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茶文化旅游的思考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fz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阳茶文化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但信阳茶文化旅游发展滞后。该研究分析了信阳茶文化旅游的现状,提出信阳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建议,认为应当:①开发优质茶叶资源,加大品牌宣传力度;②传播信阳茶文化,促茶文化进校园;③深度开发信阳茶文化旅游,促进乡村振兴。
  关键词信阳;茶文化;茶文化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0.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9)03-0106-02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03.033
  1信阳茶文化发展现状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喜爱饮茶,各国茶文化不尽相同,各有特点。信阳是江北茶区的主产区,距今已有2 300多年的种茶历史。南宋大文豪苏东坡曾赞“淮南茶信阳第一”,信阳悠久的种茶历史造就了信阳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茶是信阳的象征,更是信阳人民的骄傲。2017年信阳市被授予“中国毛尖之都”的称号,2018年信阳毛尖的品牌价值攀升至63.52亿元,在“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评比中,位列第二。走在信阳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端着茶碗的信阳人,茶赋予信阳活力与生机。古有八大茶社,今有文新、广义、车云、九拓、德茗等十大茶坊,這些品牌企业不仅推动了信阳茶的产业化进程,也带动了茶文化的快速发展。
  迄今为止,信阳已成功举办了26届茶文化节,真正地将茶文化节办成了“茶界的盛会,市民的节日”。河南省政府和信阳市政府高度重视,召开茶文化节专项新闻发布会,向全世界展示信阳人民的热情好客和美好愿景,营造了良好的节日氛围。茶节期间,举办了丰富多彩的茶事活动,“中国国际茶商大会”“信阳市出口茶企与‘一带一路’沿线有关国家贸易对接洽谈会”“信阳毛尖传统手工炒制大赛”;以茶节为纽带,成功举办了首届“信商大会”;邀请百家主流媒体到信阳茶区采风考察,感受信阳风土人情。“信阳茶歌茶舞的汇报演出”展示和弘扬信阳茶文化。“环南湾湖特色茶旅体验活动”体现茶文化和旅游相融合。广邀四海宾朋前来信阳品茗和品尝地方美食,欣赏秀丽风光;同时举办了信阳茶业博览会、信阳茶旅游及旅游产品展、信阳特色农产品展、“遇见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活动。信阳茶文化节已然成为信阳对外开放的名片和窗口。
  信阳市积极响应中国茶叶学会的号召,在每年的4月20日举行“全民饮茶日活动”,倡导“茶为国饮”,通过“摆茶台、秀茶艺、品毛尖、赏歌舞、讲茶课、看展板”等形式,向市民普及茶知识,吸引了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
  信阳茶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拥有沁人心脾的神秘魅力,已经渗入到信阳市民生活的角角落落、方方面面,清晨早起,品一杯香茗,开启一天的美好旅程。伴随着时代的变化,信阳茶文化也在发生着与时俱进的变化,但信阳人民对信阳茶文化却有着亘古不变的深情。
  2信阳茶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发展思路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文化旅游应运而生,而茶文化旅游是茶文化与旅游的完美融合,也是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时节性、文化性等特点[1],深受爱茶人士的欢迎。例如福建安溪盛产铁观音,是乌龙茶的故乡,随着茶文化的发展建造了茶叶大观园旅游胜地。云南作为极具地方特色的旅游城市,结合自己茶乡旅游的优势,充分利用地域、民族等特点,也开始探索云南茶乡全域旅游发展路径[2]。浙江省作为茶叶的主产区之一,拥有西湖龙井等众多茶叶品牌,早在2008年浙江省就有学者结合浙江省的茶文化旅游优势,针对茶文化旅游中存在的问题,从提升浙江省茶文化旅游产品内涵、开发多种渠道的茶文化旅游的宣传和推销、建设突出茶园风貌和气息的农家旅馆等方面对浙江省茶文化旅游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3]。春天万物复苏,气温回暖,是旅游的最佳时节,也是春茶开采的时节,在这个时期开展茶文化旅游,游客不仅可以品尝到当年的新茶,也可以到茶园动手体验茶叶采摘的乐趣。茶文化是茶文化旅游的基础,是集“佛家、儒家、道家”思想为一体的独到文化,值得细细把玩其中滋味。
  信阳位于河南省最南端,气候适宜,是中国十大宜居城市之一,旅游资源丰富,拥有鸡公山、灵山寺、南湾湖、汤泉池、金刚台、波尔登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近几年,信阳市政府提出借助信阳毛尖的品牌效应,整合信阳茶文化与旅游资源,致力于将信阳打造成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茶文化休闲旅游城市。开发了环南湾湖茶文化旅游精品线路“百里茶廊”,北起南湾湖入口,南到107国道,经董家河、浉河港、谭家河、十三里桥4个乡镇,沿途分布着60多个村、10多万茶农。行走在“百里茶廊”,可以感受信阳茶文化,欣赏信阳茶园风光。
  3信阳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建议
