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y=x (m≠0),掀起你的“盖头”来,让我来看看你的“脸”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g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函数y=x (m>0),很多老师在教学中会冠以它一个响亮的名字——“对勾”函数,这样似乎既形象直观地刻画了这个函数的性质特征,又能让学生加深对它的印象.但是如果函数y=x (m>0)可以叫“对勾”函数,那么y=x (m<0)该叫什么呢?笔者通过研究发现,所谓的“对勾”函数只不过是双曲线家族的普通一员,若长期冠以“对勾”这样的“头衔”,那么在掩盖它的真实身份的同时,也掩盖了它的更多的性质.接下来,就来揭开函数y=x (m≠0)的真实面纱.
  1.庖丁解牛
  高中阶段主要研究了焦点在坐标轴上的双曲线方程,以下对中心在坐标原点,焦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 - =1(a>0,b>0)举例说明.
  因为双曲线 - =1(a>0,b>0)在平移变化和旋转变化下的形状不发生变化,其中在平移变化下为: - =1(a>0,b>0),方程结构没有大的变化,双曲线的各种性质也容易研究,此处不做展开.而在旋转变化下, - =1(a>0,b>0)结构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引理:点P(x,y)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下,绕原点逆时针旋转α角的旋转变化,记为R ,旋转后的点P′(x′,y′).
  (1)R 对应于矩阵,R =cosα -sinα|sinα cosα;(2)x′y′=R xy=cosα -sinαsinα cosαxy,
  即:点P(x,y)在R 变化后的点P′(x′,y′)满足:x′=xcosα-ysinαy′=xsinα ycosα.
  设P(x,y)为双曲线 - =1(a>0,b>0)上任意一点,在R 变化后的点为P′(x′,y′),
  所以x′=xcosα-ysinαy′=xsinα ycosα(α为旋转角)…(*)
  双曲线 - =1(a>0,b>0)的两条渐近线l :y= 和l :y=- x,记l 的倾斜角为θ(其中tanθ= ),现将l 绕原点逆时针旋转 -θ,使得l 与y轴重合,取α= -θ,所以有cosα= sinα= 代入(*)得x′= x- yy′= x y…(1)
  解得x= y= 又 - =1,所以 - =1,整理后得:y′= x′ ,
  令:k= ,m= ,则有:y′=kx′ (k∈R,m>0)…(2)
  2.柳暗花明
  通过上述证明,函数y=kx (k∈R,m>0)的图像可由双曲线通过旋转得到,当然y=kx (m>0)的真实身份就是双曲线.
  结论:函数y=kx (k∈R,m≠0)的图像为双曲线.
  注:m<0的图像,可由m>0时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变换得到.
  所以所谓的“对勾”函数y=x (m>0)的图像,其实质是一双曲线,当然y=x (m<0)也是一双曲线。那么双曲线y=x (m>0)与y=x (m<0)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3.顺藤摸瓜
  既然函数y=kx (k∈R,m>0)的图像为双曲线,当然它也具有双曲线的一些性质。
  (Ⅰ)根据(2)k= ,m= ,以及旋转前双曲线的离心率e= 得,双曲线y=kx (m≠0)的离心率与k的关系为:k= .
  (Ⅱ)由(1)的旋转变化,双曲线 - =1的另一渐近线l :y=- x在旋转变为y′= x′,即:双曲线y=kx (m>0)的两条渐近分别为直线x=0和y=kx.
  特别地:当a=b,即e= 时,k=0,双曲线y= (m>0)是由等轴双曲线 - =1,绕原点逆时针旋转 得到,其中m= ,且两条渐近分别为直线x轴和y轴.
  注:m<0的图像,可由m>0时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变换得到.
  结论:反比列函数y= (m≠0)的图像为等轴双曲线.
  (Ⅲ)双曲线y=kx (m≠0),当m>0时,实轴长=2 ;虚轴长=2 ;当m<0时,实轴长=2 ;虚轴长=2 ;焦距=4 .
  (Ⅳ)y=kx (m≠0)与y=kx- (m≠0)互为共轭双曲线.
