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一次性自排气止液输液器在临床中的应用

来源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444051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提高静脉输液时一次性排气的成功率,减少空气栓塞的发生。方法: 我院自2011年起使用自排气止液输液器进行输液,替代普通输液器使用中的不足。结果:减少输液的二次排气,缩短操作时间,避免空气栓塞的发生。结论:自排气止液输液器的使用,既保障输液的安全性,又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静脉输液 回血 自排气止液 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1-0173-02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最普通和繁忙的一项工作,而一次性普通输液器,是日常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医疗耗材,我院从2011年开始使用自排气止液输液器,大大降低了空气栓塞的发生率,弥补了普通输液器的不足,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了输液的不安全因素。它具有自动成功排气、液体快输注完自动止液等特点。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应用和观察,发现了自排气止液输液器的一些优缺点。
  一、自排气止液输液器的产品结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1.一次性自排气止液輸液器将传统的普通输液器茂非氏滴管进行了功能升级,使其在不改变原来功能作用的基础上增加了具有防回血功能的安全控件。
  2.自排气止液输液器的穿刺、排气、输液、流速调节等操作过程与普通输液器的使用方法大致相同,不同的是,在输液时当液体进入莫非氏滴管内时,位于莫非氏滴管底部的安全控件随着液面浮起,液体与普通输液器一样进入输液管路输入体内。当液体将近滴完时,位于莫非氏滴管底部的安全控件则随着液体面逐渐下降,当达到特定位置时安全控件则将位于莫非氏滴管下端的出液口完全阻塞,这样从莫非氏滴管下端出液口至输液针头之间的输液管路内充满液体,可以有效阻止血管内的血液返流,防止出现回血现象。
  3.更换液体时,按传统输液器正常操作规程操作即可。
  二、自排气止液输液器的优点:
  1. 提高一次性排气的成功率
  相对普通输液器,自排气止液输液器在排气时,一般无需将茂菲氏滴管倒置,茂菲氏滴斗内的安全控件有效的避免了微小气泡的产生,增加了一次性排气的成功率,减少二次排气的发生,以及药液的污染和浪费。
  2. 有效的防止空气栓塞
  普通输液器在输液完毕、未及时更换药液或液体下流不畅时,易导致液面低于茂菲氏滴管,使空气顺管而下进入血管,发生空气栓塞。而自排气止液管在液体快输注完毕时,能够自动止液、自动避免空气进入静脉。
  3.增加了输液的安全性
  自排气止液管,大大减轻患者及护理人员的后顾之忧,提高了患者输液的安全性,解除了患者在输液过程中担心空气进入血管的紧张心理。
  4.最大限度的减少药液残留
  在输液过程中,自排气止液管的自动排气功能,进一步缓解了患者时常关注药液残留量的心理压力。能更好的节省药液,避免资源浪费。
  5.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
  使用自排气止液管,避免了输液时气泡进入管道,不仅可以解放人力,节省操作时间,减少护士的工作强度,而且能提高工作效率和患者的满意度。
  三、缺点:
  1.成本高:由于自排气止液输液器的成本费用较普通输液器高,临床应用中,小部分患者难以接受。
  2.普通输液器的分离管衔接较为紧密,自排气止液输液器的分离管处衔接较松,极易分离、脱落,造成头皮针的污染,使用时需旋紧接头。
  四、注意事项:
  1.在应用自排气止液输液器进行瓶装输液时,需要折住茂菲氏滴管下得导管挤压1-2次,向瓶内注入一定压力,才能顺利成功排气。
  2.茂菲氏滴管内的药液应保持在1/2或2/3满为最宜。
  3.普通输液器分离管仅需上下吻合好,而自排气止液管分离管处需左右旋紧,以防分离。
  五、小结
  虽然自排气止液输液器仍存在某些不足,但它的特点利大于弊,它既有效的防止空气栓塞,又提高了一次性排气的成功率,不仅节省了静脉输液操作的时间,而且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好的促进护患关系,受益良好,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联合治疗胃炎及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病例资料来源于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间收治的40例胃炎及40例胃溃疡患者,共8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仅给予阿莫西林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对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75%的治疗总有效率,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生长性骨折(GSF)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方法:对昆明市儿童医院从2009年10月至2014年1月共收治8例GSF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患儿年龄在3岁以内,均有明确脑外伤病史,临床症状主要包括颅骨缺损、局部搏动性包块和神经功能障碍。CT颅骨三维重建可发现颅骨分离,局部假性囊肿形成,伴有局部脑软化。骨折缝宽度为1.5~4.5cm。结论:GSF主要发生在婴幼儿,
期刊
【摘要】目的 比较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左心衰伴频发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74例左心衰伴频发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7例。两组分别给予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经治疗,观察组频发室性早搏总有效率为94.59%,对照组为78.3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90%;有效:用药后室性早搏减少50%~90%;无效:用药后室性早搏<50%或加重。总有效率=(显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心电图与心脏彩超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疑似冠心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心电图、心脏彩超,以冠脉造影检查的结果作为标准,比较心电图和心脏彩超诊断结果。结果:经心电图和心脏彩超检查,灵敏度分别为79.2%和61.0%,特异性分别47.8%和69.6%。心电图诊断的灵敏度显著高于心脏彩超,而特异性显著低于心脏彩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经阴道超声对异位妊娠临床诊断的实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异位妊娠病患160例病患,均经过腹部多普勒彩超和经阴道超声检检测,对比两种检查方式与临床诊断符合率,以及影像学阳性特征的检查率情况。结果:与临床诊断符合率情况上,阴道超声为72.5%(116/160),腹部超声组为93.75%(150/160);同时在卵黄囊、胚芽、胎心、子宫内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推拿手法结合针灸治疗乳腺增生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4年9月以来我临床收治的100例乳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他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独的针灸手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针灸治疗的基础上辅助推拿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4%明显高于对照组76.3%的总有效率(p<0.
期刊
【摘要】目的:探索产前筛查和诊断技术(超声筛查、血清筛查、羊水染色体检查)在临床中的应用与分析,同时研究()地区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的现状。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来()医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45687例,孕期为12-26周,年龄23-41岁(平均年龄为26.82岁),其中自愿接受产前检查孕妇23457例( 23201例进行了产前超声筛查,22589例进行了产前血清筛查)。针对血清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MRA)在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方法: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总结,磁共振血管技术的不同方法,磁共振血管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选择比较以及此技术的新进展进行论述。结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均能够清晰的呈现颅内动脉瘤并准确的诊断颅内动脉瘤,但是其不同的诊断技术的成像特点和应用范围各不相同。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磁共振血管成像;对比增强法;时间飞越法;相位对比法  【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GDM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8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给予系统有效的治疗,对照组孕妇不予以治疗,比较两组组孕妇血糖水平、产妇并发症及围生儿结局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妇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餐后最高血糖分别为(4.76±0.52)mmol/L、(7.03±1.14)mmol/L、(10.15±2.88)mm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应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效果,总结相关诊疗经验。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9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应用硝苯地平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研究9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经临床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22%,观察组患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