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期作为性格养成的初始期,责任感培养更是至关重要。学前教育要立足从小培养幼儿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和对社会负责的意识,初步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在幼儿责任教育活动中应说明一个道理,强化两步训练,采取三种教育形式的活动。
关键词:幼儿;责任教育;责任感培养
责任感是一种自觉地把份内的事情做好并愿意承担相应责任的情感。责任教育是对幼儿进行以“责任”为核心的政治思想和品德教育,目标是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完善自我的责任行为,塑造科学的责任观。在学前教育阶段对幼儿实施责任教育对人的一生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要全面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所提出的保育教育目标,从责任感培养的角度看,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增进幼儿对环境的认识,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
一、说明一个道理,让幼儿明确自己的责任
责任感的培养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也是一个成功者的必备条件。所谓责任感,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的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和情感体验。从自然生活、学习、游戏等活动过程中观察,幼儿的语言、行为、态度等种种表现并不令人乐观,自私、破坏、攻击、懒惰的心理状态及行为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这些情形反映出幼儿没有养成自我负责的习惯,其实这就是缺乏责任感的表现。因此,成人对孩子的每一个成长点滴都应及时客观公正地加以因势利导。当孩子有了初步的责任感后,成人再进一步地培养,使孩子能对自己的学习任务负责,长大了认真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对社会负责。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利用现实事例,以真情实话给幼儿讲清道理,帮助他们感知、认识责任,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使他们明确“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幼儿的责任感的激发要运用说理来进行,肯定幼儿的责任行为,并重视对幼儿完成任务情况的监督和评价,对完成任务的幼儿要给予适当的奖励,使他们感到愉快并乐于承担责任。
二、强化两步训练,增强幼儿的责任意识
一是注重常规强化日常行为的训练,增强责任意识。人的责任心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会在一定的年龄就自动出现的,它需要在漫长的生活中慢慢形成。“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这不仅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理能力很重要,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感。幼儿的行为习惯一般是通过模仿或反复训练而逐步形成的。因此,要使幼儿了解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内容、要求和意义,家长和老师必须注重对幼儿行为的指导和严格的训练,要严格督促。比如,让幼儿在游戏活动结束后认真收拾玩具物品,清理垃圾等等。长此以往,不仅养成孩子的良好习惯,而且能使孩子对自己的事情负责。
二是寓教于乐强化自觉行为的训练,增强责任意识。幼儿的责任心培养不是一时的、个别的、短暂的行为,而是在正确的行为认知和情感体验的基础上逐步转化而来的,但不是强迫幼儿去执行的,是一种内在的、主动的、自觉的品质,是让幼儿体验到责任带来的愉悦。为此,专门的教育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幼儿最喜欢扮演角色游戏,他们相信角色的真实性,为了让游戏顺利进行下去,他们必须控制自己,用角色规则要求自己。
三、采取三种类型的教育活动,增强幼儿的责任感。
一是坚持“一日活动”的全程培养,让幼儿做身心力行的事。幼儿园是幼儿集体活动的场所,一日生活中蕴藏着许多培养幼儿责任心的契机,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教育资源,针对幼儿一些不负责任的行为及时进行教育,培养他们养成对自己负责的好习惯。如:让幼儿学会叠被子、衣服、系鞋带、种植小植物、养殖小动物等,使他们知道自己应该而且也能够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二是坚持开展家园共育活动,步调一致进行教育培养。幼儿的社会化发展首先是从家庭开始的。在家庭中,通过父母的影响及指导,幼儿获得了最初的生活经验、社会知识和行为规范。但在诸多的家庭因素中,父母的教养方式则是影响幼儿社会化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教育强调教育者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幼儿园只有与家庭联手,做到家园共育,幼儿教育工作才能做得更好。对幼儿进行责任心的教育培养,在幼儿园需要持之以恒地实施;从现代学校管理学的角度出发,家园同步,是幼儿身心健全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的需要。
三是坚持榜样示范教育活动,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增强责任感。责任心和其他道德准则一样,都不可能直接传授给幼儿的,而只能由他们从外界的吸收中获得。在幼儿园,教师是幼儿的模仿对象;在家庭,家长就是幼儿的榜样。幼儿喜欢在生活的各种环境中对别人进行模仿,身为教师或家长的行为,幼儿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学而塑造自己的品质。因此,要培养幼儿的责任心,教师以及家长要设计各种活动,以自己的责任行为影响幼儿。成人只有以身教营造和谐的气氛,才能让幼儿以成人良好的责任行为为典范,有意识地在自己行动体验中巩固对成人的学习,才能使幼儿逐步养成责任行为,使责任心真正成为他们健全人格中的一部分。
幼儿期是一个人一生中责任感形成的关键时期,家长和教师应抓住幼儿期这一关键时期,对幼儿的责任感进行循序渐进的培养,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进行渗透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 刘世保:《责任教育研究与指导》(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9)
