇、好胜,有强烈的进取心和发展欲,只要教师能正确引导,帮助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当他们体验到作文成功的喜悦时,对作文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应做到以下几点:
2.1 观察生活,培养兴趣。在作文教学中,要把学生的视野引导到广阔的生活中去,让学生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热爱生活,从而产生抒写生活的强烈愿望。
2.2 以饱满情感的导语激发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作文指导时,好的导语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启思维的闸门,燃起智慧的火花,从而激起他们的写作欲望。
2.3 结合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实际命题,提高兴趣。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是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学生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自然就会思如泉涌,视野开阔,言之有物,感情真挚,写作兴趣就会大增。
2.4 提高成绩,鼓励发展,促进兴趣。作文评分,是衡量学生创作的尺度。如对学生要求过高,特别是像笔者所在的农村初中学生,就会挫伤他们写作的兴趣。因此,在平时作文评分中,适度降低标准,尽可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以期循序渐进地提高。
3 培养学生搜集材料的能力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同样道理,没有材料写不出好文章。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有了丰富的材料,文章才能有血有肉,有内容有思想有感情。搜集材料主要从以下两方面下功夫:
3.1 观察。观察是通过视觉对客观事物取得比较细致的、深入的了解,是直接从生活中摄取写作材料的重要手段。
首先,要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刚入中学的学生,要让他们有意识去观察身边的人、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如让学生写“上课铃响以后”、“做课间操”、“我的新老师”等非常熟悉的事和人,可以激起学生的观察积极性,养成时时留心观察生活搜集材料的习惯。其次,要求学生全面、细致地观察,克服浮光掠影、粗枝大叶的毛病。观察之前,要明确观察任务,要求学生能多方面、多角度地去观察,既要细致地观察事物的外部形态,又要做到由表及里,注意事物的内涵和彼此之间的联系。再者,培养学生善于抓住事物的特征和找出事物之间本质区别的能力。让学生在观察中多比较,既要在静止中对比,又要在发展变化中对比,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更加敏锐和深刻。另外,要求学生写观察日记。写观察日记的目的是积累材料,因此观察日记要真实、具体,并要写出自己的感受。教师对学生的观察日记要定期批改、讲评,促进学生写好观察日记。
3.2 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唐代大诗人杜甫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时,应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积累写作材料,让学生学习课文中的正确思想、观点,熟记有关人物、事件,多读多记有益的内容,摘抄指重点词句和精彩段落。还有,教师应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中外名著,以及各类报刊杂志,并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写读书笔记、做资料卡片、摘报刊剪辑等,定期举行“作文材料搜集展”,让学生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还应广泛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如参观、采访、野游、调查等,给学生一个广泛的天地,开拓他们的视野,深入接触社会实际,掌握更多的素材,充实他们的材料“仓库”。
4 培养学生勤练多写的良好习惯
古人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多练,才能写出好文章。练笔的方式很多,但对中学生而言,一下几方面既便利又行之有效:
4.1 写日记。日记是学生每天耳闻目睹所思所感的记录。篇幅可长可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利于写作习惯、情感和意志的培养。
4.2 利用所学课文进行仿写、续写、改写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
4.3 开辟第二课堂的作文教学。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接触社会。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访问、游览等,办班级小报,黑板报,让学生当小记者,小编辑,培养其写作习惯,提高写作水平。5 提倡教师写范文,为学生引路
