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倡导校本教研。因为校本教研与广大教师的思想和实践距离最近,教师之间可以边研究边实践,也因此,校本教研被称之为实效性教研。然而从校本教研正值应用和发展的时期来看,内容杂乱、类别繁多、方向各异是新出现的弊端和倾向,如果不加以改善,“校本教研”就会重新陷于“面子教研”“形式教研”的泥沼。
正因为这种问题的出现,“主题教研”便诞生了。主题教研可以解决以上所述的种种弊端,人们又都开始把眼光从一般校本教研移向主题教研。主题教研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之一。主题教研是教研小组把平时校本教研中多次遇到的解决不了的问题,上升到学校层面来,定为学校集体攻关的问题。没有一般的校本教研,就没有针对性强的符合实际的主题教研。什么时候可以进行主题教研,这是需要斟酌的,也是需要根据教研情况发展的。搞主题教研,要充分考虑以下几点:
主题教研是必然要生成的 大家都会发现,一般校本教研活动的“听课评课”,内容常常是方方面面、星星点点。视角是四面八方,发言的根据脱离学生实际,就这堂课论这堂课,无法实现教师的有效进步,经常纠缠于一些抽象概念和具体细节。尽管我们还有二次听课、评课或者观摩课活动进行再评课、议课,但往往是不少教师在二次听评课之后,会发出“二次听评课还不如第一次”的感叹,大家对“二次听评课”也有了质疑。第一次听评课中那些关于教学技巧和细节处理的方法,在二次听评课的课堂上往往因为情境的变化而不再适用。这种零敲碎打、形散神也散的教研,耗时多、收获少,问题在于没有明确的研究主题。于是,提出校本教研活动应该有一种“以课例为载体的主题研究”成为必然,进而促进校本教研得到完善和发展。
主题是如何提炼的 一般校本教研中的听课评课,对一堂课的内容讨论,不一定就是主题。比如:我们常见到的教研活动的内容主要是对课的点评,但如果讨论的时候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只是由参与讨论的成员凭借自己的认识评头论足,说是说非,就不能说是有主题,而只能说是有了个话题,或者说是有了个内容。作为主题教研的主题,是应该经过聚焦、提炼后形成的中心议题,有共性、有代表性和目标性。教研主题源于教学问题,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教学问题时就会产生随机教研话题,当随机教研话题沉淀到一定数量后,对这些话题进行归类分析就可产生教研主题。如:现在的语文教学都说应该强调学生的体验,如果在这方面展开研讨的话,就这一话题。可以提炼出不同的主题。可以是:形成体验的基本条件;引导体验的有效方式;体验在帮助学生学习中的作用等等。主题有一定的概括性。不同于具体内容和问题。
主题教研是如何铺开的 主题教研也可以以听课评课的方式进行,因为这种方式是校本、师本的,便于广大教师参与其中,同时教师要集中智慧,关注主题内容。所选主题是以教师感兴趣的、有研究探讨价值的,要以实践性主题为主线,在专题理论的指导下,一组成员通过课堂观察、资料学习、交流讨论、模仿操作、实践反思、行为跟进等形式,进行主题研究和示范性演练,带动更多的教师关注课堂。提升教学能力,以这种方式开展的教研活动,可以使青年教师有机会沿着从旁观者、同伴到成熟实践者的轨迹前进,即提供了一个从教研者到实践者的合理参与,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深化专业能力的过程和形式。
以听课评课为载体的校本主题教研。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研方式。它的内容是真实的,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它的形式是开放的,通过主题研究能够提升不同教师的专业判断和教学实践智慧。因为是同伴看同伴,自己反思自己,所以教师能深度参与,使整个教研活动气氛热烈。教师可以“看别人的课堂,想自己的课堂”,积极地亮出自己的想法与做法。它强调问题的研究在实践中进行,与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融为一体,达到了教学与研究的一体化。把课堂作为问题研究的源头活水,使得校本教研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教学管理要注意搜集主题信息。教研组长要注意从平时的教学教研中发现主题信息,搜集主题信息,及时公布主题信息,让主题信息始终保持鲜活的特征,始终在教师间快活地跳动,引导教师对主题信息的特别关注。唯有信息源头不断,兴趣主题才能不散。在教学常规管理的各环节中,要坚持课程、课堂、教育技术等系统化运作,捕捉搜集教研主题。特别是带动教师在任务驱动中,有目的地收集源于课堂的教师表现、学生表现的相关信息,选择其中的重点、难点,记录在信息卡上,利用办公室、教研活动室、校园的信息栏发布主题信息,吸纳对相同主题信息感兴趣的教研伙伴,初步研究主题信息,为形成主题内容打基础。
