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大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评,以及生活方式和身体素质等指标的调研与测量,分析了大学生体质健康自评与身体素质等级等指标间的相关性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每周参与体育锻炼次数增加和身体素质等级提高的大学生的体质健康自评具有完好倾向。
关键词:新体质改革;健康自评;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8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9-0245-01
前言
2013年教育部颁布《新学生体质健康评测标准》后,全国各省开始了新一轮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因学生身体素质逐年下降,并且没有很好的抑制住下降趋势,所以全国各高校都在不斷尝试新的方法去改变。健康自评作为健康社会学和健康心理学中一个简单而重要的测量指标,不但可以反映个人健康状况,同时也综合了健康状况的主观和客观的两个方面[1]。并且有利的影响到个体对自身健康问题的态度和适应性调整[2]。因此,本课题尝试运用健康自评的方法,让大学生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去正确的认识和更改态度,进而改善大学生身体素质。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对黑龙江省10所具有代表性的大学进行实验。随机抽取5000名男生和5000名女生。发放问卷共计10000份,收回9645份,有效问卷9221份。问卷的效度和信度符合要求,可以开始测评。
2.研究方法。采用回归模型对大学生身体素质测试指标和生活方式指标进程进行影响分析,选取因变量和自变量为体质健康主观自评变量。
二、结果与分析
1.自变量特征分析。社会人口学变量、生活方式变量、身体素质等级变量和体质健康自评频数分布如表1。
从调查中得知,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有33.1%为每周一节的体育课,其自主去参与锻炼的占65.2%,说明有三分之一的大学生都是被迫参与体育锻炼,并且健康效果多为中和良。睡眠时间的调查中,虽然有93.4%的学生都保证了基本的睡眠时间,但是学生晚睡或熬夜现象严重,白天不起床,或是去课堂上继续睡,睡眠时间充足,但是多为不良休息规律,身体健康效果多为中和良。
统计表明体质健康自评与身体素质指标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特征,r=0.350,p<0.01。中等效应量的相关表明,身体素质等级在最高位置的大学生,其体质健康自评成绩也排在最高位置。每周参与体育锻炼次数多的大学生,其体质健康自评等级也相应变高,r=0.434,P<0.01。
2.体质健康自评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每周体育锻炼次数(x=426.373,df=15,p<0.001)和身体素质测试成绩(x=419.731,df=1,p<0.001)是显著的预测变量,而睡眠时间则不显著(p>0.05)。大学生体质健康自评的R值随着每周体育锻炼次数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大学生身体素质测试成绩的提高而增大。
三、结果与分析
结果表明,高校培养大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和让学生提高主观意识自发去锻炼,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根据国家提倡和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之后,高校开展了各式各样的学生团体活动,表面上看似积极向上,蓬勃发展,但实际上则是每一次活动都基本上是那些固有的学生,例如学校团委下校学生会的学生和各个学院团委下学生会的学生,这只是少部分学生,大部分学生都“猫在”寝室睡觉,或是打网游,或是“低头族”看视频,或是打麻将赌博之类的,没有很好的调动起学生的主观意识。目前的每周一节的体育教学也完全不能激发起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热情,和让学生感受到身体素质改善后能带来的连锁反应的事实。这些说明问题不在于教学的理念和目标,或是方式和手段,究其原因还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差,从小培养出“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傀儡惰性根深蒂固。治病要除根,重病要用狠药治也未尝不是一种新的办法,例如配备给学生体育锻炼卡,每天早上辅导员和专业体育教师带队出早操,不出勤的学生要对其进行惩罚制度,每周去各个体育场所进行刷卡锻炼只是3次以上,每次不能少于2小时,相应的管理人员认真负责的检查学生的穿戴用具,并在体育场所中有专业的体育教师进行辅导,发现只是进去混时间的学生将其驱逐并进行惩罚。这样一剂“猛药”完全针对于惰性强的大学生们,利用好学校的一切资源,可以进行尝试。
(作者单位:1.哈尔滨理工大学体育教学部;2.哈尔滨理工大学外语学院;3.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参考文献:
[1]曾毅.健康长寿影响因素分析[M].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2004.5.5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等编.2014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2.