  3.1开发优质茶叶资源,加大品牌宣传力度
  信阳茶叶资源丰富,2003年由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正式批准,信阳毛尖注册为商标,信阳毛尖成为公共品牌,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信阳毛尖的生产区域从最初的“五云两潭一寨一寺”到现在的覆盖全区,茶园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信阳毛尖也以其较高的品质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这为信阳茶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信阳毛尖大品牌效应也带动了信阳毛尖企业品牌的发展,“龙潭”“文新”“蓝天”“仰天雪绿”“光州”等一大批企业品牌也蜚声国内外,在第九届“中绿杯”评比中,信阳茶企业选送的信阳毛尖茶等产品,也获得可喜成绩,获奖数量名列全国省份第二。2018年,首届中国(绿茶组)制茶大师的评比中,信阳有两位制茶大师上榜。这些成绩的获得,不仅展现了信阳茶叶品牌价值的提升,也反映了信阳茶叶质的飞跃。然而信阳茶叶在市场中的占有份额还远不及普洱茶、安溪铁观音茶等。销售范围集中在河南省内,这与信阳毛尖的美誉度和知名度不相匹配。此外,信阳茶叶企业的品牌主体意识还较淡薄,部分茶叶企业产品单一,产品价值链条短,企业营销力度不大,投入较少,缺乏资金支持等因素制约着信阳茶产业的发展[4]。因此,应积极发挥政府、企业、茶农三方主体作用,建立良好的市场环境;增加科研资金投入,开发优质茶叶资源,提升信阳茶叶品质;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发挥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以促进信阳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3.2传播信阳茶文化,促茶文化进校园
  信阳茶文化作为中国茶文化的一个缩影,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为信阳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贡献。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中国茶叶品牌价值评估课题组在“2018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研究报告”中指出信阳毛尖品牌认知度低于品牌知名度和好感度,表现在大量的茶叶报道中,真正能让消费者了解信阳毛尖的文章并没有得到有效阅读,由此可见,信阳毛尖有效传播还不够。
  茶文化是在茶的物质化生产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文化形式,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传播信阳茶文化对信阳毛尖品牌的宣传起到决定性作用。狭义的茶文化是指茶文化的“精神财富”部分,是在饮茶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文化感受,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艺、茶具、茶画等,这些文化特征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人的思想政治发展情况[5]。一些教育学者开始思考如何将茶文化和校园紧密结合,形成校园茶文化,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江苏省南京市梅山一小结合自己的办学理念,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茶文化教育实践活动,把茶文化整合成“八大板块”,从真正意义上促进了茶文化进课堂、进校园[6]。前段时间刚刚结束的“了不起的茶童”评比中,3名小茶童将亮相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现场,与此同时,启动了“中华小茶人培育计划”,招募更多热爱茶的小茶童一起交流和学习茶文化。如果说茶文化进入小学校园是一种启蒙教育,那么茶文化进大学校园则是一种思想净化和洗礼。大学教育拥有更多的自由和空间。普洱学院作为云南当地的茶学科特色院校,举行了一系列以茶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比如开办茶文化相关的讲座;搭建平台,让学生在品茶、饮茶中增进感情;开展茶艺培训,拓宽学生的职业技能。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健康、和谐校园发展[7]。
  信阳市浉河区教育局精心组织编写出《浉河区青少年茶文化教育读本》,发放给全区义务教育4~6年级的学生,让学生们在课外学习茶文化知识。信阳茶产业办公室也在信阳市各县区多次组织茶文化知识讲座,邀请名师大家授课,授课群体涵盖茶企、茶农及对茶感兴趣的群众。此外,在中小学校园举办了多项活动宣传信阳茶文化,以此陶冶师生情操,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2016年信阳农林学院申报的“茶文化进校园活动”被遴选为河南省第一批河南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品牌重点建设项目。这些实践虽然能体现信阳茶文化的浓厚氛围,但是对于信阳茶文化的传播深度和范围还是远远不够的,没有形成常态和规模,无法深入人心。因此可以借鉴其他地区茶文化进校园的方式,传播信阳茶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文化伴随着他们一路成长,而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艺术性和哲理性,将对孩子的人格形成和未来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3.3深度开发信阳茶文化旅游,促进乡村振兴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认为要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是大力发展农业,提高农村收入,让农民生活富裕。