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一项研究表明,中国儿童的阅读量远远少于同年龄西方儿童;而中国儿童进入自主大量阅读阶段的时间比西方儿童晚了四年之久。这四年正是儿童学习的关键时期。阅读量太少、进入自主大量阅读的时间晚,大大影响了中国儿童阅读能力的形成。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较强的课外阅读能力已克不容缓。
1 激发兴趣,让学生爱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阅读教学的第一要务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1.1 利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想去阅读。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等等,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因为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作为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也可以在班中树立典型来激励学生,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有较高的阅读能力,鼓励学生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语言营养,精神食粮。 由于小学生关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可选择有精彩画面的书给学生看,学生容易被吸引,就会热情地去阅读,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适合孩子的口味,他们才会对书感兴趣。
1.2 发挥故事的魅力让学生主动去阅读。老师可选择益智、有趣等合少儿年龄、心理等点的故事作生动形象的讲述,学生最爱听有趣的故事,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巳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1.3 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如以学校或班级为单位,开展“古诗朗诵会”、“讲故事比赛”、“童话表演会”、“文艺节目会演”、“小小读书讨论会” 、“课本剧比赛” 、“名人读书格言接力赛”、“我的读书方法”及出墙报、展览读书笔记 等课外阅读扩展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给阅读方法,总结读书成果,交流读书心得和经验。
1.4 展示成果,激励学生阅读兴趣。小学生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在实践中,我们采用“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的方式,记录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小小的袋中有学生摘录的好词好句好篇章,有学生在故事演讲赛中的录音带,有学生自制的手抄报……我们定期向学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
2 教给方法,让学生会读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是一种全新教育观念。
2.1 精读与略读。在语文教学中,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从应用的角度看,略读是最常用的阅读方法。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引导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读的时候边读边想,在文章紧要处、感触最深处圈点勾划。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只有根据自己阅读的需要,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久而久之,才能获得较多的知识和信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真正做到读有所得。
2.2 摘抄与评价。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
2.3 交流与讨论。阅读教学还要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带着问题去读书。阅读后,学生之间可互相交流阅读情况,讨论解决疑难问题,交流心得,也可举行课外知识竞赛,这样,学生不仅能掌握更多的信息,也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3 推荐读物,让学生多读
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较差。因此,当学生兴趣被激发后,有选择地向学生推荐内容健康,有利于对他们进行良好的思想教育,又符合他们年龄和心理特点的读物。
3.1 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它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如学完苏教版第九册的《牛郎织女》一课,可以推荐学生读一读《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学完苏教版第十册的《我和祖父的园子》,可以推荐阅读萧红的《呼兰河传》等。
3.2 推荐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书籍。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都存在着差异性,因此推荐读物应因人而异。例如,低年级学生可以推荐阅读优美的儿童诗,经典童话等。中年级可以推荐阅读《小兵张嘎》、《皮皮鲁与鲁西西》、《西游记》等。高年级的学生就可以广泛阅读经典名著。
3.3 推荐与习作要求相关的文章。引导学生把从课外读物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习作中,在读写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如教过《趵突泉》,学生掌握了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点展开想象的写法后,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美啊,雕塑喷泉》,再指导学生观察家乡港城公园里喷泉的特点,把它写下来,从而启迪了学生的习作思路,提高了作文教学的效果。
3.4 从时空结构上推荐有关内容。在实践中大胆地将报纸、杂志、小说、影视、广告、标语等各种语文信息引入课堂,丰富深化教材内容,例如学了《三顾茅庐》后让学生利用假期收看电视剧《三国演义》。要求学生收看“焦点访谈”、“新闻联播”、“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等节目,看完后指导学生写收视手记,拉近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距离。
总之在提高课外阅读能力时我们要处处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1 激发兴趣,让学生爱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阅读教学的第一要务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1.1 利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想去阅读。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等等,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因为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作为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也可以在班中树立典型来激励学生,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有较高的阅读能力,鼓励学生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语言营养,精神食粮。 由于小学生关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可选择有精彩画面的书给学生看,学生容易被吸引,就会热情地去阅读,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适合孩子的口味,他们才会对书感兴趣。
1.2 发挥故事的魅力让学生主动去阅读。老师可选择益智、有趣等合少儿年龄、心理等点的故事作生动形象的讲述,学生最爱听有趣的故事,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巳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1.3 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如以学校或班级为单位,开展“古诗朗诵会”、“讲故事比赛”、“童话表演会”、“文艺节目会演”、“小小读书讨论会” 、“课本剧比赛” 、“名人读书格言接力赛”、“我的读书方法”及出墙报、展览读书笔记 等课外阅读扩展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给阅读方法,总结读书成果,交流读书心得和经验。
1.4 展示成果,激励学生阅读兴趣。小学生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在实践中,我们采用“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的方式,记录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小小的袋中有学生摘录的好词好句好篇章,有学生在故事演讲赛中的录音带,有学生自制的手抄报……我们定期向学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
2 教给方法,让学生会读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是一种全新教育观念。
2.1 精读与略读。在语文教学中,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从应用的角度看,略读是最常用的阅读方法。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引导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读的时候边读边想,在文章紧要处、感触最深处圈点勾划。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只有根据自己阅读的需要,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久而久之,才能获得较多的知识和信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真正做到读有所得。
2.2 摘抄与评价。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
2.3 交流与讨论。阅读教学还要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带着问题去读书。阅读后,学生之间可互相交流阅读情况,讨论解决疑难问题,交流心得,也可举行课外知识竞赛,这样,学生不仅能掌握更多的信息,也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3 推荐读物,让学生多读
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较差。因此,当学生兴趣被激发后,有选择地向学生推荐内容健康,有利于对他们进行良好的思想教育,又符合他们年龄和心理特点的读物。
3.1 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它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如学完苏教版第九册的《牛郎织女》一课,可以推荐学生读一读《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学完苏教版第十册的《我和祖父的园子》,可以推荐阅读萧红的《呼兰河传》等。
3.2 推荐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书籍。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都存在着差异性,因此推荐读物应因人而异。例如,低年级学生可以推荐阅读优美的儿童诗,经典童话等。中年级可以推荐阅读《小兵张嘎》、《皮皮鲁与鲁西西》、《西游记》等。高年级的学生就可以广泛阅读经典名著。
3.3 推荐与习作要求相关的文章。引导学生把从课外读物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习作中,在读写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如教过《趵突泉》,学生掌握了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点展开想象的写法后,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美啊,雕塑喷泉》,再指导学生观察家乡港城公园里喷泉的特点,把它写下来,从而启迪了学生的习作思路,提高了作文教学的效果。
3.4 从时空结构上推荐有关内容。在实践中大胆地将报纸、杂志、小说、影视、广告、标语等各种语文信息引入课堂,丰富深化教材内容,例如学了《三顾茅庐》后让学生利用假期收看电视剧《三国演义》。要求学生收看“焦点访谈”、“新闻联播”、“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等节目,看完后指导学生写收视手记,拉近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距离。
总之在提高课外阅读能力时我们要处处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随之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