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创作中动机贯穿手法的运用研究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x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对作曲家谭盾作品《地图》中的《间奏曲》做了具体分析。笔者通过三个方面对《间奏曲》所使用的动机贯穿手法进行较为细致的分析和梳理,意在阐述作曲家是如何在作品中利用现代音乐创作技法去创作音乐的,这种技法对音乐结构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谭盾创作的多媒体交响协奏曲《地图》,是一部具有音乐人类学品格、达到了音乐人类学高度的杰作。这部作品呈现出艺术复魅的面貌,是全球性的反现代性的文化寻根思潮的产物。谭盾自觉运用了人类学的主位研究法与客位研究法进行民间音乐的采集与录像,忠实地记录了深入湘西土家族、苗族、侗族采集的“原生态音乐”,达到了人类学所称道的“深刻描写”境界。
  一、“间奏曲”的结构与动机贯穿手法研究
  《间奏曲》是作为其他八个乐章的间插部分而出现的一个独立乐章,其中融进了“哭唱”的主题作为与作品开头的呼应。
  这一乐章的第1、2小节,铜管组与打击乐组用了第三乐章“打溜子”中的方法——铜管组乐器强奏和弦当打击乐器使用;3~9小节木管组奏的旋律和第一乐章“傩戏与哭唱”的引子旋律非常相似,就像是那个引子主题的延续;1~21小节的小提琴声部用了第二乐章“吹木叶”的长时值的滑奏,只是这里滑奏的不再是两个固定的双音,而是不固定音高连续颤音的滑奏,第二乐章这两种奏法都用到过,这里只是将它们结合起来用了;第25~31小节的小提琴声部也用了不固定音高手法;28~32小节的大提琴、低音提琴声部用了“打溜子”中开放排列和弦的拨弦奏法。这些手法都在前五个乐章中用到过,只是部分手法在这里做了一些变化和调整。
  接下来的是间奏曲的主要主题,这个主题的第一句是由第二小提琴声部首先奏出,是双音跳奏的和弦,这时大提琴与第一小提琴声部做持续的双音跳奏作为和声背景;第二句旋律声部加入了木管组的长笛、双簧管和第一单簧管组;第三句弦乐声部全部加了一个六小节的高音持续颤音;第四句将铜管组也加入了旋律声部,而且小号声部吹奏双音。
  在这样的配器手法与低音开放排列和弦的层层推动中,间奏曲主要主题的发展手法与傩戏发展部的发展手法非常相像。间奏曲在70小节处“哭唱”主题伴随着动力音型的打击乐再现,在72小节处,弦乐组再一次用开放排列和弦的拨弦奏法在弱位加强节奏动力,乐句结尾处用的是大提琴的颤音,打击乐组的长时值滑音和结尾处音的装饰下滑音为拟声手法。这里似乎将第一、二、三乐章所用过的能突出民间音乐元素特色的手法完全融合在一起。在82小节处有一个全新的速度术语——广板,并在89小节处的打击乐组出现了石头音色,说明从这里开始已经逐渐过渡到下一樂章的“石鼓”乐思,一共用了25小节作为过渡。这个过渡段中的主要旋律是由大提琴与弦乐组相互呼应的,大提琴用了很多与第四乐章“苗唢呐”装饰音、大跳等相类似的旋法。
  二、力度对比对音乐结构的影响
  表情术语方面,第六乐章与第一乐章相似。第六乐章很多情况下用的是sfff,是突然很强的意思;ppp渐强至mp再渐弱回到ppp;ppp渐强至fff;一强即弱的fp渐弱至ppp;第19小节由中提琴奏出五个f的强奏,这个术语只在近现代音乐中才出现,意在表现比极强还要强一个等级的力度,基本上要求最大限度地奏出强音;25~30小节小提琴组连续颤音演奏短音符的术语标记为sfp,而且每一个音都要求这样演奏,即突强即弱;第52~57小节弦乐组各声部之间呈明显的力度对比。第六乐章结尾处的过渡段落中出现了一个p渐弱至三个ppp的演奏,那是要求演奏渐渐消失掉的音响效果。类似这样的表情术语始终贯穿于第一乐章与第六乐章,并且在其他乐章中也经常出现。
  三、结语
  第六乐章融合了前五个乐章的主题而完成,其中用到的一个与原型基本相同的是“哭唱”主题。间奏曲在配器法上也是对前四个乐章的一个再现与总结,尤其是对第一、二、三乐章的创作手法的总结。在旋法的使用上常出现与第四乐章相像的情况,而与第五乐章则形成一个巨大的反差。第五乐章更多地是楚文化的体现,是楚文化阴柔面的体现,而第六乐章更多地是巫文化的体现,具有阴暗、恐惧的色彩。在表情术语方面,极强、极弱与大跨度渐强、渐弱的频繁使用已经不单单是乐器演奏层面上的强弱对比,这不仅仅是音乐表现力的需要,可以说每一组极强的音都能映射出巫文化元素,相反每一组极弱的音也都能映射出楚文化元素;大跨度的渐强可以理解成由楚文化向巫文化的过渡,而大跨度的渐弱则可以理解成由巫文化向楚文化过渡。作曲家用这样极端的、现代的手法是为了表现出巫楚文化不分家。有些乐章曲目的整体感觉尽管是柔和的,体现着楚文化的阴柔面,可是其中也蕴含了巫文化的张力,反之亦然。动机贯穿的手法也正是很贴切地诠释了这一音乐与文化的贯穿作用。
  (黄山学院艺术学院)
其他文献
庭院里空荡静谧,偶有几只很好看却叫不出名字的鸟儿停憩。阳光下的花草此刻显得格外安静。这便是外公外婆的家,总是温暖而甜蜜。  外婆生活在一个十分幸福的家庭里。共有兄妹五人,她排行最小,人称“五妹”。祖祖辈辈皆为文人,有当官的,有在私塾当先生的,文化底蕴十分丰厚。她的父亲是商人,生意由小做到大,陆续买了三栋大房子。在那样的年代,那样的家庭环境中,外婆本应是一位高高在上、养尊处优的千金大小姐,但她天性善
期刊
黄河,源远流长,波澜壮阔。  黄河,中华文明发祥地,华夏儿女的摇篮。  凉水岸,黄河古渡口,延河入黄处。它是一个历史悠久、民风淳朴、风景秀丽、物产丰富的村子。  凉水岸行政村原名为“下坡村行政村”,辖凉水岸、上坡、下坡三个自然村。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凉水岸的群众惊喜地发现,这里的土地虽然贫瘠,但种植花椒树得天独厚,出产的大红袍花椒“穗大粒多、皮厚肉丰、色泽鲜艳、香味浓郁、麻味适中”,堪称“
期刊
