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法》亟待出台,但草案不足之处仍需加以完善——中国社科院工经所和本刊编辑部联合召开《企业法》(草案)座谈会

来源 :经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_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1月2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与本刊编辑部联合召开《企业法》(草案)座谈会。现将一些同志的发言摘要如下:
其他文献
腾冲县农函大自1991年开班以来,已在18个乡镇办学点开班办学,共开办种植、养殖、经营管理、加工、旅游等35个专业401个教学班,共培训学员12956名。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了
<正>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迫切要求理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实行政企分开。政企如何分开,众说纷纭。我认为其基本途径有四条: 一是政企职能分开政企分开,从根本上说,是一个权力结构如何适应商品经济的问题。而权力结构的基本要素是职能的确定,职能的量的多少和质的高低,同权力的大小、强弱往往成正比。因此,实行政企分开,必须合理划分政府与企业的职能,首先做到政企职能分开。从现行政府经济管理机构集党务、行政、社会工作、生产经营和行业管理等职能于一身的弊端考虑,我认为当务之急是消除政府直接管理企业的一切职
<正> 实行外贸地方盈亏包干,有助于克服长期存在的外贸吃中央财政“大锅饭”的弊端,有利于调动地方出口的积极性;对于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地方盈亏包干的办法,毕竟还是达到外贸体制理想模式的一种过渡形式,对它必须有全面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就是说,要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周到完善的具体措施,认真做好盈亏包干中兴利除弊的工作。
<正> 较长时间以来,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不高,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其突出表现之一,是工业产品的社会性积压。笔者以为,作为生产主体的企业,自身经营行为有欠合理,固然是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但还有一个未能引起我们足够注意而可能更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国家对生产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同生产本身的商品性、市场性不相适应。因此,提高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不仅要深化企业自身的改革,而且要认真研究政府部门如何发挥作用,帮助企业克服市场困难,解决产品积压的问题。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企业的生产已愈益转向
<正> 工业企业实行承包经营,最有实际意义的内容之一,就是通过合同明确和硬化企业与国家的经济关系。目前实行产品税税后承包的企业,在确定上交国家财政任务时,多数运用的是基数法,即以前若干年的实际上交数为基数,加一定的增长幅度。我认为,这种做法在理论上是说不通的,在实践中也是不合理的。
<正> 住房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消费资料,同样也是一种商品。因此,要根本解决住房问题,必须沿着住宅商品化的路子进行改革。几年来,我市在住房制度上进行了一些改革探索:一是鼓励私人建造住房;二是搞了一定数量的补贴出售住宅,1985年我市拿了100套住宅出售给职工,个人出60%,单位补贴20%,市财政补贴20%,群众争相购买,一抢而空。尽管我市补贴比例较低,但搞多了财力就负担不了;三是1986年建了几栋一间一厅的小户型鸳鸯楼住宅,以一元一平方米的价格出租,很快都租出去了。这些
<正> 正确的战略指导思想,是制订正确的发展战略的保证。机电产品出口发展战略的基本指导思想,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分参与国际分工,积极发展国际交换。国际分工是社会分工超越民族和国家的界限,向国外的延伸,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国际分工经过200多年的形成和发展,使得当今世界成为一个经济技术越来越密不可分的开放世界,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封闭状态下求得发展。我国长期闭关锁国的政策给经济建设带来的损失,充分证明了这条客
<正> 住房制度改革的关键是要促进职工买房,打破过去那种“公家包、福利制、低租金、实物分配”的住房制度。这是我们思考改革住宅制度问题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暗贴、明贴并存的办法,回避了房改的主要矛盾,不能促进住宅商品化。按照这个思路,要让职工买房,就要有大量的补贴。虽然可以鼓励群众把钱用到买房子上,从长远来说也能促进住宅业向良性循环发展,但实践起来很困难,“改来改去,改革的东西不多了”。暗贴改明贴,就是住房标准以内,实际租金与实纳租金的差额改由单位明贴,超标准部分由个人负担,并随着工资水平
<正> 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企业竞争是商品经济的固有特性和内在动力。社会主义的金融机构作为特殊的企业,也应当与其他企业一样开展竞争。但是,这种竞争绝不足不加控制的“一窝蜂”式的金融竞争,因为它会导致社会主义金融事业的混乱,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紊乱失调。因此我们必须在肯定竞争、肯定搞活微观金融的必要性的前提下,重视对金融竞争的宏观控制。本文现就金融竞争步骤、业务范围、贷款规模、贷款结构四个方面的宏观控制,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正> 转变职能,势在必行。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在许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新的经济体制开始形成。这一形势要求政府机构相应转变管理经济的职能。但从实际情况看,现行行政机构的基本结构依然如故。其管理职能同经济体制改革发生着大量的矛盾。以直接经营管理企业为特征的政府机构,阻碍企业自主经营,发挥活力。要增强企业活力,使企业真正成为有自主权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必须简政放权。而要简政放权必须转变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