而茶文化旅游的开发及发展不仅是政府的政绩工程,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施。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发展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跟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创新型现代化农业已然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农业发展过程中,对文化和科技的应用还不够[8]。茶产业是农业发展的组成部分,茶文化作为茶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元素,也符合创新型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要求。而发展茶文化旅游对农业体系转型起到重要作用,可以将文化元素和农业元素有机结合,开发出健康、绿色、养生的旅游体验模式,茶旅体验游也必将成为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受到国家“三农”政策的支持,很多有地方特色的乡村开始发展乡村旅游,以此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村发展。而茶旅体验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越来越受到游客青睐,发展基于茶旅体验游的乡村旅游也成为了乡村振兴的一种选择。
  2016年1月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首次提出全域旅游,从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是我国阶段旅游发展战略的再定位,是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变革。全域旅游以城镇为旅游目的地,整合各类资源,全面满足游客的各种需求,从追求旅游人数增长向旅游质量的提升转变,这也是全域旅游对人们生活品质提升的意义。加大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从封闭的旅游业向“旅游+”融合发展方式转变。2017年3月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提到了全域旅游。2018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就加快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全面优化旅游发展环境,走全域旅游发展的新路子作出部署。在全域旅游的视角下,整合信阳自然景观和茶文化资源,开发出满足不同游客需求的茶文化旅游方式[9],例如茶园观光游、养生保健游、休闲度假游。通过茶文化旅游带动其他旅游的发展,比如山水旅游、寺庙游等。信阳全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政府扶持,更需要全民参与,不断提升全民素质,建设良好的旅游环境,创新开发旅游产品[10]等。信阳作为一个欠发达地区,乡村在其中占了很大比例,以茶文化旅游促乡村振兴,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4結语
  关于信阳茶文化旅游的研究和报道已经屡见不鲜,茶文化旅游的成功经验也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但信阳的茶文化旅游仍发展缓慢,旅游形式单一,以参观茶博物馆、茶园观光为主,这与信阳悠久的茶文化与旅游资源不相适应。笔者认为要从真正意义上深度开发信阳茶文化旅游,重点是大力挖掘和弘扬信阳茶文化,营造茶文化氛围,大力加强茶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品牌宣传,科学合理地设计茶文化旅游精品。
  参考文献
  [1] 黄平.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策略研究[J].福建茶叶,2016,38(4):152-153.
  [2] 胡静春.云南茶乡全域旅游发展路径探析[J].福建茶叶,2018,40(3):118.
  [3] 李海平.浙江茶文化旅游开发对策研究[J].特区经济,2008(2):55-57.
  [4] 易雪龙.地理标志视角下的信阳毛尖品牌建设研究[D].郑州: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2017.
  [5] 黄亚果.中国茶文化对国人思想政治发展的影响[J].福建茶叶,2016,38(4):362-363.
  [6] 邱红英.让茶香飘满校园[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5(1):13.
  [7] 舒梅,雷津.传承中华优秀茶文化促健康和谐校园发展[J].普洱学院学报,2016,32(3):123-126.
  [8] 徐辉.茶文化与农业发展方式的关系研究[J].福建茶叶,2018,40(1):278-279.
  [9] 李福全,杨主泉.旅游业对传统茶文化的继承与弘扬[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4):15144-15146,15196.
  [10] 乔秋敏,祝明霞.体验经济时代下茶文化旅游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9):5466-5467.