教师范文是教师根据作文教学要求,精心构思,严格选材,创作出适合所教学生水平,能给学生启迪的优秀文章。由于教师范文的对象是自己的学生,写作的目的是对学生起抛砖引玉的作用,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因此构思重新颖而不求古怪,结构重严谨而不求散漫,中心重鲜明而不贪含蓄,内容重具体而不求博大,语言重通俗简练而不图文采飞扬、眼花缭乱。总之,我认为,教师是铺路石,是蜡烛,是园丁,只要对学生有效,哪管别人怎样评论自己的文章。
6 注重作文评改多样化,促进学生写作能力提高
“文成于改”,作文批改,能给学生以具体的指导和鼓舞,能有效地纠正学生作文中的漏误;作文批改,能给教师提供实际例证,帮助教师积累总结批改作文的经验。作文批改的方法大致有几种:(1)全批全改;(2)精批细改一部分,其他略批;(3)好、中、差各抽一、二篇示范批改;(4)面对面批改;(5)学生自改;(6)集体批改。其中,效果最好的要数学生自改。
学生自改包括评改和同学互改两种形式,在要求学生自改时,应让学生懂得怎样批改。首先从内容入手,检查文章内容是否合题意,有没有偏离题,中心是否明确突出,主次是否分明,选材是否恰当,是否做到典型真实有新意;其次从表达思想内容的形式来检查,开头是否简明扼要,段落层次是否清楚分明,段与段之间是否有联系,句子是否连贯通顺,遣词造句是否准确生动,有无错别字,标点符号是否恰当,格式是否正确,字体是否工整等。掌握修改方法,具有自改能力之后,还要培养学生养成自改习惯,真正做到主动作文并自改,切实提高写作能力。
以上只是笔者在积极参与新教材教学改革研究中的一点心得,愿奉献给大家,希望能为中学作文教学的改革起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写好作文,是广大师生梦寐以求的。但作文难,历来是困扰中学生和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许多教师在作文指导中,花费了相当大的精力和心血,而效果却不佳。学生面对作文题目,束手无策,不知从何下手。教师面对学生作文,举笔无措,摇头叹息。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师指导的策略和措施不当。笔者根据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二十六年的实践,认为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应采取以下策略和措施:
1 尊重学生,和学生建立信任感情
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具有亲和力,与学生交流思想,沟通感情,成为学生的朋友。向学生讲述自己中学生时代写作的经历,特别是其间的酸甜苦辣,要毫无保留的向学生“坦白交代”,使学生明白写作要经历磨练方能成功的道理。要发扬民主,尊重学生,倾听学生对作文的看法,正确引导他们对作文的认识,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心理,帮助他们走出对作文有偏见的误区,树立起“我一定能写好作文”的坚定信念。在每次作文前,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师作文备课中来。首先向学生交代此次作文的目的、意义,再与学生一起讨论本次作文写什么文体最好,取什么题目合适,提出哪些写作要求合理、实用等具体措施,让学生不但明白老师的要求,而且有一种主人翁感。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而且增强了他们写好作文的自信力,更增强了他们写好作文的责任感。
2 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好任何一门知识的前提条件,是打开知识宝库大门的钥匙,是成功的起点。只有感到了作文的兴趣,才能乐于作文,才能进入作文的神秘殿堂。古今中外,大凡在写作上有所成就者,往往埋头写作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这就是写作兴趣到了痴迷的境界。现代中学生好奇、好胜,有强烈的进取心和发展欲,只要教师能正确引导,帮助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当他们体验到作文成功的喜悦时,对作文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应做到以下几点:
2.1 观察生活,培养兴趣。在作文教学中,要把学生的视野引导到广阔的生活中去,让学生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热爱生活,从而产生抒写生活的强烈愿望。
2.2 以饱满情感的导语激发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作文指导时,好的导语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启思维的闸门,燃起智慧的火花,从而激起他们的写作欲望。
2.3 结合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实际命题,提高兴趣。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是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学生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自然就会思如泉涌,视野开阔,言之有物,感情真挚,写作兴趣就会大增。