  反思:虽然函数的图像很多情况下可以直观地刻画函数的性质,但是图像毕竟只是函数的“表象”,我们要通过“表象”看事物的本质,只有看透了事物本质,才能胸有成竹,百战不殆,抓住事物本质是数學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把目光从原有的“学会”转向“会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数学素质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能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体会和领悟事物的本质与内在的联系,从而让学生学会学习,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关键词: 职高数学教学 创造性思维能力 培养策略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提出了“教是为了不教”的著名论断.他明确地指出:“教师当
摘 要: 2014年江苏高考英语试题沿袭了“稳中有变”的原则,因此针对2015年高考英语的复习,要围绕“稳”和“变”两大方面进行高效应对,强化“夯实基础、提高能力、培训策略、调整心态”,变“教学观念、复习进度、练习材料、授课方式”,以使高考英语的复习效果达到最优化。  关键词: 高三英语复习 稳中有变 应对策略  一、引言  2014年江苏高考英语试题仍然沿袭“稳中有变”的原则,“体现改革与创新”
摘 要: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物理实验情景的设置在物理情景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创设物理情景是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物体有滑动趋势但尚未滑动时,作用在物体上的摩擦力被称为静摩擦力。静摩擦力随着施加的外力的增大而增大,但静摩擦力的增大只能到达某一最大值。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滑动趋势的方向相反。本文以静摩擦力产生条件为例,从一堂新课的引入及重难点的突破两个方面阐述创设实验情景的有效性。 
摘 要: 文章以Gardner的社会教育模式下的动机理论为框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影响烟台大学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发现,烟台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的工具型学习动机要大于整合型学习动机,学生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重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动机的强度和类型。  关键词: 英语口语学习动机 整合型动机 工具型动机  1.引言  随着世界全球化
通常情况下,我们的教学研讨更多关注的是教学的内容及学生的学情,而我认为,我们在关注学生和教材知识点的同时,也要潜心钻研教材,这样才能智慧驾驭教学。我国著名数学教育家张奠宙先生提出:数学有三种形态,即原始形态、学术形态、教育形态,并多次强调:教师的根本任务在于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但是作为日常教学蓝本的教材所承载的数学却往往是一种介乎学术形态与教育形态之间的过渡形态,有些甚至与学生易于接受
摘 要: 《中餐烹饪基本功》是烹饪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它包含的内容是烹饪领域的“地基”,对学生进入烹饪领域起着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构建详细、客观、科学的《中餐烹饪基本功》课程体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中餐烹饪基本功,对优化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思路、促进教学改革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中职 中餐烹饪专业 基本功 课程体系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中餐烹饪基本功的学习亦然。各中职学校烹饪
摘 要: 开发适合学生实际的数学习材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宽度,也是对已有材料的扩展和补充。本文对小学数学习材的开发研究进行了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 小学数学习材 课始准备性习材 课中过程性习材 课尾结合性习材  开发数学小学习材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呢?我们通过实际研究认为课堂习材的设计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对教学内容的简单导入、新授和练习,而应从本校学生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环节,对学习材料
摘 要: 作者在教学《继续为祖国语言的纯洁健康而斗争》一课时,一改议论文的传统教学方法,抛开了论点、论据、论证的形式,尝试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大力推广普通话为教学目标,并且把学生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从而使學生懂得学好祖国语言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议论文 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  多年来,语文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法的束缚与桎梏,文体概念根深蒂固。教记叙文,必然“六要素”入手,教说明文必然从说明
摘 要: 本案例叙述的是一种将复习课的课堂以学生本体、学习本位、学科本色、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为核心的课堂呈现,其本质是教学生学,让学生学会学习,最终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基于这一教学理念,作者设计了一堂以矿泉水商品标签上的知识为线索展开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或解释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复习课,努力打造学生基于学、展示学、交流学、深化学的“学堂”。本案例的思考旨在为如何科学复习,为构建学本课堂提供可资借鉴的尝试。
摘 要: 如果能够灵活自如地使用复合动词,就能较好地表现出日语的细微之处。然而,我们必须承认,复合动词是一个很难习得的学习项目。本文以70位日语专业的三四年级学生及研究生为调查对象,以意思复杂的「~こむ」为测试项目,通过“产出测试”进行横向研究。通过分析发现:学习者对复合动词理解力比较弱;三个不同层次学习者的单词习得策略也不太一样,三年级不太接触日语杂志或原版小说,还没有养成利用外部环境增进单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