(作者单位:河北省宁晋县电大学校)
正因为这种问题的出现,“主题教研”便诞生了。主题教研可以解决以上所述的种种弊端,人们又都开始把眼光从一般校本教研移向主题教研。主题教研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之一。主题教研是教研小组把平时校本教研中多次遇到的解决不了的问题,上升到学校层面来,定为学校集体攻关的问题。没有一般的校本教研,就没有针对性强的符合实际的主题教研。什么时候可以进行主题教研,这是需要斟酌的,也是需要根据教研情况发展的。搞主题教研,要充分考虑以下几点:
主题教研是必然要生成的 大家都会发现,一般校本教研活动的“听课评课”,内容常常是方方面面、星星点点。视角是四面八方,发言的根据脱离学生实际,就这堂课论这堂课,无法实现教师的有效进步,经常纠缠于一些抽象概念和具体细节。尽管我们还有二次听课、评课或者观摩课活动进行再评课、议课,但往往是不少教师在二次听评课之后,会发出“二次听评课还不如第一次”的感叹,大家对“二次听评课”也有了质疑。第一次听评课中那些关于教学技巧和细节处理的方法,在二次听评课的课堂上往往因为情境的变化而不再适用。这种零敲碎打、形散神也散的教研,耗时多、收获少,问题在于没有明确的研究主题。于是,提出校本教研活动应该有一种“以课例为载体的主题研究”成为必然,进而促进校本教研得到完善和发展。
主题是如何提炼的 一般校本教研中的听课评课,对一堂课的内容讨论,不一定就是主题。比如:我们常见到的教研活动的内容主要是对课的点评,但如果讨论的时候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只是由参与讨论的成员凭借自己的认识评头论足,说是说非,就不能说是有主题,而只能说是有了个话题,或者说是有了个内容。作为主题教研的主题,是应该经过聚焦、提炼后形成的中心议题,有共性、有代表性和目标性。教研主题源于教学问题,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教学问题时就会产生随机教研话题,当随机教研话题沉淀到一定数量后,对这些话题进行归类分析就可产生教研主题。如:现在的语文教学都说应该强调学生的体验,如果在这方面展开研讨的话,就这一话题。可以提炼出不同的主题。可以是:形成体验的基本条件;引导体验的有效方式;体验在帮助学生学习中的作用等等。主题有一定的概括性。不同于具体内容和问题。
主题教研是如何铺开的 主题教研也可以以听课评课的方式进行,因为这种方式是校本、师本的,便于广大教师参与其中,同时教师要集中智慧,关注主题内容。所选主题是以教师感兴趣的、有研究探讨价值的,要以实践性主题为主线,在专题理论的指导下,一组成员通过课堂观察、资料学习、交流讨论、模仿操作、实践反思、行为跟进等形式,进行主题研究和示范性演练,带动更多的教师关注课堂。提升教学能力,以这种方式开展的教研活动,可以使青年教师有机会沿着从旁观者、同伴到成熟实践者的轨迹前进,即提供了一个从教研者到实践者的合理参与,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深化专业能力的过程和形式。
以听课评课为载体的校本主题教研。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研方式。它的内容是真实的,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它的形式是开放的,通过主题研究能够提升不同教师的专业判断和教学实践智慧。因为是同伴看同伴,自己反思自己,所以教师能深度参与,使整个教研活动气氛热烈。教师可以“看别人的课堂,想自己的课堂”,积极地亮出自己的想法与做法。它强调问题的研究在实践中进行,与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融为一体,达到了教学与研究的一体化。把课堂作为问题研究的源头活水,使得校本教研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教学管理要注意搜集主题信息。教研组长要注意从平时的教学教研中发现主题信息,搜集主题信息,及时公布主题信息,让主题信息始终保持鲜活的特征,始终在教师间快活地跳动,引导教师对主题信息的特别关注。唯有信息源头不断,兴趣主题才能不散。在教学常规管理的各环节中,要坚持课程、课堂、教育技术等系统化运作,捕捉搜集教研主题。特别是带动教师在任务驱动中,有目的地收集源于课堂的教师表现、学生表现的相关信息,选择其中的重点、难点,记录在信息卡上,利用办公室、教研活动室、校园的信息栏发布主题信息,吸纳对相同主题信息感兴趣的教研伙伴,初步研究主题信息,为形成主题内容打基础。
(作者单位:河北省宁晋县电大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