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难写”是高中学生普遍反映的问题。其实,教师是作文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写作的主体。语文教师高尚的师德人格、丰富的学识修养加上学生的自我实践与反思是写作成功的必由之路。时至今日,语文教师不可避免地要进行作文教学方面的重新认识和重新设计。作文教学确实要做到以学生为本,着眼与教师示范,把握作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我们语文教师可以大胆地说,作文教学永远大有可为。
(一)
作文教学的根本应当着眼于学生的学习实际,教师要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生。说起来不神秘,做起来却难。为什么以往,或者说时到如今,大部分学生还是畏惧作文课和考场作文。你叫学生不要在乎作文的分数,那是不现实的,毕竟学生的内心深处还是想把作文写好,乃至获得别人的认可,赢得自信,获得高分。我认为,作文教学应当由教师负责唤起学生的写作潜能,打破错误的思想桎梏,赢得写作的解放,使学生明白写作是自我表达、与人对话。
中学生作文,应当反映少年时代特有的思维深度和情感世界。德国当代杰出哲学家哈贝马斯把人类兴趣分成三层。其中“解放兴趣”置于最上层。它是人类对“解放”的一种基本兴趣,其价值指向是主体的诞生。可是,一大批学生特别地害怕写作,把写作视为畏途,把写作看做最苦的差事。许多学生内心世界很丰富,情感很需要宣泄,但是就是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这一些隐私或者说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内容不能写入作文,其实,凡是世间文章,除了一些极丑极恶的内容外,大都可以写入文中,如毛泽东诗词中有“放屁”,台湾作家柏杨的杂文中与古人称兄道弟,只要学生写的作文符合他们内心的真实,而且不吐不快,那完全可以表达出来,即使是消极的,不堪入目的,只不过有的文章需要自己珍藏,不宜与旁人分享罢了。中国最年轻的专栏作家蒋方舟的母亲、作家尚爱兰说:“发现题材,是最最重要的写作才能。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就等于文字的高位截瘫者,他的文学生活不能自理,要靠别人才可以存活,等于是一个高度迟钝者,到处都是食品,根本就看不到哪一种是可以吃的,要别人指定了才知道吃。”这一席话对语文教师来讲,应当是很有启发意义的。可以明确地说,我们的目标,不是培养一个作家,而是培养孩子用笔和人家对话,交流的一个基本的水平和能力,或者说有效表达。许多语文教师拿着“青牙大棒”等学生,难怪学生不敢写。正如泰戈尔所说:“不是槌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教师的责任是让学生首先写出来,乱七八糟皆可入文,其次再寻求作文个性和作文创新。
(二)
作文教学离不开教师的精心组织与安排,说到底,就是教师如何评价学生的作文。每次说到作文批改,教师们总是十分畏惧,总觉得自己改得辛苦,学生也对教师的评语不是特别服气,不是十分满意。那么,新课程标准理念如何落实到作文教学中去呢?一个就是尊重,一个就是关注。具体说,就是评价主体多元化,作文评价的发展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充分评价与适时发表相结合。
我始终认为,详批细改如果对学生的作文真的有效,教师是不能推辞自己的责任,哪怕再苦再累。问题是现在看不到这条路的胜利曙光。《作文个性化》杂志发表了学生中学生的作文,那里面就有好的尝试,在正文之后还有学生自己的写作后记,同伴的读文杂感,教师的综合点评,这些文字甚至比正文的篇幅还要长。为什么说这种做法好呢,因为它紧紧抓住了学生表达与得到批评的欲望,随时可以产生心灵的撞击,达到深入人心的思想交流,写作与下一次写作得到有效的融合与润滑。现在有很多老师喜欢把习作讲评叫做习作赏评,这是特别重要的。些许点评,几番思索,学生的心门就打开了。“熟生巧,巧生华。”先让他有一个能写、爱写,再慢慢地让他去会写,这是水到渠成,你想叫他不写也不肯了。不仅“我要写”,而且“我喜欢写”,这就进入了一个更为自觉的、主动的、自由的写作状态,而且也会主动、自觉地去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当然,学生的习作水平参差不齐,作文评价也应当存在有所区分的标准,教师在评价时,可以把评价原则定位为:让学生想写,再帮助他们写好和超越自己,“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一步一步地走向习作的这个自由王国。