一   我这个人吧,一直不爱做梦。最近这阵子梦却不请自来,接二连三,竟像连续剧一样,隔夜连播,有时甚至还带前集回放,奇妙诡异。朋友笑我,老了!老不老我自个知道,我把一个微笑挂在嘴角,并不接他的话茬儿,又开始寻思起我的梦来。   无一例外,这些梦,都与小时候在乡里供销社大院儿的日子有关,那时的人和物,在我的梦里来来回回,不停出现。特别是那时养的一只小白兔,在我的梦里左蹦右跳,跳得我魂不守舍,心神
期刊
东汉以来,中国美术史上发生了三次变革。第一时期,魏晋南北朝玄学兴起,山水画出现萌芽,其中以展子虔的《游春图》为代表;第二时期是北宋和南宋,山水画逐渐成熟,走向中国艺术的巅峰,北宋四代表为李成、范宽、董源、居然,北宋四大家包括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第三时期是元朝,文人画兴起,以水墨画为代表,中国艺术走向一个新的天地,代表人物为黄公望、吴镇、王蒙。中国绘画形式随着时代背景而改变,侧面反映了历史与时
期刊
近几年,因为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网络交流的发达,语言的发展变化随之加快。随着新事物、现象的产生,人们的接受程度和使用频率也不断提高。这也促使新词新语的发展。本文主要研究现在在古代汉语中有明确出处却被习惯认为是外来的新词新语,让更多的使用者更加明确地认识到这一语言事实。  因为地理和历史的原因,汉语与日语的渊源颇深。汉语对日语的影响至今可见,但近年来日语通过影视剧、动漫、文学作品等方式对汉语产生了一定的
期刊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三农问题的新举措,加大对传统村落优秀民俗文化的挖掘、打造与传播,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层次要求,其所营造的民俗文化生态也将影响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成效和目标的实现。  传统村落有别于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主要指乡村,它形成较早,是农耕文明的产物,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基因。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传统村落在消失,其蕴含的文化气息荡然无存。挖掘现代文化基础上的乡土
期刊
民族民间舞蹈是我国各民族的重要艺术文化,也是在长时间生活中形成的艺术形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民族民间舞蹈日臻完善,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民间文化,也成为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人们需要把握舞蹈文化内涵,做好传承与发展。因此,本文分析了我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内涵及其发展方向。  一、舞蹈类型  我国民族民间舞蹈具有多种类型,其大致分为四类。一是宗教信仰舞。很多民族具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其往往通
期刊
随着数字时代环境下媒体融合的发展,基于“内容+”的融合出版成为出版行业的大趋势,各大出版商对内容和资源的竞争也愈加激烈,融合出版环境下的编辑出版人才面临更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为适应全媒体数字出版环境,成为工匠型专业人才,本研究基于胜任素质模型来研究融合出版环境下编辑出版人才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才能编辑出版更加优秀的出版物,提高现代文化服务水平。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重新定
期刊
身法属于神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神韵又是古典舞中的核心内容。身身法则是表达舞者外在的动作技巧,“形、神、劲、律”,这四大部分高度概括了古典舞中身韵的全部内涵,内外统一、形神兼备、刚柔并济、律动协调,才能形成一部有血有肉的优秀舞蹈作品。  一、中国古典舞的身法  (一)身法中的“圆”有哪些  中国古典舞表演者的身形线条和肢体动作中,都存在“圆”的元素,比如在基本功训练中,旋转和翻身都完美地诠释了圆在
期刊
在服装消费群体中,女大学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本文主要对女大学生服装消费行为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为服装企业更深刻地了解女大学生的喜好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为服装企业提供相关建议。  女大学生虽然有着独特的价值观与审美观,但是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女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是极具个性的,因此对女大学生的服装消费行为进行研究是很重要的。这样可以让企业准确地抓住女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及消费习惯,为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