[2] 赵初元:《浅谈加强幼儿责任心教育》(《学前教育研究》,2007)
[3] 张燕:《如何培养幼儿的责任心》(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1年05期)
关键词:幼儿;责任教育;责任感培养
责任感是一种自觉地把份内的事情做好并愿意承担相应责任的情感。责任教育是对幼儿进行以“责任”为核心的政治思想和品德教育,目标是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完善自我的责任行为,塑造科学的责任观。在学前教育阶段对幼儿实施责任教育对人的一生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要全面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所提出的保育教育目标,从责任感培养的角度看,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增进幼儿对环境的认识,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
一、说明一个道理,让幼儿明确自己的责任
责任感的培养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也是一个成功者的必备条件。所谓责任感,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的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和情感体验。从自然生活、学习、游戏等活动过程中观察,幼儿的语言、行为、态度等种种表现并不令人乐观,自私、破坏、攻击、懒惰的心理状态及行为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这些情形反映出幼儿没有养成自我负责的习惯,其实这就是缺乏责任感的表现。因此,成人对孩子的每一个成长点滴都应及时客观公正地加以因势利导。当孩子有了初步的责任感后,成人再进一步地培养,使孩子能对自己的学习任务负责,长大了认真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对社会负责。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利用现实事例,以真情实话给幼儿讲清道理,帮助他们感知、认识责任,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使他们明确“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幼儿的责任感的激发要运用说理来进行,肯定幼儿的责任行为,并重视对幼儿完成任务情况的监督和评价,对完成任务的幼儿要给予适当的奖励,使他们感到愉快并乐于承担责任。
二、强化两步训练,增强幼儿的责任意识
一是注重常规强化日常行为的训练,增强责任意识。人的责任心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会在一定的年龄就自动出现的,它需要在漫长的生活中慢慢形成。“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这不仅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理能力很重要,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感。幼儿的行为习惯一般是通过模仿或反复训练而逐步形成的。因此,要使幼儿了解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内容、要求和意义,家长和老师必须注重对幼儿行为的指导和严格的训练,要严格督促。比如,让幼儿在游戏活动结束后认真收拾玩具物品,清理垃圾等等。长此以往,不仅养成孩子的良好习惯,而且能使孩子对自己的事情负责。
二是寓教于乐强化自觉行为的训练,增强责任意识。幼儿的责任心培养不是一时的、个别的、短暂的行为,而是在正确的行为认知和情感体验的基础上逐步转化而来的,但不是强迫幼儿去执行的,是一种内在的、主动的、自觉的品质,是让幼儿体验到责任带来的愉悦。为此,专门的教育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幼儿最喜欢扮演角色游戏,他们相信角色的真实性,为了让游戏顺利进行下去,他们必须控制自己,用角色规则要求自己。
三、采取三种类型的教育活动,增强幼儿的责任感。
一是坚持“一日活动”的全程培养,让幼儿做身心力行的事。幼儿园是幼儿集体活动的场所,一日生活中蕴藏着许多培养幼儿责任心的契机,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教育资源,针对幼儿一些不负责任的行为及时进行教育,培养他们养成对自己负责的好习惯。如:让幼儿学会叠被子、衣服、系鞋带、种植小植物、养殖小动物等,使他们知道自己应该而且也能够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二是坚持开展家园共育活动,步调一致进行教育培养。幼儿的社会化发展首先是从家庭开始的。在家庭中,通过父母的影响及指导,幼儿获得了最初的生活经验、社会知识和行为规范。但在诸多的家庭因素中,父母的教养方式则是影响幼儿社会化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教育强调教育者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幼儿园只有与家庭联手,做到家园共育,幼儿教育工作才能做得更好。对幼儿进行责任心的教育培养,在幼儿园需要持之以恒地实施;从现代学校管理学的角度出发,家园同步,是幼儿身心健全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的需要。
三是坚持榜样示范教育活动,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增强责任感。责任心和其他道德准则一样,都不可能直接传授给幼儿的,而只能由他们从外界的吸收中获得。在幼儿园,教师是幼儿的模仿对象;在家庭,家长就是幼儿的榜样。幼儿喜欢在生活的各种环境中对别人进行模仿,身为教师或家长的行为,幼儿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学而塑造自己的品质。因此,要培养幼儿的责任心,教师以及家长要设计各种活动,以自己的责任行为影响幼儿。成人只有以身教营造和谐的气氛,才能让幼儿以成人良好的责任行为为典范,有意识地在自己行动体验中巩固对成人的学习,才能使幼儿逐步养成责任行为,使责任心真正成为他们健全人格中的一部分。
幼儿期是一个人一生中责任感形成的关键时期,家长和教师应抓住幼儿期这一关键时期,对幼儿的责任感进行循序渐进的培养,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进行渗透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 刘世保:《责任教育研究与指导》(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9)
[2] 赵初元:《浅谈加强幼儿责任心教育》(《学前教育研究》,2007)
[3] 张燕:《如何培养幼儿的责任心》(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1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