特别是在高中阶段,我们更要鼓励学生“想大事,立大志,说大话”,即所谓“少年意气,慷慨文章”。因为,喜欢思考“大”问题,包括人生、哲学的根本问题,这正是青少年思维的一個特点。鲁迅说过的两段话是特别具有针对性与指导意义的,这就是:“说现代的,自己的话;用活着的白话,将自己的思想,感情直白地说出来”,“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无声的中国》);“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作文秘诀》)。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因此,语文教师还可以在班级成立作文兴趣小组,给一些尖子生开小灶,组织他们参加征文比赛,让他们在更广更宽的世界里接受作文的评价与反馈,给他们搭建起一座自信的舞台。
(三)
作文教学是一项大家既熟悉又陌生的事业,每一个语文教师都感到又沉重又激动。新课程标准理念鼓励教师写下水作文,给学生示范,实际上这还是不够的,教师应该实实在在读一些书,提高专业水平还是十分必要的,比如可以读一读作文名家的教学随笔,像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中国特级教师文库》,领略李吉林、蔡澄清、李白坚,孙春成等人的风采。还有各地都有许多名师工作室,他们的研究文本与素材其实就是我们学习的作文教材。又如,我校三年前就提出实验教师必须做到“五个一”的要求:认真研读一本教育专著,做好一本读书笔记,带好一个实验班,做好一个子课题,发表或获奖一篇文章。再比如,我们可以和学生一起关注并阅读时文杂刊,像《创新作文》、《作文与考试》、《作文指导报》,那里面有丰富的作文素材和作文方案,我们读一读,想一想,可以得到不少灵感,获得启发,应用到教学中去。
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意识,认识到作文课程资源无处不在。作文教学的过程必然要成为人的精神资源的开发过程,成为生命品位的提升过程,成为人生质量的优化过程。时代一直在变化,学生也一直在成长,教师的业务水平也要求不断提升,面对这样一个让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的现实,我们则,扛起责任的大旗,投入这项神圣的事业。
(一)
作文教学的根本应当着眼于学生的学习实际,教师要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生。说起来不神秘,做起来却难。为什么以往,或者说时到如今,大部分学生还是畏惧作文课和考场作文。你叫学生不要在乎作文的分数,那是不现实的,毕竟学生的内心深处还是想把作文写好,乃至获得别人的认可,赢得自信,获得高分。我认为,作文教学应当由教师负责唤起学生的写作潜能,打破错误的思想桎梏,赢得写作的解放,使学生明白写作是自我表达、与人对话。
中学生作文,应当反映少年时代特有的思维深度和情感世界。德国当代杰出哲学家哈贝马斯把人类兴趣分成三层。其中“解放兴趣”置于最上层。它是人类对“解放”的一种基本兴趣,其价值指向是主体的诞生。可是,一大批学生特别地害怕写作,把写作视为畏途,把写作看做最苦的差事。许多学生内心世界很丰富,情感很需要宣泄,但是就是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这一些隐私或者说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内容不能写入作文,其实,凡是世间文章,除了一些极丑极恶的内容外,大都可以写入文中,如毛泽东诗词中有“放屁”,台湾作家柏杨的杂文中与古人称兄道弟,只要学生写的作文符合他们内心的真实,而且不吐不快,那完全可以表达出来,即使是消极的,不堪入目的,只不过有的文章需要自己珍藏,不宜与旁人分享罢了。中国最年轻的专栏作家蒋方舟的母亲、作家尚爱兰说:“发现题材,是最最重要的写作才能。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就等于文字的高位截瘫者,他的文学生活不能自理,要靠别人才可以存活,等于是一个高度迟钝者,到处都是食品,根本就看不到哪一种是可以吃的,要别人指定了才知道吃。”这一席话对语文教师来讲,应当是很有启发意义的。可以明确地说,我们的目标,不是培养一个作家,而是培养孩子用笔和人家对话,交流的一个基本的水平和能力,或者说有效表达。许多语文教师拿着“青牙大棒”等学生,难怪学生不敢写。正如泰戈尔所说:“不是槌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教师的责任是让学生首先写出来,乱七八糟皆可入文,其次再寻求作文个性和作文创新。