2.4 提高成绩,鼓励发展,促进兴趣。作文评分,是衡量学生创作的尺度。如对学生要求过高,特别是像笔者所在的农村初中学生,就会挫伤他们写作的兴趣。因此,在平时作文评分中,适度降低标准,尽可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以期循序渐进地提高。
3 培养学生搜集材料的能力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同样道理,没有材料写不出好文章。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有了丰富的材料,文章才能有血有肉,有内容有思想有感情。搜集材料主要从以下两方面下功夫:
3.1 观察。观察是通过视觉对客观事物取得比较细致的、深入的了解,是直接从生活中摄取写作材料的重要手段。
首先,要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刚入中学的学生,要让他们有意识去观察身边的人、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如让学生写“上课铃响以后”、“做课间操”、“我的新老师”等非常熟悉的事和人,可以激起学生的观察积极性,养成时时留心观察生活搜集材料的习惯。其次,要求学生全面、细致地观察,克服浮光掠影、粗枝大叶的毛病。观察之前,要明确观察任务,要求学生能多方面、多角度地去观察,既要细致地观察事物的外部形态,又要做到由表及里,注意事物的内涵和彼此之间的联系。再者,培养学生善于抓住事物的特征和找出事物之间本质区别的能力。让学生在观察中多比较,既要在静止中对比,又要在发展变化中对比,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更加敏锐和深刻。另外,要求学生写观察日记。写观察日记的目的是积累材料,因此观察日记要真实、具体,并要写出自己的感受。教师对学生的观察日记要定期批改、讲评,促进学生写好观察日记。
3.2 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唐代大诗人杜甫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时,应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积累写作材料,让学生学习课文中的正确思想、观点,熟记有关人物、事件,多读多记有益的内容,摘抄指重点词句和精彩段落。还有,教师应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中外名著,以及各类报刊杂志,并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写读书笔记、做资料卡片、摘报刊剪辑等,定期举行“作文材料搜集展”,让学生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还应广泛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如参观、采访、野游、调查等,给学生一个广泛的天地,开拓他们的视野,深入接触社会实际,掌握更多的素材,充实他们的材料“仓库”。
4 培养学生勤练多写的良好习惯
古人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多练,才能写出好文章。练笔的方式很多,但对中学生而言,一下几方面既便利又行之有效:
4.1 写日记。日记是学生每天耳闻目睹所思所感的记录。篇幅可长可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利于写作习惯、情感和意志的培养。
4.2 利用所学课文进行仿写、续写、改写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
4.3 开辟第二课堂的作文教学。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接触社会。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访问、游览等,办班级小报,黑板报,让学生当小记者,小编辑,培养其写作习惯,提高写作水平。5 提倡教师写范文,为学生引路
教师范文是教师根据作文教学要求,精心构思,严格选材,创作出适合所教学生水平,能给学生启迪的优秀文章。由于教师范文的对象是自己的学生,写作的目的是对学生起抛砖引玉的作用,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因此构思重新颖而不求古怪,结构重严谨而不求散漫,中心重鲜明而不贪含蓄,内容重具体而不求博大,语言重通俗简练而不图文采飞扬、眼花缭乱。总之,我认为,教师是铺路石,是蜡烛,是园丁,只要对学生有效,哪管别人怎样评论自己的文章。
6 注重作文评改多样化,促进学生写作能力提高
“文成于改”,作文批改,能给学生以具体的指导和鼓舞,能有效地纠正学生作文中的漏误;作文批改,能给教师提供实际例证,帮助教师积累总结批改作文的经验。作文批改的方法大致有几种:(1)全批全改;(2)精批细改一部分,其他略批;(3)好、中、差各抽一、二篇示范批改;(4)面对面批改;(5)学生自改;(6)集体批改。其中,效果最好的要数学生自改。
学生自改包括评改和同学互改两种形式,在要求学生自改时,应让学生懂得怎样批改。首先从内容入手,检查文章内容是否合题意,有没有偏离题,中心是否明确突出,主次是否分明,选材是否恰当,是否做到典型真实有新意;其次从表达思想内容的形式来检查,开头是否简明扼要,段落层次是否清楚分明,段与段之间是否有联系,句子是否连贯通顺,遣词造句是否准确生动,有无错别字,标点符号是否恰当,格式是否正确,字体是否工整等。掌握修改方法,具有自改能力之后,还要培养学生养成自改习惯,真正做到主动作文并自改,切实提高写作能力。
以上只是笔者在积极参与新教材教学改革研究中的一点心得,愿奉献给大家,希望能为中学作文教学的改革起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