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阅读?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节选自语文新课程标准》。阅读能够让人的心灵变得美好,仿佛行走在高原大漠,无论进退都海阔天空;阅读能够让人不再坐在忧虑或惆怅的摇椅上前晃后摆,在平凡和单调中咀嚼出生活的暖和热。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社会各界对现在中学语文教学不断进行着反思和总结,最后得到的结论是我们在十几年的语文学习生涯中忽视了学生阅读的主体性,忽视了学生对文本主动、自主的阅读,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压制了学生的创造,影响了学生潜能的发挥。
根据整个高中阅读教学内容,并结合高中三年的教学进度,可以从整体上来考虑,具体说来可分三个阶段。
一、浅表性阅读方式——个性化阅读
18世纪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狄德罗曾经这样说过,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英国也有一句家喻户晓的谚语,读书对于智慧,就象体操对于身体一样。对于初学者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离开了兴趣的阅读,语文学习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第一个学年,为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我在实际教学中是这样进行的:
1.发挥教材优势,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则是课堂阅读的延伸,教师在教学中应很好地发挥教材的优势,把学生的阅读兴趣延续到课外,从课内阅读来带动课外阅读。例如学习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可以再介绍海明威其它的一些作品,比如《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甚至还可以介绍美国其他著名作家的作品。
2.发挥活动优势,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笔者作为一线教师,在从教12年的过程中不论带哪个层次的班,始终如一地进行每天语文课的3分钟口语训练活动,内容或是个人的阅读心得;或是阅读时的名言警句,或是短小精悍的小素材,可以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也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也可以为以后的考场写作积累素材,更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一举多得。
3.努力营造氛围优势,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可以在每周酌情安排一节阅读课,在平时有意识地积极营造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
二、功利性阅读方式——探究性阅读
高中生面对的是高考,所以其阅读就不免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学生要实现高考的理想,光靠个性化阅读浅层次阅读是不够的,还必须建立阅读层次序列,尽可能地为高考服务。在第二个学年,教师除了在抓好课内阅读写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多读经典名作,多作探究性和创造性的阅读,提倡多角度的、个性化的阅读,“除了‘为高考而读书’,适当保留一点自由阅读的空间,让自己的爱好与潜力在更加个性化的相对宽松自由的阅读中发展。反过来,人文素质高了,也是有利于考试拿到好成绩的”(北京大学温儒敏教授)。
三、目的性阅读方式——训练性阅读
第三学年直接为高考服务,要求学生把已锤炼到手的探究性阅读本领,针对高考阅读题进行目的性阅读训练,创造性阅读训练。高考阅读试题的答案虽然是开放性的,但仍然有很大的限制,尤其是受文章思想内容、作者观点态度的限制。因此,必须要求学生依题意答题,总结出一套解题“程序”,对解题思路的总结尤为重要;要使其答题逐步趋于科学化、规范化。就目的性阅读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来说,它应该是合作探索型课堂模式。
在這种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提问会很多,师生问答不能是简单的对错判定,而应该是平等协商的讨论。所以,学生正确的提问方式应该是:先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再询问老师的看法并与之讨论;如不同意教师的意见,要进一步质疑,再讨论。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牢牢确立教师都应该是教学的配角、学生才是教学的主角的意识。
根据整个高中阅读教学内容,并结合高中三年的教学进度,可以从整体上来考虑,具体说来可分三个阶段。
一、浅表性阅读方式——个性化阅读
18世纪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狄德罗曾经这样说过,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英国也有一句家喻户晓的谚语,读书对于智慧,就象体操对于身体一样。对于初学者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离开了兴趣的阅读,语文学习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第一个学年,为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我在实际教学中是这样进行的:
1.发挥教材优势,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则是课堂阅读的延伸,教师在教学中应很好地发挥教材的优势,把学生的阅读兴趣延续到课外,从课内阅读来带动课外阅读。例如学习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可以再介绍海明威其它的一些作品,比如《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甚至还可以介绍美国其他著名作家的作品。
2.发挥活动优势,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笔者作为一线教师,在从教12年的过程中不论带哪个层次的班,始终如一地进行每天语文课的3分钟口语训练活动,内容或是个人的阅读心得;或是阅读时的名言警句,或是短小精悍的小素材,可以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也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也可以为以后的考场写作积累素材,更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一举多得。
3.努力营造氛围优势,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可以在每周酌情安排一节阅读课,在平时有意识地积极营造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
二、功利性阅读方式——探究性阅读
高中生面对的是高考,所以其阅读就不免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学生要实现高考的理想,光靠个性化阅读浅层次阅读是不够的,还必须建立阅读层次序列,尽可能地为高考服务。在第二个学年,教师除了在抓好课内阅读写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多读经典名作,多作探究性和创造性的阅读,提倡多角度的、个性化的阅读,“除了‘为高考而读书’,适当保留一点自由阅读的空间,让自己的爱好与潜力在更加个性化的相对宽松自由的阅读中发展。反过来,人文素质高了,也是有利于考试拿到好成绩的”(北京大学温儒敏教授)。
三、目的性阅读方式——训练性阅读
第三学年直接为高考服务,要求学生把已锤炼到手的探究性阅读本领,针对高考阅读题进行目的性阅读训练,创造性阅读训练。高考阅读试题的答案虽然是开放性的,但仍然有很大的限制,尤其是受文章思想内容、作者观点态度的限制。因此,必须要求学生依题意答题,总结出一套解题“程序”,对解题思路的总结尤为重要;要使其答题逐步趋于科学化、规范化。就目的性阅读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来说,它应该是合作探索型课堂模式。
在這种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提问会很多,师生问答不能是简单的对错判定,而应该是平等协商的讨论。所以,学生正确的提问方式应该是:先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再询问老师的看法并与之讨论;如不同意教师的意见,要进一步质疑,再讨论。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牢牢确立教师都应该是教学的配角、学生才是教学的主角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