(二)
作文教学离不开教师的精心组织与安排,说到底,就是教师如何评价学生的作文。每次说到作文批改,教师们总是十分畏惧,总觉得自己改得辛苦,学生也对教师的评语不是特别服气,不是十分满意。那么,新课程标准理念如何落实到作文教学中去呢?一个就是尊重,一个就是关注。具体说,就是评价主体多元化,作文评价的发展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充分评价与适时发表相结合。
我始终认为,详批细改如果对学生的作文真的有效,教师是不能推辞自己的责任,哪怕再苦再累。问题是现在看不到这条路的胜利曙光。《作文个性化》杂志发表了学生中学生的作文,那里面就有好的尝试,在正文之后还有学生自己的写作后记,同伴的读文杂感,教师的综合点评,这些文字甚至比正文的篇幅还要长。为什么说这种做法好呢,因为它紧紧抓住了学生表达与得到批评的欲望,随时可以产生心灵的撞击,达到深入人心的思想交流,写作与下一次写作得到有效的融合与润滑。现在有很多老师喜欢把习作讲评叫做习作赏评,这是特别重要的。些许点评,几番思索,学生的心门就打开了。“熟生巧,巧生华。”先让他有一个能写、爱写,再慢慢地让他去会写,这是水到渠成,你想叫他不写也不肯了。不仅“我要写”,而且“我喜欢写”,这就进入了一个更为自觉的、主动的、自由的写作状态,而且也会主动、自觉地去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当然,学生的习作水平参差不齐,作文评价也应当存在有所区分的标准,教师在评价时,可以把评价原则定位为:让学生想写,再帮助他们写好和超越自己,“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一步一步地走向习作的这个自由王国。
特别是在高中阶段,我们更要鼓励学生“想大事,立大志,说大话”,即所谓“少年意气,慷慨文章”。因为,喜欢思考“大”问题,包括人生、哲学的根本问题,这正是青少年思维的一個特点。鲁迅说过的两段话是特别具有针对性与指导意义的,这就是:“说现代的,自己的话;用活着的白话,将自己的思想,感情直白地说出来”,“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无声的中国》);“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作文秘诀》)。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因此,语文教师还可以在班级成立作文兴趣小组,给一些尖子生开小灶,组织他们参加征文比赛,让他们在更广更宽的世界里接受作文的评价与反馈,给他们搭建起一座自信的舞台。
(三)
作文教学是一项大家既熟悉又陌生的事业,每一个语文教师都感到又沉重又激动。新课程标准理念鼓励教师写下水作文,给学生示范,实际上这还是不够的,教师应该实实在在读一些书,提高专业水平还是十分必要的,比如可以读一读作文名家的教学随笔,像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中国特级教师文库》,领略李吉林、蔡澄清、李白坚,孙春成等人的风采。还有各地都有许多名师工作室,他们的研究文本与素材其实就是我们学习的作文教材。又如,我校三年前就提出实验教师必须做到“五个一”的要求:认真研读一本教育专著,做好一本读书笔记,带好一个实验班,做好一个子课题,发表或获奖一篇文章。再比如,我们可以和学生一起关注并阅读时文杂刊,像《创新作文》、《作文与考试》、《作文指导报》,那里面有丰富的作文素材和作文方案,我们读一读,想一想,可以得到不少灵感,获得启发,应用到教学中去。
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意识,认识到作文课程资源无处不在。作文教学的过程必然要成为人的精神资源的开发过程,成为生命品位的提升过程,成为人生质量的优化过程。时代一直在变化,学生也一直在成长,教师的业务水平也要求不断提升,面对这样一个让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的现实,我们则,扛起责任的大旗,投入这项神圣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