[3]朱建民.大学生自评完好量表的检验与生活方式关联因素的回归分析[J].体育科学,2008.28(5):44-49.
关键词:新体质改革;健康自评;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8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9-0245-01
前言
2013年教育部颁布《新学生体质健康评测标准》后,全国各省开始了新一轮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因学生身体素质逐年下降,并且没有很好的抑制住下降趋势,所以全国各高校都在不斷尝试新的方法去改变。健康自评作为健康社会学和健康心理学中一个简单而重要的测量指标,不但可以反映个人健康状况,同时也综合了健康状况的主观和客观的两个方面[1]。并且有利的影响到个体对自身健康问题的态度和适应性调整[2]。因此,本课题尝试运用健康自评的方法,让大学生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去正确的认识和更改态度,进而改善大学生身体素质。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对黑龙江省10所具有代表性的大学进行实验。随机抽取5000名男生和5000名女生。发放问卷共计10000份,收回9645份,有效问卷9221份。问卷的效度和信度符合要求,可以开始测评。
2.研究方法。采用回归模型对大学生身体素质测试指标和生活方式指标进程进行影响分析,选取因变量和自变量为体质健康主观自评变量。
二、结果与分析
1.自变量特征分析。社会人口学变量、生活方式变量、身体素质等级变量和体质健康自评频数分布如表1。
从调查中得知,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有33.1%为每周一节的体育课,其自主去参与锻炼的占65.2%,说明有三分之一的大学生都是被迫参与体育锻炼,并且健康效果多为中和良。睡眠时间的调查中,虽然有93.4%的学生都保证了基本的睡眠时间,但是学生晚睡或熬夜现象严重,白天不起床,或是去课堂上继续睡,睡眠时间充足,但是多为不良休息规律,身体健康效果多为中和良。
统计表明体质健康自评与身体素质指标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特征,r=0.350,p<0.01。中等效应量的相关表明,身体素质等级在最高位置的大学生,其体质健康自评成绩也排在最高位置。每周参与体育锻炼次数多的大学生,其体质健康自评等级也相应变高,r=0.434,P<0.01。
2.体质健康自评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每周体育锻炼次数(x=426.373,df=15,p<0.001)和身体素质测试成绩(x=419.731,df=1,p<0.001)是显著的预测变量,而睡眠时间则不显著(p>0.05)。大学生体质健康自评的R值随着每周体育锻炼次数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大学生身体素质测试成绩的提高而增大。
三、结果与分析
结果表明,高校培养大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和让学生提高主观意识自发去锻炼,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根据国家提倡和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之后,高校开展了各式各样的学生团体活动,表面上看似积极向上,蓬勃发展,但实际上则是每一次活动都基本上是那些固有的学生,例如学校团委下校学生会的学生和各个学院团委下学生会的学生,这只是少部分学生,大部分学生都“猫在”寝室睡觉,或是打网游,或是“低头族”看视频,或是打麻将赌博之类的,没有很好的调动起学生的主观意识。目前的每周一节的体育教学也完全不能激发起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热情,和让学生感受到身体素质改善后能带来的连锁反应的事实。这些说明问题不在于教学的理念和目标,或是方式和手段,究其原因还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差,从小培养出“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傀儡惰性根深蒂固。治病要除根,重病要用狠药治也未尝不是一种新的办法,例如配备给学生体育锻炼卡,每天早上辅导员和专业体育教师带队出早操,不出勤的学生要对其进行惩罚制度,每周去各个体育场所进行刷卡锻炼只是3次以上,每次不能少于2小时,相应的管理人员认真负责的检查学生的穿戴用具,并在体育场所中有专业的体育教师进行辅导,发现只是进去混时间的学生将其驱逐并进行惩罚。这样一剂“猛药”完全针对于惰性强的大学生们,利用好学校的一切资源,可以进行尝试。
(作者单位:1.哈尔滨理工大学体育教学部;2.哈尔滨理工大学外语学院;3.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参考文献:
[1]曾毅.健康长寿影响因素分析[M].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2004.5.5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等编.2014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2.
[3]朱建民.大学生自评完好量表的检验与生活方式关联因素的回归分析[J].体育科学,2008.28(5):4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