其他文献
摘要 在查阅相关资料基础上,以到户访查、座谈会方式,对浏阳烤烟生产不同规模种植主体年龄结构、成本、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家庭种烟收入以及用烤烟生产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等主要指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种植主体投入劳动力的数量、年龄、身体状况和技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种植规模、生产经营模式、单位面积种烟收益及家庭种烟收益。在此基础上提出正确看待种植主体的种烟收益,根据不同规模、不同群体种植主体生产经营
期刊
摘要为筛选出适宜忻州地区种植加工的甜糯玉米新品种(组合),以晋单糯41为对照,对最新选育的13个鲜食糯玉米组合的农艺性状、抗病性、籽粒产量及品尝结果的表现进行了鉴定与比较。结果表明,黑甜糯631、黑甜糯639、白甜糯182、忻糯8606等新组合的综合性状表现良好,适宜在忻州地区推广种植,可进一步扩大示范种植。  关键词糯玉米;品种;筛选试验  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
期刊
摘要 針对海岛地区缺少能体现海洋灾害特点的海洋减灾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和方法,以平潭岛为研究对象,按照科学性、代表性和数据可得性的原则构建了海岛地区抗台减灾综合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从区域防御能力、预警监测能力、应急响应能力和恢复重建能力4个方面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运用主观、客观相结合的方法计算了各指标的综合权重,然后引入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了近10年平潭岛抗台减灾综合能力的得分。结果表明,2008—201
期刊
摘要[目的]明确幼龄橡胶林下菠萝果袋的摘袋时间。[方法]以“无刺卡因”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设6个不同摘袋时期,研究不同摘袋时间对“无刺卡因”果实外观性状和内在品质的影响。[结果]在采前10 d摘袋,无果实日灼现象,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VC含量、可滴定酸含量较高,固酸比合理,而且单果重也大。[结论]建议在云南菠萝产区用黑色塑料袋套袋后,采前10 d摘除果袋以获得菠萝优质高产。  关键词菠萝
期刊
摘要选取MSS、TM和OLI共6个时相遥感影像数据,基于RS与GIS平台通过面对对象分类和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法,实现了对莱州湾南岸中段区1973—2017年的海岸线遥感动态监测研究。结果表明,近50年来莱州湾南岸中段区域海岸线整体上呈现出向陆地方向扩张的趋势,其中白浪河和潍河区间内扩张速度及规模最大,弥河西部区域变化幅度最小;从时间来看,莱州湾南岸海岸线变化呈现从稳定-变动高峰期-趋于稳定的总体趋势
期刊
摘要[目的]对紫薇夏季栽植进行研究。[方法]从4个方面进行移栽试验研究:施用生根粉与未施用生根粉的植株移栽成活率对比;搭盖遮阴网与未搭盖遮阴网的植株成活率对比;重修剪的植株与轻修剪的植株成活率对比;打植物抑制蒸腾剂与未打植物抑制蒸腾剂植株成活率对比。[结果]夏季栽植紫薇施用生根粉与未施用生根粉的生长情况无明显差异,重修剪的紫薇生长情况比轻修剪和未修剪的紫薇生长情况好,更有利于植株渡过缓苗期,对夏季
期刊
摘要马铃薯是人们喜爱的块茎类蔬菜之一,马铃薯蛋白质含量也很丰富。阐述了马铃薯蛋白的组成特点,对马铃薯蛋白的各种经典和最新的分离提取方法进行了综述,以期对进一步研究马铃薯蛋白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马铃薯;蛋白质;提取  中图分类号TS201.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9)03-0009-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03.
期刊
摘要[目的]筛选出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水分管理的最佳方式。[方法]采用超声波加湿器、离心式加湿器加湿、高压喷水枪加湿、低压喷水枪加湿共4种不同加湿方式进行杏鲍菇栽培水分管理优化。[结果]超声波加湿器加湿方式污染率最低,为2.0%,比对照CK污染率降低9.3%;其平均产量比对照CK提高15.5%,子实体含水量极差值为4.2%,与对照存在极显著差异。[结论]超声波加湿器加湿方式是杏鲍菇工厂化栽培过程中水分
期刊
摘要[目的]在文昌市岛东林场低效木麻黄纯林中开展近自然经营改造技术试验,对3种模式下的树种生长进行调查研究,选择出最佳的配置模式。[方法]采用方差统计、聚类分析的方法对10个树种的树高、地径、冠幅生长量生长情况进行整体比较。[结果]伊朗紫硬胶、非洲楝第1年和第2年均表现出树高、地径、冠幅生长速度较快,相反檀香紫檀、琼崖海棠和黄槿生长速度较慢,其他树种表现不一,并将树种分为3类,第1类为速生树种,有
期刊
摘要 以阿克苏市为研究区域,在分析阿克苏市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运用成对比较法确定主要环境影响因子,构建基于DPSIR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计算各指标权重,以此来分析该规划实施对阿克苏市环境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对阿克苏市的生态环境有着改善的作用,促进了当地可持续发展。并且可以找出权重较大的指标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提供决策依据,并且为下一次土地利用规
期刊